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招募創業合夥人工資怎麼樣
可以說,每個學生在大學時代總會或多或少聽過一些創業故事,聽過一些創業講座,看過一些創業的書籍…然後,在自己畢業之際,學得了知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開始說干就干…就這樣,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創業園,專門扶持本校學生創業的。
有些學生畢業之後,到了社會工作,慢慢的,積累了人脈,積累了經驗,積累了技術,又燃起了創業的沖動,於是乎,創業又成了這部分人心中的一個目標。
但是,道網科技一定要認真提示各位:創業,想要一個人成事,很難!!!
所以,你需要合夥人。
而21世紀最貴的就是人才。更何況是志同道合的創業合夥人。
1700多年前,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孔明出山,方得三分天下的霸業。而在創業潮水洶涌澎湃的今天,你要怎樣招募你的志同道合者,去完成你的「千秋偉業」?
招募合夥人第一篇:定位
當年隆中對的時候,諸葛孔明對劉備先生的評價是:「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
這里總攬英雄,就是說劉備心目中早已經有了一個人才列表,找人之前早已經花心思調查清楚行業內個中高手,只是等待時機一一納入囊中。
在創業的初期,團隊的組建至關重要。而需要怎樣的團隊,你必須要有個清晰的定位。
找合夥人,合的是心,是格局,而不錢,或者不僅僅是錢。
所以,招募合夥人,切忌飢不擇食,也切忌任人唯親。
你是去開創事業,去完成一個目標,你應該招那些跟你具有共同目標的人。
所以你要考察合夥人的創業動機,他是因為情懷,還是為了出名?還是其他?
你潛在合夥人的價值觀是不是跟你同步?
你潛在合夥人思維方式是什麼?跳躍性的還是縝密型?線性思維還是點狀思維?感性還是理性?
這些,都需要你去考察,去獲得答案。
招募合夥人第二篇:互補
人無完人,我們永遠清楚這一點,但是又好像永遠忘記這一點。
有個哲學家說,你總是在別人身上尋找自己。所以,人以群分。
但是,創業是一套系統工程。當你一個人完不成時,你需要互補的力量來使任務更完美地得到解決。
所以,你需要尋找互補的合夥人。
你需要的互補,可能是能力互補,也可能是性格互補,還可能是資源互補。
合夥人,只有充分發揮互補優勢,才能凝聚力量,創造1+1>2 的價值。而不是相反,甚或產生負面效應。
互補也意味著,專業的事情要由最專業的人來完成。而專業性,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拍腦門就可以達到。
招募合夥人第三篇:契約
中國人最缺的就是契約精神。這與孔夫子儒家思想一家獨大幾千年有關系。(……此處省略一萬字,要另做探討。此處推薦盧梭的書《社會契約論》)
創業不是情懷,不是情感,是商業,是利益,是利益交換。
是商業就需要契約,和契約精神。
什麼口頭承諾等等等等,都不可信。即使是鐵得不能再鐵的關系。
因為在利益面前,人性開始暴露。
但人性不是貶義詞,它是一個中性詞。在權利規定的范圍內,人性可以煥發光彩。
所以,在合夥之初,就要創立規矩,簽訂契約。
在合作之初,就要明確股權分配,分工明細,和退出機制。
用法律的手段來保障創業者各方的利益。
而願意跟你簽訂契約的,就是你可以放心合作的合夥人。
『貳』 找創業合夥人
大學快餐配送
以西安為例
大西安區約有60~70所大學,100多萬大學生。
按平均一個大學20000人口計算,相當於一個城關鎮的消費力,足以支撐一個微微型企業的生存。
