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關於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如何安置的問題,細說起來比較復雜,但就目前政策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安置渠道。
對於部分厭倦了事業單位平平淡淡工作和生活的年輕同志來說,他們會選擇留守,畢竟企業工作具有挑戰性,且福利待遇這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這部分工作人員會欣然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即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變為企業員工),並且選擇以企業人員身份兌現工資待遇和辦理最終的退休手續。
以上便是事業單位改制後,原工作人員的四種主要安置方式。至於選擇哪種方式,需要每一個人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研判,最終選擇一種能夠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B. 事業單位改制在編人員要怎麼安置
這個改制前都有說法的,比如過渡期是多長時間,5年還是10年保留事業身份。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適用於改制單位未達到退休年齡的在編人員。
以前是事業編制的有統一進財政的可能性。這個要看單位改制的具體文件,肯定會給你們先開大會的。
保留的編制就是保留事業編制。
與企業保持正常勞動合同關系的在崗職工,企業有權根據自身改制的實際需要,與這部分職工變更勞動合同關系或解除勞動合同關系。
按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按照該職工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標准進行補償,如該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的,則按企業月平均工資支付補償金;如該職工月平均工資超過企業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3倍標准計發。
與企業保持勞動合同關系,但外借到其它單位工作的職工 企業有權根據自身改制的實際需要,與這部分職工變更勞動合同關系或解除勞動合同關系。
C. 事業單位改企業事業編制怎麼辦
通過人事部門正式安置的工作人員,比如招考、大學畢業生安置、復轉軍人安置,以及事業單位正式人員調動、提拔等正規渠道進入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的人員,一種是隨著管理或者公益服務職能,劃轉到新的事業單位工作,根據新單位屬性,使用全額或者差額事業編制。
對於因工作需要,或者根據工作性質、職能的不同,也可能調離該單位,調至其他單位,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和其他國有企業。部分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在單位改為企業後,因企業的性質決定不可能全部接收,則要對這些事業編制人員進行分流,分流的單位或者是行政事業單位,或者是其他國有企業。對於辭職的,單位也是喜聞樂見。但是爭議就是單位能否給一筆遣散費或者工齡買斷之類的補償。
(3)大學改制後原先事業編的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判斷國有企業是否徹底改制的一個標志就是改制後企業的股權結構。從股權結構來講,企業持續發展需要哪些利益主體支持,就盡量爭取讓相關利益主體參與到改制中來。
因此,要從根本上實現企業治理結構的優化,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構建國有股(或者全部退出)、外部法人股(包括外資、民營法人)、內部職工股等在內的多元化的股權結構。
D. 國家的事業單位改革,大專院校的教師編制,改革之後會怎麼樣我想請懂的人說仔細點。
事業單位改革是針對事業單位主要業務開展情況來劃分,和編制沒有直接關系。樓主提到教師類編制也是比較寬泛,因為教育類的事業單位根據業務活動情況,經費渠道也是不一樣的,開展活動情況也有區別:如果按一樓所說是財政核撥、業務開展情況良好的單位,基本上給予保留或是整合,在編人員繼續享受原事業單位待遇。如果是差補或自收自支的單位,屆時是很可能會推向市場的。
E. 大學里有編制(事業編)的行政崗以後會怎麼發展因為我總聽改革,那改革後會不會取消這部分人的事業編制
1,有可能的。
2,但也沒有必要擔心。因為編制也不是「保險」,況且,事業和企業的社保已並軌。
F. 高校編制改革,已有編制的教師會取消編制嗎
教師仍然有編制的。
教師知道自己有無編制方法:
1、以當地政府編制部門發放的編制證為是否有編制的依據;
2、查看當地政府編制管理部門的教育系統編制花名冊;
3、詢問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看自己是否已經辦理入編手續;
4、查看自己參加教師招聘時的文件,是否有教師編制,在入編考試考核中,是否成功入編。
教師編制也稱為在編教師,非教師編制的就稱為編外教師。教師編制含義開頭已經提到過,教師編制屬於事業單位性質,待遇等同於公務員。
有教師編制的優勢:
第一,教師的編制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享受和應盡「五險一金」的待遇和義務,包括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等。
第二,有編制的教師享受各種應有的津貼、福利和獎金,部分地區還享有績效工資。國家正逐步實現教師工資向公務員靠近的政策。
第三,有編制的教師失業難,幾乎不會失業,因為是國家工作人員,俗稱鐵飯碗。不犯錯誤就不會離崗,除非自己不想幹了。
沒有編制的老師,俗稱代課老師,也就是臨時工,除了拿低微的基本工資和一點福利外,享受到一點社會保險外,基本沒什麼,還沒有地位,很少有學習和發展的優先權。其實,代課老師的處境,遠遠要低於我所描述的。另外:還有一類教師是私立學校的老師,他們很少有國家編制,但是他們有自己學校的編制,享受著如正規企業的權利義務等。
G. 事業單位改革,原來的編制被取消了可以去哪
