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來,福建和廣東,哪裡的發展空間更大
你這問的很有挑戰性。不管哪裡,看你乾的哪一行?如果出口貿易類的,廣東屌,當然廣東的經濟發展完爆福建。如果你才高,去廣東深圳,如果平凡,哪裡都一樣,言盡於此。
Ⅱ 廣東福建兩省的經濟特區有哪些
法律分析: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
法律依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第一條 為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特區鼓勵外國公民、華僑、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業(以下簡稱客商),投資設廠或者與我方合資設廠,興辦企業和其他事業,並依法保護其資產、應得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
《國務院關於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批復》 廈門經濟特區的區域范圍,調整為廈門全島(以高〔崎〕集〔美〕海堤的高崎一端為界)和鼓浪嶼全島,面積一百三十一平方公里。
Ⅲ 福建和廣東那裡比較有發展
福建!因為廣東發展的機遇已經過去了!而福建正在發展
還有許多商機正在被人們所發現
所以福建會比廣東有發展
Ⅳ 廣東和福建哪個發達
廣東更發達,這個是毫無質疑的,因為廣東毗鄰港澳,有深圳,廣州,珠海三大經濟特區,而福建只有廈門一個新經濟特區,所以說,福建的實力是軟弱遠弱於廣東的,當然了,廣東也有弱點,廣東的弱點是,發展不夠平衡,粵北粵西發展很緩慢,真正的經濟熱點在珠三角,除了珠三角,其他城市都是很落後的。
Ⅳ 為什麼福建的發展遠遠不如與它相鄰的廣東、浙江和江蘇
福建省位於我國的東南的沿海,並於我國的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也是十分優越,旁邊就是台灣海峽,是在經濟以及政治文化方面發展,卻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遠遠比不上相鄰的廣東,浙江,江蘇省的發展。只是他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人文文化。但是在經濟上面,他就是發展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隨著改革開放之後,福建就大力發展經濟。先在福建省的交通條件以及經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2018年的時候福建省的GDP就躍居到全國第十位,我相信福建省以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Ⅵ 福建省有沒跟廣東省一樣的粵省事
有,福建省的叫閩政通。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深入踐行「馬上就辦」,深化數字福建建設,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掌上便民服務能力,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營造良好營商環境,2017年以來,福建省建設了政務服務APP統一平台(閩政通APP)
Ⅶ 為什麼福建的發展明顯不如臨近的廣東和浙江省
廣東:
1、排頭兵和殺出一條血路的干勁,這絕對是全國人民需要向廣東人學習的,這是我最佩服粵人的地方,這也毫無疑問是未來中華復興的重要動力。
2、在經濟上,只弄廣深,不搞非珠,是一大失誤。湛茂和潮汕位置絕佳,居然不如中西部,當需廣東省政府檢討。今後10年粵省成敗關鍵在非珠,非珠發展從交通建設和教育投資開始。港珠澳大橋之爭,有香港自私的考慮,但廣東也有責任。希望這橋趕快修好!在港粵之爭里,中央只能偏香港;但港台之爭,中央絕對偏台灣。最近有香港媒體說,馬英九上台後兩岸三通,會損害香港作為兩岸貿易中轉港口的優勢,損害香港經濟利益;結果中央很不高興很惱火。這只能說明這家媒體太不識大體了,呵呵。
3、廣東人有很多優點:務實、樸素、低調、勤勞。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確實是很正宗的中華文化傳承人。我很佩服他們那種勤勞創業的精神。但廣東人的缺點在於考慮事情過於偏重經濟利益,大局觀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國稅問題,如果按國稅佔全部稅收的比重,過去的上海,現在的江蘇,都遠遠超過現在的廣東。還有,現在廣東上交的稅收並未投入到長三角,而是東北和西部。並且這也是必須的。關於深圳的稅收問題,確實很特殊,但廣東暫時少提為好,因為效果會適得其反。以後深圳的稅制會有個有利於廣東的改變。
4、廣東未來發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裝玩具工廠,而在文化教育。嶺南文化是中國很獨特的一支,廣東很多方言中,所蘊涵所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遠遠超過普通話;甚至有些廣東方言的詞彙就是古漢語,完全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另一方面,推廣應用普通話又很必要,希望廣東的兄弟姐妹能夠理解。在廣東,考慮很多事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層面,卻要復雜很多。我在廣州曁南大學小住過半年,感受到粵文化的獨特性,粵語更有漢唐之音啊!我很喜歡!呵呵。。。總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話也必須學好。粵語和國語都說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頭兵。呵呵。
5、湛江的未來一個是鋼鐵,一個是造船。茂名和陽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廠。個人感覺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方式應該是整合海岸線資源,走和廣深不同的路子。並且,這里的人崇尚讀書,這在廣東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個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來廣東省應該將發展重點轉到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屬於珠三角,雖政治上歸廣東,但經濟上應該入閩台。汕潮揭三市應趕緊融入海西經濟區,現在中央馬上要拿大筆錢砸到海西經濟區,你們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加入海西經濟區,這才是關鍵。還有,到北京後,別光說為了發展經濟,一定要讓中央知道你們加入海西經濟區對統一台灣有多麼重要!
