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除了李未央,大同還有哪些有顏值又有才華的美女
作為山西的顏值擔當,大同,「美得不像實力派」!
大同有「三美」,美景,美食和美女。
大同的美女是這樣的
大同的美景是這樣的
大同的美食是這樣的
三代京華故事多兩朝重鎮底蘊厚
大同
讓人流連忘返的,遠不止這些!
來大同旅遊,除了大飽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美,吃一頓豐盛的大同美食,你會發現,大同的姑娘也很美!
義大利人馬丁諾在他的《韃靼征記》中說:「大同女人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女人。」在大同地區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三條澗的香瓜曹夫樓的糕,水泊寺的姑娘不用挑」。
2009年2月,全國百位專家對中華大地106個城市「土生土長」的當地姑娘進行考察,並以「長相、打扮、韻味」三大指數為標准打分,網路評選出中國盛產美女二十大地區,大同位列全國第十七位,超過了西安、濟南、上海等大城市。
大同自古出美女,據史書記載,大同區域內出過二十五個皇後、九個皇妃,是名副其實的「皇後之鄉。」很多家族一出就是好幾位皇後皇妃,武明皇後的兩個女兒都是皇後,史上最牛老丈人獨孤信三個女人成為皇後,遼金時期的蕭氏一族更是出了13個皇後、5個貴妃。
其中包括:《陸貞傳奇》中劉雪華飾演的北齊武明皇後婁昭君;唐太宗李世民之祖母、唐高宗李淵之母元貞皇後;還未播出的中國皇後系列之《獨孤皇後》中陳喬恩飾演的獨孤皇後獨孤伽羅??
在《中國史綱要》中曾經有這樣的描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祖父為拓跋浚,李未央曾為其臨朝輔政)從大同遷都洛陽時,很多大臣不願意隨遷。到了洛陽後,奏請魏孝文帝恩准「夏回冬去」,即天熱時回大同,天涼時去洛陽,當時很多宮女也是「夏回冬去」。孝文帝知道這些人故土難離,恩准宮女配給渾源縣和應縣的邊防將士。所以,渾源美女的基因好哇!
大同歷史上的傳奇女性
馮太後
馮太後出身於北燕皇族長樂馮氏。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後宮,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後;和平六年(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
政局動盪,馮太後臨朝聽政,定策誅殺了權臣乙渾,後依據北魏祖制歸政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馮太後毒殺。馮太後二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尊為太皇太後;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成文明皇後。
蕭太後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歷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後。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後,攝政。983年(統和元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後。
穆桂英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
佘太君
佘太君(934? 1010年),又稱折太君,名賽花,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宋代名將楊繼業(楊業)之妻。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影視劇中佘太君的形象
花木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北朝民歌《木蘭詩》,又稱《木蘭辭》,讓木蘭的故事廣為流傳。
花木蘭的朝代、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曾在歷代文人墨客中產生過很大的爭議,眾說紛紜。目前,獲認可較多的說法是,木蘭姓花,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國籍是北魏。而木蘭的故里,爭議最大的是河南虞城、陝西延安、湖北黃陂、安徽亳州、山西大同五個地方。
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影視劇中花木蘭的形象
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相傳,琵琶老店原名東勝店,店主姓韓。漢元帝時期,慷慨應詔出塞和親的王昭君經過了平城(大同),於東勝店入住一宿。
