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
法律分析:專業技術人員的減少金額,從最低崗位等級到最高崗位等級減少金額為220元至655元。管理人員績效工資從最低到最高崗位等級減少金額為220元至650元。那麼,經過增加基本工資和減少績效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扣除養老金前實際收入如何變化過簡單計算得知,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工資由低至高分別增加470左右至3500左右。當然,這部分增加的工資,將大部分用來支付個人養老保險與職業年金。個人需繳納工資8%的養老險和4%的職業年金,12%的總比例至少有36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⑵ 績效工資可以隨便扣嗎
績效工資屬於獎金的一種,用人單位需要根據合法制定的考核制度對勞動法發放績效工資。如果沒有考核制度,用人單位不得隨意剋扣勞動者的績效工資。
【法律依據】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1)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2)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3)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拓展資料】績效工資如何扣稅?
績效工資屬於工資的一部分,跟工資合並計稅。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個稅起征點)×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最後勞動者拿到手的工資,也就是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繳稅。
⑶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比例問題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說:
1、基礎性績效應該是30%,即每月從總工資中按固定比例扣除,每半年或一年根據崗位考核情況集中發放。
2、獎勵性績效不在月績效工資之中,而是各縣市根據年度考核情況發放的獎勵,具體發放的數額不是固定的,每年度不一樣的,且不同部門也不一樣,比如我們這里,行政單位年未的獎勵性績效比事業單位高一個檔次,然後是按照考核的結果,同樣是事業單位,學校和醫院的獎勵性績效也不盡相同。
3、基礎性績效說穿了就是把工資總額的30%扣發,然後進行崗位考核,按考核結果返回發放。退休之後,沒了考核,這30%也不會再扣了。但是,退休之後,工資總額要比在崗位時要少一點,這個各省市的政策不太一樣,你可以去當地人事上咨詢一下。
⑷ 2020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標準是多少
績效工資礎績效+獎勵績效
職工個人基礎績效月標准額是根據標准來的,比如管理崗科員是1740,辦事員1620等,管理崗、技術職稱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不同級別有各自的標准。
單位每年在財政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體職工全年的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全體職工基礎績效標准數額之和+全體職工獎勵績效標准數額之和)×12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⑸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最多可以被扣多少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扣款不能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20%,同時餘下的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具體績效能扣多少,看單位的規定,不違法就行。
⑹ 事業單位新工資標准為何會有「績效扣減額」這一項,是怎麼計算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是由崗位工資、績效工資、薪級工資和津補貼四部分組成,績效扣減額就是從原績效工資中扣減部分納入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單純的高薪並不能起到激勵作用,只有與績效緊密結合的薪酬才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從薪酬結構上看,績效工資的出現豐富了薪酬的內涵,過去的那種單一的無激勵的薪酬形式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與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緊密掛鉤的靈活多樣的薪酬體系。
增加薪酬中的激勵成分,常用的方法有:
(1) 加大績效工資(獎金)和福利的比例。
(2) 加大漲幅工資(浮動工資)的比例。
(3) 靈活的彈性工作制度。
(4) 把員工作為企業經營的合作者。
(5) 能力和績效作為計酬的基礎而不是工作量。
(6)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最多可以扣多少擴展閱讀:
一、根據事業單位行業和部門多、情況千差萬別的特點,其工資制度應主要考慮:
1、對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事業單位,在國家宏觀控制下,在工資分配上,給以更多的自主權,允許將內部分配搞得活一些,促使其向「自負盈虧、 獨立核算」的企業化方向發展。
2、對具有部分自我發展能力的事業單位,採取工資基金由國家部分包乾的辦法,在執行國家統一工資制度的同時,給單位一定的自主權。
3、對社會公益型的事業單位, 工資基金完全由國家包起來,實行統一的工資制度,工資增長由國家財政予以保證。
二、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可分成5種類型:
①教育、科研、衛生等 事業單位,根據其專業技術人員比較集中,工作人員的水平、能力、 責任和貢獻主要通過其專業技術職務來體現的特點,實行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工資制。
②地質、測繪和交通、海洋、水產等事業單位, 由於從事野外或水上作業,具有條件艱苦、流動性大和崗位責任明 確的特點,實行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工資制。
③文化藝術表演團體, 根據藝術表演人員成才早、舞台青春期短、新陳代謝快的特點一,實 行藝術結構工資制。
④體育運動員,根據其技術要求高、競爭性強、 成才早、交替快的特點,實行體育津貼和獎金制。
⑤金融單位,根 據其擔負著貫徹執行國家金融政策和參予調控國民經濟的特殊任 務的特點,實行行員等級工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