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事業單位,綜合能力裡面的材料作文怎麼寫啊求攻略
您好,巨智教育為您服務!
材料處理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並作文。
材料一:
「158712工作室」是南京火車站專為特殊人群服務的。服務對象包括殘疾人、老年人、病人以及需要托運大宗行李的旅客,負責托運的就是著名的「紅帽子托運隊」。
1月16日晚9點多鍾,工作室走進5個大學生,要「紅帽子」替他們托運行李。但他們除隨身攜帶的小包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有位男生甚至什麼行李也沒有。一位姜師傅對他們說,你們並無行李可運,還是到樓上的學生候車室去。出乎姜師傅意料的是,這幾位學生競軟磨硬泡起來。
檢票時間快到了,姜師傅最終還是帶著這幾位大學生和他們的「行李」從「158工作室」的小門走出了候車廳。當最後一位學生空著手悠閑地閃出門的時候,很多旅客正拖著沉重的行李,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移動著。
材料二:
期末考試一結束,家住徐州的南京某高校學生李某等三人就帶著身上所有的錢,相約一起到外面好好放鬆一下,然後打票乘火車結伴返鄉。他們先去看了一場電影,一起逛了商場;看到肯德基店裡人頭攢動,叉進去享受了一頓美餐;看到游戲廳動感閃爍的熒屏,三人又怦然心動,邁了進去。當他們滿足而又疲憊地走出遊戲廳時,已是夜深人靜。三人一摸口袋,都是所剩無幾,別說回家,就連打車回校的錢都沒有了。無奈之下,三人只得到夫子廟派出所求助,值班民警借給他們每人200元錢,三人才得以返鄉過節。
上面兩則材料反映了當代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有關高校已經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學生處決定在春季開學後召開一次全校學生大會,集中進行思想教育。現請你結合上述材料,為學生處處長起草一份講話稿。要求:①標題自擬。②符合講話稿的文體特點。
參考答案:
以節儉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
——校學生處××處長在全校學生大會上的講話
同學們:
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次大會是校學生處在春季開學後召開的第一次全校學生大會,大會的主題是「以節儉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有的同學可能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是老生常談,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認識這一問題,我先不作正面回答,大家先來看兩則材料:
材料一:
「158712工作室」是南京火車站專為特殊人群服務的,服務對象包括殘疾人、老年人、病人以及需要托運大宗行李的旅客,負責托運的就是著名的「紅帽子托運隊」。1月16日晚9點多鍾,工作室走進5個大學生,要「紅帽子」替他們托運行李。但他們除隨身攜帶的小包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有位男生甚至什麼行李也沒有。一位姜師傅對他們說,你們並無行李可運.還是到樓上的學生候車室去。出乎姜師傅意料的是,這幾位學生竟軟磨硬泡起來。檢票時間快到了,姜師傅最終還是帶著這幾位大學生和他們的「行李」從「158工作室」的小門走出了候車廳。當最後一位學生空著手悠閑地閃出門的時候,很多旅客正拖著沉重的行李,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移動著。
材料二:
期末考試一結束,家住徐州的南京某高校學生李某等三人就帶著身上所有的錢,相約一起到外面好好放鬆一下,然後打票乘火車結伴返鄉。他們先去看了一場電影,一起逛了商場;看到肯德基店裡人頭攢動,叉進去享受了一頓美餐;看到游戲廳動感閃爍的熒屏,三人又怦然心動,邁了進去。當他們滿足而又疲憊地走出遊戲廳時,已是夜深人靜。三人一摸口袋,都是所剩無幾,別說回家,就連打車回校的錢都沒有了。無奈之下,三人只得到夫子廟派出所求助,值班民警借給他們每人200元錢,三人才得以返鄉過節。
以上事例大家並不陌生,它反映了當代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節儉意識淡漠,奢侈浪費之風嚴重。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重提這一話題的意義有多大,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珍惜父母的血汗錢
各位同學的家庭條件各不相同,但我想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子女和農民子弟。你們是父母的希望。可以說,一句「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父母願意提供他們能夠給你們的物質條件,可是我們同學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花錢上網打游戲,大吃大喝,相互攀比,買名牌,到底這些錢花得值不值,到底哪些東西才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真正需要的,我想肯定不是奢侈浪費所產生的快感或失落感!大家都已成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一定的責任,我想家庭目前是絕大部分同學的經濟來源,節儉而不浪費正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也是個老話題,但卻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休戚相關。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享樂主義、吃喝玩樂之風蔓延,豪華消費成為某些人地位的象徵。我們當代大學生到底應追什麼?但奢侈浪費絕不是我們的追求!
