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03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工作改革發展有哪些舉措
1979年:醫療改革「初露端倪」
1979年元旦,時任衛生部部長錢信忠提出,要「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衛生事業」。 衛生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出 《關於加強醫院經濟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此後,衛生部又開始嘗試對醫院實行「定額補助、經濟核算、考核獎懲」。1980年,國務院批轉衛生部《關於允許個體醫生開業行醫問題的請示報告》,打破了國營公立醫院在醫療衛生領域一統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國醫改「元年」
1984年8月,衛生部起草《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提出「必須進行改革,放寬政策,簡政放權,多方集資,開闊發展衛生事業的路子,把衛生工作搞好。」1989年,國務院批轉衛生部《關於擴大醫療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意見》,醫改在爭議中繼續前行。
1992年:向「醫療市場化」進軍
1992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衛生系統內部圍繞「醫院是不是掉到錢眼裡」、圍繞政府主導還是市場改革,兩種思路開始針鋒相對。
2000年:公立醫院產權「變賣」
2000年,江蘇宿遷掀開了在以後被冠以完全「市場化」的醫院改制。這一舉動的源頭來自當年2月,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鼓勵各類醫療機構合作、合並」,「共建醫療服務集團、盈利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放開,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等條目,被解讀為完全「市場化」的醫改開了綠燈。
2005年:醫改風雲突變
2005年6月20日,《中國青年報》將衛生部有關負責人 「市場化非醫改方向」的觀點傳遞給大眾,一時間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有觀點稱,「看病貴」、「看病難」這兩個難題主要應該靠政府,而不是讓醫療體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強化政府責任,醫改應以政府主導,公有制為主導,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共品屬性」等意見占據上風。
2007年:醫改進入最後沖刺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報告了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情況,醫療改革進程再度進入公眾視野。醫改方案將提交2008年3月的「兩會」討論。至此,中國醫療改革近三十年的風雨征途進入了最後的沖刺階段。
⑵ 你對未來中國共產黨的衛生防疫事業發展有何建議
我對未來共產黨防疫發展的建議就是在各地建立有效的防疫站,不要擺設的那種真正疫情解決不了問題那種。防疫站的工作人員是專業人員,不要半吊子選手,就好比農村的大夫只能看感冒而城裡的大夫就能治病不要這種有差別的防疫人員,加大對防疫的投資。還有就是一視同仁不走領導關系戶。
⑶ 國家醫改政策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一、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范圍,啟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示範工作;
二、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葯品加成(中葯飲片除外);
三、落實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政策;
四、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開展制定公立醫院章程試點;
五、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等工作;
六、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實行「六統一」政策,理順管理體制;
七、推進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支付方式,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
八、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九、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醫保經辦等工作。
(3)衛生事業改革的建議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2017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舉行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梁萬年司長表示:「2017年的醫改重點工作主要是圍繞基本建立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葯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今年工作任務分為需要研究制定的文件和推動落實的重點工作兩大部分。
一是需要研究制定的文件。列出了2017年要制定出台的醫改重要政策文件,主要包括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等14個政策文件,並明確了牽頭責任部門。同時,為保證工作進度,對每個政策文件的完成時限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是需要推動落實的重點工作。主要圍繞5項基本制度建設,提出56項具體重點工作任務。」
⑷ 我們應該如何加快衛生事業發展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決定》雖然對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表述文字不長,但是,字字講改革、句句有力度,含金量很高,涉及的幾個方面集中反映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新政策和新舉措,明確了今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在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處於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階段的關鍵時刻,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⑸ 新醫改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新醫改是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的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第一條 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尤其是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以來,各級政府投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發展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葯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范,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葯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對此,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從2015年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醫葯衛生工作任務繁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醫葯衛生服務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普遍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都給醫葯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醫葯衛生體制。因此,對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既要堅定決心、抓緊推進,又要精心組織、穩步實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標。
⑹ 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分別實施了哪些措施
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分別實施了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在我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保障全民醫療問題一直是一個重大難題,因此在深化醫葯衛生體系改革是,重點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這是全民醫療保障的大前提,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
第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我國,很多醫院都是國有建設的,這是我國醫療改革的一大缺點,因此,想要深化我國醫葯衛生體系改的革,重點推進公立醫院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大力推動公立醫院的改革,實現公立與國有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加完善我國醫葯衛生體系建設,為人民的健康幸福提供更大的保障。的來說,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系的改革措施,概況來說就是以上五大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