A.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倒閉後編制怎麼處理
一般會安排分流,拿出少量崗位讓考試進入,其他的只能聽天由命了,自謀出路。
自收自支是所在單位依據政府或物價價部門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項行政性收費,然後按當地財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資金用於本單位的日常開支及工資發放。其編制與其他全額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一樣都要經過當地編制部門批准,進人一般也要像公務員一樣進行統一招考(軍轉幹部除外)審批。
但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目前二到三年會隨著全國事業單位的改革其性質有所變化,一些明顯具有行政執法性質的的單位,會轉為公務員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大部分單位在將行政職能收歸具執法職能的行政單位後,會轉為國有企業。
(1)事業單位關了編制人怎麼辦擴展閱讀:
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革後的人員去向:
一,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人員未來或轉為公務員或安置到其他事業單位。
1,對於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調整為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其人員可轉為公務員,但編制不得突破政府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
2,對於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將屬於政府的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後,任務不足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或並入其他事業單位,其人員也隨之分流。
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人員。
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2020年前將全部轉企改制。轉制單位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三,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人員。
公益類事業單位是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類事業單位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區分情況、精準施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收自支編制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取消編制!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
B. 企業破產後事業編制人員該怎麼辦
事業單位企業編制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佔事業編制,他們屬於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於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但在實際中,這個事業單位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質單位的人員混合使用。盡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為長期一樣的工作,往往連屬於企業編制的人員自己都會忽略了其身份。 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資標准/福利標准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明顯。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別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樣,以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但這只是單位的搞法,換個領導也可以更改,或者有關領導機關要求改正也可以輕易地就改變了這種狀況。如果你想調動到另一個事業單位,你的企業編制肯定就不行了。當然,現在事業單位也搞聘用制,是簽合同的。但不管怎麼說,人事局管的就是事業編制的人員及他們的待遇(包括退休)。
C. 事業單位撤銷了之後原編制人員身份是否滅失
不喪失。
會根據事業單位撤銷之後,各個其他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情況統籌考慮,安排到其他的事業單位內部,編制是不會取消的。
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取消,一般只有自己辭職或觸犯法律被辭退。
D. 2018事業單位改革,被取消編制的職工怎麼辦
一、大部分職工編制轉勞動合同
事實上,取消編制後可根據其工齡長短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只要不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就不會被解聘,待遇不變;同時按原人頭費撥付財政經費,保證這部分人員的工資福利開支資金來源。由此觀之,即使改革了,保障猶在。
二、少部分人編制職工被解除聘用合同
這部分人知可以獲得經濟補償的,補償標準是工作滿1年的補償一個月的月平均工資,工作時間超過6個月但是不滿1年的按一年計算。這個補償近到底有多少,要看你的月平均工資有多少了。
三、少部分臨時工被被解除勞動合同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跟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原有的編制人員變成了合同工,這個過程中既然有編制職工被解僱,肯定也會有臨時工被解僱,編制職工被解僱有補償,臨時工被解僱也有補償的。
被解僱者可以獲得的補償如下:2007年12月31日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補償,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1年的補償。2008年1月1日後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補償,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按半個月計算。
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編制人員被解僱補償沒有上限,但臨時工補償不超過12個月。也就是最多隻能獲得1年的工資補償。
(4)事業單位關了編制人怎麼辦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包括政府的職責定位,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對事業單位管理的創新等,要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原則,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可重點研究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如何明確政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劃分,切實保證政府與事業單位在職能、機構和運行機制上的分開;如何收回和整合事業單位行使的行政職能,實現行政職能的有機統一,規范依法行政行為;如何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減少對事業單位的行政審批和直接干預。
二是明確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據事業單位的不同屬性,實施分類改革,將主要承擔行政職能和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分離出去;如何從財政投入、稅收政策、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方面促進事業單位強化公益屬性;如何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的用人權、薪酬分配權、職稱評聘權、經費設施使用權、自主運營權等法人自主權。
三是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據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的不同,實施分類管理;如何實現政府管理職能和出資舉辦職能的適度分離;積極探索管辦分離有哪些有效的實現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如何加強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監督機制,形成職權明確、分級負擔、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事業單位投入機制;如何明確不同層級政府的公益服務責任,舉辦相應事業單位。
五是積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一方面,如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強對社會公益組織行為規范的監管,完善有關收費標准、資產處置、收益分配、服務質量等政策,規范社會力量的公益服務行為。
E. 事業單位編制今年又被取消的嗎那些被取消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怎麼辦
取消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施行合同制。
F. 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最新消息:取消編制後人員怎麼辦
1部分保留
2部分過渡到退休
3分調部分到其它部門單位
4以上剩餘的轉為合同制、聘用制
G. 事業單位改革,原來的編制被取消了可以去哪
對於轉制單位繼續聘用的人員,將會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取代之前的事業編制,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跟企業管理制度無二致,工作人員在原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
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類的事業單位會逐步轉企,轉企後不具有編制,但轉為企業職工後各項福利待遇保持不變,如果在經過事業單位整合、撤銷、核減編制完成後,既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自身能力又達不到轉崗重新就業的要求,那麼就只有被辭退。
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去向
一、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人員
1、對於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調整為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其人員可轉為公務員,但編制不得突破政府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
2、對於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將屬於政府的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後,任務不足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或並入其他事業單位,其人員也隨之分流。
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人員
轉制單位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H.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倒閉後編制怎麼處理
一般會安排分流,拿出少量崗位讓考試進入,其他的只能聽天由命了,自謀出路。畢竟是自收自支的編制。
I. 如果事業單位沒了「編制」,很多人還要去嗎
如果事業單位沒有編制的話,那就沒有多少人要去了,因為事業單位最重要的就是編制,現在編制沒有了,薪資也不怎麼高,福利待遇也沒有之前那麼好,很多人還不如做其他的工作,可以多掙一些錢,沒有必要再去事業單位。
大家在找工作過程當中,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不要總是抱著事業單位,也可以嘗試做其他的工作,而且現在的事業單位,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推行,沒有編制的崗位了,所以大家也要為自己的後路著想了,不要總是認為事業單位就是金飯碗,只要我們足夠優秀,做其他的工作也是可以有很好的發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堅持學習,努力提升自己,這樣就算事業單位沒有了編制,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