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豆蔻」為何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少女
是因為少女是古代詩人神聖的,豆蔻是年華形容女子很年輕。
B. 古人用「豆蔻」形容少女,豆蔻究竟是什麼東西
豆蔻是一種植物,又稱為“含胎花”,含苞時很豐滿,用來形容十三四歲少女的柔弱美麗。這一說法出自杜牧的詩。
C.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那「豆蔻」到底是什麼呢
豆蔻是一種植物,它有很多的種類。有草豆蔻、白豆蔻還有紅豆蔻。豆蔻在含苞之時,顯得非常的飽滿,所以民間也稱這種植物為“含胎花”。紅豆蔻花芯處有兩瓣花瓣組成了一個愛心的形狀,很多詩人利用此花來比喻愛情,寄託感情。
D. 古代文人騷客,為何愛用「豆蔻」比喻少女,跟豆蔻花有關系嗎
古人對於年齡的劃分比我們現在人可講究多了,不像我們現在一句「小姐姐」走天下,而豆蔻年華其實也是一個特指一般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而到十五歲那就是及茾,而這種說法是源自杜牧的一首詩。
而在李商隱原本的詩詞里,少女是二月的豆蔻嫩芽,所以是指十來歲的小姑娘,但是被更多人使用以後,這個年齡指代詞就往外延伸了,一直到二十歲都可以用豆蔻年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女人對於自己的年齡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永遠十八歲,所以豆蔻年華也不能特指十幾歲的小姑娘,反正只要臉皮夠厚,不管是是少女還是少婦,都可以用豆蔻這個詞。
E. 古人說「豆蔻年華」,為何用豆蔻來形容少女
最早拿豆蔻來比喻少女青春正好的,可能是杜牧。杜牧在《贈別》詩中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F. 為什麼古代用「豆蔻」比喻少女
G. 為何古代詩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古人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年齡都有不同的代稱,女子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典出唐朝杜牧詩中之意。十五歲稱為「及笄」,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而束發加笄,表示成年,又稱笄年。據《禮記·曲禮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是說,女子成年許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約,稱為「待字」。
女子十六歲稱為「二八年華」、「破瓜」、「瓜字初分」。二八是指「二個八的年紀」,又「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的魏碑體中,可拆成二個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齡稱為「摽梅之年」,取自《詩經·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後從樹上掉落。
H. 豆蔻在歷史上是用來形容少女的嗎,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是,是說明這個女子非常的年輕,在這樣的花季年齡可以做很多她們想做的事情,沒有很大的約束力。
I. 古人為何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難道真的是因為沒有詞了嗎
這種說法最早是杜牧提出的,杜牧三十歲的時候路過揚州,看見揚州的青樓女子。那個女子正處於十三四歲的年紀,杜牧看見她之後就十分的驚嘆,認為這種含苞待放的女子十分的美麗。所以就寫下了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樣一句詩去誇贊這位少女。從此之後,大家就有了就用豆蔻年華這幾個字去形容少女的習慣。農歷二月初也就是陽歷的四月份,那個時候的豆蔻正含苞待放,即將開花。而且豆蔻有自己獨特的一股香味,再這樣的情況下用來形容少女是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