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和國企單位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與國企的區別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單位性質都是怎樣的。國有企業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公司。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其次,我們來看看事業單位和國企待遇方面的差別。事業單位的話,除卻不同種類的單位,其他單位差別不是很大,而且目前正在進行分類改革,所以在這里不做討論。我們來看看國企的待遇怎麼樣,一般來說國企的待遇根據不同的企業,待遇有所差別,比如壟斷性企業的話,那麼待遇肯定是要高於事業單位的,但是相較於一些平常的國企,一般看來跟事業單位差不多,福利和待遇都是相差不大的。最後,我們來看看,事業單位和國企在晉升上面有什麼區別。其實這兩者晉升的時候,都是要看資歷的,所以也有很多人說,國企和事業單位裡面的領導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年紀輕的進去了能力再強也要磨礪很多年才會出頭,其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是國企相對事業單位來說晉升相對要好一些,事業單位看重資歷大於能力,國企雖然也看重資歷,但是卻是能力大於資力。
Ⅱ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是什麼
一、定義不同: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國企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二、控制權不同:
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重要性
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初期,我們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擁有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國家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目標更多地轉化成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對大多數國有資產進行處置,將其變現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於社會救濟,從實物或賬面上來看,國有資產沒有了,但這種處理維護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那麼,這種處置應該同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具有同樣的效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事業單位
Ⅲ 國企與事業單位的區別是什麼
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是以盈利為目的獨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它的特點是自收自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價值。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與國有企業不同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比如說工商局、稅務局、銀行、郵局等都是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一般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社會組織。
總結來說,國企和事業單位的不同有以下三點
一、國企是以盈利為目的,事業單位則不是;
二、事業單位的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而國企則不是;
三、國企是自己發工資而事業單位是國家發的工資。
Ⅳ 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區別是什麼
1、控制權不同
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
2、特徵不同
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和知識密集型組織;經費來源的國產化;范圍的廣泛性。
國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由多數人組成的組織體;依法設立,法律確認其一定權利義務。
3、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國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
Ⅳ 事業單位和國企哪個好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有哪些
一直我們都拿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做比較,一個行政編,一個事業編,一般來說,同崗位同資歷情況下公務員編制要比事業編制收入高一些。今天,我們來談一下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待遇究竟哪個好。國企也是小夥伴們一直以來奮力爭取的工作,那麼相對於事業單位,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說兩者待遇不同之前,我們應該知道事業單位和國企的財政性質不同。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財政撥款,一般會有績效工資機制。而國企是屬於盈利性質的企業單位,財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企業的運營效應,根據自身的盈虧決定的。事業單位和國企都會有各項指標來考核作為待遇的基本項。
事業單位待遇
一般事業單位工資大概會在4000-5000左右,公積金3000左右,這些只是平時的工資,年終福利待遇更是不用說。事業單位的工資還會隨著工齡的增長、職稱的影響,工資還是會穩中提升的。事業單位的工作相對來說較輕松,壓力不大,而且也是「鐵飯碗」,所以工作也比較穩定。
國企待遇
國企的工資高,高的什麼程度?據有關人士表示,一個月的工資待遇在12000左右,公積金1400左右,當然,付出的肯定不少。國企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年薪20萬左右差不多,但是付出的心血當然也越多。國企的工作強度和事業單位是根本不同的,他們要付出要運轉整個企業,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辛苦。
所以,中國那句老話說的一點沒錯,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不只是國企,私企也一樣。所以,怎麼選,你心裡應該有答案了,你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狀態是充實緊張的還是安逸輕松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安逸輕松的那不是混吃等死嗎?其實不然,在以後,我們會面對很多東西,例如家庭,如果你太忙,顧不上家庭,那樣的話得不償失。所以,要想做出選擇,還是得深思熟慮,還是得樣樣兼顧周到!
網頁鏈接
Ⅵ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國企的本質是所有人是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的企業單位,主要目的是盈利性質;而事業單位相當於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非盈利性機構,是為了國家正常運轉而設置的機構。說白了就是「事業單位吃皇糧,企業單位自己鬧」。
二、經費來源不同
事業單位按不同的種類,由國家財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點不負擔;企業編制理論上不關國家財政什麼事。
三、待遇工資不同
1、由於國企是自負盈虧,所以工資發放屬於國企自己管理,工資由國企自己發放,國家不給,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很好,那麼國企員工和領導的工資就比較高。
2、事業單位的工資形式有三種:一種是全額參照公務員待遇,全額國家財政撥款,像林業局。一種是差額的,國家給一個百分點,然後自己單位給你發一個百分點,像公立醫院。還有一種就是國家只管編制,不管工資,只給政策,不給錢像一些博物館。如果單位是全額財政,退休還是吃財政,前提是你要是正式人事編制。
(6)事業單位和國企單位有什麼分別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區別
1、工作性質方面,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2、工資收入方面,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
3、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4、用人方面,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Ⅶ 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區別
國企和事業單位有非常大的不同,主要區別體現在: 1、機構性質不同,事業單位是行政機構的補充,國企就是企業。
2、財政供養方式不同,事業單位是財政全額撥款,國企自籌自支。
3、編制類型不同,事業單位統一使用事業編制,國企沒有編制之說。
4、工資待遇不同,事業單位差不多是財政核發工資。國企實行的是年薪制。
Ⅷ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一是名稱。事業單位往往以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作為結尾,而國企往往都是以公司一詞作為結尾。
二是性質。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是事業編制,而國企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編制。
三是工資來源。事業單位以前分三類: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後來自收自收自支的大部分都改製成了國企了。所以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工資來源全部是財政撥款;差額撥款部分來源於財政,另外一部分來源於事業單位本身的盈利能力;自收自支以及國企,完全看自身單位的盈利能力。
四是招聘方式。現在事業單位,逢進必考。而國企的話,只要找點關系花點錢,進去不難。畢竟企業編制沒事業編制值錢。但這不代表國企的收入會比不上事業單位。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國企的收入都完爆事業單位。
Ⅸ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
1、單位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國家機構的分支,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當前,事業單位正處於改革階段,改革後的事業單位主要分為公益一類、二類。
公益一類:即從事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例:中小學校、、博物館、圖書館等。
公益二類:即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可部分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如何新聞單位、衛生服務站等。
原來從事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改革後變為企業性質。
國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由政府參與投資或控參與控制的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主要以營利為目的,但也有以非營利性為目的的責任。
2、經費來源不同
事業單位公益一類:全額國家財政撥款,二類由國家財政撥款部分和盈利收入部分。
國企則和國家財政完全沒有關系,財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企業的運營效應,根據自身的盈虧決定的。
3、工資待遇不同
事業:公益一類,工資比較固定,完全按國家政策規定發放;公益二類,一般實行績效工資制,與自己的業績相掛鉤。
國企:效益好的國企工資與資金要遠遠高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二者保障方面一般都有五險一金。
4、進入渠道不同
進入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嚴格限制,基本是逢進必考,在編人員待遇也嚴格按國家規定執行。事業單位改革後為引入人才,鼓勵實行招聘制。
Ⅹ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
國企是國家設立用來賺錢的公司,需要自負盈虧;事業單位是國家補貼的單位,政府撥款,為社會服務。
一、定義不同: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國企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二、控制權不同:
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三、性質不同:
1、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2、國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而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因而,所謂國企的性質,實質就是生產資料屬於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
四、特徵不同:
事業單位:
1、提供公共服務;
2、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
3、屬於知識密集型組織;
4、經費來源的國產化;
5、事業單位范圍的廣泛性。
國企:
1、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2、由多數人組成的組織體;
3、依法設立,法律確認其一定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