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能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辦法
買房置地,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是封建制度,因此這一時期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穩定的資產。
⑵ 一個家庭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家庭越來越興旺發達
家,是我們心靈的歸宿,也是疲憊時的港灣,更是對幸福生活的寄託。
擁有一個和和美美,溫馨有愛的家庭,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在追求的目標。世間萬事萬物都遵循守恆定律,想要得到什麼,就不許先要學會付出。同樣,你想要一個福氣滿滿的家庭,就必須要學會經營。
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多讀書,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僅能讓人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知識,更能讓一個人變得自信強大。學習知識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讓我們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不被淘汰。
學習知識能使人的生活充滿陽光,學習知識能使人獲得強大力量 ,持續成長,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沖破重重困境,最終走向成功的大門。
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人生才能不斷精進。無論什麼時代,“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
胸藏文墨虛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必要學習,否則我們跟咸魚沒有兩樣。唯有學習,方能讓你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的步伐,不被淘汰。
小麥寄語。
這個世上最溫馨又溫暖的地方是家,最牽掛最念念不忘的地方,也是家。不管是男女,最大的成功,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人生在世,誰都想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那麼,一個家庭怎麼樣才能和諧幸福?我覺得一個家庭能做到這三點,子孫會越來越有出息,家庭會越來越興盛。
人人都嚮往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獲得所想嚮往的家庭幸福。幸福不是嘴巴說出來的,是努力經營出來的。
真正的幸福家庭源源不斷的經營,跟做事業和創業一樣。只要我們懂得這些道理,然後在生活中用心去經營好它,那麼我們子孫越來越爭氣,富貴越來越多。
⑶ 古時候名門望族,留給子孫哪些經驗之談受益無窮
成功會給一個人帶來鮮花、掌聲、利益,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渴望成功,成功是夢想,是一個藍圖,需要靠實踐、機遇結合才能達到,而這其中,主觀能動性更為重要。
比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咸魚翻身重組越國,歷史上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經歷,特別是古時候,有些成功人士熬了一年又一年,終於成為人上人後,就特別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形成文字留下來,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這就有了許許多多不同姓氏的家訓。
那麼在這些文字中,我們能看到他們祖先成功的背後都有哪些相似點呢?成功為什麼對於普通人而言那麼遙不可及呢?
圖片:與人為善劇照
4、表達能力強
我們在看電視上的采訪,比如王健林、馬雲等名人,他們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如同教科書範本一樣,能夠在舞台上侃侃而談,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准確無誤的表達出來,讓傾聽者能夠准確的獲得他們想要表達的信息,這也是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
⑷ 想要家庭興旺發達,最好在哪些事情上做投資
家庭的興旺不是天賜的運氣,而努力的結果。
家庭要興旺,就要堅持這4項投資。
04
教育子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家庭要想興旺,光有財富是不夠的,代代有人才出的家族,才能長盛不衰。
曾國藩在老年曾寫下多篇家書,告誡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子孫後代,“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後來,曾國藩子孫中的不少都曾揚名一方。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遺憾。”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過期彌補無效。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為人父母必須要知道,教育好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業,也是家族興旺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
⑸ 佛法如何讓子孫昌盛
佛法告訴眾生的是人生的真理,法界的實相。如果讓子孫昌盛就要種讓子孫昌盛的種子。比如:放生、吃素、救濟窮苦。以放生為例,放生一條甚至成千上萬條生命,那麼讓這些生命的到了繁衍,就是有了一顆希望眾生子孫昌盛的心,這顆心的種子種了下去,因緣成熟,自然就會結出自己子孫昌盛的果實。
⑹ 如何打造家族精英教育,讓子孫後代延續財富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孩子的教育!
