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編制如何過渡為公務員
一、和社會普通人員一樣,參加公務員招聘考試。經過審核、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層層選拔後,重新以公務員的身份進入體制。事業單位人員考公務員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競爭相對較小,因為公務員招聘中有部分崗位需要工作經驗,這些崗位應屆生不能報考,最終報考人數較少,競爭壓力也相對減小。而且以公務員身份進入體制後,原來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時間也算工作年限和工齡的。
二、參加公選、遴選考試。公選、遴選一般是針對公職人員的招聘,這種考試大多要求報考人員有基層工作經驗。這是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過渡為公務員的途徑之一,只是競爭較大,機會較少。
三、破格提拔。相比上述兩個,這個就更難了。不過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工作能力比較突出,並且需要經過申報審批等一系列手續,才可能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直接轉做公務員。
2. 事業編制可以轉公務員
事業編是可以轉公務員的,但是並不是很容易。相比從事業單位轉公務員,不如一邊工作一邊報考公務員,當然如果年齡過了,那就只能走轉任的途徑了。
事業單位轉公務員,首先自身條件要達到要求。目前事業單位轉公務員的起碼要達到副高級職稱以上,這是專技崗,管理崗最少要在6級以上,這才有機會轉任公務員。
但是有機會轉任也不代表一定能轉,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不管能不能轉,如果有這個相法和毅力,那就努力提升自己。整體而言,學校的老師轉公務員要稍微容易點,目前身邊見的例子多一點的也就是老師這個序列了,老師一般來說學歷都相對比較高,中學校長如果過往成績不錯,可以調往教育局工作,然後條件及年限達到了就有機會轉公務員身份了。這個是目前我見的案例中教多的一類了。再往上就是大學教授或者院里的領導,轉公務員的概率能大一些
3. 省級事業編制怎麼轉公務員
事業編制轉公務員的政策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是需要通過考試公開選拔的方式進行轉任公務員。
而有些地方是直接考察就行了。還有些地方是有一定的年限,也就是說只要你是事業幹部的電子身份,在公務員單位裡面任職,超過多少年就可以自動轉讓為公務員。
4. 事業編怎麼轉公務員編制
只要有接收單位和你現在單位雙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人員和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可以互相調動,但是從黨政機關調到參公單位,編制就由行政編制(政法專項編制)變成了事業編制(但公務員身份保留),而從參公單位調到黨政機關的人員,其編制自然就由事業編制變成了行政編制(政法專項編制)。
5. 事業編制怎麼轉公務員編制要怎麼轉
一般事業編制人員轉務員,最直接的方式是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可能是年輕的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考慮的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徑。
但是對於很多年齡偏大、工齡較長的事業編制人員,考試這條路已經很難走得通,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轉務員?
提拔轉崗
提拔到事業副處以上領導職務,轉崗行政機關置換身份。
領導職務的提拔轉任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這種要通過提拔實現轉換編制的方式,對於基層的大多數事業編制人員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那麼普通的基層事業編制人員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編制轉換呢?
調任
科級以下只能通過調任方式解決。事業單位調任行政機關,是有政策依據的。
《公務員法》在修訂之前,第六十四條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副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
修訂之後,新《公務員法》對此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
新舊《公務員法》都非常明確,國企、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即可轉換身份成為公務員。
在具體操作中,事業編調行政,必須具備幾項硬性條件:
有接收單位;
接收單位有空編;
取得事業副科(管理崗位8級)。
除此之外,根據有關地方規定,還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學歷要求。按照規定,調入市級以上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調入縣(市、區)級以下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2、年齡要求。調任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職務的,一般不超過50周歲;調任其他處級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調任市級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0周歲;調任縣(市、區)級以下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
3、專業技術人員調任。專技人員調入市級以上機關擔任處級領導職務,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市級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縣區以下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具有中級職稱2年以上,或者具有副高職。
4、管理崗位人員調任。在事業單位取得副科級及以上職務,同等調任機關擔任領導職務。
換屆選舉
對於鄉鎮的事業單位,在鄉鎮事業單位正職任職三年,可參加鄉鎮換屆選舉,選上了副鎮長就可轉公務員。
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事業人員才可以調到行政機關變為公務員。但這也只是前置條件,在實際中,具備這樣條件的人不在少數,但很少人能通過這種方式轉務員,原因在於事業人員基數太大,行政編制緊缺。
尤其是在基層,相比起從事業單位「空降」而來的領導,公務員更容易接受行政編制內部人員的提拔,而且在手續上,事業人員調任的手續要更加繁瑣,相關部門承擔的壓力也很大,所以現實中只有少數人能通過這種途徑實現編制轉換。
6. 體制內事業編制怎麼樣轉為公務員有什麼辦法
一、按照各級公務員的招聘或公開選拔方式。
完成公司身份向公務員身份的轉化,按照公務員所考的基本原則,事業編制相關工作人員通過自身的拼搏,在公務員考試和公開選拔中,成功獲得勝利,進入了公務員團隊,這樣的情形一般而言,事業組織者有歲數、文憑等限定,並非是全部的經營人都能夠按照這個方式轉化成公務員。
4.另一種具體方式是按照《國家公務員法》管理的公共機構參加者的轉換和溝通交流。雖說參加者是按照《國家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但實際上,這些人仍舊是機構,是創建機構的其中一部分。在某種情形下,按照正式考試的加入企業和普通相關工作人員小組人員可被轉為公務員。
7. 事業編制想怎麼轉公務員編制,要怎麼轉
一般事業編制人員轉務員,最直接的方式是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可能是年輕的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考慮的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徑。
但是對於很多年齡偏大、工齡較長的事業編制人員,考試這條路已經很難走得通,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轉務員?
提拔轉崗
提拔到事業副處以上領導職務,轉崗行政機關置換身份。
領導職務的提拔轉任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這種要通過提拔實現轉換編制的方式,對於基層的大多數事業編制人員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那麼普通的基層事業編制人員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編制轉換呢?
調任
科級以下只能通過調任方式解決。事業單位調任行政機關,是有政策依據的。
《公務員法》在修訂之前,第六十四條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副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
修訂之後,新《公務員法》對此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
新舊《公務員法》都非常明確,國企、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即可轉換身份成為公務員。
在具體操作中,事業編調行政,必須具備幾項硬性條件:
有接收單位;
接收單位有空編;
取得事業副科(管理崗位8級)。
除此之外,根據有關地方規定,還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學歷要求。按照規定,調入市級以上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調入縣(市、區)級以下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2、年齡要求。調任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職務的,一般不超過50周歲;調任其他處級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調任市級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0周歲;調任縣(市、區)級以下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
3、專業技術人員調任。專技人員調入市級以上機關擔任處級領導職務,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市級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縣區以下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具有中級職稱2年以上,或者具有副高職。
4、管理崗位人員調任。在事業單位取得副科級及以上職務,同等調任機關擔任領導職務。
換屆選舉
對於鄉鎮的事業單位,在鄉鎮事業單位正職任職三年,可參加鄉鎮換屆選舉,選上了副鎮長就可轉公務員。
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事業人員才可以調到行政機關變為公務員。但這也只是前置條件,在實際中,具備這樣條件的人不在少數,但很少人能通過這種方式轉務員,原因在於事業人員基數太大,行政編制緊缺。
尤其是在基層,相比起從事業單位「空降」而來的領導,公務員更容易接受行政編制內部人員的提拔,而且在手續上,事業人員調任的手續要更加繁瑣,相關部門承擔的壓力也很大,所以現實中只有少數人能通過這種途徑實現編制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