6、深圳的問題,一言難盡,去過十次,感覺說深圳的問題太復雜。深圳的問題不是被誰拋棄的問題,而是自己要拋棄掉一些東西,比如低端產業和過多的低素質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調,不要再講升直轄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廣州打壓。不要再想著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這個政策能有利於統一台灣,否則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說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過香港。
7、在廣東考慮問題和在北京考慮問題,差別非常大!簡直就是兩種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別一樣大。我年輕時在這兩地都生活過,出國多年後再回頭看此事,平心而論,這兩種思維方式都很重要,一個人如果兼備這兩種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維。
浙江:
1、中國最富裕的省份,發展最平衡的省份,毫無疑問是除直轄市外中國能最早實現現代化的省份。該省總體實力肯定不是中國最高,但發展水平肯定是最高,並且未來十年肯定還是第一。廣東要超新加坡,有點吹,但浙江超韓國,卻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韓國9.9萬平方公里,浙江面積10萬平方公里。韓國人口4500萬左右,浙江人口4600萬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區,都有較長的海岸線,都有較多的沿海島嶼。由此可見,浙江韓國很相似,非常適合對比。我曾經去韓國旅遊,總體感覺比浙江發達,但發展速度低於浙江。個人認為浙江10年內完全可以超過韓國,浙江超韓國肯定比廣東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數據按07年匯率折算為6500美元,韓國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發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來速度會慢些,2015年大概為20000美元。考慮到2015年的人民幣匯率,折算過來至少有3萬美元。韓國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萬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過首爾大概要八年,但寧波GDP超釜山五年後就可能實現,寧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後就可實現。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蓋率、地表水質量、高校知名度、研發能力、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事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標,都有可能超過韓國。浙江的缺陷在於中小企業過多而大企業不足,尤其是知名國際大型企業,浙江的重工業水平也偏低。
4、溫州太怪異,我一直在觀察這種現象,覺得溫州的發展模式在國內少數地區可以推廣應用,但是大規模推廣卻不行。溫州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繼續面向海外,成為中國與世界融合的節點。還有,溫州的交通發展還應該再快些,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麗三市相對落後,但比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都發達,比蘇北也發達。我很佩服浙江人這種全面發展的思想,在中國,各地市能整體協調發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視野很國際化,對全國各地的了解也很廣泛,對商機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農民,他們也知道中國的什麼地方好賺錢,浙江農民在這一點上和廣東農民只知道坐在家裡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說了這么多優點,最後必須要說缺點,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歡擺闊氣,有的喜歡攀比財產、有的喜歡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們已經丟失了父輩的勤勞踏實的作風了、有的浙江富人有點暴發戶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調這一點上,多學學廣東人,富貴不過三代啊!
8、在全國各省上報中央的經濟數據中,浙江省政府和廣東省政府都少報了,其他的都是多報。因為這兩個省都有藏富於民的傳統。但是廣東省內經濟發展的差距太大,簡直是歐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認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發展水平為全國各省最高。
江蘇:
1、除了廣東山東之外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科教最強的省份,除了浙江之外經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也是最應該提前實現現代化的省份之一。多次去江蘇,最近一次是07年,總體感覺蘇南已經達到義大利的發展水平,蘇北接近羅馬尼亞的發展水平。
