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辭職報告要交給誰
辭職報告應遞交給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以作為辭職的書名形式通知。
根據《勞動合同法》要求,勞動者向用人單位遞交辭職報告具有如下要求:
1、第三十七條規定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辭職報告)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第三十八條規定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不用遞交辭職報告: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1)事業單位辭職報告在哪裡開擴展閱讀:
不遞交辭職報告的危害:
1、辭職報告屬於法律程序;
2、如:由於本人原因決定辭職,現依據法律提前一個月正式提出辭職,即最遲於幾月幾日正式離開崗位,懇請領導及時安排人員作工作交接。
3、應該提交辭職報告,否則公司算是曠工離職,一是會扣工資,二是可能拿不到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可能影響以後找工作。
4、辭職行業登記種類也不同,找新單位時可能會被拒絕。
❷ 事業單位辭職流程圖
你在事業單位辭職的話,需要先提前30天打辭職報告,等用人單位的領導批準的情況下,才可以辦理離職手續。
提前辭職。
關於提前辭職,員工臨走還費盡心思找靠譜的理由,就是為給你留面子,不想說穿你的管理有多爛、他對你已失望透頂。仔細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為管理者,定要樂於反省。
的確,管理者與其埋怨離職員工不忠誠,不能與公司共進退,不如從自身找找原因。看看有沒有對不起員工的地方,有沒有經常傷員工的心,工資分配、發放是否合理等。分析自身原因後,找到改進的方法,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
有些管理者則不然,員工提出辭職以後,他就各種各樣的阻攔和抱怨,有時甚至阻撓員工正常的離職流程,針對平時我們遇到的此類問題,我想給各位職場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建議。
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
這里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如果你在試用期,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即可,三天後就可以離開單位 。當然這中間單位需要你做工作交接的話,你需要配合單位做好工作交接。如果單位三天後不同意你離職,或者扣除你試用期的工資,單位就涉嫌違法了,如果沒有其他正當理由,你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提出投訴,也可以向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進行起訴。
第二種情況,你已經辦理了轉正手續 ,屬於是正式員工,當用人單位收到你提出的辭職通知後,用人單位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反應:
一、同意你辭職,可以在三十日之內離職。如果這種情況也是你想要的結果,你也希望不用做滿三十天就離職。建議你與單位簽署一份協議,約定好具體的離職日期,這樣對你來說更有保障。
二、同意你辭職,但必須做滿三十日後才能離職。如果你想提前離職,你可以向單位提出這一請求,如果被拒絕,強行離開,單位有權利在滿三十天後再履行離職手續義務。什麼是離職手續義務呢?《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換句話說,如果你強行離職,單位可以延遲辦理離職手續。單位有權利扣工資嗎?其實沒有,單位照樣必須發放你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
但是,現實當中,一旦員工要求提前離職,而單位又沒有同意的話,單位會扣掉你的應發工資。很多員工最後離職後要和單位打開官司也是因為這一點,不過,雖然單位沒有權利扣你的工資 ,如果由於你的提前離職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話,用人單位有權以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向你索取賠償金,不過單位也要舉證來說明你提前離職給單位造成的損失狀況。建議你離職前如果工作沒有交接好,還是要按照單位的要求進行交接,因為作為職場人,要有職場人的職業素養和信譽。
三、同意你辭職 ,但要超過三十天以後才能離職。單位希望你三十天之後再離職,顯然與你的意向相左。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沒有權利要求你繼續工作超過三十天。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特殊,確實在一個月之內無法完成工作交接,建議你繼續延長離職時間,待所有工作交接完畢後再離職。不過這個是根據你的意願來決定 ,單位是不能強制你繼續工作的。
四、不同意你辭職,《勞動合同法》賦予辭職員工的義務是,通知用人單位,而不是向用人單位申請。因此,用人單位其實沒有權利拒絕你的辭退通知。不同意辭職的做法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你只要能證明自己履行了通知義務,三十天後就可以合法離職。因此,遇見不同意離職的時候,並不用太擔心,自行三十天後離職即可。如果你是以辭職為由爭取一些個人利益,而不是真心想辭職的話,這時單位繼續挽留你,不同意你辭職 ,你也達到了目的,那麼恭喜你,證明你對公司還是有很大的價值的。
人生路很長,人生路當中很長時間都是在職場中度過的,要時常懷有感恩之心。感恩單位給你的機會,讓你成長 ,給你財富,但是如果你在職場當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們也要做到有法為伴。離職,提前30天告知,對公司是交代,對自己何嘗不也是一種交代。
❸ 公務員辭職報告交哪個部門
直接自己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他們會提交領導。你就是等就是了。
公務員辭職程序完整講述一遍,望給各位有所啟發。 1、提交辭職申請表和報告,待領導批准 2、批准後,帶上辭職批准書,到人才市場開具商調函 3、拿著商調函來到單位,要求單位開具,行政關系介紹信、工資關系介紹信以及轉移檔案 4、帶著以上三件東西(一件都不要少)來到人才市場,辦理擇業代理。在人才市場以後,他們就是專家了,有規范的流程操作這一切。
❹ 事業單位(醫院)在編人員辭職,具體該如何辦理,請教法律專業人士,急!
