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核能事業是什麼

核能事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2 16:27:02

⑴ 核電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1986年10月,總部均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局和經合組織屬下的核能源局,分別發表報告,指出整個西歐今後仍會致力發展新能源,尤其是發展核電廠;如果停止發展石油以外的能源,可能在90年代再次陷入能源危機。從實際來看,前蘇聯核電廠發生事故,對歐洲震動最大,但並沒有影響歐洲各國續建核電站的計劃。例如:聯邦德國反對派要求在10年內取消核電站,但是政府並不放棄繼續新建5個電站的計劃,到1990年,聯邦德國核電站發電能力達2230萬千瓦。

法國也有反核組織,但在民意測驗中,支持興建核電站的佔65%,它將繼續興建17個新的核電站。

前蘇聯計劃的核能曾以特別快的速度發展。根據蘇聯從1986年到200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方針;蘇聯到1990年生產14800~18800億度電,其中3900億度電來自核電站,約佔20%。同1985年相比,到1990年通過發展核能節約了7500萬~9000萬噸標准燃料;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科學家還提出建造地下核電站的方案。

再從日本方面來說,1985年的核發電能力僅為2452萬千瓦,佔全國總發電能力的16%;到20世紀80年代末核發電量達1590億度,佔全國總發電量26%。而其他能源發電量所佔比例是:油佔25%,天然氣佔21%,水力佔14%,煤佔10%,地熱等佔4%。核電占據鰲頭,因此,日本電力工業已開始進入以核電為主力的時代。1992年6月的統計表明;日本運行的核電站有42座,裝機總容量為3000萬千瓦。

日本核電的發展值得我們注意。

日本電力設備的結構,戰前是「水主煤從」,戰後從20世紀60年代初起變成「油主水從、煤從」。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發電用能源向多樣化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同油電在整個發電量中的比重下降成正比,核電飛速增長。

核電在日本所以能夠異軍突起,主要在於核燃料用在發電具有很多優越性。在至今人類能掌握的各種發電能源中,它是最經濟、穩定的高效能源。

日本從1966年建成第一座核電站以來,核電站從未發生過大的事故。

日本的電力公司非常重視普及核電知識的宣傳。在核電站比較集中的地方,都有由他們出資建成的核電展覽館,供市民免費參觀,裡面有反應堆的模型和顯示核發電整個過程的掛圖等。看過之後,因不了解核發電而產生的不安,就會消除。日本人民因受過原子彈傷害,對核問題比較敏感。但是由於認識到核電和核彈的區別,在資源缺乏的日本發展核電有利,因此,並不一般地反對建核電站。就是反對建核電站的部分在野黨,近些年態度也有變化。

1986年7月18日,日本綜合能源調查會的原子能部,提出了對21世紀日本核電遠景的預測報告,根據這一預測,2010年,日本發電用核反應堆將達86座,2030年,將達112座;核發電設備能力,2010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當時的3.5倍、5.5倍。過25~30年左右,日本用的電,每兩度中就有一度是核電。

日本綜合能源調查會是通產大臣的咨詢機關。它的這個預測報告制定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之後,在制定報告過程中,國際油價已經出現大幅度下降。但是這個報告證明,日本並未因為這兩個因素而動搖今後發展核電的基本方向。

據日本通產省資源能源廳1987年初發表的數字表明,就是在1986年日本核電站的開工率達76.2%,創歷史最高水平。

資源能源廳說,1986年,日本全國運轉中的各種類型的核反應堆共有32座。平均開工率自1982年以來,已連續五年超過70%。這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也是高水平的。若同1985年統計的開工率相比較,日本的開工率僅次於聯邦德國。

最後,再看一看核發電量最多的美國。

美國開發核電已有悠久的歷史,據美國能源部1986年統計,美國有100座核電站在運行,核電站數量居世界第一位。當時還有27座正在興建中。他們長期以來在開發核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美國核電站多年的建設和運行經驗證明,核電站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雖然不能絕對排除,但百分比是微小的。如果在設備和管理方面,嚴格地按照科學規定辦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美國核能專家認為,選擇優良的核反應堆堆型是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的關鍵。迄今為止,發生嚴重事故並危及人體安全酌,一般都是石墨堆,而壓水堆不容易發生嚴重事故,即使發生事故,由於種種安全措施,放射性物質也不易因外泄而引起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人體。

