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古人如何談事業

古人如何談事業

發布時間:2022-07-31 04:32:42

『壹』 古人認真事業的例子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貳』 古之學者成就大事業所經歷的三種境界

清代大學者,清華大學建校四大教授之一王國維在他的名著《人間詞話》中這樣闡述。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首詞中的三句話,把本來不相乾的這三句名言連綴成「三重境界」之說,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有一點迷茫,有一點凄涼。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物象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在「一葉」的飄零中覺察到秋的到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彷彿看到了秋後的冬以及緊接著的爛漫的春。

第二境重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這里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犧牲其一生之福祉」。

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
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鮮花如潮,就在這樣的情景千網路地尋覓,可怎麼也找不到,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佳人就在燈火闌珊處。換言之,尋找
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辛萬苦,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入真理之長河中,這是何等的欣慰!

第一境原詞 【宋】晏殊《蝶戀花》 ①檻菊愁煙蘭泣露,② 羅幕輕寒,③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④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⑤ 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
釋】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②檻:欄桿。③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④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⑤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
尺素書」。

第二境原詞 【宋】柳永《蝶戀花》①佇倚危樓風細細,②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③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④對酒當歌,⑤強樂還無味。⑥衣帶漸寬終不悔,⑦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②危樓:高樓。 ③黯黯:迷濛不明。

④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⑤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 ⑥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⑦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第三境原詞【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①東風夜放花千樹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寶馬雕車香滿路④。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⑤。蛾兒雪柳黃金縷⑥,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⑦。

【注釋】①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上元的晚上稱元夕、元宵或元夜,也就是燈節。②花千樹:形容花燈燦爛像千樹花開。這是以花比燈。③星如雨:形容燃放煙火,沖上雲霄,自空而落有如星雨。④寶馬雕車:指裝飾華麗的車馬。這句是寫街道上人來車往觀看燈火的情景。


鳳蕭:即排蕭,古代樂器。玉壺光轉:指月亮慢慢落下。玉壺比喻月亮。一說是玉雕的燈。魚龍:魚形、龍形的燈。魚龍舞,指在街上舞動那些魚形、龍形的燈。⑥
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元夕觀燈婦女頭上戴的裝飾品,用綵綢或彩紙製成。這里形容觀燈婦女的盛妝。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的樣子。暗香:這里借喻美人。
古時婦女常佩香囊等物。⑦驀然:突然。闌珊:零落稀少。

『叄』 佛家如何看待事業,弟子迷茫

凈空法師---佛告訴我們,你的財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說你很聰明、你很能幹、你很會賺錢,沒這個事情!



凈空法師---你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那是緣,你命裡面有這是因,因跟緣結合,果報現前。命里頭沒有財富,你雖然緣具足,還是不行,還是得不到。

1 我們現前這個地球為什麼變成這么壞?不善業變現的。二戰之後,大家把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丟掉了,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財富,人的膨脹沒有止境,貪而無厭,只問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所以造成今天的現象。

2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想拚命賺錢,都用盡心機去賺錢,他不知道,他所得到的財富,都是他命里有的;他命裡面要沒有的,他再聰明、再有能力,他也賺不到。

3 在香港諸位都知道,李嘉誠先生事業做得很成功,發了大財,成了香港首富。你去跟他學學看,看你能不能成為香港首富?看你能不能發大財?

4 他做什麼生意,你也跟他一樣去做,他賺錢,你蝕本。什麼道理?他命里頭有財,你命里頭沒有。所以因果教育里頭講,「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里頭的財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

5 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聰明人,不相信有因緣果報,認為什麼?財富是我們創造的,科技是我們發明的,因果報應這個說法那是古人欺騙眾生的愚民政策,一口把它否定了。

6 我們聽聽他們的話似是而非,怎麼說似是而非?如果說這個財富能追求得到,為什麼有人經營發財了、有人經營失敗?同樣有這個聰明智慧,同樣從事於這個行業,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7 如果財富是我們創造的,應該每一個創造的人都成功,不可能有一個失敗的,畢竟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8 今天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美國還有乞丐,我們在美國還遇到乞丐,還布施過他們。所以我們細細去觀察,依舊逃不過因果定律。