2、蘇錫常鎮四市的經濟實力、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已經超過除廣州之外的整個珠三角,但是港口的吞吐量還沒上去,這四個地級城市都在長江南岸,擁有很長的長江岸線,應統一規劃。京滬高鐵和滬寧城軌通車後,這里會成為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南通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3、揚州泰州南通在長江北岸。南通既有長江岸線也有海岸線,是中國水運最便利的地級市,但崇川的港口太小,應在海門江邊建立一個大型長江港口,啟東的東元鎮應該建立一個大型海港,好象已經動工了。此外,南通的造船業發展不錯,不過光一個川崎重工還不行,還要有中船重工的投資,蘇通大橋通車了,這里可以和崇明的造船基地統籌協調規劃。
4、泰州的靖江和高港,揚州的江都和儀征,都是很寶貴的長江岸線資源,都浪費了;這兩地現在的經濟實力和他們的地理位置還不相符,但未來十年一定會崛起。
5、鹽城那麼長的海岸線卻不適合建立港口,很不幸,經濟落後可以理解。但連雲港的全面落後卻是江蘇省過去二十年最大的敗筆,要盤活蘇北四市,連雲港是關鍵一筆;未來十年江蘇省財政投資和政策支持除了南京,最重要的就是連雲港。
6、徐州的破落難以想像,05年去過一次,現在不知怎麼樣。宿遷就象仇和醫改,偶爾閃閃光。淮安光改名還不行,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陰改光後不要虛度光陰啊。
7、南京在全運後發展提速,十年後肯定會發展成為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省會城市。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強大的科研教育實力,良好的人文氛圍,都是未來產業升級最好的支持。
8、總體上說,江蘇現在的發展道路和浙江差異很大,有點廣東特色又有點山東特色。還有,蘇北的未來比粵北和魯西都要好,蘇北對於江蘇來說不是負擔而是財富,關鍵是要善於挖掘這筆巨大的財富。
山東:
1、從長遠規劃、發展潛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實力、科教水平、文化影響力等深層次因素上說,山東到2020年的時候,許多人均指標肯定還不是全國第一,但絕大多數總量指標都將會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總值。到那時候,山東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說:山東是中華第一省。 (廣東GDP到2020年將會是第二或第三)
2、山東的發展首先是半島上的青島威海煙台。青島不錯,有點象德國的漢堡,希望能加快發展。但是,威海煙台的發展相對其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太慢,那麼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大的港口,也沒有大的造船業基地,臨海工業發展落後,光靠捕撈海產品是不能發財的。龍口招遠面向渤海灣,可以發展軍品造船,如潛艇和驅逐艦;榮成文登乳山全沿海,但直面日本,可以發展民用造船業,如利潤率很高的石油巨輪和豪華遊艇。此外,半島三市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時候要練好內功,堅持內外兩條腿走路,不能光等著國外的產業轉移。
3、日照的港口吞吐量還是太小,要知道沒有港口的發展就沒有日照的發展。
4、濰坊北臨萊州灣,海岸線很長卻不適合發展大港口,但是至少也要有個中型港口,象天津那樣挖也能挖出來的,寒亭區修了直到海邊的高速公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壽光昌邑都不錯。
5、東營和濱洲都有海岸線,但國內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兩個城市是沿海城市,等於浪費了岸線資源。
6、濟南要辦全運了,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加強一下城市建設。山東省要當GDP老大,濟南發展慢了肯定不行。其實濟南完全不要和半島三市去爭經濟蛋糕,而應該獨辟蹊徑,做強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物流產業和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7、淄博不錯,城市建設也不錯,臨沂最近幾年也開始起飛,民營企業有勢頭了。棗庄和滕州的關系要理順,不然會干擾經濟發展。萊蕪也不能光搞鋼鐵,要有第二第三優勢工業。濟寧泰安是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但是卻沒有很好地產業化,體制是重要原因。聊城荷澤德州是京滬加京九,為什麼還那麼窮呢?難以理解。
8、我是南方人,看山東肯定不全面,但山東幾乎所有的地級市都走馬觀花地去過一遍,覺得山東是我國東部兩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之一,另一個是廣東。廣東近港澳,山東近日韓,相比之下山東更有優勢。山東的文化底蘊更是廣東不能相比。因此更看好山東。
9、山東的劣勢在於官本位思想太重,好多人想當公務員想要個編制。其實山東人應該發揚當年闖關東的精神,去全世界闖盪。可以盪滌掉一些舊思想。還有,山東人一定要克服吹牛的老毛病。