由於經濟需要等方面的原因,美國核電站絕大部分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但是,因為核電站建造者嚴格遵守核規章委員會制定的安全標准條例,所以核電站從未出現過實際威脅附近城市居民安全的嚴重事故。美國核規章委員會要求核屯站的建造者在提出建造申請時,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經過核規章委員會嚴格審查認可後,才發放建站許可證。核電站在建造和運行期間,核規章委員會要定期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問題,有權對核電站提出包括停止運行在內的各種要求。

這些,都無疑為世界核電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美國、前蘇聯、歸本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情況是如此,其他地方的個別國家,雖有點變化也就無關大局了。因此,國際原子能機構1987年2月公布的。數字表明,世界核能發,展總的趨勢沒有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太大的影響,1986年又有21座核反應堆聯網發電,新增加核發電量2094萬千瓦。

當切爾諾貝利事故煽起世界性的反核浪潮寧息以後,人們能夠比較冷靜地對事件作出公正的評價。1987年初,21國歐洲委員會議會就核安全問題舉行了聽證會。他們拿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反應堆發生爆炸和起火,對人的健康造成的已知的和估計會產生的長期影響,與普通電廠同其他輻射源對人們的健康和環境帶來的危險作比較。專家們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認為盡管發生了這次核事故,利用核燃料發電仍然比利用普通燃料發電要安全得多。

前蘇聯的國家原子能利用委員會副主席說,如果重新用煤和石油等有機燃料來發電,對人們的健康和環境帶來的危險將會大大增加。

設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部門的負責人也說:「人們現在已認識到『煤和石油燃燒後產生的物質』對我們的環境是一個重大的威脅」。他提到了一例子,一個發電能力為100萬千瓦的普通電廠在城市居民中引起死亡的人數和生病的人數可以分別達到3~30人和2000~20000人,而一個發電力相仿的核電廠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引起死亡和生病的人數最多分別是一個。

對於核能的安全性已經為國際所公認。

核能的優點是十分鮮明的,其能量密度大,功率高,為其他能源所不及。這就容易使安全裝置集中,提高效率。人們往往忽視,功率小設施就分散,即使微小的危險也隨之分散而導致經常發生大量不被人發覺的各種事故。

在能量儲存方面,核能比太陽能、風能等其他新能源容易儲存,後者常常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才能利用,除非安裝儲存緩沖器,但這種裝置目前價格昂貴。核燃料的儲存佔地不大,在核船舶或核潛艇中,也同樣占據不大空間,因為它們兩年才換料一次。相反,燒重油或燒煤設備需龐大的儲存罐或佔地很多。

核電作為一種新興的能源事業,已在世界能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它並非十全十美。正像其他任何先進技術一樣,核電既能造福於人類,也伴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從對核能的指責聲中,我們就聽到了一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其他疑慮。例如,台灣北部核能一、二廠和南部的核三廠,對沿海漁業就有不小的沖擊;南灣的珊瑚也因受到廢熱水浸害而死亡。

其實,無論是核電站還是火電站,都有餘熱排人環境,因此廢熱對環境的影響並不是核電站獨有的,只是程度上有差別。核電站通過冷卻水排入水中的余熱要比火電站高約35%~50%。

世界上很多國家把核電站建在沿海,利用海水作冷卻水,既可為核電站提供無限的冷卻水,又比河水能更好地消散余熱,減少余熱對環境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減少余熱對天然水域的影響,人們還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制定排放標准,限制排放引起的升溫;選擇合適的排放位置及排放方式;提高熱轉換效率;余熱利用等。

日本核電站排水溫度一般高出海水溫度有7~9℃,進入海域後擴散很快,溫度迅速下降,一般在1~2公里外的水表面溫度即降到1~2℃,因此對水資源不會帶來有害影響。據國外報道,多數核電站附近的捕魚量沒有明顯變化,有的地方還有增加。

核電站在投入正常運行時,進入廢氣、廢液和固體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核電站設有完善的三廢處理系統,可對放射性廢物實行有效的處理。在核電站周圍還設置許多監測點,定期採集空氣、水樣、土樣和動植物樣品進行分析,監督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污染。放射性物質很難以有害量進入環境。

因此,擔心和憂慮核電站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平衡是不必要的。利用核電站循環水的排水灌溉農田;利用冷卻永的余熱為溫室供熱,培養瓜果和魚類是可以做到的。