9 你發財,你命里頭有財富,絕不是你自己創造出財富來的,命里有的。命里沒有的,跟你干同樣一個行業,你干成功,他干失敗,命里沒有。

10 你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那是緣,你命裡面有這是因,因跟緣結合,果報現前。命里頭沒有財富,你雖然緣具足,還是不行,還是得不到。所以我們就曉得,他們說的話似是而非,聖賢人幾千年傳下這個大道理正確,決定沒有錯誤。

『肆』 古代人事業成功的五大要素,你有幾個

【機運】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茲基,不如待時;這句話,並不是在否定人的智慧的價值,而是說,應該更高明地運用自己的智慧。這里的一個關鍵,是人們如何理解和運用這個「勢」,高明與不高明的差別,就在這里。這一點,對於改造我們的思想方法,使我們多一些辯證法、少一些形而上學,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有的人往往是在不經意中,「乘勢」而成就了一項偉大的事業。

【見地】見地指對事物深刻、全面的認識,高出人們一般的理解。它建立在豐富的經歷和體會的基礎上,並由簡約的形式表達出來。一個人的眼光夠不夠高,看得夠不夠遠。見地高的人,最強的就是分析能力。他可以從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中推測出其背後的真相或動機。在看事情時,他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只看錶面。

【資源】勸學:君子性非異也, 善假於物也;資源有幾個方面的體現,第一是你擁有的先天資源,比如你的身材和姚明的一樣高,你就可以去打籃球,身高這種資源永遠屬於你個人,別人是沒法剝奪的。

第二是你能夠去運用的家庭資源,比如你的父母是政府的高官,你就可以利用你父母的關系來調動很多社會資源;如果你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你就很容易得到教育上的優勢。第三是後天習得的資源,比如通過後天努力的人,社會地位的增長就是用共享資源去換取的,懂得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手段】方法是一般的通用的一類,手段一般表示更特別一點的方法,很多人認為手段是黑暗的,其實當一人的地位權利越高,他所用的手段越多,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法則。手段是一把雙刃刀,不分善惡。善用手段的人,最重視效果了。

