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航天事業是什麼工作

航天事業是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2022-07-22 11:13:04

Ⅰ 航天集團是做什麼的

中國航天包括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個集團。
航天科技集團以行政和黨務作為主要業務,火箭,衛星,飛船,導彈是宣傳比較多的產品,此外的業務涉及房地產,汽車,隔振器,測試儀器,旅遊,外貿,監控等等。
航天科工以黨務作為主要業務,導彈是宣傳比較多的產品,此外的業務涉及房地產,給排水,互聯網,感測器等等。

Ⅱ 有關中國航天事業的資料

1999年11月20日發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飛行1天。「神舟」一號是不載人的試驗性飛船。這是「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首次研製型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考核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我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2002年3月25號晚上10時15分,我國研製的「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為實施載人航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神舟-5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

神舟六號飛船於北京時間(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預計飛行時間為5天。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總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於「神舟六號」著陸後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閘艙。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

嫦娥二號衛星,是中國第二顆探月衛星、第二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

資料拓展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迅速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除去早期的風暴火箭,長征火箭總共發射115次,其中成功109次,失敗6次,成功率94.783%。應從本國國情出發,繼續推進航天事業的發展。

Ⅲ 航空航天類專業就業怎樣

航空航天類專業就業不錯。
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開設院校可以說都是「大腕」,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都是響當當的,其學校牌子本身就是就業率的保證,一些民用企業很樂意高薪招納該類畢業生任研發人員,如設計沖床等高難設備。加上航空航天業發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專業又非常「專」,其他專業根本不具備可替代性,就業委實可以用「無憂」來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軍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術高的「三高」好地方。以北航為例,在「神六」發射成功以後,統計出參與航空工程的北航畢業生有好幾千人。
一般來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國防事業的掛鉤比較緊密,大致面臨著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分別。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而言,由於我國的航空工業還不太景氣,加上大部分航空航天企業分布在沈陽、成都、貴陽等地,待遇也不是很高,所以北航的畢業生一般不情願去這些單位,大部分學生還是願意去外企、留京,或者留在研究所,或者通過考研轉專業來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在系統內單位就業的北航畢業生大部分就業於一些像航空航天研究所或飛機製造集團這樣的國防單位。
隨著實現中國人首次登月的夢想的接近,航天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包括航天飛行器總體設計、航天產品推進技術、航天產品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產品光電通信技術、航天產品能源系統設計、航天產品熱分析、設計與控制、航天產品力學及環境工程、航天產品計算機技術、航天產品模擬技術、航天產品可靠性設計技術、航天產品遙感、遙控、遙測技術、航天產品微波成像及圖像處理技術、深空探測技術、航天產品製造工藝技術、航天產品新材料、航天產品質量管理、航天高級經營管理。
我國航天事業在軟硬體條件上已有了極大改善,大多數研究機構都設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沈陽等大城市,神舟飛船的研製工作都是在大城市的研究院里完成的,只有裝備、發射在基地進行。許多學習航天專業的學生既可選擇留在航天系統工作,也可到民用部門或公司從事設計、開發和研究工作。由於航天專業屬於高、精、尖科學,因此學習航天專業非常辛苦,需要付出極大努力。
航天事業是一項寂寞、艱苦的工作,許多航天人在偏僻的地方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他們沒有很高的收入、沒有喧囂的都市生活,他們有的就是一股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終生的精神,有的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成就感。如果不能懷揣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閃光,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人。

Ⅳ 討論一:中國航天事業指的是什麼

是指衛星的發射。.太空探索。

Ⅳ 中國航天科工是干什麼的

中國航天科工是干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的。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570餘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5)航天事業是什麼工作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主力軍之一,航天科工積極推進「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面對全球商業航天蓬勃興起、全面競爭的發展態勢,在全力完成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任務的同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商業航天領域深耕細作。

2017年,航天科工成功完成快舟一號火箭一箭三星商業發射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衛星、面向商業航天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正式開建、國內首家火箭公司完成12億融資……航天科工大力推進「五雲一車」商業航天工程。

同時,航天科工主動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搭建世界首批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台INDICS,發布6大類共計8060項專業能力,為各類企業提供普惠的免費服務與個性化的增值服務,INDICS國際雲平台實現7種國外語言環境的上線運行。

具備了全球多個國家提供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基礎條件。2017年,航天科工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署了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打造面向未來的工業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平台企業用戶數已達150萬戶,其中境外企業1.3萬戶。

作為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航天科工將「雙創」作為一項事業,建立了專項政策鼓勵幹部職工「在崗創新、在職創業」,引導並幫扶社會雙創項目近5000個。探索形成了培育期、孵化期、加速器,創意池、種子池、產品池的「三期三池」內部雙創推進模式。