最後,從經濟上的未定因素來考慮。一座核電站的服役年齡為30~40年,退役以後,其費用應當計人核發電的成本中去。

現在,世界上第一個投入使用的美國核電站,已經走完30年的運營期而報廢。目前世界上已有或正在興建的500多個反應堆,或早或遲也會走到這一步。美國能源部估計,美國現有16個反應堆將在本世紀末到期,到2005年將有53個反應堆,2010年有70個反應堆到期報廢。現在看來,處理這些反應堆的成本比剛進入核電時代預計的高,報廢日期又比預計日期提前,電站內金屬管件受輻射而變脆的情況比當初估計的嚴重。為此,專家們已開始認真考慮核電站報廢問題,提出了下列幾種處置方案:

(1)封存處理:從反應堆中移走核燃料,並對輻射進行監控。這些措施實行之初十分簡便,但一些專家認為,由於輻射要持續若干世紀,長期持續的警戒和監控,累計成本可能很高,最後還是不得不拆除。

(2)埋葬處理:從反應堆中移走核燃料,加蓋一層厚厚的水泥殼,把整個電站區罩起來。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就是這樣處置的。埋葬具有與封存相同的許多優點,但實施中人員會受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沾染。

(3)拆除處理:優點是無須背上長期警戒和維護的沉重包袱,而且站區隨即可作他用,包括建設新的核電站。但問題在於對施工人員可能造成嚴重的輻射沾染,且拆除成本高。

美國希平波特核電站,成了第一個進行拆除處理方法的試驗場。

因此,今後核能工業的發展,我們仍然應該謹慎地先建立核能工業發展的評估制度和嚴密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使核工業健康發展而免蹈某些國家先行中所犯錯誤的覆轍。

世界核電工業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因為它具有較強的經濟競爭力、環境污染較小、燃料豐富三個優點。在權衡利弊時,從現代的觀點來看,無論如何,利還是大於弊。

目前,人類對核燃料即鈾資源的勘探工作還十分有限。但是根據已經發現的天然鈾礦,如果用於核發電,足可以使用幾千年。

1986年的另一項重要科技成就是,日本金屬礦業團在瀨戶內海的秀川縣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用海水提鈾的工廠,這座於4月下旬投產的提鈾廠年產10噸鈾。海水提鈾的工業化,為人類開發海水中數十億噸鈾儲量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

如果將這項儲量考慮在內,那麼,廣闊的海洋幾乎成為核燃料取之不盡的寶藏。

1686年,是核工業有沉痛教訓的一年,也是獲得很大成就的一年。

自核電站問世以來,由於工程技術的不斷改善使核電站的運行性能不斷提高,運行的安全可靠性日趨完善,事故發生率也在下降。這就使得核電站的時間利用率和負荷明顯提高,進一步顯示了核電站的經濟效益和它在各類發電系統中的競爭能力。

誠然,核電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是確保安全的重要因素,但實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同樣也是確保安全的重要因素,這是人們從這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應該吸取的嚴重教訓。

安全設備的日趨復雜化,促使我們必須把希望寄託在一系列復雜設備運行的安全無誤上。那麼能不能建造出包含內在安全因素的核反應堆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瑞典研製成功的「內在過程絕對安全」反應堆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反應堆。它的設計思想是:即使初級冷卻系統失靈,堆芯仍能冷卻下來。內在安全能保證不用復雜的安全設備,反應堆仍然能安全運轉。

核電站的充分安全問題並非是不能解決的。

不可否認,切爾諾貝利事故對核電發展帶來某些消極作用。然而,這並不能否定核電的優點。回顧核電的發展史,尤其是從世界性能源發展的長遠觀點看,核電站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隨著工程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改善,必將給核電工業帶來新的生機。

我們不妨再就日本的情況來說,這個國家非但沒有停止發展核電,而且還著手制定了面向21世紀的核電長期戰略計劃,並以每年投產兩座核反應堆的速度增建新的核電站。原因就在於日本已擁有一整套安全防護對策。

日本的安全對策是在「沒有安全也就沒有原子能利用」的前提下,從原子能發電設備的多重保護設計、國家制定嚴格的發展原子能發電的安全規則、原子能發電企業採取萬全的運營措施、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減少人為的失誤、加強地方居民對核電站安全運轉的監督和關注為內容,構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

日本在技術上把核反應堆運轉過程中在堆內產生和積存的放射性物質全部密封起來,以免有害氣體外泄。即使在運轉過程中發生事故,也能把放射性物質封閉起來而不影響周圍居民的安全。