三、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一句話叫「儉以養德「,早已為世人傳頌,而宋代大文學家司馬光以「儉以養德」教子之事卻未必盡人皆知。司馬光官居尚書左仆時,盡管當時名重朝野,但他的生活仍十分節儉。為了使兒子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他以家書的形式寫了一篇論節儉的文章。文中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守家。」反之,「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誠然,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高下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閱歷等,但儉能養德的說法卻委實不謬。縱觀歷史,橫看現實,役有一個腐敗分子不是從生活奢侈開始墮落的,是生活的奢侈激起了他們貪欲的膨脹,而貪欲膨脹的最終結果則是喪身辱家。西晉時的石祟,清朝時的和坤,共和國的劉青山、張子善等人,其墮落軌跡莫不如此。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也應該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如果把提高生活水平當成了奢侈的理由,則是大錯特錯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國家並不特別富強,更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
四、儉以立業守業
同學們可能聽說過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任正非,他是華為的總裁.但他的辦公室卻很簡單,沒有豪華的老闆桌,更沒有奢侈的陳設,連他喝水用的缸都是很破舊的搪瓷缸,但他是中國企業界領袖級的人物。泰森也是同學們熟知的體育明星,他曾擁有數億美金,而今卻負債累累。從以上兩個鮮明的例子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節儉對事業發展的作用。
同學們,你們風華正茂,正當追求理想和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節儉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奢侈浪費為恥,以節儉為榮,在個人修養上更進一步!
更多資料歡迎您查閱巨智官網!
B. 考試時寫議論文有什麼技巧或是手法,用上之後能得高分
文章開頭勉強,寫起來就會覺得沒勁,議論文的定作尤其如此。
如果文章的開頭是沒有經過思考,順水推舟的,對議論的對象、論證的方法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目標方向不明確,議論也就會不著邊際,文章的隨意開頭還會造成寫作中缺少自信。
這種「隨意開頭」的情況常常出現在限時命題作文中,教師要求當堂交卷,「寫不出來也得寫」、「不喜歡的題目也得寫」,於是有的同學就省卻了審題思考的時間,「先坐上船再說」,然後在「游動中尋找目標」,這個「游動」,往往就形成了無話找話。譬如寫《談習慣》,他就這樣接:「什麼是習慣?習慣就是……,習慣有兩種:好習慣與壞習慣……,當然,也有不好不壞的習慣……」;寫《苦與樂》,則寫:「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樂,苦,就是指……,樂,就是指……,人們一般都喜歡樂而不喜歡苦……」——看起來,「接話」似乎很通暢,但這些話都是可有可無的話,800字的文章,寫到一半還不見觀點,這是文章的一種常見病。
治這種「游動中尋找目標」的毛病,辦法是有的,如學會剖析材料,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拓展聯想思維等等,也就是說,要練好基本功。但有沒有更直接一些的訓練方法呢?有的。「先上船再說」最明顯的毛病,就是開頭羅嗦,這里介紹一種開頭的方法,即「一句話開頭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還是命題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話作開頭。
這樣做,對糾正文章開頭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處。由於只能用一句話,那就一定要考慮明確地亮出自己的觀點,逼使自己從對題目的思考中選取最有份量的話作開頭,促使自己對思考的內容作出比較篩選,這樣的開頭,既簡潔,又明確。一句話開頭,有利於盡早進入議論,使中心部分突出。
一句話開頭,也能使人產生一種寫作激情,如有位同學在寫《讀〈祝福〉》一文時,以一句「太不公平了!」開頭,這樣的啟動,猶如找准了感情的閘口,能有一泄千里之勢。
經常能想到以最簡潔的語言開頭,對克服「游擊」的毛病是大有好處的。
鑄煉你的語言