知悉即將離別漢土的昭君,當晚難以入眠,索性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之下,彈奏起琵琶,一夜哭唱思鄉之情。在寂靜空寥的夜色中,哀怨的曲調,哭啞了的嗓音,讓古城人聽得分外真切。次日凌晨,昭君將琵琶贈予店主,告別平城百姓,步入了「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故土訣別中。店主由此也將店名更改為「琵琶老店」;那一夜的思鄉哭唱,在平城百姓中被傳唱成為了今天的「耍孩兒」。
當昭君繼續上路,大同百姓夾道歡送。過了武州塞,看見了外長城。漢馬停步不前,只得換上匈奴的坐騎。昭君扶著馬背說:「連馬也知道留戀國土,我卻要離鄉遠去。」當她看到一望無際的烽火台,想到為了兩國和好,永不交戰,毅然換馬北上。這就是「漢馬不過邊城」的故事。至今此地還留下昭君乘騎的蹄痕,此地也遂稱」蹄窟嶺」。
李鳳姐
明代正德年間,大同煤龍鎮(今煤峪口)李家,父母過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龍,妹妹叫鳳姐,兄妹二人變賣家產,在城內九樓巷內開了一家酒樓,取名「久盛樓「,兄妹勤於經營,生意越做越興隆。
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貪玩,曾兩次來大同微服私訪。正德十三年(1518年),當他慕名來到久盛樓吃酒,看到鳳姐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招待熱情,惹得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語相戲,鳳姐正色以拒,怒斥這位客官無禮。正德皇帝無奈,只好露出便服內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權的威力下,鳳姐便委身相許。後鳳姐隨正德起駕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勞累,身染重病,於居庸關下與世長辭,臨終還聲淚俱下地規勸正德皇帝以朝政為重,從速返京。
正德厚葬鳳姐與居庸關西,墳丘上白沙白草,現居庸關下還有被稱為北京「關溝十八景」之一的「白鳳冢」遺跡。為紀念這位美麗而深明大義的女子,久盛樓改名為「鳳臨閣」,經過修葺,煥然一新,前為普座,後為二層樓閣,均有穿廊,二樓上繪有「游龍戲鳳」的壁畫,招徠四方來客,一直成為大同頗有名望的酒樓。後代有修葺,沿襲不衰,綿延至今。
婁昭君
武明皇後婁昭君(501年―562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鮮卑族,北魏真定侯婁提的孫女,贈司徒婁內干之女,北齊奠基人高歡的妻子,北齊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
婁昭君平日柔順勤儉,謙卑自守。親自紡織針補,視姬妾所生諸子均十分慈愛,不異己出,對諸子每人必賜一袍一褲。時常向高歡進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廢公。處事能夠顧全大局,委曲求全。
高歡受封渤海王,婁昭君為渤海王妃。高歡死後,其長子高澄繼任其位,婁昭君進封渤海太妃。550年,其次子高洋稱帝,尊婁昭君為太後。559年,高洋去世,太子高殷繼位,尊婁昭君為太皇太後。560年,婁昭君廢黜高殷,改立六子高演為帝,婁昭君再度為皇太後。561年,高演去世,婁昭君立九子高湛為帝,仍為皇太後。562年,婁昭君去世,與高歡葬於義平陵,謚號神武明皇後。
>>>>
大同盛產美女的原因
一、良好的基因為世世代代後人的美貌打下了基礎。大同地處塞上,自古就是漢胡民族雜居融合地帶,歷史上在大同生活過的民族高達數十種之多。從遺傳學角度上看,民族與種族的融合,有利於產生聰明美貌的後代,就像現在的混血兒。
二、北魏王朝建都大同(平城),之後歷經遼金陪都200年之久,昌明隆盛之邦薈萃詩禮簪纓之族,特別在近百年的建都時期,先後從中國北方各地大量征調美女到大同,各種優秀基因在大同這片熱土裂變組合,演變成佳麗如雲的中國"皇後之鄉"。
三、美女的養成也與氣候有關。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最北端,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它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鮮明。夏季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19~21.8℃之間,雨水集中。在這里,夏天幾乎感受不到令人煎熬的炎熱,2016年大同還被國家評為十大避暑勝地之一,最重要的是,藍天白雲空氣好!
優秀的遺傳基因只是產生美女的一個重要條件,大時代下的良好社會風尚才是一個城市以盛產「高端大氣上檔次」美女的首要條件。千百年後,有著良好基因的大同女人,依然聰明美麗。春暖花開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有機會都來大同的街頭走一走吧!