10、全國各省中,山東人的名聲威望絕對是第一。即使在海外華僑中,一提起山東人,都說是中華的脊樑,山東人從文化上說是最正宗最傳統的中華人。我現在國外,舉個身邊的例子,如果有山東人和非山東人想在海外租華僑的房子,同等條件下,這些華僑房東都願意租給山東人,為什麼?因為山東人兩個字代表的是忠誠、可靠、信義等中華傳統價值觀念。從這一點,我就知道山東省的文化積淀和山東人極高的名聲遲早會成為山東經濟騰飛的巨大助推力。祝福山東
福建:
1、建國以來中央投資最少的省份,不怪中央,只怪台灣。但是福建的失誤在於沒有借力打力,既然台海備戰,就要向中央申請把高速公路修成全國最密集並且可以起降大型飛機,修三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台灣怎麼轟炸也炸不完;既然要挖防空洞,不如把福州廈門的地鐵建成全國最好最密集,平時的地鐵是市政交通,戰時就是巨大的防空洞。這叫戰備經濟,越是准備打仗就越要發展這些基礎設施。高舉戰備經濟的口號,可以大力發展基礎設施。
2、如果和平統一,更加要發展經濟,增強台灣同胞向心力。海峽西岸經濟區說的就是這個事情。福建只有三千多萬人口,九個地級城市有六個沿海,佔三分之二,為全國第一,並且幾乎每個沿海地級市都可以建立深水港口,這巨大的天然優勢。
3、福州的城市面積和人口都太少,不象大城市;閩江的河港應該轉移到海港,這個事情已經開始了,還要加快。福州的造船曾經全國第一,船政文化深厚,現在可以發展大型民用造船業。既然駐軍多,這里也可以發展軍事後勤經濟,幾十萬將士吃的穿的都可以在這里采購,這些產業即使戰爭狀態下被轟炸也沒有大的損失。還有,為了對台灣的宣傳工作,這里可以發展些文化娛樂動漫等軟性產業,打仗時打死幾個電影明星對國家沒什麼損失。
4、廈門的外表很好,但經濟實力也不強,且為賴氏所連累。最好的辦法是建成江西湖南的進出口貿易出海口、南方的旅遊度假中心;現在台灣的很多大學都招生不足而虧損,可以吸引他們在廈門設立分校,發展高校經濟和科教產業。寧德的海岸線那麼長,也浪費了;泉州應該發展到全省第三位的城市,要主要面向海洋發展軟性產業,泉港區當年也是東方的大港啊,現在不知道萎縮成怎麼樣了;莆田面積最小,區位優勢也很好,最近發展太慢了。漳州的石化產業是個大突破,現在可以多吸引外資企業投資輕工業,即使打仗損失也沒關系。
5、南三龍都不沿海,但森林覆蓋率很高,真正的氧吧。應該發展成二線的戰備基地,也是戰時經濟的重要後備力量。首先應把到江西的鐵路和高速公路修好。備戰和賺錢其實並不矛盾,可以相互促進。
6、杭福深高鐵正在加快修建,夾在兩條三角褲中間的這個省,還有曾任人事部長的書記,和南北兩個三角州的關系也將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廣東模式、溫州模式、蘇州模式都不可照搬,但都可以部分借鑒。
7、偷渡是個好事,關鍵是偷渡出去的福建人要能象溫州人那樣發財,不能讓國外滿大街小巷都是亂竄的福州仔。
台灣的事情,福建不要再抱怨,這個事情不是福建能決定的;福建的中心就是立足現實謀發展。
8、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環境,福建人比廣東人更能理解中央的政治思維,比山東人更加具有海外闖盪的沖勁,福建沒有東北的計劃經濟陰影,也沒有浙江未來要面對的中小企業困境;福建還有統一台灣這把尚方保寶劍,誰說福建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呢
Ⅷ 為什麼福建和廣東都是沿海,而福建經濟卻不如廣東,省會也窮 的要死
首先福建發展並不差。只是在沿海發達省份環繞下不突出。福建人口少,所以GDP不比其他沿海省份,但人均GDP在全國排第三位甚至高過廣東。並不遜色。
其次,除了台海因素,福建的先天條件比其他省份都差,(多山幾乎沒什麼平原土地貧瘠,腹地狹小,不比江浙粵。前線原因工業基礎薄弱,人口少只有3000多萬,江蘇廣東都近億了。)改革開放前福建的經濟是全國排名倒數的省份,二十三位(江蘇第二,廣東第五,浙江第十二位),而江浙自古魚米之鄉,廣東是經濟大省。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都屬經濟較好的省份,本身基礎就比福建好,不管是改革開放前還是現在。福建以全國倒數的排名到現在屬於前列的位置(GDP前十名左右),已算進步最快的省份之一。只因體量較小就被認為落後?福建進步這么多你看不見?
再來,廈門深圳雖都是特區。但深圳的優勢豈是廈門可比。深圳與香港山水相連,利用港資發展順風順水。廈門離台灣遠隔海峽,且目前兩岸還是分離狀態,且有戰爭危險。深圳背靠珠三角廣大腹地,廈門有什麼腹地,閩南的平原小的可以,無法和珠三角相提並論。福建多山腹地狹小限制了發展。人口少市場又小。再說,廈門也並不差,只是面積小限制了發展。廈門僅有400萬人口,深圳有近兩千萬人口。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以福建如此不佔優勢的條件,改革後從全國一個排名倒數的落後省份發展成現在算排在前列的省份也屬不易。每個地方條件不一樣,發展也就各不相同。不知有啥可吐槽
Ⅸ 國家為什麼決定首先在廣東,福建兩省實行對外開放這個舉措有什麼戰略意義
1.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加快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
2.回顧國家二十多年來實行對外開放的歷程,我們看到:深圳等經濟特區不僅本身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效發揮了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中國對外開放全面展開的「突破口」),對加速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Ⅹ 什麼時候福建也可以像廣東發展起來呢
不行,福建面對的台灣。所以說要發展要走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