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四大才女,十大風塵女子。
四大才女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後,不認發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游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後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狀元,但他的才學在當時得到舉世公認卻是事實。漢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於是為之訂正並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當時的後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的不絕於途。這些石碑在動亂中,在洛陽大火中受到損壞,經過一千八百多年,洛陽郊區的農民在犁田時掘得幾塊上有字跡的石塊,經人鑒定就是當年蔡邕的手書,稱為「熹平石經」,現在珍藏在歷史博物館中。
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範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飭而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外,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在洛陽儼然是文壇的領袖,像楊賜、玉燦、馬月碑以及後來文武兼資,終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
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後父親死於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並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東漢末曹魏初,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悲憤和痛苦的時代,詩人們把這血和淚、悲憤和痛苦堅忍地收藏起來釀造了一曲憎恨悲涼的時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這個時代里產生的優秀男歌唱家,就在這雄渾、高亢、悲涼的時代合唱隊伍里,一個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飽嘗戰亂別離之苦的女文學家——蔡文姬。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余年。
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朝大軍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愛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凄凄」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後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後、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後欲效武後而稱帝,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後、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年僅46歲。開元初年,唐玄宗廣征上官婉兒的作品,編成文集20卷,張說作序。《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婉兒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左沖右突,成為盛唐時期的「無冕女皇」。智慧、肉體、靈氣、才華……婉兒憑借這些法寶,穿梭於朝中重臣之間,譜寫了一篇美麗、凄婉的人生華章。
卓文君
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
卓文君天生麗質,容貌姣好,自幼聰明信任,博聞雅識,詩歌詞賦,無一不精,更兼擅長音律,琴技無雙。
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天下。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凄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可嘆的是十七歲年紀輕輕,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鍾情。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當壚賣酒為生。生活艱難,但兩人感情日深。這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裡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話。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一首《白頭呤》,「……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應該是值得的。比如充滿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見鍾情,比如與愛的人攜手終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復何求?後來人們根據這個事還有一首詩:《望江亭》
當爐卓女艷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
負卻今宵花底約,卿須憐我尚無家。
句首四字連起來為:「當不負卿」。
班昭
其實,關於四大才女的界定眾說紛紜,還有一位常被提及的才女,她就是班昭。
