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事業功名何壯偉什麼意思

事業功名何壯偉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12 06:37:02

『壹』 陸龜蒙的《別離》,本詩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大丈夫形象

《別離》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用灑脫挺拔之筆,生動地勾勒出主人公堅強剛毅的性格。頷聯用壯士奔赴戰場的比喻,描畫出大丈夫的壯偉形象。頸聯運用成語,表明大丈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尾聯總束前文,點明大丈夫的志向在於建功立業。全詩於議論中抒情,形象光彩照人。
【原文】
《別離》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譯文】
大丈夫何嘗沒有滔滔眼淚,只是不願在離別時涕泗橫流。
面對離酒慷慨高歌揮舞長劍,恥如一般遊子模樣滿臉離愁。
一旦被蝮蛇螫傷手腕之後,當斷手臂就斷壯士決不躊躇。
既然決心闖盪天下建功立業,離別家常便飯何須嘆息怨尤。

『貳』 「詩窮而後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叄』 陸游的卜運算元 詠梅的意思

意思: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鑒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賞析:
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卜運算元》,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作者介紹:
人物評傳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葯,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並發摺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

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本文選其詩十一首:《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其詞五首:《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鵲橋仙》(茅檐人靜)、《釵頭鳳》(紅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記》。

評論:
陶淵明愛菊,為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周敦頤喜蓮,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而陸游重梅,則為的是「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堅貞。這可以從他的《卜運算元·詠梅》中得到印證。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讀罷此詩,我們也不禁會生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的感慨來。作為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很早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君書」的愛國之志,二十九歲時,他以狀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對的不僅僅是一部分賣國求榮的投降派,更面對著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詩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宋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排擠、貶謫,使詩人不得不發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然長嘆了。盡管如此,但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從俗媚的節操沒有絲毫的改變。即便到了「食且不繼」,因為沒錢,葯也停了吃;因為省燈油,書也沒的讀,甚至不得不連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賣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他依舊胸懷杜稷,心繫百姓。我們從中彷彿聽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彷彿看到了杜甫那「窮年憂黎園,嘆息腸內熱」的抑鬱與沉重。真可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也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有這樣的思想根基,使我們在品讀《詠梅》時,更能清楚地看到詩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詞的開篇,便推出了一組凄清的鏡頭,冷清的驛站旁,自開自落……一「外」字,一「邊」字,讓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縱有滿腹才華,卻無人賞識的落寞。接下來,鏡頭更近,蒼茫的黃昏籠著濃濃的愁緒,凄風苦雨交相侵襲。大有不推殘至死絕不罷手之勢。一「更」字,不僅寫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視之深。同時也反襯了詩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這樣詩人通過描寫梅花的困難處境,揭示了「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眾,人必非之」的黑暗現實。從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強大壓力和沉重打擊。詞的下片,進一步詠物明志。「無意」「苦爭」不正是詩人「位卑未敢記憂國」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這不也正象這梅花雖先百花而放,卻不為爭早斗寵嗎?「一任」寫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堅貞自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說即使凋堆成為泥土。碾碎化作塵埃,心中的那縷馨香不改變。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強烈地表達了詩人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雖九死猶未悔」的自尊,自愛與自律。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象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
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關連接: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簡析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鑒賞】

這首詠梅詞,作者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上闋狀物寫景,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 梅花長在偏僻的「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它寂寞地開放著。「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獨自挺立開放的梅花難免會有著孤苦無依的愁苦,更何況環境如此惡劣,風雨交加,倍受摧殘。這實在令人深深嘆息。

下闋抒情, 主要抒寫梅花的兩種美 德。「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盪,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節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這幾句詞意味深長。作者作此詞時,正因力主對金用兵而受貶,因此他以「群花」喻當時官場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達了雖歷盡艱辛,也不會趨炎附勢,而只會堅守節操的決心。

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卜運算元【詠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澤東

〖原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後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鬥雪的梅花。

宋代林和靖《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梅花是清麗淡雅的,寄託了他「妻梅子鶴」的隱逸情趣。清代宋匡業《梅花》:「獨立風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歸真。」這梅花是超凡脫俗的,表明他與世無爭、超然塵世之情思。宋代陳亮《梅花》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落後。」這昭示著梅花獨領風騷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詩:「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贊頌了梅的清雅高潔的內在美。
比較閱讀相同點(1)都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2)都表現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3)都贊頌了梅花的高潔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點(1)梅花的形象不同陸 游:寂寞凄涼、飽受摧殘, 象徵 屢受排擠的主戰派。毛澤東:傲寒俊俏、積極樂觀。 象徵革命者的堅貞不屈 斗爭的精神。(2)感情基調不同陸 游:低沉孤高。毛澤東:積極樂觀,充滿信心比較

