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理想對人生有著重要作用
為了你的一句謝謝,沒有人願意拿1800個字來換吧。
㈡ 一個人的志向對未來前途和事業有什麼意義
一個人的志向就相當於對自己未來前途和事業規劃了范圍、方向,是起到目標的作用。
㈢ 「立志」與「勵志」;更重要的是什麼
立志:立下志願,樹定志向
成功來自於勤奮,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成就偉大事業。立志。就是要有志氣,有志向,有雄心壯志。立志是成才的動力。「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決心和意志。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張聞天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高爾基
很小的時候,我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可以創造無數可能
少年的時候,我立志成為一名企業家,不愁吃穿還可以幫助窮人
現在呢,我想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為可愛的人做出心儀的家(一直在努力中)
別把夢想閑置,否則你就是在耍流氓。
勵志:就是使人適應環境,激發生活或工作熱情,促進工作事業奮發向上的心靈調節過程。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喚醒一個人的內在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現在勵志猶如心靈雞湯,你要學會消化,否則,有?龐謾S姓庋?瘓浠埃?憷?荊?曳叛潁???荊?乙卜叛頡H綺蝗峽桑?鞘欠匣埃蝗綺幌???鞘槍砘埃蝗縑?志勵志及用志,那便可化志成才,成就一番事業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
動動手指點擊訂閱,我們依舊是好朋友
㈣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業 什麼意思
按字面意思就是:從來沒有不立下志向就能完成事業的人。
沒有立下志向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也就談不上能做成什麼事。
㈤ 什麼是志向
志向,指人們在某一方面決心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具有不同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有不同的志向。無產階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並以此作為最遠大的志向。
從個人來說,志向主要通過選擇職業來體現,個人應選擇社會需要的、最能發揮個人特長的職業作為志向,並為實現志向而努力奮斗。是遠大理想、目標。
(5)為什麼志向能轉化為事業擴展閱讀:
關於志向的名言: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
我渴望隨著命運指引的方向,心平氣和地、沒有爭吵、悔恨、羨慕,筆直走完人生旅途。——魏爾倫
十分重要的是,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於一再重復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於幼小心靈的熱情激盪之中,存在於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於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的精神之中。——蘇霍姆林斯基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沒有生活。——托爾斯泰
㈥ 立志給人帶來什麼影響
志,即志向,指人們所追求的奮斗目標和為達到這一目標而下定的決心。它是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表現,是人才成長的動力。明朝學者王守仁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立志是事業的開端,是成功的大門。
立志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精神追求,能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人們指明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失去了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就失去了發展的希望。革命先輩在十分艱苦的環境里仍然鬥志旺盛,勇往直前;古今中外無數出類拔萃的人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仍然鍥而不舍,上下求索,就在於他們胸懷大志,有崇高的理想。90年代的大學生將在本世紀末進入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在下個世紀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幹力量。歷史無法選擇,歷史賦予我們以「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重任。同學們只有下獻身四化之決心,立振興中華之大志,才不會感到學習動力不足,才不致有失落感,才能愈挫愈奮,勇往直前。
立志給人以科學的行動目標
高爾基有句名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這句名言深刻地闡明了一個人樹立遠大志向的重要性。志向作為人們根據事物發展規律而確定的奮斗目標,能使人們在較高水平上看到自身的需要,激發行為動機,喚起強烈的情感,推動人們去實踐、去行動、去實現自己既定的目標。被國際上譽為「年輕的天才的中國的世界詩人」蘇阿芒,幼年喪父,家境貧困,高中畢業後連續3年高考落榜,但成才志向不變。他選擇了自學之路,先後掌握了英、法、德、俄、意和世界語6種語言,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可見,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終能在平凡的事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並創造出偉大的業績。
立志使人把握自我、戰勝自我
南開大學校長毋國光教授說:「我鼓勵大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自己的思想不保守,不遲鈍,但要使這種思考「從心所欲不逾矩」。那就要以科學的信仰為指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以至人類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崇高的志向使人們能夠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僅在順利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即使身處逆境,也能保持沉著鎮定,排除干擾,使自己的行動指向既定目標。1887年12月,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列寧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開除學籍,逮捕入獄。他入獄後,下決心自學完成大學學業,果斷地放棄滑冰、下棋愛好,潛心讀書。經過一年的努力,學完了大學四年的全部課程,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國際彼得堡大學的畢業證書。可見,崇高的志向是戰勝自我、把握自我、奮發成才的前提。