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壽)妻,早寡。(後漢書·列女傳》有她的記載。因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清代女作家趙傅「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贊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四大美女
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寧波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卧薪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後,准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其溺情於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西施自幼聰慧,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越滅亡以後,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好女子。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後,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委曲求全入吳,吳國滅亡後,范蠡便帶了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貂蟬(閉月)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蟬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的義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楊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其兄楊國忠仗勢欺人,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被迫將玉環賜死,死時38歲。雖說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的命運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十大風塵女子。
傾城名花 薄命紅顏 錢塘名妓------蘇小小
蘇小小,南齊錢塘名妓,能歌善舞,公藝傾絕當時,然而造化弄人,在西泠與阮朗相遇,一見鍾情,結為伴侶。不幸被阮郁始亂終棄,後小小又累遭官府中人欺辱,一代薄命紅 顏,終於含恨夭折風流,用生命唱出了一曲凄美的哀歌。蘇小小的生可謂古典唯美主義的絕唱。她年方十八,偶遇風寒,賈姨娘勸她自重,她卻已為自己富貴榮華享盡,無可留戀,不再進葯,芳年逝世,獨留春香芳影於人間。難怪後世文人詠之不絕。清初詩人袁牧更以與蘇小小同為鄉親為榮,刻一印「錢塘蘇小是鄉親」。
蕙心蘭質 旖旎才情 巴蜀女詩人-----薛濤
薛濤,字洪度,生於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卒於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她人品風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能吟詠書寫,當時城裡的浮浪子弟爭相和她交遊,以博得她的歡心為榮。鍾靈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薛濤這位流芳千古的風流才媛。她花容朋貌,才華絕世,名重一時,。歷事劍南川西十鎮帥幕府,並製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濤箋」。然而到了後世封建文人那裡,她卻蒙受了「輕薄桃花逐水流」的不白之辱。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薛濤之詩恰如其人,質朴如白衣處子婷婷獨立毫無俗態,表白其胸襟,盪盪然如一泓清水。
才貌雙全 傳奇一生 北宋名妓------李師師
極富傳奇色彩的名妓李師師幼年不幸,父母雙亡,以至淪落風塵。她美艷絕倫,才華出眾,善詞曲,工歌唱,在京師汴梁高張艷幟,名動京華,連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一親芳澤,著名詞人周邦彥躲在床底譜就新詞《少年游》,描繪師師與徽宗的一段風流韻事,成為後世詞壇佳話;她又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梁山首領宋江潛入她家,為她寫下了壯詞《念奴嬌·天南地北》,至今為人傳頌。 在經歷了不盡的風流韻事之後,李師師這個撩動人心的痴情女,最終的結局卻眾說紛陳,飄游不定,,,,,
才情斗八高 膽識過須眉 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麗質,一適周道登,再愛宋徵輿,三適陳子龍,最終與錢謙益白頭偕老,敢愛敢恨,視封建禮法如無物;豪邁不讓須眉,忠心為國,明亡時力勸丈夫殉節,自己投水以殉國;膽識過人,伉儷情深,為救夫君願以身代死。錢謙益作詩贊頌:從行赴難有賢妻!才華橫溢,秦淮名妓中堪稱第一,詩文雄健渾達,神奇妙曠,脫盡紅粉閨氣·····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 這位風塵女俠氣節錚錚,足以令無數須眉汗顏,如出污泥之白蓮,為世間留下不盡清芳。
沖冠一怒為紅顏 爭得娥眉匹馬還------陳圓圓
明清鼎革,風雲變幻。剛愎自用的崇禎、趨炎附勢的田弘遇、反復無常的吳三桂、驕傲自大的李自成、粗俗狂妄的劉宗敏、陰險狡詐的牛金星,專權好色的多爾袞·····這些權重一時,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男人分為三方,書寫了一段錯綜復雜,驚心動魄的歷史。然而,一位亂世佳人突然出現於這一舞台上,頓時成為這個男人世界的焦點,起到了所有男人起不到的作用,使歷史法碼失去了平衡,讓這些男人,不失時機、不惜代價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於是風雲突變,改變了他們自己的歸宿,更改了中國的歷史。 陳圓圓,這位秦淮河畔的絕代佳人,竟引江山易色,地覆天傾;帝星殞落,霸王為僧,當世梟雄,為之搏命;生靈塗炭,傾國傾城······