❷ 有四大美女就有四大美男,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分別是誰
1、潘安
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誇贊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潘安,字安仁,真名潘岳,西晉著名史學家。魏齊王正始八年出生於河南鞏義,在鞏義境內還尚存其父潘 芘,潘岳家族的墓地。潘安有「河一陽縣花」之稱,是為數不多的用花來比喻其樣貌的美貌的美男子之一。雖然史書上沒有提到他的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也是記載185cm),但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在當時就有一大批死忠的「粉絲」。據記載,17歲的他駕車出遊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示愛慕之情。潘安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夠滿載而歸,這也就成為了「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雖然他有很多了不起的豐功偉績,但他卻是一個死的比較慘的一個花美男。因為他後來投靠西晉奸臣賈謚,參與偽造聖旨和謀廢太子的活動,雖然他不是策劃者,但他也參與其中,可謂是助紂為虐,晚節不保,最後被判滅三族的大罪。
2、蘭陵王
北朝時期的蘭陵王也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蘭陵王貌美、勇猛、愛兵如子、私生活嚴謹,近乎完美,但就是這樣一個絕世美男居然落了個冤死的結局。 一次,皇帝召見蘭陵王。皇帝關切地對他說,你作戰的時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敵陣,很危險。蘭陵王一時口誤回答說,這是我的家事。聽了這話皇帝就睡不著覺了,你和我還想分家不成?這不是要篡位奪權嗎?一般人說錯這話倒也未必會怎麼樣,但蘭陵王是戰將又有地位,皇帝是怎麼也不能放過他的。於是皇帝就賜了毒酒送到他家。蘭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憤。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絕世美男子,最後居然落了個冤死的結局。因為一時口誤說了句「國事即家事」,結果招致了北齊後主高緯的忌恨,最後被賜死,時年僅33歲。
4、宋玉
古代的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潘安和宋玉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兩位大帥哥了。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華卓越,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鍾祥縣志》記載「宋玉,邑人也,雋才辯給,善屬文而識音。」他風流倜儻、瀟灑干練、反應敏捷、談吐不凡,所以楚王經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於蘭台宮,或游於雲夢澤。宋玉出生於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國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這個人實際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於時,所以最後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
❸ 中國古代史上哪個地方的美女最多,都出過哪些有名的美女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除了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地處黃河一側的山西還孕育出了許多傾國傾城的美女。
每次提到美女高產地,大家說的無非就是江南一帶,蘇杭、川渝、東北等等……但其實在古代,山西有許多出名的美女,楊貴妃,貂蟬,武則天,慈禧等全是山西人。
還有武則天,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女皇的美貌自不用說,她也是山西文水人。
為什麼山西會出這么多傾國傾城級別的美女呢?山西大同曾是北朝舊都,無數各地美女曾匯聚於此。而山西以前處在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交界地帶,混血人種多,後代自然更加貌美。且身處北方的山西女孩不像南方的女生那麼嬌小玲瓏,個子普遍較高,身材也更加勻稱。
並且,由於山西人低調、保守,不擅長自誇,走出外地闖盪的美女相比而言較少。且經濟欠發達,人們對之的關注度與討論度自然比較低。
❹ 古代四大美女中,那位出自山西
古代四大美女中,楊玉環和貂蟬出自山西。
1、楊玉環,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2、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
1、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
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2、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後其身世後心生一計,設家宴款待太師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王允又設宴招待呂布赴會,讓他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
之後王允便送貂蟬到董卓家,董卓誤以為是王獻給自己的厚禮,喜出望外,當晚便共赴雲雨之好。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為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 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望貂蟬,貂蟬和呂布相約來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對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
正巧被董卓回府撞見,發怒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從而留下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❺ 四大美女,四大名校,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四大」么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華山
浙江普陀山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
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
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四大菜系普遍的有兩說
一是川魯粵淮,二是川粵魯蘇。但是以八大菜系的說法更能緊跟時代步伐。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譽為中國四大名綉。
1、蘇綉
主要產於江蘇蘇州、南通一帶,因產地蘇州而得名。有單面綉和雙面綉、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物綉及雙面異色異針異物三異綉及環形綉等。題材廣泛,圖案新穎,針法細膩,形象逼真,色彩秀麗,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高貴典雅的風格特徵。最能體現蘇綉藝術特徵的「雙面綉」,可從兩面觀賞,雙面綉《貓》是蘇綉的代表作品。
2、湘綉
產於湖南長沙,是湖南長沙一帶綉品的總稱。吸收蘇、粵綉的優點,融合傳統的繪畫、刺綉、詩詞、書畫及金石藝術於一體,作品具有構圖優美,針法細膩,綉藝精湛,色彩鮮艷,絢麗奪目,風格豪放,花紋瑰麗奇特,神態生動等特點,享有「超級綉品「之譽。題材廣泛,以獅、虎、松鼠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之說,著名有《鬅毛獅》、《鬅毛虎》。
3、蜀綉
產於四川成都,是四川成都傳統刺綉工藝品,以軟緞和彩絲為原料,技藝講究,施針嚴謹,針腳精細,摻色柔和,虛實得體,圖案美觀。以構圖精巧、刻畫細膩、形神兼備、色彩明麗而著稱。主要有高級藝術綉屏,代表作有《芙蓉鯉魚》、《熊貓》等。
4、粵綉
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金銀線墊綉是粵綉特技,以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濃郁、立體感強等特點著稱。題材多樣,主要是各種吉祥圖案、百鳥等。其中「百鳥朝鳳」、「龍鳳」、「博古」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審美情趣。
❻ 大同的美女多嗎
我在大同待了這么多年,還沒發現有什麼美女呢,但是去其他的城市就更沒有美女了,頂多其他地方的女孩打扮的花一點,露的多一點,而大同的女孩相對來說是比較保守一點的.