對於轉制單位繼續聘用的人員,將會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取代之前的事業編制,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跟企業管理制度無二致,工作人員在原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
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類的事業單位會逐步轉企,轉企後不具有編制,但轉為企業職工後各項福利待遇保持不變,如果在經過事業單位整合、撤銷、核減編制完成後,既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自身能力又達不到轉崗重新就業的要求,那麼就只有被辭退。
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去向
一、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人員
1、對於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調整為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其人員可轉為公務員,但編制不得突破政府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
2、對於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如果將屬於政府的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後,任務不足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或並入其他事業單位,其人員也隨之分流。
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人員
轉制單位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H. 高校取消事業編制,那麼像輔導員這樣的行政人員怎麼辦
一般是行政編,但是很多學校可以走教師系列,就是可以評講師、助教,以後也可以當教授。待遇應該是學校里中下水平的,具體多少要看地域和什麼學校了。聘用3年滿後可以到機關工作,也可以去教課,當然可以繼續當輔導員。
輔導員這個崗位很鍛煉人,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方面,你要是帶了一屆學生,應該什麼人都見過了,經驗也有了,轉其他崗位比較容易。
輔導員工作比較忙,主要是雜事多,把你的時間都打斷成一段一段的了,所以感覺忙忙碌碌就一天,不過要是閑的時候確實很閑。
另外輔導員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碩士,博士。
I. 劃歸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後,原來的一類事業編制人員編制如何處理。
1、和改制之前不會有太多區別。
2、參公事業的本質是事業單位,人員也是事業編制,只不過人員服從公務員法管理,晉升方面和公務員無異。
3、實際上單位性質沒變,仍然是事業單位,需要關注的重點是人員的管理方式,是繼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還是以事業單位方式管理。
4、目前很多地方還有地方性政策,比如採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方式過渡,即過去參公,現在仍然參公,各地不一。
所謂公益二類,是指應具備以下條件的一類事業單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按照政府確定的公益服務價格收取費用,其資源在一定區域或程度上可通過市場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機構、非營利醫療機構等。
公益一類、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所謂公益二類,是指應具備以下條件的一類事業單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按照政府確定的公益服務價格收取費用,其資源在一定區域或程度上可通過市場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機構、非營利醫療機構等。
公益一類、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指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
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以及主要為政府履行職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這類公益二類的單位按照國家確定的公益目標和相關標准開展活動,在確保實現公益目標的前提下,可依法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依法取得的經營性收入主要用於公益事業發展,即公益二類 。
公益二類是政府資助一部分提供保障,也可以通過市場進行資源配置,如公立醫院等。 公益一類、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指為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長遠利益舉辦的、面向社會提供公益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的功能特點,劃分為兩種類別: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
J. 取消高校教師事業編後,會用什麼制度來代替
在取消了高校教師的事業編後,其實大部分都改為了合同制。比如5年一簽合同或者是10年以前很痛,但是大部分其實和以前的工資待遇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及時改了這樣的合同制,以後還是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當老師的原因。
綜上,這就是老師在取消事業單位以後改為合同制的發展,即使打了以後,還是依然會有很多人選擇去這樣的單位的,因為這樣的單位就是工資也高,而且也比較的輕松,假期也比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