⑺ 很 什麼祖墳風水能讓子孫興旺
在祖墳動用特別手法,讓子孫後代興旺,有幾種方法、手法。理氣風水和巒頭風水都注:「山管人丁水管財」。巒頭風水特別註明:龍來生旺子孫興。還有「金鎖玉關」風水也說:……。
⑻ 求子孫後代興旺誦什麼經咒才能如願
◎佛教我們修福積德,才能真正改造命運,沒有福德縱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你修因就得果。財施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
◎心地清凈是最大的福報,這是福報的根基,心地不清凈,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還是業障。
◎定才是真正的福。
◎放下是大福報。沒有妄念的人有福報。心裡一個妄念沒有,一天到晚憶佛,念佛,過幾年他去作佛,這叫大福報。
◎「吃虧是福」。我學佛這五十年中喜歡吃虧,後面果然是福報。
◎對一切眾生不尊重,就是對佛不尊重;對一切眾生吝嗇,就是對佛不供養。尊重、供養是大福。
◎善是福,惡是禍。不貪有大福。
◎壽命是第一福德。
◎信心是福德的基礎、福德的根源。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
◎真正發願,一心一意要想見阿彌陀佛,要想生極樂世界,二六時中老實念佛,這是福德。
◎臨終清楚,不生病,有同參道友送,幫助念,是真實的大福報。
◎學佛人一定有福報,天天、念念在修福,福報增長。念念、天天修慧,智慧一定增長。
◎人都需要福報,沒福報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有福報的人做起事來很順利,沒有福報的人去做就處處都是障礙。
◎人在臨終時正念現前,心不顛倒,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彌陀佛慈悲拔濟,他就往生了。這事絕對不能僥幸得到,他是修福得到。
◎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臨終不念了,臨終貪戀世間,業障現前,病苦是業障,這要在平常預防,用什麼方法預防?修福。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臨終沒有病苦。臨終遇到佛緣能往生,至少具足三個條件:第一、神智清楚,這是大福。第二、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凈土。第三、他一聽就沒有懷疑,立刻接受馬上照辦。他這一句佛號信願行圓滿具足,他才能往生。
◎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心地清凈,貪嗔痴慢不起,把自性里的大慈悲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念出來,這是修福。
◎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慧,你信願持名深,福慧就圓滿。念佛中有懷疑有夾雜,修的福慧就少。大家不要怕沒有福,念佛就有福了。
◎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無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統統做為我們的修因,所以念佛的果報能超越六道輪回。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
◎我們講的修福積功累德,信願持名是第一,這是無量的福,無比的福,一生當中圓凈四土圓受諸樂。
◎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諸佛贊嘆,一切菩薩都敬重,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我們為什麼不修呢?
◎念佛時觀想,除自己,每個人都是佛,每人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
◎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報。相是果報、福報。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我們也希望得這個殊勝的果報,就不能不修因。面對佛像,惡念全沒了,都消除了,善念自然而生,這個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觀佛像,就得無量福。
◎修第一等的功德、福德,無過於勸人念佛。這是無比稀有的大福德。
◎佛教我們福慧雙修。福擺在第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很圓滿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們,單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變成佛一樣。這個方法好,簡單、快速、有效。當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大願大行。我們的心像佛心,願像佛願,行像佛行,天天想佛的面貌,兩三年你就變樣子了。面貌愈來愈美滿、愈漂亮、愈年輕。這是接引、度化眾生最好的方法。
◎修福不修慧,福是有漏的,福是享得盡的。
◎拜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福慧雙修。
◎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決定是真誠心,有一絲毫欺騙眾生心,福慧都沒有了。今後用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立刻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佛菩薩護念你這個真心、真誠。