❼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實留下的基本都不是四大美女的真實留像。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
王昭君�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發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凄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於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於死後不願再嫁飲葯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揚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詩人也曾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昭君的悲劇。《紅樓夢》第64回薛寶釵論詩就說過:「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又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各出己見,不襲前人。」�
王昭君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昭君為南郡秭歸人,與大詩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為出身清白的平民,並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類豪門。入宮之後,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級別,只是待詔掖庭的普通宮女,她被稀里糊塗地賜給呼韓邪單於時方光耀漢庭,可是這時漢元帝後悔已晚,只好如約行事,成就這美艷凄惋的千古美事,使這一民族團結的使者永垂史冊。�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征討,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韓邪單於入朝漢庭主動請求的結果,不存在脅迫問題。昭君入胡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師。婚後的第二年,呼韓邪即過世,按照胡人習慣,單於大閼氏之子繼位的復株累單於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國,漢成帝顧全大局敕令她學從胡俗,於是她又成為繼任單於的閼氏。其後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叫須卜居次,一個叫當於居次。十年之後,復株累單於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斗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時曾到漢宮入待太後,王莽失敗後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於何年,則不得而知了。
�
貂蟬
�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貂蟬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唐李長吉詩《呂將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蟬的影子。到了現代,人們又把她炒成「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並不比《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曹操、關羽和諸葛亮低多少。然而,歷史上到底有無貂蟬其人呢?�
按,貂蟬之名並不見於史鑒。《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的,梁章鉅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他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 《小棲霞說稗》,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開始進入民間,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錦雲堂》劇中,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紅昌,靈帝時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並州刺史丁建陽,建陽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貂蟬與呂布相失,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禱�呂布,為王允發覺,因此密議,訂出連環記。在宋元講史中,貂蟬也是呂布之妻,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門樓》和《斬貂蟬》的故事,則明顯看出封建落後意識的影響。白門樓呂布被擒本來是咎由自取,然該戲卻要讓貂蟬對呂布的失敗負責,居然讓她在受到痛罵之後被處死。《關公月下斬貂蟬》則寫呂布失敗後,曹操別有用心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為了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關羽竟將她斬於月下。連董卓、呂布的覆亡也要貂蟬負責,頭腦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劍雲撰《論斬貂蟬》專辨其事:�
�「貂蟬無可責之罪,呂布亦非可責貂蟬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蟬遠甚,貂蟬不罵呂布足矣,布有何辭責罵貂蟬乎?若關公者,熟讀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踐命,志在沼吳,與貂蟬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轍也。關公不責西施,而乃月下斬貂蟬?余敢謂關公聖人,必不為此殺風景事!」��
說得可謂痛快。�
自今日視之「女人禍水」論固然冬烘可惡,「女人救國」論亦不足為訓。故貂蟬的結局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個難於處理的問題。羅貫中固然把貂蟬寫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後他與呂布「夫唱婦隨」,就變得平庸起來,下邳鏖兵她與嚴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呂布的後腿,前後判若兩人。《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董卓被誅後讓貂蟬悄然隱去——「貂蟬已隨清風去」,這一奇女子的命運到底如何?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這也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pǐ)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系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緣聯系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雲:「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斗爭發生關系,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
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系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hú),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發開來的。�
