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富人是怎麼通過做「慈善」避稅的
美國富豪成立一個私人慈善基金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轉入進去,這樣不用交稅了,而私人慈善基金會的章程,可以由自己定的,誰來負責都是自己說了算。
那麼讓子女負責基金會就行了,然後可以給子女開高工資,高消費都行,反正每年只要拿出基金會的5%用於慈善相關的事情就行了,這樣錢又到子女手中,不用交稅了。
介紹
事實上,美國政府也清楚大家這么做是為了避稅,但這樣做也保證了這些富豪們把錢留在了美國,因為這些錢最後還是回到美國的建設上去了,因為這些基金會多多少少也會拿出錢來發展醫療、貧困救濟等,還是有功勞的。
如果政府要強征遺產稅,說不定這些富豪移民到不收稅的國家去了,那就更虧了,所以政府也允許大家這么做,這是共贏。
❷ 為什麼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富人走向慈善事業
一種說法是,富人通過捐贈成立慈善基金,進行投資,不僅可以避稅,而且收益率比私人投資的回報率還要高,捐贈只是富人追求資本增值的手段。另一種說法是,富人已經很有錢,物質上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捐贈只是為了個人社會聲譽、名垂青史,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這兩種說法把富人捐贈的最終根源歸結為他們的自私心。 與之相對立的是「高尚心」假說,認為富人的財富取自於社會,應該回饋社會。財富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富人慷慨捐贈,是在發揚愛心,盡社會責任。富人的捐贈之舉,來源於人類的高尚美德。通過媒體,有人以蓋茨、巴菲特為例,揶揄中國富人吝於行善,言下之意是,中國的富豪們品格還遠遠沒有達到高尚的境界。 中國人習慣於從道德標准來評價事物,對於富人捐贈這件事也是如此。如果一味地認為富人捐贈就是出於自私動機,的確與事實相違背,因為捐助畢竟為社會、為他人做出了奉獻。但是,如果單純認定富人的捐贈就沒有一點利己之心,比如提高社會知名度、美譽度,促進產品銷售,進行合理避稅等,恐怕也不是事實。人的道德心理因素極其復雜,無法確切把握,把富人捐贈行為歸結為道德心理因素,富人的捐贈行為就成了一時的義舉。 富人的捐贈行為,到底是出於心理與道德的沖動,還是屬於現代社會正常的規律、機制?捐贈作為富人的道德義務,是可為也可不為的事,但是,如果捐贈是一種社會機制,那麼就一定要做了。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契約 世界似乎永遠逃脫不了分成窮人和富人的格局,即使把所有窮人都消滅了,在富人中又會出現一批窮人;如果把所有富人都消滅了,在窮人中也同樣不可避免地產生富人。
❸ 那些富豪為什麼都去做慈善事業
富豪做慈善 有一些獲得社會地位和避免矛盾這樣的目的,但如認為是主要目的,甚至全部目的,那就大錯特錯了,那樣把人想得太壞了...
可以說做慈善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西方普遍理念:
1,做慈善是最賺錢的生意.
經過普遍對比,不做慈善的與做慈善的,做慈善前與做慈善後,企業家的生意和利潤差很多.
做慈善對改變公眾形象和增進影響力,加強信譽等方面有巨大貢獻,做好事是有好報.....
西方把利益看得很明白,
這么賺錢的事為什麼不幹呢...
2,做慈善是最好回報社會的方式.
熱心的企業家都會去做,但對於沽名釣譽的來說也會去做.
名利雙收,又是善事,是富人很好的事業.
但對中國來說就沒這么容易:
普遍認為中國人思想更復雜,他們不會認為是做好事,
而是有不良企圖,沽名釣譽,做了壞事求平衡,出風頭....
不可避免有這樣的富人,但大多數都是好的,他們只是想為社會做些什麼...
就跟見義勇為一樣,這樣的思想讓人寒心.