同樣的命題,比較接近的觀點,類似的論證結構,文章為什麼還會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試中則出現較大的得分差距)?這主要是語言問題。時下中學生議論文寫作中,不重視提高語言水平幾乎成了一種痼疾。
議論文語言先求平實,這個原則是不錯的,前提是要論述清楚。一種觀點,一個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說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這個觀點這個道理並不深奧,是淺顯乃至盡人皆知的,這時候的「平實」就有可能變成「寡淡無味」。用樸素的語言宣傳一個樸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語言宣傳一個樸素的真理將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學的議論文,觀點是明晰的,結構是嚴謹的,但習慣於用極幼稚的語言去論述,打個未必恰當的比方:很像成人穿了件小孩子的衣服。更有一種常見病,就是盲目模仿報告腔,高調官腔,靠標語口號、假話空話虛張聲勢,明明是請他談觀點,發議論,他卻要在那裡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說讀者討厭,認為他沒有自己的思想,他自己也有可能認為言不由衷。自己空喊一陣倒罷了,教師看這樣的文章,連看七八篇,必然會頭腦發昏。
議論文寫作中,要有鑄煉語言的意識,不能僅僅滿足於「說清」。「說清」是基本要求,「說好」、「說透」是高標准要求,不力爭達到高要求,滿足於「說清」,這樣永遠不要想提高語言水平,甚至連「說清」的要求也達不到。
一句平常的句話,能不能換個引人入勝的說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個傳統的說法,能不能用個新穎生動一些的表達方式?一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調動一下順序?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鋪陳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不增強文章的氣勢?可不可以借用口語俗語來陳說?可不可以考慮來一個有力的反問?……
只要常常能有這種鑄煉語言的意識,提高語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難事。寫文章也`如同烹飪,一樣的材料,怎樣能把它做得「有味兒」,自己不給自己提點要求是不行的。這個道理並不深奧。我們不少同學的「味覺」很好,但往往只用於品味人家的手藝,唯獨自己下手的時候,就馬虎了事了。鑄煉語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動起來就永遠不會有長進。
舉例要清楚明白
議論文的舉例,為的是證明觀點,增加說服力。例子是否與觀點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鮮活」,不要「陳芝麻爛穀子」,一論「勤奮」就是「懸梁刺股囊螢映雪」,一論「發現」就是「瓦特的水壺蓋」、「牛頓的蘋果」,--這些,也已經是基本道理,這里就不多說了。
寫議論文舉例,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能把個人特有的經歷當成人所周知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都有自己的閱讀積累,都存在於不同的環境之中(尤其是不同的教學環境之中),因此寫文章舉例時,就不能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一定知道。這種疏忽一般較多地反映在「略說」上,--因為誤認為人所周知,就一筆帶出,結果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教師甲上課說過的一件事,學生寫作時不加細述,在教師甲看,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讓教師乙看,很可能莫明所以,認作語焉不詳。尤其是在運用典故時,由於個人的閱讀經歷的局限,如果不加說明就會形成理解上的障礙,如「這就和沒買到鞋子的鄭國人一樣了」、「鋸了竹竿進城門式的自作聰明」,是化用「鄭人買履」、「魯人鋸竿」兩則寓言,由於都只有一句話,讓讀者在理解上產生了障礙。其實,如果能稍稍加上一兩句話,甚至加上幾個短語,就能把例子敘述得比較清楚。
這「鄭人買履」和「魯人鋸竿」是典故,尚有據可考,稍加說明便可理解,有些事例不細說清楚則根本讓人不知所雲。例如,「像二十四橋的設計,就顯得很單調」,「袁隆平學的就不是屠龍之計」,--離開了一定的生活環境,這樣簡略的例子就無濟於事,因為非但讓人理解吃力,而且有可能產生歧義,其實這里說的「二十四橋」不是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是近年南京人對新建的二十四座人行天橋的戲稱;而著名農學家袁隆平(雜交水稻發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南京師大附中校友,對南京師大附中的同學而言,他的大名可能是如雷貫耳,但是離開這個環境,讀者可能一時就反應不過來了。