『肆』 求祝福語(藏頭詩,祝樊建鵬事業成功)注意:要每句的首字連成這句話

祝公眉壽長康樂
樊花滿樹似留客
建德之國有佳人
鵬儕卻走避三舍
事事稱好真良謀
業光照乘胡為者
成君家計良為誰
功名自有英雄了

祝公眉壽長康強
樊桃俗李爭芬芳
建安七人先偉長
鵬因風厚貼雲翔
事業功名何壯偉
業力驅人舉世忙
成都勝事多四蜀
功高德厚愈流光

祝公此意令深長
樊花滿樹梅欲放
建章昨夜起春風
鵬城妙本家世藏
事事相同舉世榮
業成自有能知賞
成連入海移人情
功名塞外心空壯

祝君早得意
樊養特過計
建禮入含香
鵬程三萬里
事濟民生福
業白出石壁
成龍會有期
功名快著力

祝君滿芬芳
樊花白雪香
建溪富奇偉
鵬路觀翱翔
事盛蛟龍見
業葦得秋黃
成公方坐嘯
功名中自強

『伍』 急求藏頭詩一首

祝君早得意
侯家與主第
愛蓮盡愛花
民物蒙美利
事濟民生福
業重興王際
有來良善應
成功妙克己

祝公眉壽長康強
侯曰輪奐美而彰
愛水愛山三益友
民在華胥正樂康
事業功名何壯偉
業力驅人舉世忙
有懷霽月光風度
成都美女白如霜

『陸』 青山處處埋忠骨全詩

青山處處埋忠骨全詩

《已亥雜詩之一》
清·龔自珍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七絕·呈父親》
毛澤東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從這首詩我們看到毛澤東少年時代起就胸懷遠大抱負及無限的革命理想;該詩首聯直言離開家鄉求學,抒發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志豪情,誓言不還;表示決心之大,海闊憑魚躍,無須固守家鄉,推開一論,天高任鳥飛,山外有山,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人生理想。

『柒』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既然決心闖盪天下建功立業,離別家常便飯何須嘆息怨尤。

出自《別離》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用灑脫挺拔之筆,生動地勾勒出主人公堅強剛毅的性格。頷聯用壯士奔赴戰場的比喻,描畫出大丈夫的壯偉形象。

原文: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譯文:

大丈夫何嘗沒有滔滔眼淚,只是不願在離別時涕泗橫流。

面對離酒慷慨高歌揮舞長劍,恥如一般遊子模樣滿臉離愁。

一旦被蝮蛇螫傷手腕之後,當斷手臂就斷壯士決不躊躇。

既然決心闖盪天下建功立業,離別家常便飯何須嘆息怨尤。

(7)事業功名何壯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陸龜蒙喜讀書,嗜茶好酒,常泛舟太湖。中和初以疾卒。陸龜蒙詩文賦並擅,與皮日休齊名,世稱「皮陸」。他和皮日休交誼最深,唱和詩極多,曾編為《松陵集》。古詩受韓愈影響較大,力求博奧,多用僻典、怪字,鋪張奇崛。但近體詩,尤其七言絕句,平淡真切,爽利可誦。

古代的離別詩,大多寫離愁別恨,臨歧傷感,而這首詩,卻獨具匠心,撇開歧路沾巾的柔情,通篇以議論為主,寫的氣勢充沛,感情濃烈。敘離別而全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怨,寫得慷慨激昂,議論滔滔,形象豐滿,別具一格。

尾聯兩句,總束前文,點明壯士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志向,為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麼,眼前的離別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嘆息。

此詩以議論為詩,由於詩中的議論充滿感情色彩,「帶情韻以行」,所以寫得生動、鮮明、激昂、雄奇。

『捌』 李白《將近酒》的全文和解釋是什麼

《將進酒》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釋義: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迴流。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發,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8)事業功名何壯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黃錫珪編的《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記錄為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一般認為這是天寶(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間李白離開京城後,周遊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賞析:

詩篇發端以狂飈突起之勢,用驚心動魄的兩組排比長句,唱出深沉的人生感慨。前一個「君不見」,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釋義: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迴流。)的壯偉景象,比喻光陰一去不返。

後一個「君不見」,以「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釋義: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發,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的誇張描寫,比喻人生短暫。

兩句相互襯托,氣勢豪縱,奠定了全詩狂放的主旋律。既然人生短促,時光飄忽,功業難成,內心的郁悶又無以排解,何不及時行樂、忘卻痛苦呢。

詩自然地落入題意:「人生得已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釋義: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所謂「人生得意」,並非世俗所指的高官厚祿,而是指人生的適性快意,也就是「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歡情。

但是,詩人實不得已而為之,為的是想擺脫現實中人生的痛苦,並非真的頹唐不振,其內心深處還是嚮往著功名和理想。

所以接著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釋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表達了詩人的樂觀信念,肯定自我價值,這與同時期寫的《梁甫吟》、《梁園吟》諸詩一樣表達了對前途充滿信心。

於是詩人沉浸到酣暢淋漓的縱情歡樂中,「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釋義: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盛大的排場,誇張的酒量,使一切凡夫俗子為之咋舌!