先後培育了航天雲網公司、激光研究院、火箭公司等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企業平台,推出了設備精靈、自動爆玻器、地磁定位導航等一系列市場前景廣、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新項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吸納國際一流創新團隊。

成功研製國內首台高功率、高質量單光纖激光器,激光泵浦晶元、特種光纖等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並形成產業化。

Ⅵ 航天是做什麼的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泛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活動,分為載人航天和不載人航天兩大類。系指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動。有的科學家曾把航天器在太陽系內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天,航天器在太陽系外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宇,現在則把航天器在太陽系內和太陽系外的航行活動統稱為航天。航天活動的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與天體,為人類服務。航天的基本條件是航天器必須達到足夠的速度,擺脫地球或太陽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徵速度。

航天分類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執行軍事任務(具有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軍用航天;執行科學研究、經濟開發、工業生產等民用任務(具有非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民用航天;執行商業合同任務(以營利為目的)的航天活動,成為商業航天。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載人航天;沒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不載人航天。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航天系統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 1在前蘇聯發射成功,開創了人類航天新紀元,宇宙空間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新疆域,並且將這一年定為第一個國際空間年。近半個世紀以來,航天技術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航天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科學活動、軍事活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部門,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航天系統是指由航天器、航天運輸系統、航天發射場、航天測控網、應用系統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務的工程系統。其中應用系統指航天器的用戶系統,一般是地面應用系統,如各類衛星的地面應用系統、載人航天器的地面應用系統、空間探測器的地面應用系統。

航天系統按是否可載人可分為無人航天系統、載人航天系統;按用途可分為民用航天系統和軍事航天系統;按航天器種類可分為多種,如衛星航天系統、載人飛船航天系統、月球衛星航天系統等。

航天系統是現代典型的復雜工程大系統,具有規模龐大、系統復雜、技術密集、綜合性強,以及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應用廣泛和社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等特點,是國家級大型工程系統。組織管理航天系統的設計、製造、試驗、發射、運行和應用,要採用系統工程方法,在航天工程實踐中形成了航天系統工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完善的航天系統是一個國家航天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目前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擁有這種實力。

Ⅶ 蓬勃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都包含什麼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古籍中記載了許多與飛行有關的神話、傳說和繪畫。「嫦娥奔月」是人類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魯班製作木鳥、西漢時期的滑翔嘗試和列子御風的想像,說明古代中國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氣浮力和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現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風車等是古人在長期生產活動中利用風力和水力製造的生產工具。中國的風箏和火箭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飛行器,走馬燈的原理和現代燃氣渦輪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竹蜻蜓則是螺旋槳和直升機的雛形。這些發明和創造顯示了古代中國人民出眾的智慧和才能。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和其他國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萌芽。

在近代,中國人民也為航空航天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之後,中國許多仁人志士為振興中華而熱心發展航空事業。從1887年華蘅芳製造中國第一個氫氣氣球到1949年這一段時間里,盡管條件極端困難,中國的航空事業還是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一些傑出的中國科學家在空氣動力、火箭技術、燃燒理論等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動了有關學科領域的發展,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開始的。

我國於1951年成立了航空工業管理局,隨後組建了飛機、發動機和材料工藝等研究機構。1954年製造出第一架教練機(初教5),1956年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1958年小型多用途運輸機(運5)投入使用,同年又自行設計了初級教練機(初教6),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6)飛上了藍天,實現了從修理到製造,從生產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轉變。1960年建立的中國航空研究院,從事飛機、發動機、儀表、電器、附件、電子設備和航空武器的設計研究;開展了空氣動力、結構強度、燃氣渦輪、風洞技術、生命保障、材料工藝、導航和控制以及飛行試驗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中國航空工業形成了科學研究、生產和教育相結合的工業體系,培養了近20萬各種專業人才。20世紀60年代後,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和低空性能優越的強擊機已裝備部隊,新型飛機日益增多。中國已能生產各種型號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運輸機、偵察機以及戰術導彈,為空軍、海軍提供了軍事技術裝備,滿足了民航事業的部分需要,並向世界上一些國家出口。