他們實施多重防護主要包括:

(1)防止發生異常的對策:要求核發電系統在設計上必須留有足夠的安全系數,選用的設備和材料必須保證質量,對施工質量也要有嚴格的要求和驗收,發電系統中還配有在部分機器出現異常時能自動確保安全的「安全系統」,和一旦出現操作失誤能確保整個系統安全的「連鎖裝置系統」。對投入運轉後的核反應堆和渦輪機實施嚴格的定期檢查。

(2)防止異常事故擴大對策:主要是在設計上配有一套能夠自動檢測,早期發現多種異常並使核反應堆緊急停止,自動消除余熱的系統。

(3)防止放射性物質泄出的對策:配有一套出現異常時使用的反應堆堆芯冷卻裝置,它由高壓注人裝置、低壓注入裝置、反應堆堆芯噴霧器等系統構成。

日本政府不但訂有各種核發電安全對策的規章制度,而且對核電站從設計、興建到投產後的安全運轉都實施積極的監督和干預。設計階段,通產省首先聽取各方專家對所設計核反應堆的安全性進行充分論證,然後由通產大臣發放准許製造的許可證。建設階段,在對工程設計、施工方法和內容進行認真的審查之後,由通產省授予准建權。一個核電站竣工而未投入運轉之前,通產省將對它進行嚴格的驗收。

此外,對管理操作人員也進行嚴格的挑選和訓練。新人進站後,首先要在有經驗的操作員的指導和監督下見習一年,然後到操作訓練中心參加標准訓練課程的學習,才可擔任輔機操作員。工作五至六年後,輔機操作員才能作為主機操作員走上關鍵技術崗位。具有六至七年主機操作員經歷,並通過了國家考試者,才有資格被選拔為運轉負責人。此外,主機操作員每三年需接受一次運轉訓練中心的模擬訓練,輔機操作員每年需接受三次模擬訓練。

為加強核安全的研究,完善核安全對策,日本科學技術廳決定,在核安全委員會內設立核事故分析專門機構。

核事故分析專門機構的任務是,研究如何從組織上保障核設施的安全,經常重新估價安全措施的可靠性,以防止重大事故發生。此外,這個專門機構還要制定緊急情況下的人員撤離方案,對引起事故的錯誤操作原因進行綜合研究。

為加強核安全管理和防範措施,日本科技廳要設立兩個咨詢系統,一個是國外核事故可能造成對日本污染的預測預報系統;另一個是能夠在核事故發生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措施的緊急技術建議系統。

預測預報系統以氣象數據為依據,要能測出距日本2000~3000公里以內地區的核輻射劑量。緊急技術建議系統要掌握國內所有核成套設備的管道線路圖和其他數據,在非常情況下根據這些數據,及時提出如何防止事故擴大及減少放射性污染等技術性建議。

日本科技廳認為,這些機構雖然是一種咨詢性質的機構,但是他們可以協助核安全委員會,迅速地為國家制定有效的應急對策。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日本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強化安全對策的重要性。他們進一步充實完善國家有關發展核電的各種規章制度,使核電技術標准更加完善。國家對核電站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定新的核反應堆的投產、廢棄的規定與措施,制定與核燃料循環相應的技術標准。國家還建立專門的機構使安全檢查制度化。加強核電企業的管理機能,把確保安全作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一環。

日本還開展「官、民、學」三位一體的研究體制,積極推進新的核發電技術和安全防護技術的研究,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同時還考慮應急狀態下的防護措施,如發展專用機器人。

日本能做到的事情,別的國家也可以去做。核技術終將會成為一門可以使人完全放心的安全技術。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這種壞事正在被各國認真總結教訓,逐漸轉變為推動本國核電事業健康發展的好事。他們完善了各種有關核能的法規,規定了核能委員會的職能、核能使用部門的職能和監督機構的職能。

在核能領域,由於切爾諾貝利的震動,1986年成了十分活躍的一年,我們國家還派出記者特意對西歐的核電部門進行考察訪問。由於聯邦德國核電事業無論在經濟技術方面還是設備安全、管理嚴格方面均堪稱楷模,記者對聯邦德國核電事業作了一番巡禮,向中國讀者提供了許多可作形象思維的感性材料。

