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退休後待遇有多大差別
一. 公務員退休工資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退休前工資+崗位津貼)×X%+各地退休福利+住房補貼
其中X%指的是:工作年限滿35年:90%,工作年限滿30-35年:85%,工作年限滿20-30年:80%,工作年限滿10-20年:70%,工作年限不滿10年:50%
二.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
事業單位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項組成。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三. 教師退休工資
退休工資計算方法:退休工資=工資×(工齡/法定工齡)×(75-法定退休年齡)/(75-退休年齡)總退休工資=退休工資×12×(75-退休年齡)。
其中75指的是75歲,30年教齡的教師的退休待遇為檔案工資的100%。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退休待遇都是按照職務級別的高低,教師屬於事業編制,一般來說公務員退休收入高於教師,但也存在個例。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如何計算?
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5、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1/A1a2/A2……an-1/An-1an/An)÷N。公式中:a1、a2……an-1、an為參保人員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繳費工資;A1、A2……An-1、An為1992年至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各年的全省職工年平均工資(2001年起為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N為參保人員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合計數。其中:對每年1月至6月退休的人員,An、An-1均取該年上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對每年7月至12月退休的人員,取該年上年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Ⅱ 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工資待遇差別真的大嗎
我們都知道,其實雖然說大家都是在工作,但是退休之後是從每個人領到的養老金和退休金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那麼有些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工資待遇差別真的大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看來,其實我覺得工資待遇相比起來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我去退休的時候領的是養老,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每個人而言,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對我們都是有一定的好處的,而且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的話,那麼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就一定要認真努力的工作,而且現在人們在工作的時候,他們都會為自己今後的生活考慮,他們一般都會選擇交各種各樣的鋪設以及養老保險之類的,只有這樣,我們在退休之後,我們所領取到的工資才會越高。
Ⅲ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金,比在職時的工資少多少
特別大,養老金收入只要在職時工資福利收入的40%多。
由於公務員的工資福利收入中,只要40%左右的收入列入了養老保險的繳費工資,再加上所謂的養老金替代率也僅僅是指根本工資、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局部,所以公務員退休前後的待遇差異特別大,總體來看,他們退休後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只要在職時工資福利收入的40%多。
Ⅳ 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二者的工資待遇差別大嗎
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二者的工資待遇差還是比較大的。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這是兩個概念,不能相提並論,兩者沒有可比性,工資待遇也沒辦法比,就好比一個在上班,一個沒有上班,怎麼作比較呢?
事業單位員工屬於在職員工,要承受不同層次的工作壓力、責任壓力、考核壓力。他們要交五險一金,要交職業年金,還要承擔單位和家庭兩方面的責任。很多人在職的時候,工資其實也就幾千塊錢,但是這里的話題是關於工資的。很多人把年終的業績、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的繳納都當成了工資。
從事業單位退休後,現在所有的退休人員實際上都屬於“中人”,是採取中人待遇進行發放退休養老金的。採用新舊方法相結合,取高留低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在原來支付退休工資的模式下,其實只存了大部分的基本工資和部分補貼,但這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就是可以按月領取年金。退休前,年金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退休後可以提取年金,從而補充一部分收入。
Ⅳ 幹部和工人退休後的工資區別大嗎有多大的差距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勞動者身份一般執行工作工資,幹部身份一般是職級工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很多勞動者身份也與幹部身份工資相同。 退休金一般在職的70%-90%根據情況而不同。 對企業來說,只要繳費基數、年限等所有情況相同,男工和幹部沒有任何區別,女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繳納5年以上保險,屆時將比50周歲領取更多。 但是,50個退休年齡上升了5年,那時帶的錢會比55個退休年齡還多。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勞動者身份一般執行工作工資,幹部身份一般是職級工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很多勞動者身份也與幹部身份工資相同。
Ⅵ 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工資待遇差別大嗎
現在我社會福利越來越多,而且人們也非常的關注退休養老金的問題,那麼有些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事業編人員在職和退休工資待遇差別大嗎?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的了解中,其實我覺得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一般退休之後拿到的工資是在職的70%~80左右,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其實我覺得事業單位的福利相對來說要好很多,由於疫情的爆發,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太穩定的,而且到每一個行業去工作的時候,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我們也會感覺到他非常的不穩定,但是事業編制就給人一種很穩定的感覺,在退休之後我們還仍然可以得到養老金,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
Ⅶ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那你知道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差別嗎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退休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總的來說,每個職稱等級相差400-1000元左右,每個職級相差300元左右,具體與個人工齡和評任職稱早晚有關系。
因此,奉勸大家,能夠評上高一級的職稱,那就盡量想辦法評上,不要怕麻煩,怕沒關系。其實,評任職稱還是相對比較公平的,都講個先來後到,今年評不上,說不定明年就能評上。評上了,就能合理合法提升個人在職工資,從而增加退休待遇。一句話,不要跟工資待遇過不去,何必呢。
Ⅷ 一般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比上班的時候工資要多很多,這是為什麼
現在退休的人員都是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人了,他,她們都是受過罪吃過苦的老人了,尤其是企業退休的工人也不定比在職員退休金多,還眼紅長輩的退休金比在職員工高,真是不可理喻!
這種現象短期之內是不能改變的,即便我國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之後,也不可能短期之內縮小差距,而是差距仍然有可能進一步拉大。
Ⅸ 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退休金差距
法律分析:1、繳費基數不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應不低於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兩項之和,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按實發工資或社會平均工資;
2、繳費比例不同:企業參加保險的人,繳費基數都不高多數是在最低繳費基數60%上下浮動,事業單位是按照實際的福利待遇確定的繳費基數,一般都會在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以上,高的甚至到150%到200%;
3、養老金計算不同: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發比例為0.4%,退休金與退休年齡有關,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4、發放方式不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實行社會化發放,而企業的養老金由社保局統籌辦理也由社保局發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Ⅹ 企業編和事業編退休工資的差距大嗎
企業編和事業編退休工資的差距比較大,具體如下細說:
一、從大的方面來說。
2020年企業退休職工的月人均養老金為2900元左右,這是官方公布的數據,是比較准確的。從一些公布的數據進行推算,2019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為6400元左右,這是推算的數據,不一定準確,只是一個大概。就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低一些,月人均養老金估計也會在6000元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數據,企業退休職工的月人均養老金大概只有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的一半左右。其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四、從其他方面來說。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可能還會有其他收入,比如在我們這里就會有生活補貼和物業補貼,生活補貼每月為500元,物業補貼按級別劃分,低的每月也有160元。這樣每月就會有660元的補貼。而一般的企業退休人員是沒有這些補貼收入的。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人員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估計目前應當在一倍左右。如果加上年金收入和其他補貼收入,退休待遇的差距估計在一倍以上了。因此,從養老待遇上來看,還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