中國民用航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的擴大,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航空運輸網,開辟了200多條國內、國際航線,對發展國民經濟和方便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專業航空為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探礦、救災、海上油田和環境保護等提供了廣泛的服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擁有訓練有素的飛行人員和先進的技術裝備,承擔著保衛祖國領空安全和支援國家建設的光榮任務。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50年代中期開始的。1956年,中國制定了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把火箭和噴氣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同年建立了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1958年把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列入國家科學規劃,組建機構開展空間物理學研究和探空火箭研製工作,並開展星際航行的學術活動和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中國航天事業在創業之初經歷了經濟上、技術上的種種困難,經過艱苦奮斗,終於在1960年2月發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試驗火箭,同年11月又發射成功第一枚自製的運載火箭,1964年6月發射成功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運載火箭,60年代後期又研製成功中程和中遠程運載火箭,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於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空間計劃。1968年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1971年3月3日發射成功的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向地面發回了各項科學實驗數據,正常工作了8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發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成了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運載火箭把3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地球軌道,1982年10月從水下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1984年4月8日,發射了一顆對地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4月16日衛星定點於東經125度赤道上空。

到1985年10月,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共發射了1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這些衛星為地質、測繪、地震、海洋、農林、環境保護等國民經濟部門和空間科學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已用於國內通信廣播和電視節目傳輸,對改善邊遠地區的通信和廣播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航天活動,中國已經建立了各類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設備和測量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基地,建成了能發射近地衛星和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擁有光測、遙測和雷達等多種跟蹤測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發射場;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測量船構成的衛星測控網,造就了一支富有經驗的航天科學技術隊伍,從而有能力不斷開拓航天活動的新領域。

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在為國防、國民經濟和科學研究直接服務的同時,還努力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推廣和轉移先進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Ⅷ 航天員是一種怎樣的職業

首先,航天員是一個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的職業,據說航天員本身就是以飛行員為基礎的,因為天上的環境對身體要求特別高,而飛行員本身的身體素質就比普通大頭兵要強,而且尤其是身體平衡度特別好,這樣飛行員才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在空中旋轉三百六十度後,還能繼續平穩的飛行,而航天員又是從飛行員中選拔,所以肯定是非常難的。

然後,航天員是一個需要特別高的科學素養的職業,從電視台轉播的部分畫面以及科幻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出,航天飛船內部有著特別復雜的操作系統,各種各樣的按鈕操縱,而且有時候還有一些採集任務,雖然我們不知道那些天空中的數據是怎麼採集的,但是應該不是一件簡單的活。

最後,宇航員是一個特別高尚的職業,雖然我們都沒有上過天,但是單從他們在真空狀態下的部分生活畫面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累的活,因為我們人類進化是為了走在陸地上的,而在天上廢了很長時間後,回到陸地肯定也不是一件輕松適應的事,而且一個數據錯誤就有可能就此留在天上了,而支撐他們仍舊堅持的,當然是宇航員這職業本身帶來的榮耀感,他們都是人類的勇士,國家的英雄,

Ⅸ 宇航員的工作都有什麼

1、航天器出現硬體方面的故障時,宇航員需要檢查和維修,能保持宇航器正常運轉。

2、當航天器的自動系統失去效果時,宇航員需要通過手動操作成功返回地面。宇航員能夠獨自清楚認識航天器上各種各樣儀表反饋的信息,並對信息有著准確的判定,同時做出正確反應。

3、當航天器與地面聯系受到影響的時候,宇航員可以獨自完成任務並自主操作航天器返回地面。宇航員可以主動參與航天器的某項改造,可以讓航天器駕駛起來更加合理舒服。


航天員種類:

由於載人航天活動的任務漸趨繁多,於是航天員便分成了兩類:

一類是航天駕駛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駕駛載人航天器。這類航天員一般還是從具有豐富經驗的空軍飛行員中選拔。

另一類是科學技術工作人員,他們執行各種空間使命,如在軌道上施放衛星或從軌道上回收、修理衛星,進行空間物理探測、空間醫學研究和空間加工試驗等。對這類航天員不要求具有飛行的技術和經歷,但必須具有某種科學技術的專長。

Ⅹ 航天事業一般包括什麼內容(多選)

摘要 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一會,馬上為您編輯下資料,一會就回復您~

閱讀全文

與航天事業是什麼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0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16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1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07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6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3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
嫁給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瀏覽:901
婚姻公證要注意什麼 瀏覽:46
客廳擺幸福樹和發財樹哪個好 瀏覽:8
重慶開州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320
愛情殺手哪裡看全集 瀏覽:191
周五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4
事業單位入職調檔多久合理 瀏覽:229
成年人為什麼要步入婚姻 瀏覽:534
屬馬的和屬蛇的婚姻指數是多少 瀏覽:948
成都的愛情斑馬線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瀏覽:210
龍川縣全年經濟多少億 瀏覽:875
故事光投影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458
平安好醫生健康卡是干什麼的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