對前聯邦德國來說,「除了核電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從前聯邦德國的經驗來看,核電除了清潔價廉之外,還有兩個被我們曾經忽視的好處:一是推動高技術工業發展,帶動相關部門同步發展;二是鍛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建設隊伍。以生產電力的多寡和運轉率為標准,世界前七位核電站全部在前聯邦德國。前聯邦德國核電站以其經濟效益高、設備可靠和人員專業化程度高著稱於世。

前聯邦德國的核電事業為人們展示了一個十分可信的現實,事實勝於雄辯;核能的高效及安全,只要人們嚴肅認真地對待,是可以做到的,是切實可行的。

目前,國際上核電站設計專家為提高核電站的安全系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研究方向大體有兩個,一是探討地下核電站的可行性,二是增補地上核電站的保安措施,尤其是對意外險情的防範措施。研究的結果無疑將導致出現更安全的核電站。

對地上核電站安全運營問題的研究,得出了所謂綜合保安的設想,並具體化為一些新的設計與運營規則。這些新規則要求,核電站設計者在設計時和操作員在值班時,均應考慮和分析可能導致事故的某些意外情況。現有核電站有一套對付反應堆發生設想有可能發生的故障的技術手段,但是過去美蘇核電站事故表明,核電站在運營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新規則要求核電站的設計中要有能夠幫助操作員,在出觀意外險情時及時排除險情的技術裝置。

新規則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所謂「雙防系統」。現有的核電站都有一個鋼筋混凝土防護罩,旨在防止反應堆出故障時其放射性物質逸出而危害附近的人畜和環境。但已發生的核電站事故表明,單有這種防護罩還不行。一旦出現未預料到的情況而罩內壓力猛升至5個大氣壓以上,罩本身就可能失去密封性甚至被脹破(爆炸)。新規則要求核電站附設一套可確保操作員使罩內壓力及時降至通常水平的技術設備,必要時操作員還可以啟動防輻射的過濾裝置。這就是新規則所說的「雙防系統」。

地下核電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問題,已被認定,它比地上核電站更為安全,並且經濟和技術上都是可行的。前蘇聯的核反應堆的防護罩只有1.6米厚,反應堆內的熔融核燃料一旦逸出而壓到罩壁上,不到1小時就會把罩燒毀。在新的「核電站-88」設計中,防護罩也只能耐受4.6個大氣壓的內部壓力,電纜、管道等也只能耐受8個大氣壓,而在反應堆核燃料熔融事故中蒸汽與氫的爆炸會產生高達13~15個大氣壓的壓力。所以,在未能設計出「絕對安全的反應堆」之前,應將核電站建在地下。目前所說的地下核電站,是把反應堆和控制系統建在石質或半石質地層中的中小型核電站。

據分析,這種地下核電站至少可保證運營中不危害周圍環境,不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種浩劫式的事故後果,而且便於封存壽終正寢的反應堆,減輕地震對核電站的影響。此外,把核電站轉入地下還可以使核電站的建設得以在現有技術水平上得到發展,而無須等到「絕對安全」的核電站設計問世之後再發展核屯事業。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把4個機組的100萬千瓦核電站反應堆和控制系統建在50米深的地下,建築費用只、增加11%~15%,但如果把關閉核電站所需費用算進去,那麼地下核電站的造價比地上核電站還要低一些。拿2個機組的50萬千瓦供熱核電站來說,將反應堆設在地下的建築費用比地上同類核電站多20%~30%,如把關閉核電站所需費用打進去,則只多4%~11%。

1995年底時全球運營中的核電站為437個。

正在運行中的核電站,規模上美國居首位,其次為法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核電佔法國電力總量的78.2%,核電開發幾乎達到極限。

國際上的分析家早於1993年5月作了預測,認為以後10年內亞洲對核電的需求將激增。

核能開發是世界各國21世紀能源戰略的發展重點。

核電這門現代高技術產業正以它強大的生命力,克服它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障礙,茁壯成長,日趨成熟。

