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該怎麼稱呼事業單位的人,都應該稱呼他們為什麼什麼科嗎
國家機關的最小部門是處級單位,一般工作人員為科級,即稱謂「X科」,地方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員沒有兼職的稱工程師即「X工」;
❷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可以稱為幹部么
應該是幹部,因為縣直機關多屬事業單位,內部成員構成是行政管理人員(公務員),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工人,臨時工。
公務員沒有職稱。
2.事業單位職稱為: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教授級工程師等。
3.工人職稱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等。
4.臨時工沒有。
現在說招聘的是第二種。
而工人一般是70-80年代有勞動局統一招聘的,現在好像沒有招聘了。
我們這邊把1、2類別都稱為幹部。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編人員)屬於國家幹部嗎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可以稱為國家工作人員。不屬於國家幹部。
其實專業稱呼里也沒有「國家幹部」這個詞
❹ 詳細行政級別領導稱呼的劃分
局長:主要是地級市、縣級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正職,比如某某市(先)教育局長、民政局長、衛生局長等。
處長:主要是省級政府職能部門內部業務處室的負責人。比如省衛生廳基層衛生處、疾病控制處等。
所長:是鄉級政府內設的職能機構,比如:永和鄉民政所、財政所等。
主任:有大有小,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也稱主任,村委會主任,也是主任。
在一般黨政機關,黨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負責人稱:主任。
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也稱主任,比如計生委主任、發改委主任。
有關部門、事業單位辦公室負責人也稱:主任。
對某個領導拿不準稱呼什麼的時候最好可以直接稱呼其為:領導。
(4)事業單位幹部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我國官員行政級別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序列分為: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二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四級調研員、一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四級主任科員、一級科員、二級科員。
綜合管理類以外其他職位類別公務員的職級序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由國家另行規定。
❺ 幹部具體指哪一類人津貼指的是什麼
幹部一詞來自和制漢語,其意義是「在一個組織中擔任管理和領導職能的人」。這個組織可能包括政黨、社會團體等等。有學者指出,這個詞可能是閻錫山首次引入中國的。袁世凱不使用此稱呼,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則多次使用此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大陸地區大量使用「幹部」一詞,很少使用「官員」一詞,大有以「幹部」取代「官員」的趨勢。及至1990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中國大陸也開始使用「官員」一詞了。但是中國大陸僅僅是在政府、警察、軍隊等國家公務員序列中採用「官員」的稱謂,四千多萬幹部中,七百多萬是公務員,一千多萬是國有企業幹部,其餘為國有事業單位幹部。
今天幹部一詞仍然在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通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幹部級別
中國幹部行政級別有比較嚴格的劃分,級別一般直接影響待遇,包括工資、分配住房、差旅標准、退休安排等等諸方面。而且原來的行政級別劃分並不限於政府職能部門,其他所有國有企業機構和部門都有同樣的級別劃分,包括軍警、國有公司、學校、醫院等各行各業,均參照政府部門行政級別。近年來中國政府推行改革,逐漸在非政府部門取消此類行政級別。
具體級別
等級 行政級別 代表職務 對應軍隊級別 領導職務工資(單位:人民幣元/月) 非領導職務工資(單位:人民幣元/月)
1 國家級正職 國務院總理 中央軍委主席 4000
2-4 國家級副職 國務院副總理 國務委員 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 3200
4-8 省部級正職 省、直轄市、自治區正職 國務院部委部長或主任 大軍區、軍種正職 2510
6-10 省部級副職 省、直轄市、自治區副職 國務院部委副職 國務院部委下屬國家局正局長 正軍級 1900
8-13 廳局級正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 省市自治區廳、局正職 地級市正職、巡視員 正師級 1410 1290
