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參公事業單位和普通事業單位有啥性質區別
參公事業單位顧名思義就是指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屬於事業性質,但執行公務員法,按照公務員模式套發工資、執行晉升。事業單位是大概念,包括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和參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只是其中一種類型。兩者關系相當於前者是兒子,後者是兒子,只是兒子比老子強罷了。
1、身份區別。參公事業單位和其它普通事業單位都使用事業編制,但參公事業人員進行過參公登記,不執行事業單位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在工資待遇和晉升方式上等同於公務員,可以在參公單位和行政機關自由流動(部分地區仍有障礙),身份待遇明顯「高」於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由於是公務員身份屬性,進入參公事業單位需要參加公務員國考或省考,而普通事業單位則只需參加所在地區的事業單位招考。
2、待遇區別。參公身份等同於公務員,執行公務員工資標准,享受車補和年終績效獎等待遇,而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絕大多數地區沒有車補,在年終績效這一塊普遍也比公務員要低,加上一些津補貼上的差距,參公事業人員年均收入保守要比普通事業編制人員多出兩萬以上。對靠拿死工資的上班族來說,這是不小的差距。
3、改革區別。參公事業單位主要集中在行政類事業單位和執法類事業機構。其中,行政類事業單位在本輪黨政機構改革中已經全部清理,並入行政機關作為內設機構,或者剝離行政職能改為公益類事業單位,今後不再增設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不再允許事業單位出現委、辦、局字樣。執法類事業機構暫時不列入改革范疇,維持現狀,有待中央進一步明確政策統一部署改革。其它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保持現狀,部分職能相近的或撤並整合,減少機構形成合力;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分三種類型,效益差點、主要職責是公益服務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責,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可以維持單位正常運轉的,保持現狀;效益好的、主要職責是收費或經營職責的,剝離公益職責,改為企業。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主要是自收自支性質,這類單位非常明確,在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人員除極少部分根據職能改革,劃轉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外,其餘的全部隨單位改革全部轉為聘用制人員。
Ⅱ 參公事業單位和普通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對於參公事業單位和一般事業單位來說,兩者都屬於事業單位編制,但是實行不同的人事制度,前者實行公務員制度,後者實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公務員制度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錄、晉升、薪酬、退休、養老等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招錄制度,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人員招錄必須遵守《公務員錄用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招聘必須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一系列規定執行。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事業單位,經審批,才能取得參公管理的身份。
Ⅲ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與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
參公事業單位和普通事業單位的區別就在於:除了名義上該單位的性質還是屬於事業外,其內部的人員編制、經費渠道、人員管理等,均與公務員類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員工工資不是以職稱為晉升標準的,而是以職級晉升,職級越高,那麼相應的工作權利、能力也就越高,福利待遇和保障也就越好。當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的職級達到一定條件,再加上工作需要的話,是可以直接調至行政機關工作的,這就是因為其「參公」的身份。
可以說,這類崗位編制的人員待遇是很好的,晉升空間也比較大,在工作中也可能會得到更多資源的傾斜。所以,在參公事業單位工作的話,只要你不要犯特別嚴重的錯誤,在晉升上是比較有優勢的。
拓展資料:事業單位的分類
1、全額撥款事業編制
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公園、綠化站、城肥所、環衛處、疾控中心和防治站等。
2、差額撥款事業編和自收自支事業編
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包括醫院和福利院等,可以理解為有收入又承擔社會職能的單位;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現在就比較少了,主要是一些原來國企的行業主管部門,在企業改制之後,他們的職能大部分已經淡化了,但是員工還是屬於事業編制的。
Ⅳ 事業單位和參照管理事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和參照管理事業單位的區別:
1,工作內容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參照管理事業單位即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但屬於事業單位性質,一般承擔行政管理和執法職能。
2,福利待遇
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參照管理事業單位待遇和公務員一樣。
3,用人方面
參照管理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4)怎麼區分參公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大隊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保監會、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二級局也為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以及普通事業單位。普通事業單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參公改革之後的事業單位在省公務員招考中招考,普通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招考中招考。
Ⅳ 參公事業單位跟一般事業單位有啥區別
1、管理依據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人員盡管在事業編制序列,單卻按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即實行的是公務員管理制度。一般事業單位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