⑵ 中國的核電事業最近幾年發展狀況如何

核電站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現代電力工業的發展狀況是一個國家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之一,而核電技術的發展程度則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該國高新技術水平的高低。
核電站就是用反應堆將核燃料裂變產生的能量轉變為電能的發電廠。核電站由核島(主要包括反應堆、蒸汽發生器)、常規島(主要包括汽輪機、發電機)和配套設施組成。核電站與一般電廠的區別主要在於核島部分。
核電之所以能成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運行穩定、壽期長和對環境的影響小等優點所決定的。大部分核電發達國家的核能發電比常規能源發電更為經濟。核電在我國也具有較強的潛在經濟競爭力,目前它的經濟性已可以與引進的脫硫煤電廠相比較。
據科學家分析,我國煤電燃料鏈溫室氣體的排放系數約為1302.3等效CO2克/千瓦時,水電燃料鏈為107.6等效CO2克/千瓦時。核電站自身不排放溫室氣體,考慮到它在建造和運行中所用的材料,其燃料鏈溫室氣體的排放系數約為13.7等效CO2克/千瓦時。可見,核電站向環境釋放的溫室氣體,只是同等規模煤電廠的百分之一。
各種能源向環境釋放的放射性物質也相差很大。科學家調查證實,從對公眾和工作人員產生的輻射照射看,煤電燃料鏈分別是核電燃料鏈的50倍和10倍。
我國在1971年建成第一艘核潛艇以後,立即轉入了對核電站的研究和設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迄今已經建成核電機組8套,還有3套正在建設之中,到2005年將全部建成,屆時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70萬千瓦。從我國的第一套核電機組———秦山30萬千瓦核電機組並網發電以來,到目前為止,我國核發電總量已超過為1500億千瓦時。
秦山核電站是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原型壓水堆核電站,於1985年開工建設,1991年12月15日首次並網發電,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已有十多年安全運行的良好業績,被譽為「國之光榮」。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二期核電站,裝有兩台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於1996年6月2日開工建設。1號機組於2002年2月6日實現首次並網,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業運行。它的建成為我國核電自主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山三期核電站是中國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國第一座重水堆核電站,裝有兩台72.8萬千瓦核電機組。它於1998年6月8日開工建設。1號機組於2002年11月19日實現首次並網,2002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業運行。2號機組也於今年6月12日提前91天並網發電。
田灣核電站是從俄羅斯引進的2×10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位於江蘇連雲港市。核電站採用了全數字化儀控系統和雙層安全殼,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它於1999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兩套機組預計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投入商業運行。
位於我國廣東省深圳的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引進國外資金、設備和技術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它裝有兩台單機容量為98.4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兩套機組分別在1994年2月和5月投入商業運行,每年的發電量超過100億千瓦時。20年合營期內上網電量的70%送往香港。自1994年投產以來到2003年5月,已向廣東和香港兩個電網輸送1173億千瓦時電量,其中向香港輸送785億千瓦時的電量。「九五」期間投資規模最大的能源項目之一———位於深圳的嶺澳核電站,裝有兩台單機容量為99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分別提前48天、66天投入商業運行。該電站於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業運行。1號機組第一個燃料循環就創造了連續安全運行332天的優異成績。
我國向巴基斯坦出口了一座核電站,功率為30萬千瓦,於2000年6月投入運行,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第一次在黨的文獻中提出適度發展核電的方針。由於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核電的巨大優越性,國家有關部門規劃到2020年將建成核電總裝機容量3200萬千瓦,從而使我國核電的裝機容量佔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4%左右。「十五」期間,我國將啟動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國產化依託項目。目前,正在浙江、廣東、山東等地進行核電建設的前期准備工作。
今後核電還要向更高層次的快中子增殖堆、高溫氣冷堆和聚變堆邁進。核電的發展必將為中國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⑶ 核電站屬於事業單位嗎進去以後福利好嗎

核電站不是事業單位,都是國有企業。核電站都是福利待遇非常好的單位。中國的電力行業是一個高收入行業,而核電是電力中收入最高的子行業,所以,即使不是事業單位,你也完全不用擔心福利待遇問題,只要能進去,就努力進去,好好乾吧。預祝成功!

⑷ 發展核能有什麼好處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是當前我國能源建設和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
核電建設投資大、建設時間長、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多,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2011年我國核電總發電量達874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 1.9%,核電生產運營產出(銷售收入)約為375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約為832億元,GDP約為442億元。假設到2020年核電在運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在建3500萬千瓦,2020年我國核電生產運營產出約為1994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為4423億元,GDP約為2351億元。

截至2011年底,我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根據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按照建設一座200萬千瓦的核電站需要294億元投資計算(以嶺澳二期為參考電站,2台100萬千瓦建成價位285億元,1/3的首爐料為9億元,共294億元),並假設到2020年3500萬千瓦在建核電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資,則平均每年需要投資建設615萬千瓦,投資額為906億元,拉動總產出增長2754億元,GDP增長934億元,可以使經濟增速提高超過0.3個百分點。