詩至此,一變為四個三言句:「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釋義: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短促的音節、畢肖的聲口,詩人自畫了一個酒酣耳熱的醉狂形象,而且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釋義: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真率地要酒友聽他狂歌一曲。

吟詩放歌,將酒興推向高潮,隨之詩意又起波瀾,轉為激憤。詩人借酒酣進一步發泄郁憤,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豪門貴族的「鍾鼓饌玉」(釋義:山珍海味),詩人以為「不足貴」,表達對富貴的輕蔑態度。

「但願長醉不復醒」(釋義: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表達了詩人對現實黑暗的激憤。自古仁人志士皆壯志難酬,空耗壯心,默默無聞,只有那些狂歌醉酒、憤世疾俗的高士留下不朽的名聲。

這里,也隱含著詩人心頭的痛苦和憤怒,於是借古人曹植昔日歡宴平樂之事,抒發自己「斗酒十千恣歡謔」(釋義: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的豪情。此句化用曹植《名都賦》中「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釋義:歸來大宴於平樂古觀,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錢)之句。

至此,詩人的酒興又一次推向高潮,竟狂言無忌,高喊「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釋義: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一切貴重的財物又算得了什麼,只求一醉才是最重要的。

結句逼出「與爾同銷萬古愁」(釋義: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豁然點出詩旨,原來狂歌痛飲是為了銷卻「萬古愁」!這正如大河奔流之後,於浩茫愁思中,仍有回盪不盡的慷慨和不平。

全詩以明快的節奏和參差的句式,以及跳躍性的韻律,抒發洶涌奔騰的郁憤悲慨,表面豪放不羈,實則苦悶無奈,深沉之悲涼以豪語出之,詩中直見詩人秉性、氣度、情操,烘托出拔塵的人格力量,其感情如東海波濤,澎湃激越。

『玖』 詩句「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作者:陸龜蒙
出自唐代陸龜蒙的《別離》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賞析】
這首詩,敘離別而全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怨,寫得慷慨激昂,議論滔滔,形象豐滿,別具一格。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下筆挺拔剛健,調子高昂,一掃送別詩的老套,生動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堅強剛毅,真有一種「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的氣勢,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彩筆濃墨描畫出大丈夫的壯偉形象。威武瀟酒,胸懷開闊,風度不凡,氣宇軒昂,彷彿是壯士奔赴戰場前的杖劍壯別,充滿著豪情。
頸聯運用成語,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本意是說,毒蛇咬手後,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而致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這里形象地體現出壯士為了事業的勝利和理想的實現而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頸聯如此拓開,有力地烘托出尾聯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尾聯兩句,總束前文,點明壯士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志向,為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麼,眼前的離別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嘆息。
此詩以議論為詩,由於詩中的議論充滿感情色彩,「帶情韻以行」,所以寫得生動、鮮明、激昂、雄奇,給人以壯美的感受。

閱讀全文

與事業功名何壯偉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優服健康的醫生怎麼樣 瀏覽:868
如何把幸福弄丟 瀏覽:458
什麼畫美女好看 瀏覽:613
新時代幸福觀是什麼 瀏覽:152
經濟管理學有哪些方面 瀏覽:210
韓國幾大美女有哪些 瀏覽:429
烏克蘭美女哪裡去了 瀏覽:397
新時代以來經濟建設取得哪些成就 瀏覽:817
港股健康科技是哪個公司 瀏覽:743
婚姻法中的丈夫是指什麼 瀏覽:559
愛情中的白紙是什麼 瀏覽:51
幸福的不是奮斗而是什麼 瀏覽:903
愛情里3暗示什麼 瀏覽:103
如何看懂信條的故事 瀏覽:533
哪些女星嫁給了愛情 瀏覽:199
對健身的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192
外國神華故事有哪些 瀏覽:230
什麼叫愛情里做慈善 瀏覽:967
美女褲頭哪裡有什麼 瀏覽:780
25歲適合什麼婚姻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