如果按平均數計算,預估可以建立20各營業點以上,足以支撐一個微型企業的發展。
進場理由:
1 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程度高。規模巨大。
2 經營者尚無大型企業,幾乎是個體。技術與經營的儲備相對較弱。出線的機會大。
3 每日消費,流水現金。
如何切入:
餐飲及配送最大的問題在 生產速度與配送速度。
損耗最大與最費時間的工藝在
摘,洗,切,分割,以及熟制方法。
因此
食材的選擇,加工方法,熟制技術,成為關鍵。
換言之
就是成品或半成品的預制保存與熟制輕加工的問題
克服以上問題就可以在生產速度上,提高相應的利潤率與競爭力。
配送速度的解決方案在經營層面上,可以得到解決。
定價基準:
校內食堂的價格基準
生活區餐館的價格基準
當地人口的外食價格基準
按西安南郊大學城的實踐證明,比生活區餐館的價格基準稍低的定價,是較優選項。
風險評估
1 原始風險等於投入的資金量。
不需店面。生產點,易找,租金低(可以按月,甚至不要押金),
不需門面裝修,廣告,桌椅。。等相關的硬體投入。
只需支付操作間的費用,風險可以大幅降低。
2 門面有面積的限制,有生意,沒座位,等於錢來了,又走了。
配送的最大優勢在產能配置的可控。滯銷損耗降到最低。
換言之
就是產能有可能可以做到預期的最大化。
價格與產能預期
一般產品能做到市場的5%,就算是暢銷品了。
以西安大學城為例,校外個體店,單店的業績從沒有超過3%,,
也就是20000人口基數的3%等於600份,
以該地區而言,蛋炒麵的價格9元,排骨砂鍋13元的定價,炒菜,一份從8元~46元。
做性價比比較,餐盒的定價在15元是合適的。
大一 認同者 28% 說明後54%
大二 47% 77%
大三 41% 69%
各年級隨機樣本數100份。(校內,網吧)
(該校是3所高校結合,大專與三本)
實踐證明一人操作經營平均中餐約60份,最高86份。
那麼人員配置與利潤率就可推算出來了。
最後實現了一星期預付款的預訂方式。
那麼為什麼不做上班族的寫字樓呢,可以做整年生意?大學一年只能做9個月。
理由:
大學是個半封閉社區,消費人口,集中固定,消費能力平均。
並不是不做寫字樓和居民區,而是發展的步驟從學區往全城滲透是便於操作的較優選項。
如果剛畢業的大學生想創業,這是一個不錯的選項。門檻低,風險小,利潤收益穩定,成功的概率極高。
『叄』 我手裡有個好項目,如何找到合夥人
按照以下幾點原則去找到你的合夥人:1價值觀一致和事業方向認同,2能力資源互補,3不可替代性4,盡量找熟悉的人。現在大部分合夥人來源於這幾個渠道:1同學,2家人,3前同事。
『肆』 在福州尋找合夥人
到商機網 去看看
『伍』 合夥人項目的可靠性多少
百分百假的!圖片中只是一個小小的工廠可能就只能容納的人不到的小工廠,生意好的話不可能一個工人都拍不到,而且還乾乾凈凈的一塵不染,況且出不了多少錢為什麼要找外人,他自己還有做其他生意,隨便周轉一下不就有了嗎?肥水不落外人田,怎可能輕易把到嘴的肥肉拱手送給別人?
『陸』 怎麼找事業的合夥人
選擇事業合夥人盡量要選擇一些比較勤勞,踏實的人,然後他和你的興趣基本上差不多,而且對你們所做的事業有一定的責任心。
『柒』 現在找合夥人就跟找老婆一樣
是的。找一個合適的合夥人,非常不容易。畢竟合夥的事,不是兒戲。如果找得不好,後面麻煩很大,而且對事業有極大影響。
『捌』 怎麼找合夥人
但是目前他們勢單力薄,一個人能幹成一番事業也不容易,所以他們就會想找一個合夥人一起和他幹事業。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這些人就會一邊工作,一邊去發現這種合適的人選,等到他們的朋友或同事中這樣的人才出現後,他們就會馬上去行動。
那對職場來說,如果你想找一個合夥人一起創業,你應該如何去選擇一些合夥人呢?