◎要修大福德,要從三業清凈、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成就圓滿稱性的福德。三業是身口意,身要做殺盜淫,身就不清凈了,口要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口業就不清凈了,心裡有貪嗔痴,意就不清凈了。清凈必須把十惡業統統斷掉,修十善業,雖修十善業不著修善之相,三輪體空,就變成凈業了。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無我,把我放下了。
◎每天供養諸佛是修福,依教修行供養第一。
◎佛所講的我們完全做到,就是供養。不僅是供養諸佛如來,是供養我們的自性、供養一切眾生,自性得到好的養分,智慧就開了,自性里所含藏無盡的福德,自然現前。
◎你要認識福田,才能真正種到福。「福田」像種稻一樣,土地肥沃、陽光雨水充足,種子下去,長得好,種在砂石里,種子長不出芽來。福田:一、「悲田」。慈悲憐憫一切貧窮苦難的眾生。二、「恩田」,報恩、報答父母、師長恩,是種福田。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切善知識、國家、一切眾生都是恩田。三、「德田」,佛法僧三寶,不但有恩,還是有功德之田。三寶有大智、大德、大能,種福要到這些地方去種。如果我們力量達不到,要有心。
◎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出世福田之極也。
◎種福田最大的是弘揚佛法。流通經典是世間第一等的福報。
◎幫助諸佛如來接引眾生,把佛法、凈宗介紹給大眾,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講經是以正法布施眾生,修第一等的大福報,尤其弘揚凈土五經一論,功德利益更殊勝,改造命運也快速。
◎《無量壽經》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只有盡心盡力弘揚流通,將來定有無窮無盡的大福報。
◎真正的修福是教化眾生,請法師、大德居士講經,只要請到真正的善知識,說的是真正的正法,能令一切眾生得真正利益。
◎培養一位法師,功德才真大。功德無量無邊,這是真正的續佛慧命。
◎請出家人吃飯,用平等心來修供養、供齋,是佛門里修殊勝福報的一種方法。用食物出自於真誠的供養一位生病的出家人,果報是容貌端正,健康長壽。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沒有福報,縱然有福,那個福報也很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一切,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學佛,起心動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個世界眾生的利益,決定不想自己。如何能讓道德之人、善師,發揮他們的德能,幫助整個世界。要有這樣的心量、這樣的存心,那就無量功德。
◎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他的善行就變大了;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他不會超過心量。
◎福報隨自己心量大小,而現出大小。你心量大,修一文錢的功德都是遍虛空法界。日常生活中,做很小很小的一點好事,布施貧人一塊錢,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你這一塊錢的功德就遍法界虛空界。
◎無論做什麼樣的好事,攙雜自己利益在里頭,立刻就變質,一百分的功德就變成一、二分。如果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攙雜,這功德是純善,純善的力量太大了。
◎無緣無故受人毀謗,往往後頭有大福報。怨恨,福報就沒有了。肯受冤枉,肯接受誤會,後福無窮。有一絲毫憤恨之心,就把福德、功德破壞殆盡。
◎心地厚道、行為厚道,能損己幫人的人,定有後福。對人刻薄,貪圖自己享受,這人將來必有災難。
◎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福德天天增長,縱然有冤親債主,看到你福報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來干擾你,想報復也不敢下手,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保證我們這一生幸福不遭到橫難。
◎「仁者無敵」,心地仁慈的人,一生中沒一個冤家對頭,這才是萬善隨身。靜時一念不起,心是清凈的,這人必後福無窮。
◎善生福,心地善良、行為善良,就有福報。你要求福慧,就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清凈心、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就有感應了。
◎人造善,必定得福報;人造惡,一定得災禍。禍福自己造,自己受,別人沒能力把你的福加一點或減一點。
◎你要是行好事、有善心,你福報會增長;你要是惡心,方法錯誤,你的福報會折損、打折扣。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一個惡念都不生,來生就有大福報。這一生晚年福報亦會現前,你修積的太多、太厚,不等來生受福,這一生就現前。福決定是從善心、善行修積來的,要深信不疑。業障懺除後,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實福慧。
◎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就多做善業,多做好事,善業你會帶走,幫助你超生,幫助你生天,愈升愈高;你要造惡,就往下墜,愈墜愈下。有錢不要存,趕快拿來修福,有福才是真的,什麼樣的災難,你的福報都丟不掉,你終歸是有福。財產靠不住,福報靠得住。