10-15 廳局級副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副職 省市自治區廳、局副職 地級市副職、副巡視員 副師級 1080 990
12-18 縣處級正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下屬處正職 省市自治區廳局下屬處正職 地級市局、區、縣正職、調研員 正團級 830 760
14-20 縣處級副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下屬處副職 省市自治區廳局下屬處副職 地級市局、區、縣副職、副調研員 副團級 640 590
16-22 鄉科級正職 鄉長 地級市局下屬處處長 縣級市下屬局局長、主任科員 正營級 510 480
17-24 鄉科級副職 副鄉長 地級市局下屬處副處長 縣級市下屬局副局長、副主任科員 副營級 430 410
18-26 科員級 村長、科員 連級
380
19-27 辦事員級 辦事員 排級
340
正廳級或以上為高級幹部。
省會城市一般為副省級城市,下屬幹部級別高於地級市一級。
行政級別原則上與黨內職務無關,但是地方官員同時任上一級黨委常委的,級別按上一級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務員局2008年12月8日頒布的《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沒有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初任職務及級別如下:
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主任科員,定為22級;
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副主任科員,定為24級;
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科員,定為25級;
大學專科畢業生,任命為科員,定為26級;
高中和中專畢業生,任命為辦事員,定為27級。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與行政級別
津貼(Allowances) 津貼是對勞動者在特殊條件下的額外勞動消耗或額外費用支出給予補償的一種工資形式。 津貼分配的唯一依據是勞動所處的環境和條件的優劣,而不與勞動者勞動的技術業務水平及勞動成果直接對應和聯系。 津貼不與技術業務水平及成果直接聯系,這就決定了它是一種補充性的工資分配形式。 津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津貼具有相對均等分配的特點。
津貼標準是指某項津貼在單位時間內應支付的金額
津貼的主要形式:
地區津貼;
野外作業津貼;
井下津貼;
夜班津貼;
流動施工津貼;
冬季取暖津貼;
糧、煤、副食品補貼;
高溫津貼;
職務津貼;
放射性或有毒氣體津貼。
津貼-標准
1、津貼標准
津貼標準是指某項津貼在單位時間內應支付的金額。它的確定由兩種方式,一是按照雇員基本工資的一定百分比計算;二是按照絕對數額計算。第一種方式比較少見,大多數是按絕對數額計算。津貼標准在確定時考慮的因素包括:
企業有權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和工作需要制訂和調整本企業的津貼發放標准
1) 工資標准。如果在制訂工資標准時,已經考慮了對特殊勞動的補償,就沒有必要另設津貼補償;如果不能全面反映一些崗位和工種的特殊勞動性質和勞動消耗,就需要單獨設立補償津貼。
2) 勞動特殊性。對勞動的特殊性及對雇員的影響,要進行科學測量,作為確定不同等級津貼標準的依據。
3) 健康損害程度。一些津貼的發放是為了補償和預防特殊工作條件對勞動者身體健康造成的損害,津貼標準的確定與對雇員身體的損害程度直接相關。因此,需要通過一些相關部門的技術測定,例如,醫療單位、職業病防治部門等對職業病的發病率和治癒率、以及勞動保護投入等多種因素進行科學度量,從而確定通過津貼形式對雇員健康程度的補償標准。
對一些特殊的工作和工種,中國有國家、地方和行業規定的統一津貼標准。此外,企業有權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和工作需要制訂和調整本企業的津貼發放標准。
2、支付形式
津貼有實物和貨幣兩種具體的支付形式。在一般情況下,與額外勞動補償有關的津貼支付貨幣,並構成輔助工資的一個組成部分;與身體健康補償有關的津貼有的採取實物的形式,有的採取貨幣的形式,以貨幣的形式居多。支付周期通常以出勤日累計,按月隨工資支付。
津貼-實施要點
選拔推薦人選必須是專業技術崗位上的在職人員,並以近5年來取得的專業技術業績、成果和貢獻為主要依據。選拔重點是在科研、管理等專業技術崗位上表現突出的優秀創新型人才。擔任副省級以上領導職務和享受副省級以上待遇的專家、學者,在企事業單位擔任黨政領導後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黨、政、群機關的工作人員,將不列入選拔推薦范圍。
1、津貼為特殊工資分配形式,與勞動者的實際勞動貢獻及勞動能力均無直接關系。
2、在勞動工資體制改革進程中,應正確處理津貼分配許可權上國家和集體之間的關系。
3、要加強對津貼制度的管理。
4、嚴格執行津貼的享受條件,不能任意擴大。