空谷幽蘭 艷冠群芳 傳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紅顏。晚明之際,這里誕生了一位名揚江南、技壓群芳的才女——董小宛。她與才子冒襄,珠連壁合的佳話,隨著《梅影庵憶語》而流芳百世。更衍移了她進宮為董鄂妃,順治皇帝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動人傳說。 董小宛出生煙花,閱盡人間的悲歡冷暖,但卻有著超然脫俗的清秀與靈氣,她聰慧絕倫,才藝超群,引得無數才子佳人驚奇贊嘆。她重情有義,度盡劫波,終得與如意郎君,長相廝守;她氣節凜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業。雖然年僅二十八歲即花名凋零,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傳奇一生。
亂世名姬 柔腸俠骨-----李香君
李香君體態嬌小玲瓏,膚色瑩白如玉,綽號「香扇墜」,在秦淮八艷中,她沒有顧橫波、陳圓圓那樣的艷麗嫵媚,也沒有柳如是、馬湘蘭那樣超群的詩畫才情,但傳劇《桃花扇》一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香君忠貞剛烈之名,幾乎舉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贏了最高聲譽。 她忠於愛情,矢志為侯方城守貞;忠肝義膽超越男兒,在魏逆權臣阮大鋮面前公然唱出「於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寧不教須眉愧煞。其凜然正氣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由此改寫!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寒金花名噪大江南北,更傾倒西方,是晚清大名鼎鼎的人物。她一生姻緣分分合合,極富傳奇色彩,由妖冶風流的妓女,到狀元郎之妾,欽派公差夫人,又淪為青樓名妓,可謂幾度沉浮。
國家危難之秋,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燒殺淫掠,賽金花憑著自己高超的手腕,用美色服聯軍主帥瓦德西,以己之力拯救斯民,譽滿京華,達到一生輝煌的頂點。然而天妒紅顏,在閱盡人間冷暖之後,嘆別苦影,孤守餘生。
不信美人終薄命 自古俠女出英雄 民國俠妓------小鳳仙
小鳳仙因與護國運動名將蔡鍔的傳奇經歷而名載史冊。她天生麗質,性情孤傲,不公世道使她淪落風塵,在北京八大胡同高張艷幟,成為南幫翹楚。結識革命黨人蔡鍔是小鳳仙一生命動的轉折點。深明大義,俠骨柔情的她與蔡鍔將軍情投意合,互為知音,而小鳳仙幫助蔡將軍歷盡艱險,逃脫虎口,更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代俠妓的芳名自此長存。
B. 江南出美女是指哪裡呢
揚州。
自古提到美女第一印象就是揚州,中國美女看揚州而江浙地區又以揚州美女最多,在揚州這塊豐潤的土地上,自古以來誕生了無數著名的美人兒,如史冊上第一位記載姓名的「和親公主」 劉細君、漢成帝劉驁最寵幸的皇後趙飛燕、堪稱中國第一女丞相的上官婉兒、元雜劇大家關漢卿的紅顏知己朱簾秀。
另外還有馮小青、方婉儀、李端端、李翠娥等等,數不勝數。在文學作品中,更隨時可見揚州美女的身影,如馮夢龍筆下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瓊花仙子、芍葯女等。
簡介。
江南,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如說更是一個人文概念。天堂勝景,世外桃源,魚米鄉,佳麗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地綺羅,盈耳絲竹。這一切,當然都是迷倒文人的境界,但其實這往往不過是江南的背景。
千百年來,使中國文人神馳夢想,甚至使一個北方的皇帝也不惜放棄朝政而三下江南的真正緣由,實際上是在江南那一道道迷人背景之中,更有一位真正的「江南主角」:那就是「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子。
C. 古代揚州美女靠什麼揚名天下
的確,自古揚州出美女。2008年,揚州舉行了一個「揚州十二粉黛」的評選,選出來的美女有劉細君(漢)、趙飛燕(漢)、趙合德(漢)、吳絳仙(隋)、劉采春(唐)、周憲(南唐)、周嘉敏(南唐)、毛惜惜(宋)、朱簾秀(元)、田秀英(明)、馮小青(明)、楊小寶(清)。而林黛玉、杜十娘、娥皇女瑛、柳依依、瓊花仙子、芍葯姑娘,因為身份戶籍等原因考證不夠而沒入選,但她們在傳說里也是揚州人。揚州美女真是燦若星辰呀!
首先,揚州地處長江和運河的交匯之地,水網密布,水質純清,氣候溫和,景色宜人,物產豐饒,飲食恬淡。據《五雜俎》記載:「維揚居天下之中,川澤秀媚,故女子多美麗。」而《風俗》也說:「多山多男,多水多女,故揚地產女較多。」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揚州女子便如雨後春筍般鮮潤起來了。揚州美女大多膚色細膩、白皙微紅、身材婀娜、步履輕盈,這與揚州良好的水土滋養有著密切的關系。
其次,就要追溯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的暴君隋煬帝了。隋煬帝當皇帝前曾做過十年的揚州總管;揚州「山明水秀、柳媚花嬌」,使得他一直念念不忘,做天子後三次下揚州看瓊花。每次到揚州,隋煬帝的後宮佳麗們幾乎「傾巢出動」。揚州有順口溜:「隋煬帝下揚州,三千美女拉龍舟。」李商隱也曾說「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自大業七年起,隋朝各地農民不斷起義,隋煬帝後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等縊殺於揚州。隨帶的數千絕色嬪妃、宮女們便流落揚州民間,在當地安家落戶。大量美女給揚州帶來了良好的遺傳基因,使得揚州女子出落得越來越美麗妖嬈,一代勝似一代。
再次,隨著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通,處於水運樞紐的揚州顯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揚州成了當時最繁華的城市。自公元八世紀起,一千多年間,揚州被稱為「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唐時的揚州在全國有「揚一益二」之美譽,就是說揚州當時是第一繁盛城市。明清時期,揚州鹽商把持了全國的鹽運業。以乾隆三十七年為例,揚州鹽商每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60%左右。這一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全世界的32%,但僅揚州鹽商提供的鹽稅就佔了全世界經濟總量的8%。因此,達官顯要、墨客騷人雲集揚州,燈紅酒綠,笙歌不息。這也吸引了藝界名媛、青樓名艷等大批美女蜂擁而來。當時的揚州簡直稱得上是一個黃金白銀、才子佳人堆砌而成的城市。