『伍』 古人成大事業的論述

答案: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陸』 如何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一、做個有志向的人
毛澤東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拿破崙也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這些名言就是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有信仰,應該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途來自於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鬆,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男兒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
成功時,不要醉倒,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怨天憂人,面對「山重水復」之關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於干大事,攬難事,立個志向,樹個目標,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裡,路就在那裡。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氣魄和膽略。所以,做人需要問問你的志向在那裡,要問問你有沒有信心。
二、做個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傑,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愛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討者,我們就施捨他點錢,遇到老弱病殘、孕婦,我們就主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們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點方向。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並不難做到,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實質是在傷害自己。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所以,做人得要問問你想不想善良。
三、做個有教養的人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恆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聖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應該是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教養。
四、做個樂觀的人
人到世間,不是為苦惱而來,所以不能天天板著面孔,整日憂愁、悲傷、苦惱、失意,這樣的人生沒有樂趣,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心平氣和,它就還你一個心平氣和;你氣勢洶洶,它也還你一個橫眉冷對。樂聽贊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種心態只會像鎖鏈一樣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們,才可體驗自在與快樂。擁有一顆快樂之心,見到的就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見到的則只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與其對不能得到的耿耿於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快樂不在心外尋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歡喜充心,愉悅映臉,樂觀向上,這樣就能站成一座豐碑,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樂觀了沒有。
五、做個寬容的人
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狹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為你的仇敵而怒火中燒,燒傷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氣,就惡言刀槍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就嫉妒誣陷,這樣的人生只能昏暗無光,路會越走越窄。人間的是非善惡喜樂,世道的好壞、冷熱、榮寵,要放寬肚皮,坦然接受,路才會越走越寬。寬容不是懦弱、退縮的壓抑,而是一種忍辱負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識實相、敢擔當、懂化解融通。為他人著想,是為自己鋪路,寬容不是縱容,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考慮的是別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別人,等於就是善待自己,無論生活受到怎樣的傷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學會忘記,忘記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學會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磨礪自己的機會,心靈充滿陽光,生活自然充滿燦爛。所以,做人要問問自己寬容大度了沒有。
六、做個實在的人
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辦事,把雙手插在口袋裡的人,永遠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惡勞,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成就大事業。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闖敢幹,少言多行,決而不斷,斷而不行,必然貽誤時機。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對工作拈輕怕重,好高騖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先掃一屋,才能掃天下,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小節做起, 從點滴細節做起。做老實人,講老實話,干老實事,這才是長久和根本。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實在。
七、做個智慧的人
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知識就失掉了價值。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記載著知識的書。智慧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有勇氣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有智慧卻能分辨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麼時候「為」,什麼時候「不為」。知道你在做什麼事,知道熱愛做什麼樣的事,知道能把什麼事做成什麼樣,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沒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對弱者,光關心不夠,要幫助;對下屬,光公正不夠,要善良;對別人的失誤,光原諒不夠,要忘記;對自己的未來,光夢想不夠,要行動。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學習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個人缺少智慧,又不願意流汗水,那麼談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沒有智慧。
八、做一個正直的人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 身正心安魂夢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裡如一襟懷廣。襟懷坦盪,光明磊落,就會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謀私,不貪利,不文過飾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諛奉承,不溜須拍馬,不陽奉陰違,平等待人,公正處事。說話有根有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該說的就說,該做的就做,說的都是真話,做的都是正事。心術不正、故弄玄虛、口是心非,用心計,耍手腕,當面一套,被後一套,台上說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談何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正直、公道。
九、做一個謹慎的人
智在於治大,慎在於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可不慎。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塗」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塗。人生在世,有招來災禍的言語,有招來恥辱的行為,要建功立業,當然要格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飄飄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必定難成大氣。「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頭的時候,也要學會抬頭看看天。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虛謹慎,則事易成。謹慎還是遠離危險,確保安全的良方,靠謹慎比靠魯莽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你謹慎了沒有。
以上九條,並非十全十美。人非聖賢、完人,怎能無瑕疵,怎可無遺憾,要想面面俱到,全能全有,從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間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誰?我怎樣如何做人?我能幹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到哪裡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們必須時時問問自己,叮囑自己,給自己亮起一盞心燈,磨礪自己,這樣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你說是嗎

『柒』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定經過三種之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閑來無事,玩索大學問家之妙語,擊節贊嘆之餘,心忽有所得:治學有三此境界,喝酒與灌水豈不亦有三此境界?試論之。

王國維認為治學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這自然是借題發揮,以小見大。那如果按原詞解,這幾句是情感堆積、蘊釀期,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一種鋪墊。喝酒的這個境界,是寒喧之後,剛數杯下肚,酒氣略微上升階段。此時,歡者更歡,愁者愈愁,不過,肚中縱有千番言語,表面上不大多「和風細雨」。灌水的這個階段是,剛剛「觸」網不久的菜鳥雛兒,打字不快,技術不懂,罵架不行,所以,不管論壇(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較「謙虛」,也不敢大動作灌水,還多是「新手上路,多多關照」之詞,顯得比較「禮貌」,比較「懂事兒」。然而,從「菜鳥雛兒」到「灌水專家」的心態與資格,也就在這個階段慢慢的成長起來了。

王的治學第二境界是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亦無不可。王國維則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這當然又是王國維的高明之處。那麼喝酒的這個境界則是酒至酣處,心雄萬丈、臉飛紅霞。此階段,飛觴杯交,頤指氣使,最來「感覺」的時候,嘴上豪言壯語:「幹了!酒個嘛,水個嘛,喝個嘛,醉個嘛,倒個嘛,睡個嘛,干!」,「人生難得幾回醉」,「人生幾個秋,不醉不罷休」什麼什麼的,反正是狂語迭出,唾飛沫濺,一付一醉方休之氣勢。灌水到這個階段,「雛鳥」羽翼漸豐,鐵喙堅硬,已進化成「鷹隼」級別了,打字飛快,論壇、聊天室也論「混」了個「臉熟」了,靜時也還如處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模樣;動時則如脫兔,呀、哈、呵、嗎、拉、嚇,招式齊出,胡攪亂打,三峽決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架勢。