為避免中國人的仇富,嫉妒,他們採取的只能是中庸之道,低調,不管慈善.
很多企業家說不是他們不想做,是不能做,做了後稅務查,討債的來,歹徒來,而輿論又不好,別人只會認為他有錢,不會認為是做好事,富人的不露富心理導致慈善這塊冷請.企業捐款,大額企業家捐款幾乎絕跡.
我們能怪富人為富不仁嗎?
❹ 中國富人慈善應往哪個方向走
富人的慈善行為,應該著眼於社會未來的面貌,不該把錢投入慈善機構或資助個人。啥意思呢?就是說:慈善機構的節流不陽光,善款的去向不一定符合捐獻人 的意願。而個人得到資助,也會助長一些人的依賴感。若直接用於幫公益環境的改善、幫學校添加買不起教學設施、幫工廠急需而買不起I的設備、幫農業疏通因沒有錢而用不到的水利等,(在調查好了之後,慈善資助)是有長久意義和社會效果的。不知此看法對否。
❺ 怎樣讓富人成為慈善家
□張曉暉年年爭說富豪榜,今年又說慈善家。輿論頗多詬病,大約說富豪階層中不少人一毛不拔,為富不仁。筆者以為,這倒是個頗為有趣的話題,很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西方很多富豪都是慈善家,如洛克菲勒、比爾·蓋茨,或資助大學,或設立研究項 目,或為貧困群體捐助,蓋茨說他留給子女的財富不會超過100萬美元。也就是說,大部分錢將回報社會。我國歷史上的富人也頗多義舉,戰國時弦高犒師,令入侵之敵不戰而退;清朝時胡雪岩、山西喬家、同仁堂樂家都曾做過荒年放賑、災年舍葯的善事。何以今日富人少有慈善家?
純粹由於一毛不拔的本性所致?也未盡然;其它原因大約有二:一是不肯露富,錢不是正道兒賺來的,露富反而招災;二是怕被當成唐僧肉,一花錢就想起你來,招來諸多麻煩。 時髦地說,慈善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成龍配套的建設。比如,對私產的保護,經營的規范,廉政的建設,稅收的嚴格,力求人能夠從正道賺錢,他才敢捐錢,否則,偷來的鑼鼓打不得。 過去讀書人都夢想金榜題名,為什麼?既能光宗耀祖、光耀門楣,又能學而優則仕。所以,多少輩人囊螢映雪、皓首窮經,追求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現在的富人不願上慈善榜,倒是要想想,慈善榜為什麼缺乏吸引力? 洛克菲勒家族曾經有過這樣一件趣事。二戰以後,聯合國在美國紐約建立常設機構,但當時的聯合國很窮,一沒錢,二沒地皮。洛克菲勒家族就把一塊地捐贈給聯合國,同時把周圍的大片土地都買了下來。富豪們看著這個家族當「冤大頭」,不由幸災樂禍地等著看笑話。誰知聯合國大廈拔地而起之時,周圍的地價也翻著倍地上漲,洛克菲勒家族自然賺得盆盈缽滿。一直憋著看笑話的人這才見識了這個家族的眼光。
洛克菲勒做善事的同時,也發了大財。可見,一定要讓人「善有善報」,且善報必須是現世現報,不能讓人家指望著來世。能夠建立一種「奉獻社會、成就自己」的效應,奉獻社會的同時也能夠成就自己,才有更多的人願意做善事,慈善事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慈善事業還需要一個環境,那就是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注。人文關注不是「關懷」,不是「獻愛心」,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而是一種責任感。弱勢群體的生存發展,是這個社會必須承載的責任,是每一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按照雷鋒叔叔的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在動物世界裡,同樣有對弱勢者的關懷。比如大雁飛行的時候,年老、有病的大雁無一例外地飛行在雁群的中間,從空氣動力學角度看,這也是阻力最小的位置;狼群也是如此,盡管狼為爭狼群之王而撕咬不休,但年老體弱的狼無一例外地受到群體的照顧。 如果一個社會漠視弱勢群體,如果為弱勢群體說話總是被稱為「憤青」,被稱為「民粹主義」,那麼只能說這個氛圍「不慈」,不「慈」何來「善」,也就談不上慈善了。 當然,西方的慈善里有其宗教因素,但筆者倒以為慈善並不依賴宗教,何況老人家說過,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宗教。