2、招錄方式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人員招錄必須遵守《公務員錄用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一般事業單位的招錄必須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一系列規定執行。
3、設立條件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有法律、法規授權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第二使用事業編制,並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一般事業單位的設立條件是滿足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即可。
4、享有的資源待遇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近似於等同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同時該參公事業單位比起一般事業單位,具備更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而一般事業單位在單位與國家機關之間進行交流是比較困難的,職業發展空間相對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參公事業單位、網路-事業單位
Ⅵ 如何確定單位是事業單位還是參公單位
1、在查看報考職位表時可以看到。
2、參公事業單位跟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在於:除了名義上該單位的性質還是屬於事業外,其內部的人員編制、經費渠道、人員管理等,均與公務員類同。一句話,所謂的「參公」,就是指該單位的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受《公務員法》調節。
3、以參公事業單位為例:人員的工資不再以職稱而晉升,而是以職級而晉升;原先的什麼中級、副高或高級職稱一經「參公」一律取消,只能以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的名義。再有,如果工作需要,參公人員可以直接調動至政府機關工作,其中的原因,正是因為其身份的「參公」。
Ⅶ 如何確定單位是事業單位還是參公單位
根據以下幾點區分;
Ⅷ 事業單位,參公單位和公務員的區別
一、事業單位,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科教文衛。
1、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要發營業執照,事業單位不需要),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學校)、科技(科研)、文化(媒體)、衛生(醫院)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2、事業單位有多種分類方法。一般是按照其收入來源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參公(即參照公務員)」、「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3、從事業單位考試來說,一般分為綜合類、教育類和醫療類。教育類和醫療類大家肯定都清楚,綜合類一般指的就是這兩類之外的單位。綜合類、教育類和醫療類在考試內容上有較大的不同。
二、公務員屬於行政編
1、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2、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都屬於公務員編制,包括國家機關、共產黨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等。
三、參公
1、「參公管理」的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
2、公務員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本法進行管理。
3、參公管理是指事業單位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管理辦法不是按照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務員的管理方式,這樣的單位承擔一定的政府職能,被稱為參公管理單位。參公管理單位的人員在晉升時可以和公務員之間流動。簡單的說參公管理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務員編制。
四、公務員與參公的區別
1、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工勤除外)與公務員的區別,主要是人員使用的編制不同,公務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參照管理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
2、其他的如工資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執行《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法規、政策的規定。
五、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相同點和區別
1、二者都屬於公職單位。公職單位和企業的差別是比較明顯的:公職單位是以社會公益為目的,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公職人員待遇往往和財政掛鉤,企業是自收自支;公職人員帶有編制,而企業沒有。
2、公務員是行政編制,主要是管理人才;事業單位是事業編制,主要是專業人才。
3、行政編走的是級別(比如有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鄉科級、股所級),而事業編走的是職稱(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技術員)。
Ⅸ 什麼是機關事業單位什麼是參公事業單位編制如何分
事業單位:國家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們不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
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待遇區別: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人員調動:只要有接收單位和你現在單位雙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人員和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可以互相調動。如果相互調動,公務員調動為參公,編制上會從行政編制轉為事業編制。相應的,如果參公要調動為公務員,編制上也會從事業編轉為行政編制。
特徵
1、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是事業單位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事業單位所從事的事業多是政府職能所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但它卻不屬於公共行政權力機關,不具有公共行政權力,同類事業單位之間也不能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它對於行政區劃內的其他部門或個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事業單位
Ⅹ 參公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相比,編制都是事業編,二者的區別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管理辦法進行,而參公單位是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比如招錄、晉升、考核、獎懲、薪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