魏晉以後,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入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其實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見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5,7喜〖KG-*3否5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對西施故事的再創作,雜劇傳奇最為充分。元代,關漢卿有《姑蘇台范蠡進西施》,趙明遠有《陶朱公范蠡歸湖》,可惜今天我們只能從《錄鬼簿》中看到這兩出劇目,其內容,也只好根據劇目及有關評介來推測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當推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
《浣紗記》充分地佔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歷史,因為西施和范蠡初次見面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范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范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浣紗記》之後,出了本《倒紗記》,結尾寫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罵他背離海誓山盟,而范則反唇相譏,要她對吳王屠戮功臣、荒淫無度和國破家亡負責。這樣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視之,有點無聊了。�
楊貴妃�
楊貴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發燙的題材,通過影視傳媒接受啟蒙的年青一代,滿頭滿腦子的楊妃、慈禧和武則天的故事。楊、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變過程以及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認識,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白香山《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玉環歲,唐玄宗已經56歲。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綉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復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楊國忠。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嘩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一直到七年之後,玄宗的孫子代宗廣德元年,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方基本平息。唐帝國一落千丈,它使經歷過往日輝煌的人們回憶起這一段歷史不禁感慨噓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絕句《江南逢李龜年》正因為很好地傳達了這種感受,所以才動人。沒有體驗過滄桑感的年青人對這首詩是無動於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後做了太上皇成了歷史的棄兒,重返長安後他更成了「多餘的人」,何況這位風流天子畢竟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所以她與楊貴妃的悲劇在時過境遷之後又會引起人們的同情,至少,在人們議論和回憶的時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後,他和楊妃的故事就開始流傳開來,距離最近而又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熟知的陳鴻的《長恨傳》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它們對玄宗「傾城傾國」既有批評,更多的是同情和歌詠。「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凄惋纏綿,一唱三嘆,讀來令人動容。臨邛方土「為感君王展轉思」「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覓,終於引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的密誓,「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故事,成了愛情主題的一般歌詠。唐明皇和楊貴妃也開始了他們的角色轉換。�
中唐以來,李楊故事一直是熱門題材。唐人筆記《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酉陽雜俎》,宋人的《楊太真外傳》,對這一故事不斷地予以渲染。至遲在宋、金時代,這一事故開始搬上了舞台。元雜劇的名家都寫過明皇太真故事。比較著名的有:關漢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岳伯川《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庾天錫《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華清宮》。明代傳奇寫李、楊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長生殿》。在《長生殿》中,李、楊完成了他們角色轉換,作者在歌詠這一旖旎動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還值得一提的是楊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響不亞於中國。有一種傳說是楊妃當年並沒有死,她被偷天換日地保護了下來,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得終其天年。「忽聞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來,人們不都是把那蓬萊、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處,當作神仙的樂園嗎?在日本,有楊妃像、楊妃墓、楊妃廟塔多處。在受盛唐文化哺育過的日本國民的心目中,楊妃身上散射著那一文化的神聖光環,而楊妃故事實質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此外:
西施是大腳,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就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鈴聲,倒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楊玉環有狐臭,必須一天洗幾個花粉浴才能減少狐臭的影響。且他很胖!!!
貂禪耳朵太小,所以戴一對大大的耳環,使美貌與耳朵對稱。
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歡穿斗篷。你們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畫像都是披著斗篷
❽ 大同都出過哪些皇後為什麼這里會被人稱為皇後之鄉
獨孤一門的三位皇後讓人驚嘆。北魏名將獨孤信,容貌俊美,善於騎射,有「獨孤郎」的美稱。他的七個女兒中,有三位先後被三個王朝立為皇後。長女為周明敬皇後。
明朝時候的人有一句俗語:「諺稱:薊鎮城牆、宣教府場、
蕭氏是歷史上名門望族,齊梁兩朝蕭氏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大同出18個蕭氏皇後或皇妃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蕭氏的婚姻關系中大多包括貴戚、或胡人貴族。中國正式有名有姓的皇後叫呂稚,漢高祖劉邦的老婆,狠毒皇後:山東菏澤人;漢文帝皇後竇漪房,河北武邑縣人;漢景帝皇後薄皇後,浙江紹興人,故很多少數民族百姓在此混居,間接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大同一直以來都是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大同的美女兼具漢鮮卑的雙重優點,故成為北朝皇族選皇後的絕佳地,最出名的是末期獨孤信家族,隋文帝楊堅的獨孤伽羅皇後,她的姐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奶。最強老丈人北周獨孤信三個女兒均為皇後,其中七女為隋文帝文獻皇後,長女為北周明帝明敬皇後,四女為唐高祖李淵之母,謚號元貞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