不但是這一類的例子,如果是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在用於舉例說明時也要表述清楚,因為你注意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注意到或是感興趣。近年以來,有些同學常在議論文中寫進一些歌詞,借用流行歌曲歌詞,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最好能點明是歌詞,如果加上一句「有首歌中這樣唱道……」,則可以讓讀者知道這是在引用。有位同學曾在文章中寫道「一想到『我在陽光下辛勤地勞動』,我就激動無比」,教師怎麼也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搞不懂為什麼這里要加引號,也不理解這句極平淡的話為什麼會讓自己的學生激動成那樣,後來才知道這是那個月最流行的一首台灣歌手演唱的歌曲,但不是每個學生都熟悉,而教師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有鑒於此,行文舉例時須要三思。
結尾不要裝腔作勢
以前聽高談闊論的大報告,我們判斷報告是否快結束,有幾種方法。一是依據內容,如他一開始就說要談四個問題,一如我們作文立提綱,談完了,即使要補充幾句,時間也會有限;二是看時間,猶如我們寫作文定字數,說了兩個小時,到了吃飯時間或是下班時間,不結束也得結束了;比較麻煩的是提綱不明,又不肯受時間限制,那就只有看情緒,報告即將結束,如文章收尾,應有規律,但是如果偏偏報告人的情緒混亂,沒有規律,就很難判斷了。比如,他忽然出語鏗鏘,揮手有力,眾人以為他即將激昂地結束自己的呼喊,於是在他每一次的喊話式的話語之後都使勁地鼓掌,哪知他呼喊之後又用舒緩的語調說起另一個話題;你正捉摸不透時,他又振臂高呼起來「讓我們……吧!」--這一回你以為無論如何也要結束了,哪知道他又會婉轉出下一個「但是」出來……
這種滑稽的情景誰想進來都會覺得好笑,但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結尾如果拖泥帶水,裝腔作勢,也會讓人感到啼笑皆非,進而生厭的。
這里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學寫議論文,特別愛拉開一個「功架」,很想造出一點氣勢來,但由於底功有限,於是不得不在結尾虛張聲勢,或是採用標語口號來呼喊,或是模仿偉人作深謀遠慮狀,動輒「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吧」或是「爭取作出更大貢獻吧」--這些話,偶一用之,或許還會有一點激情,倘若只會用這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談話,未免有點技窮了。這種「尾大不掉」是一種惡習。我們提倡利索的結尾:分析闡述完了,結論水到渠成,還有什麼可以嘮叨的?寫議論文,不是作報告,熱情與號召力不是靠空喊就能代替的。其實「熱情激盪」不過是結尾的風格一種,而結尾本可以是多樣的。
結尾處要冷靜。是否需要強調一下自己的觀點,是否需要補充一點什麼意見,是否需要說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讀者對某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這些,在列提綱時就應有所考慮。
結尾處要冷靜,不同於驟然冷卻,要注意語言的節奏。可以小結一下自己的觀點,但不可作過多的重復,寫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引起人家的重視,這時候行文語言要注意「打動」人。
寫文章,尤其是議論和記敘,寫出來的話要像是人說出來的話--這樣說好像是在罵人了,但確實有些文章的語言不像是人在說話,而像沒有生命的機器。首先是不順,讀也讀不通,既沒有書面語的謹嚴,也沒有口語的那種流暢。二是沒有活氣,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給人看的,見其文如見其人,一點生氣也沒有,這像什麼呢?三是生硬,有些同學盡愛寫些讓人聽不懂的話;有的盲目模仿,喜歡用歐化的句子,有的喜歡模仿港台腔,動不動「我好開心好開心哇」;還有就是堆砌詞藻,滿紙形容詞;而有的同學寫文章語言貧乏,一下筆就是「十分」、「非常」,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個;也有人背過成語詞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對不住詞典一樣,每說兩三句話就來一個成語,弄得佶屈聱牙,結果讀者的注意力全用於對付文章的成語中去了。我們平時看同學的議論文,在論點的設立正確、論證方法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文章的語言表達是否暢達是區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標准。有些同學只會簡單地模仿別人的語言,而且頑固不化,諸如「做四有新人」、「經過頑強拼搏」、「為四化貢獻力量」之類的語言,幾乎是不要動什麼腦筋的。--不是說這樣的話不能學,但是如果只會這樣說話、總是這樣說話,誰願意聽你的?