◎修財布施,希望得大富,就變成福德。三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就變成功德。布施要緊的是心地清凈,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念「我對哪人有恩,我對他有多好」,有這個念頭就變成福報,就不能得定。清凈心裡那個福,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心量大,沒有障礙,福就大。
◎修福,不在乎施錢多少,不在乎做的多,心真切,盡心盡力就是念念圓滿。舍財不但消災,舍財還積福。
◎起不好的念頭,想佔人便宜,是增加罪業,決定得不到福報。
◎求大富,勉強去求,災禍跟著就來了。
◎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變成功德。
◎貪嗔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
◎偷盜是損福,是毀自己的福報。
◎浪費,大幅度的折福。
◎臨終時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選,迷惑顛倒,就沒能力選擇,被業力牽著轉,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沒福報。生時享盡榮華富貴,福報享完了,臨走時沒福報了。所以一生中生活要節儉、朴實,累積福報,臨終時享。
◎殺害眾生,吃它的肉養自己,不但跟眾生結冤讎,還損自己的福報。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為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修福。念念之中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祈福,其他宗教是講祈禱。我們修福決定不是為自己,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包括自己在裡面。常常想著眾生苦,我們要代眾生受苦。
◎修善業福德,就是舍己為人,犧牲自己,奉獻別人。
◎幫助人是真正的福報。多做好事,多積德,你這福報就無量無邊。
◎世出世間第一等、最大的福報是幫助眾生覺悟。因為你給他錢,吃的、穿的,救人一時,沒法永久幫他。永久幫助他,是幫助他開智慧,恢復能力。他有智慧、有能力,就能謀生,他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一生中沒一個惡念、惡行對待眾生,我們發佛菩薩同樣的心願,我生在這個世間是為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來的。你馬上就轉凡成聖,轉煩惱為菩提,凡夫跟佛就是一念之差,你這一念轉過來,就是乘願再來,現前這個身是乘願再來身。
◎為一切眾生服務,把「我」忘掉了,福報更大。「我」沒有忘掉,決定在六道輪回。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常常記住,你這一生真正是積功累德。
◎福是平常要修積,積德累功,積德就是存好心,念念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累功,就是行好事,說好話。全心全力幫助人,什麼都不求,只求臨命終時清楚明白,不顛倒、不迷惑,這是大福報。
◎做苦工是修福,消業障,修福報,走時自在。
◎改過是修福的基礎。修福先要改過,就是先要消災。先不求福,先消災,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賜福,我們才能接受。積習不消除,去修福,福來了往往造更大的罪業。
◎你煩惱習氣真的改過來,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貪心、慳吝心都沒有,你自性里的福報就現前,只要有一絲毫慳貪,自性的福報就不能現前。
◎要學謙虛,決定不可貢高我慢,功德才保得住,福報才能保全。「一切恭敬」,才能把你的福保住。善根福德,謙德能保持。
◎平常不可盛氣凌人、欺負人、高姿勢壓人。到臨終運衰時,冤親債主就找上頭來了。
◎一切爭在別人前面,讓人贊嘆、稱揚,你那一點功德馬上就報掉了,真正修福的人不願意人知道,「積陰德」,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報得大、報得厚。
◎性情急躁;心量狹小不能容人;「使性子」,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言論不謹慎,隨便說話,不負責任;太過分清潔,一點臟東西都不能忍受;喜歡發怒,常發脾氣;愛惜自己的名節;不願幫助人;喜歡批評人,論是非;不知道保養身體,皆薄福之相。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渾厚老成,心胸廣闊而能容人,言語動作緩慢、穩重。
◎有福獨享就造業,給大家享,真正叫修福。
◎福報不要享盡,分給大家享,後福就無窮。
◎生活要節儉,不浪費,要惜福,縱有大福報,也只享受一點點,其他統統分給大眾共享,你的福報愈來愈大,永遠享不完。我的福報給人享,人家有福報我不要拿他的,我只有付出、奉獻,沒有求取,心才清凈、才相應。真這樣做,福報愈來愈大。
◎修福時存心貪圖福報,就不清凈,結果只能得人天福報。修福報要迴向作為生西方世界的資糧,不要求人天福報。
◎不求福報,不是沒有福報,而是福報更殊勝。福報雖現前,決定不放在心上,不生歡喜心,這就是不受福報,福報再大也不享受,把這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到成佛之後,果報就殊勝,不可思議。
◎為眾生服務面愈廣,福就愈大,但我們不是為希求福報而服務,我們是希求佛果,希求無上菩提,決定不是求福。
◎福報與輪回是兩樁事,了生死、脫輪回的大事,福報不能救,修再大的福報,你到人天里去享受、享福,不能了生死、脫輪回。了生死脫輪回,功德能救。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功德。事上沒差別,用心不一樣,結果就不同。
◎功德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在隨喜當中成就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