雲和縣安排了11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實施「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制度,全縣240位農村教師都享受到了這一政策。任教津貼制度受益對象包括鄉鎮及以下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中正式在編的專任教師。根據農村教師所聘任的崗位和在農村學校任教的年限,教育部門將這項月度津貼劃分為從60元至400元不等的5個檔次,而對於在農村學校任教的特級教師,除了能獲得基本的任教津貼之外,還能按月享受500元的特殊津貼。結合任教津貼制度,雲和縣還出台了農村教師薪級工資提檔制,將赴農村任教的教師薪級工資自動上浮一級,擁有本科學歷的農村教師比在城內任教的同級教師的薪資增加兩級。雲和縣農村教師的平均任教津貼額已經達到226元,在農村任教的本科教師人數已上升至49人。
津貼-審批條件
津貼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
為進一步規范企業津貼特殊工種管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促進養老保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企業執行特殊工種范圍進行一次全面核定,並對核定後的特殊工種崗位人員實行統一登記和備案管理。
一、凡原執行國家規定行業特殊工種的企業,從即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止,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交繼續列入執行特殊工種崗位范圍的申請,並以文本信息和電子信息兩種形式報送《企業執行特殊工種范圍申請表》。區、市、縣屬企業報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後,統一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市屬以上企業,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
二、企業經改進工藝或提升生產手段、使用新技術及新設備等,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後,現已不符合原執行規定標準的特殊工種(如原以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為主已改變為機械或自動化生產為主的工種),不再列入特殊工種的執行范圍。
三、與其他行業企業已明確的特殊工種具有相同生產方式方法、生產作業條件等標準的工種,除國家已有規定列入可參照其執行特殊工種范圍外,其他一律不得參照執行。
四、原未列入特殊工種執行范圍的企業和新建企業,此次均不得列入執行特殊工種的范圍;原已列入特殊工種執行范圍的企業,因改制等原因在原生產基地新組建成立的企業並生產原執行特殊工種范圍的產品,可列入特殊工種執行范圍,但工種崗位不得新增或擴大。
五、原屬從事特殊工種崗位的職工,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期間未從事生產作業(如下崗、離崗休養期間),雖發放了生活費和繼續繳納了養老保險費,也不得記入從事特殊工種崗位的工作年限。
六、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對各行業特殊工種范圍規定,對提交繼續執行特殊工種的企業進行核准,並下達企業執行特殊工種核定通知書。
七、經核定列入特殊工種執行范圍的企業,2005年6月30日前要認真組織填寫《企業工人從事特殊工種工作登記卡》,並以文本信息和電子信息兩種形式同時報送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確認的《企業工人從事特殊工種工作登記卡》,由企業存入職工個人檔案,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其存入特殊工種崗位人員資料庫。
津貼-現狀
津貼目的是規范公務員的收入分配秩序
河南省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不是的「公務員加薪」,而是按照2006年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原定部署,推進規范津貼補貼工作。通過實行統一的津貼補貼項目,嚴肅工資分配紀律,逐步解決津貼補貼發放秩序混亂、差距較大的問題。在規范過程中,不是都比規范前提高了,而是有升有降,有的降得還比較多。唐山市人事局、財政局也對網上近日出現的有關「河北唐山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邁出第二步」的報道作出回應: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不是加薪。
相關人員表示,規范公務員的津貼補貼,目的是規范公務員的收入分配秩序,縮小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收入差距,使之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按照原定部署,河北省從2007年開始,對公務員的津貼補貼進行規范,正在規范的過程中。規范後,有比規范前收入提高的,也有與規范前持平的,還有比規范前收入降低的,並不是為刺激消費出台了「加薪」政策。
❻ 過去我們喜歡稱幹部,現在我們喜歡叫管理者,二者的區別和含義是什麼
叫幹部是不用幹活,那是國企的稱呼,現在叫管理者就是不但要管,而且要帶頭干好理好,責任更加明確了
❼ 事業單位的人不知道職位怎麼稱呼
分類稱呼即可。
領導稱呼姓加職稱或者名加職稱:張副,呂委員,湯鄉長,陳書記!
年輕同事稱呼姓名,老同事稱呼姓加師:張三,李四,徐師,李師!