前人評說前秦諸子文章,稱贊其「深於比興」、「深於取象」。孔子、孟子和莊子即使論說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比喻。《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讓學生各言其志,曾晰說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你看,他用幾句話就形象地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治世才會有的圖景,這比說「國泰民安」、「繁榮興旺」、「小康社會」更容易讓人接受。這幅圖景,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要令人嚮往,因為只有在治世,讀書人才有可能在春風中縱情地歌詠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論說治世時則有一句「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道路上不再看到頭發花白的老人用背背東西、用頭頂著東西步履沉重地趕路了,這說明什麼呢?這就比說「生活富裕」、「民風淳樸」要形象得多。
記得上海有一年選「上海小姐」,最後一輪僅剩下兩位選手,得分一樣,因而加試一題,題目是:「對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麼?」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時候,准時來了一輛公交車,車上人不多,每個人都有座位。」--話一出便贏得滿堂喝彩。上海面臨的困難當然不止是公交問題,但是公交車擁擠是盡人皆知的事,這位小姐為大家描繪出了理想的圖景,一下子打動了所有的評委,倘若她說「希望上海變得越來越美麗」、「希望上海的公交狀況得到改善」,「發展公交事業,爭取更大勝利」,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讓我們的作文語言有活氣,就要多注意學習這一類的表達方式。
C. 考試議論文怎麼寫有哪些格式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根據題目寫出一個觀點,在加以闡述說明,重要的是要有說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細看看,以後就可以多試著寫作,這樣作文才可以有長進,平時可以寫一些隨筆之類的!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一)論點
(1)什麼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並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謊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二)論據
(1)什麼是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2)論據的類型:①事實的材料,②理論的材料。
①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a. 具體的事例,b.概括的事實,c. 統計數字,d. 親身經歷、感受。
②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間的諺語和俗語,C.科學上的公理、規律等等。
(3)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一致。
(三)論證
(1)什麼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而論
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自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的類型: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三大類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①歸納法。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歸納法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我們通常所說之歸納法,後者我們稱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②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③比較法。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二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對比法是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駁論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點論據必須引出錯誤的論點。③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D. 請問事業單位考試的議論文,分論點是寫怎麼做,還是寫為什麼呢一下兩種格式,那一種才是正確呢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你好 建議的話可以去網上找一些事業單位申論的範文看下哦 可能這樣的話會比較清楚哦點擊進行了解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E. 申論考試中怎樣寫好議論文