一、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價值觀
兩個人想一起合作做事情,那兩個人之間必然是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和共同的價值觀,這樣以後大家在一起合作做事的時候,才能夠心往一處放,勁往一處使。有很多共同創業的人,在剛開始他們表面上還合作的很好,每個人都能做到互相謙讓,他們做事也會以大局為重,心思也會向這個項目靠攏。
但是很多人就是能夠在一起吃苦,卻不能在一起分配利潤,一起享樂。等到後期出現利益分歧或者是在合作上因為一些事情發生分歧的時候,很多的合夥人就會分道揚鑣,而兩個人之前的付出最終也會功虧一簣。其實這對很多合夥來說都是很不值得的,畢竟前期已經付出那麼多,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確實是失敗到底了。所以如果當你要找合夥人去一起創業的時候,第一步就一定要看清楚人,兩個人要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價值觀,只有和對的人一起做事情,你成功的概率才會高很多,你所能獲得的收益才是有保證的。
二、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合夥人要能夠全力將事情做得最好
不管你是兩個人合夥創業還是和幾個人組團一起做事情,其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除非是一些很有能力的人,他們可以同時做好很多事情。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在相同的時間里只能做好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在找合夥人的時候就一定要找那些做事一心一意,能夠全力以赴的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到自己所做的事業上面的人。
有的合夥人表面上是在和你一起合作做事情,但其實他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到和你合夥的項目上。所以久而久之,表面上看是你們在一起合夥做事,但其實這個項目是你一個人在實際做事,別人都是偶爾過來光顧一下,偶爾給你打一些小工,當然如果這個項目是你絕對控制的,那很多事情也好說,怕就怕在工作前期,你的合夥人沒有付出太多,但是當要分配利潤的時候,他卻跑過來跟你爭奪利潤,這就劃不來了。這就相當於是你前期給自己挖了個坑,後期就只能自己一個人去嘗試一些苦澀了。
三、合夥人和你能夠優勢互補,分工明確,互不幹擾
和人一起創業,首先我們就要找到雙方的一些優勢,只有優勢互補,才能將這個事業真正的做大做強。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人走會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會走得很遠,創業其實就像是一群人在走路團隊當中每個人。
在一個團隊當中,每個人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擅長的點和擅長領域發揮到極致,只有強強聯合,整個團隊才能夠將一份事業慢慢的做大做強,最終你們一起合夥所做的事情才能發展成為一種事業。
當然,組建好團隊以後,接下來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明確分工,在平時需要合作的時候就一起配合做事,在其他時間,大家就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互不幹擾。我們要給每個人留出各自的空間,讓他們自己自由發揮,而不是有些事一直纏著他們,最終搞的大家都做不好事情。
四、把合作條例都在紙上寫清楚,簽訂合夥協議
對於合夥人來說,一些人會覺得既然彼此之間都已經非常信任了,關系也這么好了,同時一些事情大家在嘴上都說得很清楚了,那此時就沒有必要再簽訂一個具體的協議和合同了吧。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對的。有句話叫做:親兄弟明算賬,說的還是比不上紙上寫的清楚。其實對於很多的合夥人來說,即便是你們的關系特別好,即便是你們對很多事情都已經公開說明了,但是這些事情最好還是要白紙黑字寫清楚。
兩個人一起合夥做事情,這也是相當於是你在為一個組織工作,就像我們簽訂勞動合同一樣,這時候也要把很多事情寫清楚。比如: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的工作是怎麼分配的?到時候有了利潤以後怎麼分配利潤?一起合作工作時間是多長時間?
就類似勞動合同上寫的一樣,只要把這些信息都寫清楚了以後,合夥人一起創業才不會越界,才會讓這個項目可控。我們已經看到過有很多的合夥人前期就是由於沒有把很多事情寫清楚,他們總是覺得彼此多麼熟悉,到時候有錢了一起分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