非標准場合可以稱兄道弟,姐妹稱呼等!
上面只是大概,要結合本地一些特色。比如:同級別小張老李稱呼,有的地方表示親切,有的地方認為不尊重!
比如有的地方用老表表示親近,有的地方是罵詞!
最簡單的做法看同事怎麼稱呼即可!
❽ 事業單位職務排序是什麼樣的比如科員--副科長--科長--,再往上是什麼稱謂
事業單位職務排序從上到下依次是:
(一)國家級正職: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
(二)國家級副職:國家副主席(一般為政治局常委,屬國家級正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常務副總理屬政治局常委,級別為國家級正職),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三)部級正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國家正部級企業正職領導。
(四)部級副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副職領導人(和副部級機關)正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
國家正部級企業副職領導,國家副部級企業正職領導,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正職幹部(如國家文物總局局長)。
(五)廳局級正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部委各司正職 省市自治區廳、局正職地級市正職、巡視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副部級機關副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正職,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地級市正職、巡視員。
(六)廳局級副職:
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副職,副廳級正職。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正職,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
國有副廳級企業的正職和正廳級企業副職領導,國務院部委各司副職幹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副職幹部,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各地級市政府副職幹部,副巡視員。
(七)縣處級正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正職,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副職,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所屬處室正職幹部,調研員。
(八)縣處級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副職。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和副處級單位正職。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國務院部委各司下屬處副職,副調研員。
(九)鄉科級正職: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正職,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各鄉鎮政府正職。
(十)鄉科級副職: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副職,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各鄉鎮政府正副職。
(十一)科員級:科員
(十二)辦事員級:辦事員。
(8)事業單位幹部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1.行政級別原則上與黨內職務無關,但是地方官員同時任上一級黨委常委的,級別按上一級算。正廳級或以上為高級幹部。
2.省會城市一般為副省級城市,下屬幹部級別高於地級市一級。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2008年12月8日頒布的《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沒有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初任職務及級別如下:
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主任科員;
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副主任科員
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科員
大學專科畢業生,任命為科員
高中和中專畢業生,任命為辦事員。
❾ 行政事業單位幹部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如果是走行政編制,就是按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副縣(處)級====正縣(處)級====副地(廳)級===正地(廳)級===副省(部)級,===正省(部)級===國家級。
我國多數事業單位還明確級別的,如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正部級,估計沒有國家級事業單位。單位級別與單位黨政一把手的行政級別相對應,如單位為正科級,單位的一把手也是正科級。
(9)事業單位幹部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其各級幹部參照政府各級幹部待遇,具有行政級別,但不屬於公務員編制。
一、中國大陸大學行政級別的劃分:
副部級:985高校中的三十二所(含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
廳局級:除去32所副部級的所有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包括211高校,副廳局級:高職高專院校。
獨立學院有公辦民助的性質,級別一般應該是副廳級,民辦高校一般不看行政級別。
二、工委和管委:
1、開發區或經濟區的工委和管委:
工委是黨委的派出機構,管委是政府的派出機構。分別叫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
2、街道的工委和管委:
街道為區、不設區的市的派出機構,和鄉、鎮不一樣,鄉鎮是一級行政單位,其叫黨委和政府;而街道叫街道黨工委,是區委、不設區的市委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不設區的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分別叫街道黨工委書記和街道辦主任。
3、中央有中直機關工委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兩個分別負責黨的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機關黨委的工作,無教育工委。
4、省委里只有省直機關工委全面負責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部門機關黨委的工作。
5、省教育工委是省教育工作委員會的簡稱。省教育工作委員會是是省委的派出機構,與省教育廳合署辦公。
6、省市縣還成立一個社工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是黨委負責、政府負責的一個機構。只有社工委主任、副主任。
❿ 事業單位幹部什麼意思,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區別嗎
事業單位幹部:是指在幹部編制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一般是單位的管理人員;
一般工作人員:是單位除幹部編制外的所有人員。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管理人員和非管理人員的差別。
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監會、保監會、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
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以及一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是指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改革之後的事業單位在省公務員招考中招考,普通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招聘中招考。
參公事業單位是指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改革之後的事業單位在省公務員招考中招考,普通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招聘中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