流程如下:
一、提交個人辭職申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辭職申請表》,均需院系部處領導簽字蓋章;
二、報人事處提交請示報醫院主管領導審批、發文公布;
三、領取同意辭職文件、離院通知單,辦理離院手續;
四、至綜合科辦理社保視同繳納證明;
五、提交調檔函(註明接收單位地址、郵編,接收人姓名及聯系方式),人事處將個人檔案寄出。
一般的勞動者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辦理就可以,但你是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在辭職方面不能完全適用勞動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各地一般有各地區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辦法》,根據大部分地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如果你辭職的原因不符合相關《辦法》規定的情形,你需要和單位協商一致解除聘用合同。
協商解除達不成一致,受聘人員應當繼續履行聘用合同;一定期限後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與單位協商一致的,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
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也就是說,如果你辭職原因不存在可以隨時解除聘用合同的法定事由,單位要求你提前一定期限書面通知辭職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至於違約金問題,若單位已經同意你辭職,你應該按照單位的相關規定對工作進行交接,之後單位會給你出具終止聘用合同的有效證明。
並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與你結算工資、予以辦理社會保險關系封存或者轉移的手續。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問題也就不需要給付。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辭職問題:
事業單位在編職工辭職按照《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辭職暫行規定》(人調發〔1990〕19號)等相關規定辦理。
首先是在編職工向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提出辭職書面申請;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收到辭職書面申請後,一般應在三個月內,給予書面批復,對批復同意的發給辭職者本人辭職證明書。
事業單位在編職工與所在單位訂有聘用合同的人員,其辭職按照聘用合同的有關規定辦理。辭職經批復同意後,辭職其本人協助用人單位辦理檔案託管、社保等相應的人事手續。
❺ 怎麼打辭職報告
辭職報告可以按照《勞動法》第31條、《勞動合同法》第37條的具體規定內容來書寫。
第31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37條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❻ 事業單位正式員工的辭職程序
1、首先是在編職工向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提出辭職書面申請;
2、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收到辭職書面申請後,一般應在三個月內,給予書面批復,對批復同意的發給辭職者本人辭職證明書。
3、事業單位在編職工與所在單位訂有聘用合同的人員,其辭職按照聘用合同的有關規定辦理。
4、辭職經批復同意後,辭職其本人協助用人單位辦理檔案託管、社保等相應的人事手續。
辭職注意事項
1、辭職時間
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當然,如果雙方協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2、試用期的離職時間
勞動合同法規定,需提前3日通知。辭職者需注意: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法律未要求一定使用書面形式,但從舉證角度考慮,建議您不要偷懶,同樣使用書面形式通知。
❼ 事業單位要想辭職的話,一般要走哪些程序
事業單位職員正常離職,一般不存在不能辭職的情況,可以按照程序在3個月內完成手續。如果是相關機關或簽署《競業協議》的單位,就有相關脫推規定或不能從事相關行業的競爭協定規定。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在有限的時限內繼續遵守保密或競業協定,不得損害任何國家利益行為。如果部門不遵守規定,無故妨礙勞動者正常辭職,可以直接向人事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相關手續。
合同對辭職有限制要求的條款內容或服務期間有限制要求的,按合同處理。強行辭職的話,根據合同要求經濟賠償,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參加同一類型的招募考試。也就是說,在3~5年內不能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招聘。公費師范生、免費醫科生等也要按照合同規定賠償已經享受的經濟金額和利息。個人辭職後,如果在職業計劃中不包括公務員或事業人員,不準備自主選擇職業或自主創業,則不理會這些規定,只是按照正常程序向單位人事管理部門或分管領導層提交辭職報告,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人事部門提交辭職要求,填寫相關資料和表格,走自己該走的程序,如果遭到人為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