立志使人不畏艱難,持之以恆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科學的高峰更是艱險難攀,學問和才能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成才的道路是漫長的,不能指望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有了遠大的志向,就能使人迎難而上,不畏困境;就能使人鍥而不舍,堅持不懈。馬克思說得好:「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那些在崎嶇小道上不畏艱險勇敢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科學需要人的勇敢和獻身精神,需要有承受最大磨煉的信心,需要有能忍受曠日持久考驗的毅力。否則,永遠成不了才。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堅強的意志,都需要在學習中不斷鍛煉、逐步培養。只要同學們既高瞻遠矚,志向高遠,又腳踏實地地從小事做起,勇於實踐,必能成為有用之才。
㈦ 有志向方能成大事嗎
一個人即便是出身貧寒,饔飧不繼,但只要有遠大的志向、崇高的抱負,也能奮然前行,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相反,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成就大業。一般情況下,對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越大;對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則小,甚至會一事無成。
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確定電磁感應的基本定律,從而奠定了現代電工學的基礎。此外,有磁致光效應等多項重大發現。然而,這位被大思想家恩格斯稱作是「到現在為止的最大電學家」,卻連小學大門都沒有進去過。當同齡的夥伴都坐在教室時,他卻一邊賣報,一邊認字。後來又自學了電學、力學和化學知識。他立志要在科學領域作一番成績,於是就給赫赫有名的戴維教授寫信表示:「極願逃出商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想像,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而當時的法拉第僅僅是一個裝訂圖書的學徒工。
試想一下,如果法拉第沒有遠大的志向,世界也就少了一位如此矚目的科學了。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愛好也決定著每一個人不同的志向,即「人各有志」。但不論有多麼不同,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天祥曾說的「丹崖翠碧千萬丈,與公七上上上上」,胸有大志,或者說胸有「鴻鵠之志」才能使個人的天賦得到最大化發展。
有志向雖然是人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不要忘記在立志與成功之間,還需要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如果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那麼再宏偉的好志向也只能是海市蜃樓。唐代的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歷盡磨難,前五次均告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屢敗屢起,直到第六次,終於到了日本,把唐朝的文化帶到日本,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佛學中律宗的創始人。所以,在為自己立下志向之後,一定要堅定信念,將理想化為現實。
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有作為,決定於他青年時期有無志氣。志氣的來源並不是他少年時是否是有成就大事業的氣質,而在於他有沒有成就大事業的方向和一顆相信自己、永不退縮的心。所以說,盡早的指定一個屬於自己的志向,是獲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拿時間來仔細的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甚至是和老師家長共同探討,都將是大有收獲的。
㈧ 求問五、談談如何立志 ——意在高遠,成於足下
人須立志,意在未來,這是人的成長特性。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在不斷地給自己提出為之努力的進步目標和生活期望。從少小知事以來,就直接受到現實生活環境的影響,在大人的啟發教育下,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謀劃成長目標,這就是立志的初期階段。只是由於當時身處的生存條件或受教環境的不同,使立志的起點有高低之分,規劃有長短之別,而志向更有遠大或淺薄之異。當然,後來的經歷證明了兒時的立志大多是很不現實的。時當年少輕狂,對未來及未知的事物缺乏理性的認識,所立之志過於理想化,與現實條件差異甚大,當然難以實現。但立志的思維是必要而且必須的。 立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更是激勵成長的條件和動力。因此,立志是人類的原始屬性,是每一個人在任何生存環境中都必定會產生的自然行為。 我認為我們討論中的立志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志氣,代表的是精神意志;二是志向,代表的是行為動力。志氣奠定了你一生的做人原則,而志向則確定了你在各個時期的做事目標。 既然立志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那我們該怎麼立志呢?我們不妨先從樹立志氣說起。先說說什麼是志氣?志氣是一種精神力量,表明了個人對人生價值的理想和追求,反映為一種積極上進的信心和勇氣,會演化為持久的精神激勵和行為動力。 凡有志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做人原則,知道我能做什麼,更知道我不能做什麼,以不違背自己的原則立場。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能信守志氣、堅定原則,不屈不撓地去努力追求人生的目標。無論多大的困難和壓力,都不會改變其堅守的理想信念,會不斷地去奮斗,獲取符合其志氣趨向的價值成果。而不會因人、因物或情勢所左右,即所謂富貴不移、威武不屈,就是因為堅定志氣所體現出的高尚情操。 人如果沒有志氣,就會心中無主張,行動無准則,其心理狀態是不健康的。往往不能主動的面對現實,對生活缺乏信心,行為消極。偶有挫折,就悲觀退縮;一遇風險,也會隨波逐流:胸無主見,經常任人擺布。貪戀小利,趨炎附勢,這就是缺乏志氣者的典型特徵。 現在說志向吧。何為志向?志向是一種行為目標,代表了你對未來的成長規劃。認定了什麼樣的目標,選定了什麼樣的職業,期望能成就什麼樣的事業。體現了你在人生過程中的價值意願和進取方向。認准了一個目標,就向這個目標努力,力求獲得預期的成功。 志氣和志向是互為關聯,相互制約的,而且志氣總是支配志向。志氣表現為人格,你想做什麼樣的人;而志向表現了行為,你要做什麼樣的事。通過不懈的努力作為,以實現你的意志,達到你精神上的人格目標。 那麼應該怎樣去樹立志氣和確定志向呢?我認為,志氣要因勢而立,志向則要應時而定。 志氣代表你的價值觀念,具有持久性,一經樹立,就會影響你的一生。基於當時社會時態的需要,決定了對有用人才的人格趨向。當生逢國難,抗敵入侵時,需要的志氣是捍衛民族氣節。當國家穩定,發展經濟時,需要的志氣是有益於社會振興。因此,當你已經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健康的思維後,你必須要確立做人的志氣。