相對於申論試卷的小題部分,大作文寫作在分值上佔有重要比重,同時,在寫作難度上也是所有題目之最。作文寫作不建議考生過多的引用給定材料內容,需要結合自身的知識積累,在內容生做到切合題意,與眾不同。作文文寫作中,立意最為重要。申論作文部分寫作,體裁議論文,包括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其中論點最為關鍵,決定著文章是否跑題或者偏題。只有不跑題不偏題的文章,才能贏得高分。而其他的語言、辭藻,是在此基礎上的修飾和升華。
一篇申論文章的論點,通常包含總論點和分論點兩個部分。總論點寫在文章的開頭,是作者圍繞材料和題干主題,所持有的的觀點、態度、看法。一篇文章的主題通常只有一個,而文章的最佳總論點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命題人對主要話題所持的觀點,這通常體現在材料中,考生只要通過閱讀材料,深刻理解材料,掌握命題人的態度、看法,就能找到這個總論點,同時結合題干,進行加工梳理。
而文章的分論點,一直是廣大考生比較頭疼問題。分論點是用來支撐論證總論點的論據構成部分,同樣來自於材料。這是很多考生學習寫作的難點,不知道如何確定準確的分論點,也是考生作文低分的重要原因,究竟如何才能破解這一問題,接下來重點介紹分論點的尋找和確定方法。
一、通過題干確定分論點。尋找分論點的最好方法還是要先看題干給定信息,分析題干給定標題或者給定話題,判斷是否存在兩個到四個表示並列或者遞進關系的對策、意義的語句,這是最為直接的辦法,但是這種情況出現次數較少。
二、梳理材料提煉對策或意義的分論點。分論點是在總論點之下進行尋找。根據文章結構,分論點的方向可以從分析或對策兩個方向論述主題。
如:以向傳統文化致敬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那麼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向一是向傳統文化的意義;寫作方向二是如何向傳統文化,以對策為主。
所以我們只需從材料中提煉出對策或者意義即可。
三、通過後兩則材料確定分論點。對於吉林省考來說,命題特點比較突出,通常將分論點放在材料的後兩則,考生只要找到兩個到四個表示並列或者遞進關系的對策、意義的語句,並且能夠支撐論證總論點即可。
四:通過前面小題內容確定分論點。因為文章的分論點基本來自於材料的內容,而前面小題的出題內容往往也是來自於材料。因此從題乾的小題內容,我們也可以提煉出部分分論點。
只有找准總分論點,才能真正切合題意,做到不跑題不偏題,廣大考生才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華,體現文化素養,在作文部分獲得高分。
F. 事業編考試的綜合寫作怎麼寫
按題目要求。沒有要求的話,一般寫成申論就很好;至少得是議論文,一般的議論文也可以,就像高中時候經常寫的那樣。
申論考試與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也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考試性質都是對公職人員進行招考的選拔性考試;
2.試題的類型,都屬於主觀性試題,試題命制都是旨在對應考者的能力進行考察——包括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考試形式都是閉卷考試,且採用筆試形式,各地考試的分值都以滿分100分為主流;
4.備考素材都應以真題為主,需要進行大量的真題演練;
5.綜合應用能力中的案例分析題及作文題和申論試題的相同之處——都會提供給定資料,且材料對答案都是有所限定的;作答步驟都是先理解、分析材料,再按要求進行作答;作文題都是議論文寫作。
事業編制考試和教師編制考試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1、從兩者的范圍上說,事業編制考試的范圍更大,它指的是一個地區所有事業單位的人員招聘考試,包括衛生系統、教育系統、科技系統、文化系統等。事業單位的招考比較隨意,各個城市出的題目都有很多差別。
2、事業單位招考,就有兩張卷子,一張是專業考試卷,上面都是專業題目,另一張就類似申論和行測的混合卷,因為上面既有兩道時事政治題,需要你寫大篇的評論,也有很多道小題,就像行測中的邏輯判斷等,當然,有的地方的事業單位招考直接就用公務員考試的題型,一門申論,一門行測,所以綜合一下,我建議你多看申論的輔導書,另外,要多做一些行測題,這兩門都關注一下,說不準在考試的時候,底氣就會足很多。
G. 事業單位考試800字議論文怎樣寫
一般是時政一類的議論文!如環境問題,房價問題,污染問題!看看半月談應該有用!
H. 公務員考試議論文寫作技巧
對公務員考試兩個問題的辟謠:1、政論文一定比策論文得分高(錯!文章要寫政論文還是策論文一定要根據題干要求定,不過目前命題常要求以分析為主);2、2-4個並列或遞進式分論點的寫作結構得分不高(錯!文章得分高低與採用何種結構關系不大,2-4個分論點得分不高是因為總分論點之間的關系不能理順所致)。
議論文的結構:序論——本論——結論
序論的寫法:緊扣主題+提出觀點
本論的寫法:1、2-4個分論點(總論點與分論點觀點統一分論點與分論點並列或遞進);2、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種結構的範文可在微信訂閱號:“申論技能”中回復“歲月”獲取)。
結論的寫法:回扣主題+重述觀點+意義闡釋+理論拔高
公務員考試文章需要注意的幾點:
1、如題干中出現“請根據對……的思考或理解,結合給定材料主要內容寫一篇文章”則開頭必須出現對這句話的理解以此來實現緊扣主題的目的。
2、如題干中出現“以……為題為標題為主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則開頭也建議立足對這個題目或主題的解釋進行開篇。
3、如題干中出現“聯系實際”則文章寫作中應出現:A聯系社會案例;B聯系政策背景;C聯系個人體會。
相信大家一定會寫出結構合理,文筆流暢的文章,在公務員考試中大放光芒。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