王的治學第三境界是說:「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後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復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能引伸這個方面來,王國維的高明自為必說。那麼,喝酒的喝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境界,那時的酒,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已經不在是酒,而在一種「精神」了,長歌當哭,狂醉似醒,繁華銷盡,浮躁漸去,李白的「斗酒詩百篇」,曹操的「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這些精華,都出自這一境界。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鳳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籠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界: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峨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捌』 古代關於事業的名言名句大全

事業名人名言大全: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事業和祖國的事業聯系起來才能有所進步,才能有所作為。 作者:馬蒂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作者:培根

事業最要緊,名譽是空言。 作者:歌德

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慾常常被誤解為一個人投身人類事業的神聖熱忱 作者:埃·哈伯特

對正義事業保持沉默,等於為非正義事業呼喊

『玖』 古人是如何做慈善事業的

古代官方慈善工作做得最好的應該是宋代。宋代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相應的慈善組織,收養乞丐、殘疾者和孤寡老人有「福田院」、「居養院」;病有「安濟院」、「惠民葯局」;死有「漏澤園」;兒童有「舉子倉」、「慈幼局」……這些都是官辦性質的慈善組織和福利機構。

與此同時,官府鼓勵民間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出現了不少由私人主持的有一定規模的慈善機構,誕生了一批「慈善明星」。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建寧府崇安縣開耀鄉創設「社倉」,備荒救災,地方政府撥給一定的平價糧,由鄉間人士負責經營管理。

同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則在蘇州創設「義庄」,置良田十餘頃,將每年「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劉宰、黃震、真德秀等中國古代慈善明星,都是宋代人。

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古代民間慈善組織進一步壯大,幾乎涉及所有社會領域,系中國古代民間慈善組織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而明清民間慈善活動能得廣泛開展,與其經濟來源較為充足不無關系。

捐助是明清慈善組織經濟的主要來源,與唐宋時期的慈善活動由官方主導,區別明顯。而且,這一時期慈善經費來源的渠道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捐助慈善活動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參與群體廣泛,當官的捐養廉銀,士紳捐房產,地主捐田地。

明清時期,社會上以「會館」形式出現的各種新型互助救濟組織,則直接推動了民間慈善事業的大發展。

會館,是一種地緣性、行業性十分明顯的鄉幫組織,其開館目的是「答神庥、篤鄉誼、萃善舉」。說白了,會館就是老鄉和同業者的互助平台,其作用突出表現在捐資助學、助喪、施醫、濟貧諸方面。

如清福建人陳宗蕃在北京創設的「福建同鄉會館」,開宗明義為「鄉中試子來京假館之所,以恤寒而啟後進也」;徽商所開設的會館常附設「殯舍」、「義冢」、「義庄」,為死者、病者提供免費服務。

明清慈善活動的經濟來源,除了個人自願捐資方式,還有「分攤集資」和「抽取提成」兩種較為常用的辦法。

分攤集資好理解,就是入會者平均攤捐款項。而抽取提成,則是根據各入會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多少而定,如清光緒三十二年,蘇州「石業公所建立學堂兼辦善舉」,其常年用款便是採取抽提的辦法,由17家石作坊議定,「每做一千文生意,提出二十文;每工一日,捐錢四文」。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慈善活動中不時發生的「逼捐」現象,在古代也存在,不少時候的捐款,都帶有強制性質。不只如此,對不能及時捐付款項的,還有強制「罰款」規定。如清嘉慶二十二年北京葯行議定:每月正月初一要准時到會館交銀錢,「毋得遲延。如午刻不到,罰銀二兩。」

至於用行政命令要求捐款的,就更多了。如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臨汾大地震後,山西便發要求全省的公職人員捐款賑災,給災民建房子,不捐不行。

閱讀全文

與古人如何談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如何成為婚姻贏家 瀏覽:403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20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2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5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19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71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9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7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5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8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4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4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5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5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6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40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5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
哪個故事書里有觀書有感宋朝的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