只有當你所立之志,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時,其志方可融入社會的潮流,方可得到社會的保護和培養,你也才能順勢而成長。若其志不為社會所容,則再多的豪言壯語,或歷練艱辛,也是無濟於事的。志氣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即為因勢而立。 志向代表你的事業目標,是有階段性的,它會根據人生的曲折歷程,適時做出必要的調整。當你已經確定了一個職業方向,或者已做出了發展規劃,但事與願違,因某種原因你已經不能履行原有的職責,或者當你已經從事另一種職業時,你還會堅持先前的志向追求嗎?我想不會。你如果不可能改變現實處境,你就只能改變你對事業追求的重新選擇和定位,並確定一個可以立足於現時狀況下的發展目標,當然也包括你對改變現狀的努力方向。這就是生存法則對人的制約,也即因時而定。 切不可試圖選擇一個志向就確定終身目標,當科學家、作家、律師、醫生、教師、司機等等諸業百崗,你都可以選擇作為成長志向,但你得有機會,更要有才能去實現你的選擇。基於此,你對志向的選擇,應當注重符合身處的當時環境,適應在本時期生存或安定的需要,並較為接近你的才智或專業能力。現實是不會因個人願望而改變的,所以要有準備,能實時適度的調整自己的志向。只有在你已經取得有利的成長條件後,你才有可能去尋求新的機遇或者謀劃新的發展。 志氣具有穩定性特徵,是做人的原則和價值體現,貫穿於一生而不可隨意更改。凡有志氣的人,就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以對社會做出貢獻為己任,會始終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於接受一切困難的考驗,有著堅定的精神意志和實現成長目標的決心。志向具有適應性特點,是做事的法則和方法選擇,雖可調整但不能違背志氣。 人各有志,當以志氣為上,志向輔之。用志氣完善人格目標,以志向實現人生價值。 有志者「事可成」。是因為有志就有了成長的精神動力和努力方向。但並非有志者就「事必成」,這要取決於你所立之志,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是否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而你自身是否具有實現志向的能力。 立志應當久遠,它將引導你的未來。空懷大志而不知所為或不願作為都是斷不可取的。願望或許是很美好的,但你首先得為實現願望去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動的准備。不要總感嘆生不逢時而有志難酬,應認真自省我是否始終在努力去履行立志的承諾。 我們只能並必須腳踏實地去為實現立志目標而做出艱難而自覺的選擇,不存僥幸,敢於擔當。不因事小而不為,更不因事大而避讓。堅守原則,保持氣節,不怕挫折,積極進取。只有在生活實踐的磨礪中,才能一步一步的實現人生目標。 立志可達高遠,起步只在腳下。世無完人,亦並非事事如願,只要你能始終守志而為,成就或有大小,但你一定是成功的,當無愧於一生。
㈨ 志向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必要條件。
志向的確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必要條件。
㈩ 志向的作用
一、關於立志的諺語警句 :
1、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
2、 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
3、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復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摧。
4、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5、志高山峰矮,路從腳下伸。
6、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7、有志登山頂,無志站山腳。
8、有志的人戰天斗地,無志的人怨天恨地。
9、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10、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11、對沒有銀錢的人,城鎮顯得遠;對沒志氣的人,路程顯得遠。
12、有志者,事竟成。
13、 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
14、 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石看紋理山看脈,人看志氣樹看材。
17、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二、名人立志故事: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5、《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6、《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7、《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8、《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9、《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10、《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11、《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2、《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三、立志文章:
談立志
「志」,在字典上注釋為「意向,要有所作為的決心」。
古往今來,不管是帝王將相、開國元勛,還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他們從小都立有一個遠大的志向,也就是這個志向,支持著他們不斷進取,不斷奮斗。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一個人的志向越遠大,他的上進心就越強,求知慾就越烈,而奮斗也就更為努力。偉大的毅力只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高昂的志氣,代表了一個人的生命動力,體現了一個人的靈魂。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在他沒有掌權的時候,就立下了「統一六國」的壯志,最終完成了夙願。
彭德懷元帥,這位很有個性的湖南人,在中國革命的長河中,出生入死,堅強不屈。是什麼促使他這樣做的呢?是他「翻身做主人,為窮人求解放」的志向。彭元帥從「志」中挖掘出了自己潛在的能量,產生了強烈的革命激情,從而把自己交給了黨的事業。
人要立長志,不能常立志。
沒有遠大志向的人,往往得過且過,永遠也不能把握成功的契機,永遠也不會有所作為。
志向,對奮發的人來說,是動力;對迷茫的人來說,是指路標;對失敗的人來說,是鞭策,它每時每刻都在提醒人們,加把油,勝利就在前方。
欲起步的人貴立志,已起步的人貴堅持。
總之,立志,就是在為你的人生打基礎。有什麼樣的理想,從事什麼樣的事業,你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古至今,無數事例表明:一個人在生活的起點,選擇了什麼目標,樹立了什麼志向,就決定了他有什麼樣的命運,對人類有什麼樣的貢獻。只有那些立志高遠、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把一個個問號變成感嘆號,最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