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是新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的奠基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8
㈡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為什麼意思
「為」是把……放在……位置的意思。
句子翻譯:建設國家和統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學習放在首位。
這句話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翻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為玉器;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管理百姓,都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可以看出教學的重要性。
(2)人民教育事業的奠基是什麼擴展閱讀
《禮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由西漢戴聖編纂。漢代的鄭玄對《禮記·學記》的解釋是:「《學記》者,以其記人學教之義。」
《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㈢ 我國的教育宗旨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使用「教育方針」以代替「教育宗旨」的提法。
教育方針是一個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教育發展的指導方針。教育為誰服務,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中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問題。因此,教育方針的核心內容,是關於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江澤民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進一步闡明了中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發展的方向。
他指出:「在中國的國家裡,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行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一個關系我國教育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
(3)人民教育事業的奠基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宗旨的內容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質、目的及實現目的的基本途徑等。其中以教育目的最為重要。各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背景不同,關於教育宗旨的制定和提法也各異。
有些國家(如法國、蘇聯)以中央政府頒布教育法令或執政黨發布指令、決議等形式提出;有些國家(如美國)沒有官方規定的全國一致的教育宗旨,而由各地方政府以州或縣憲法的有關教育條款加以規定。中國清政府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首次頒布教育宗旨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
民國政府於 1912 年頒布的新教育宗旨為「注意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此後,教育宗旨幾經變化,1927 年國民政府宣布,「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㈣ 中國的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發展歷程是什麼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經歷了從建國初的落後到逐漸得以完善的漫長發展過程,到今天我國的教育已經得到極大范圍普及,國民的文化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自近代以來,在全球教育現代化大潮的沖擊下,中國的教育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大致走過了以下三個大的階段:
後來,隨著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入實施,中國教育在民主化、國際化、多樣化、個性化、終身化、人本化等方面的變革已取得了巨大進展,經過幾十年的艱辛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經歷了治理整頓、改革開放、發展創新三個大的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㈤ 歷史上有楊立青嗎
沒有。
楊立青是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虛構的人物,是一個多種人物綜合的產物,就其原型來說,楊立青=陳賡+宋時輪+楊至成+肖勁光。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澤東主席點將陳賡籌建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之一。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5)人民教育事業的奠基是什麼擴展閱讀:
1、楊立青:
50集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男主演,楊家的老三,最小的弟弟,頑劣又有正義感的叛逆青年,有著軍人的天賦與精神,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構建自己的信仰,走自己的道路,最終修成自己的正果。由演員孫紅雷扮演。
2、《人間正道是滄桑》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由張黎執導,孫紅雷、黃志忠、柯藍、張恆等主演。該劇講述了楊家兄妹三人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他們因政治信仰不同,而從手足情深,變成水火不容,最後天各一方的故事。2009年6月2日,該劇在中央電視台第八套首播。
2010年,該劇獲得了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第十六屆上海電視節最佳電視連續劇金獎等獎項。
㈥ 20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為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把什麼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答案A
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和奠基工程,故選A。
㈦ 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可以從建國後的四個不同發展階段掌握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
①建國初期政府對舊教育進行徹底改造。
②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兩種教育制度推行,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③「文革」時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殘。
④粉碎「四人幫」以後,人民教育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自1977年10月恢復「高考」,中國教育從此恢復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教育從此走進了改革發展的新時代。經過30年的艱辛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經歷了治理整頓、改革開放、發展創新三個大的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存在發展中問題與挑戰。
㈧ 在國家教育體系中什麼是教育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中的奠基階段對教育事業的發
我國【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