核電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帶來乘方效應。一座裝機規模500萬千瓦核電廠,總投資可達650億元。按7800小時計算,規劃裝機投產後,年發電約390億度,售電收入近200億元,核電廠建設期每年可增加5000萬左右的建安稅,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直接納稅30億元。此外,核電項目還能吸引眾多投資者搶攤地方房地產等市場,帶動建築行業發展,改善當地交通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遊收入,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核電站運行管理正式員工約3000人,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後勤人員約9000人(按1:3計算),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從業人員不下10000人;帶動投資配套抽水蓄能電站等核電配套工業體系發展。

在當前背景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核電建設,每年將創造出數千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對於實現保持國家及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目標作用顯著。

拉動工業體系轉型升級
核電工業是現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國家戰略性產業,其發展不但實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擴大了我國在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規模,同時有效帶動了我國高技術產業(涉及材料、機電、電子、儀表、冶金、化工、建築)整體發展,而且先進的核科學技術可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 如果按照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每年投資額870億元,拉動重要相關行業的產出增長為:建築業約272億元,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208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1億元,綜合技術服務業163億元,農業154億元,化學工業154億元,金融保險業154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27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億元。

近年來,我國在核燃料科研生產領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業體系:計劃完成的國內鈾礦地質鑽探工作量指標大幅提高,礦床勘查成果顯著,海外鈾資源開發加快推進;多個鈾轉化、純化、濃縮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核燃料產能的提升確保燃料供給安全;已基本掌握後處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的自主設計、建造、運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備開工條件;自主化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ACP1000、ACPR1000等)設計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實驗快堆實現了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進研究堆、核軍工、核技術應用、受控核聚變等領域的不斷拓展,具備較高的科技研發實力。

依託核電項目,核電裝備製造國產化、自主化不斷推進,對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培育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十一五」期間,通過將核電設備製造和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核電裝備製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和投入力度,在核電關鍵設備的製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進型機組平均國產化率68%。而且國內已具備較強的關鍵設備生產能力,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得到了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要設備能力。預計通過完善自身的製造裝備能力,積累製造工藝經驗,加強技術攻關,「十二五」末期我國能夠形成穩定的三代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設備自主化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此外,核電涉及工業領域的技術發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機械、電子儀器等眾多行業最復雜、最前沿技術,對開發設計、冶煉、鑄造、熱處理、精密製造等生產工藝有極高要求,由此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

強大國防保持核威懾力
發展核電是保持和提高我國核工業實力,穩定和壯大核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依託,也是建設我國強大國防、進一步提升核大國地位、和平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走強國之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核科學技術具有典型的軍民兩用特性。核動力既是民用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核燃料循環技術既可為民用反應堆提供燃料,又可為核武器提供裝料。先進的核動力、核燃料、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技術、核監測和控制,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特種材料等技術均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空間飛行器核電源、核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核電產業是國家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廠的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關鍵技術往往比軍用堆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通過大力發展核電產業,可以促進核技術的大力提升,充實和提高國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發展民用核電依然是世界核大國保持核威懾能力的重要考慮因素。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前蘇聯等大國除了在積極發展艦船核動力、空間激光武器核電源、軍用車載移動式核電源、魚雷及火箭核動力推進裝置等新概念軍用核動力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用核電作為保持核威懾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羅斯依然制定了較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規劃。奧巴馬政府上台之後美國的核電政策也更加明朗、積極。

「走出去」提升國際競爭力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的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要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我國核電事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品牌,盡快形成後來居上的強勁競爭力,走出國門,在世界核電技術制高點和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首先,核電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對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將發揮獨特作用。通過幫助希望發展核電的國家建立必要的基礎結構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監管框架、開展培訓、幫助其培養本國的核能人才、幫助其了解各種核技術、促進和支持新核電站融資等方式,或將核電項目出口作為經濟援助一種重要方式,滿足這些國家的能源和經濟發展需求,獲取所在國民眾的認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和加強利益交融的合作紐帶。

其次,通過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憑借高端、密集的核電技術、產品及服務,真正進入世界產業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環節,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更多的經濟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電項目耗資巨大,開發海外核電市場將大幅帶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融資和出口,而投資、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引擎。同時,核電「走出去」項目作為大型對外投資項目,將進一步平衡我國國際資本盈餘。