還有幾句話如鯁在喉,前不久某國捐助品中有過了期的針頭針管,被國內某些醫院用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此等物品恰恰是通過某慈善組織進口的。但願涉足其中者,來世變貓變狗不要變人。希望工程的捐款,在某些地方變成了高樓名車。這些事兒一曝光,讓捐助者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看來,要發展慈善事業,首先要有純潔的慈善組織,專做善事的位置決不能用惡人。
筆者游峨嵋,曾問一老僧「怎樣修行」,老僧答「吃飯穿衣,積德行善,不是修行,也是修行」。 對作為個體的人,確實如此。但對於社會而言,則需要法制、經濟、社會環境、慈善運行機制、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的建設。說來說去,慈善事業的確是個系統工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❻ 有錢人就應該捐款嗎
有錢人雖然擁有的資產較多,但都是憑借個人努力得來,因此捐款多或少都是個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的支配,不應被扣上道德綁架的帽子。
除此之外,政府對於一些企業的善舉尤其是數額巨大的,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鼓勵企業參與到慈善事業當中來。
❼ 如何做慈善
助人為樂,這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抒發了一種高尚的情操。作為任何一個慈善組織,如果想做大做好自身的慈善事業,就要叫特別善於去激發廣大捐贈人的這種高尚情操,讓他們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慈善活動,感受到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凡是能夠體會到這種助人快樂的人,自然就會願意自發地加倍投入到慈善活動與事業當中來。
慈善活動的形式必須要豐富多彩,慈善活動的效果必須要公開反饋,慈善活動的參與必須觸手可及,慈善款項的使用必須接受監督審計。同時,切記所有的慈善活動必須強調自願樂於的原則,千萬不能以任何形式,包括道德綁架的方式去變相強迫任何人捐贈。
❽ 為何美國富豪如此熱衷慈善
近日有一條消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就是喬布斯的遺孀勞倫鮑亞爾決定捐出個人財富250億美元,這個決定公布之後,人們都感覺十分的驚訝。因為250億美元並不是小數目,如果僅將它放在銀行中收利息的話,每年能夠獲得的利息也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數目。而勞倫鮑威爾居然決定要捐出這些錢來,之前比爾蓋茨也曾經因為巨額捐贈上過熱搜。為什麼美國的富豪都那麼熱衷於慈善呢?
3、將錢投入慈善基金會,還可以促進財富的增值。
因為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慈善基金會每年只需要支出5%的錢,而剩餘的95%可以拿去做投資,使得資金不斷增值。所以這么來看,將錢投入慈善基金比直接拿去做投資增值的比例更高,而且基金會能交給後代。
所以說美國富豪熱衷慈善並不僅僅是想要做好事,還有一些人是為了逃避遺產稅。你們認為還有其他原因嗎?歡迎在評論區給出你們的看法。
❾ 中國富豪們為何做慈善事業的動機不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慈善事業的發展,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能籠統地得到中國富豪們都不樂意。
慈善事業,需要一定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中國富豪們,剛剛富裕起來,有的財富還不夠穩定,缺乏安全感,還面臨的家族流傳和產業升級的問題,慈善並不是目前階段關注的問題。一個富豪的歷史地位問題,名與利是兩個維度,當其覺得,應該青史留名時,慈善事業也就有望了。
「慈」是指長輩對晚輩的愛,「善」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慈善事業是人們自願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慈善事業的活動對象、范圍、標准和項目,由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