最後,核電出口有利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並提升中國核電產業鏈條的技術水平。我國有實力的核電相關企業可以利用跨國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以自己的相對優勢,開發自主品牌,參與海外核電市場開發與項目建設,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提高自身在研發、設計、製造、建設等各環節的技術能力與水平。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的核能技術


在核能方面,以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為標志,中國的核事業已經走過了40年的歷程。1971年9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試航。1985年3月20日中國的第一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核電廠——秦山核電站在浙江海鹽開工,1991年12月15日首次並網發電,並成為世界上第七個具備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調試和自主運營管理核電廠的國家。 1995年12月中國實驗快堆工程立項,並在2010年7月首次臨界進而成為世界上第8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中子束注入系統(NBI)完成了氫離子束功率3兆瓦、脈沖寬度500毫秒的高能量離子束引出實驗。這標志著中國的中子束注入系統基本克服所有重大技術難關。但中國在許多核方面的技術仍需從國外引進。

⑹ 核能是新能源嗎

核能是新能源,但不能算清潔能源,如果處理得當,便會造福人類,但是核物質一旦泄露,危害無窮(如日本福島的這次泄漏)

⑺ 有關核能的初中知識,概念

質子和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們分裂或重新組合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就是我們說的核能,又稱原子能。

一切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三種粒子組成。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處於原子中心,構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核電站的核心設備——核反應堆。1942年人類利用核反應堆第一次實現了可控制的鈾核裂變。當時的核反應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約要260座這樣的反應堆才能點亮一隻40W的燈泡。然而,這是人類利用核能的關鍵一步。今天,一座核反應堆的功率可達百萬千瓦,全世界已經建成了幾百座核電站,核電發電量接近全球發電量的1/5。在不可再生能源日趨珍貴之時,適度發展核電是人類的一種選擇。以百萬千瓦的電站為例,一年消耗煤300多萬噸,每天要有一列40節車廂的火車為它拉煤。而用核原料,一年只需消耗30噸,一輛重型卡車即可拉走,一次換料,可以連續運行一年。

通過可控制聚變來利用核能,有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因為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可以實現聚變的氘核,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而且反應物是無放射性污染的氦。中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位居世界先進行列,50年後,有望實現商業運營。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將來為中國的核電事業貢獻力量。

⑻ 核工業主要做什麼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由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組成,現有員工約10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達3.6萬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18人。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國家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目前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最重要的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的專業力量和核技術應用的骨幹。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新的歷史階段將傳承核工業半個多世紀以來舉世矚目的「兩彈一艇」和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的輝煌歷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積極推進我國核電事業發展,不斷提高核科技工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努力實現核工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

⑼ 中國核電三巨頭是什麼

中國三大核電集團指的是中國從事核電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三家企業,分別是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1、國家核電技術公司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SNPTC)於2007年5月22日成立,是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的實施主體。

2015年5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2、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或中國廣核集團,英文縮寫:CGN),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控股的清潔能源大型中央企業。

中廣核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以「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 為使命,經過40餘年的發展,構建了4+X業務板塊,業務已覆蓋核電、核燃料、新能源、金融服務、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等領域,擁有2個內地上市平台及3個香港上市平台。

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英文: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簡稱CNNC,中文簡稱中國核工業集團或中核集團)是由中國國家出資設立,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央企業)。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特點簡介: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國家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最重要的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的專業力量和核技術應用的骨幹。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新的歷史階段將傳承核工業半個多世紀以來舉世矚目的「兩彈一艇」和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的輝煌歷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積極推進中國核電事業發展,不斷提高核科技工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努力實現核工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

網路-中國三大核電集團

閱讀全文

與核能事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被稱為經濟四大名旦 瀏覽:251
copd是世界范圍內什麼健康問題 瀏覽:383
深圳哪個海邊比較經濟實惠 瀏覽:457
愛情可以分解成什麼字 瀏覽:1
情義和愛情如何選擇 瀏覽:188
在現實面前如何追求幸福感 瀏覽:506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3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19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4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10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8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5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
嫁給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瀏覽:901
婚姻公證要注意什麼 瀏覽:46
客廳擺幸福樹和發財樹哪個好 瀏覽:8
重慶開州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320
愛情殺手哪裡看全集 瀏覽:191
周五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4
事業單位入職調檔多久合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