此外,揚州女子愛美懂美,善於護理自己,善於打扮,雖然在那個時候沒有化學品,沒有合成物,但就是身邊的花花草草,信手拈來,或製成香囊移步香遠,或調之以迷水湖水護膚,更令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驚艷。「三分天成、七分美容」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到了明清時期,揚州有戴春林香粉店、薛天錫香粉店、謝馥春香粉店生產的三大香粉,一直風行於當時的社會。很多妙齡女子,均以爭相使用香粉作為美的標志,最後,「三家歸謝」,謝馥春便成了中國第一家化妝品店,並於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博會國際銀質獎章和獎狀,成為當時國際化妝品著名品牌和中國化妝品第一品牌。
有人片面地認為,傳統中的揚州美女多為「瘦馬」和「青樓」,這其實是一些沒有歷史依據的「戲言」。我認為,揚州美女揚名天下,不僅是因為她們外表美麗,更重要的是因為她們深厚的內涵,是因為揚州擁有一大批形象健康積極,棋琴書畫等技藝水平高超的美女加才女。
以大家熟知的林黛玉為例。黛玉出生在揚州,聰明俊秀,父母愛之如掌上明珠,5歲時就為她請了家庭教師,早期教育為黛玉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無疑是出眾的,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才華橫溢並具有濃郁的詩人氣質。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於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她的才情令眾人折服,在菊花詩會上,她一舉雙魁,她的《葬花詞》、《秋窗風雨夕》更是無人能敵。曹雪芹一家和揚州淵源頗深,他塑造的林黛玉無疑就是心目中揚州美女的形象。
和親公主劉細君是漢江都王劉建之女。漢武帝為結好烏孫國(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細君為江都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是早於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親公主」。她在異域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她在中國歷史上創下了幾項第一:古代和親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詩壇上突破「詩言志」樊籬的第一人,琵琶治樂的第一人,還是化妝史上「點唇」的首創者。
也許漢代劉細君的傑出才華,還不足以證明揚州女子的才情,因為她畢竟生活於江都王宮中,受過良好的教育。然而,唐代著名戲曲藝人劉采春,不但會唱「參軍戲」,她所作的《啰嗊曲》歌詞還被收入《全唐詩》中,則無可置疑地證明連唐代地位低下的揚州女優也受到了專門的教育。詩人元稹在贈劉采春的詩中,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這表明劉采春不僅是個美麗的女伶,也是個才女。劉采春的女兒周德華,同樣受到了像她母親那樣。周德華不但善歌,也能自製新詞。唐人《雲溪友議》說周德華「雖《啰嗊》之歌,不及其母,而《楊柳》之詞,采春難及」。
明代揚州的美女馮小青,也是揚州才女的代表。馮小青本名玄玄,大致生活於萬曆時期。《西湖夢尋》有她的小傳:「小青,廣陵人。十歲時遇老尼,口授《心經》,一過成誦。」可知馮小青在遇到老尼之前,已經識字。老尼曾對小青的母親說:「這個孩子早慧而薄福,請將她交給我作弟子。」但未經允許。後來,馮小青「長好讀書,解音律,善奕棋」。因為嫁給杭州富人為妾,大婦奇妒,小青最後死得很慘。可是她留下的詩句,尤其是「世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一句,一直為後世傳誦。或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原型即是馮小青。《紅樓夢》也確實曾引用了揚州馮小青的名句:「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需憐我我憐卿。」
最後還應該提到清代揚州女畫家方婉儀,她是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妻子。她不但能繪畫,也能作詩,尤其善於畫梅。羅聘和方婉儀的孩子們,個個都具有琴棋書畫的文化藝術素養。因為這一家人都喜歡畫梅,故有「羅家梅派」之說。沒有方婉儀這個才女的撐持,「羅家梅派」是不能設想的。
即便是明清時風行的「揚州瘦馬」,那些女孩也是從小便開始接受系統的技能訓練。一般從七八歲開始養起,比較聰明清秀的,有專門的教師教她彈琴、吹簫、吟詩、作畫;學到一定程度,又有專門的女教師教她梳頭、勻臉、點腮、畫眉;到十四五歲,又根據《春宮圖》之類教她演習各種嬌態。為了使她保持體態苗條,不致發胖,要嚴格控制其飲食。同時,她們還要接受眉目傳情、賣弄風騷、吹拉彈唱等多種技能訓練,待養得達到標准了,或賣到富貴人家為婢為妾,或賣到青樓為娼為妓。經過如此嚴格調教出來的「揚州美女」,自然得到了官僚、地主、富商們的欣賞。
從古至今,揚州究竟出了多少美女,無從考證,但她們都才貌雙全,集容貌、氣質、文化、修養、技藝為一體,這也是揚州美女揚名天下的原因。
D. 中國十大盛產美女的縣份是哪些
第一是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都說湖南妹子最美在益陽,益陽妹子最美在桃江。有首歌是這么唱的,桃花江是美人窩,並非浪得虛名喲!桃江的山水好,且盛產由花生、芝麻、綠豆、薑片等精心擂制的擂茶,女孩子賴以長得水靈水靈的,又圓潤、白嫩,又嫵媚、多情。
第二是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米脂古稱銀州,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嘛,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就是說米脂姑娘好看。傳說三國第一美女貂蟬就是米脂人,李自成老婆高桂英也是米脂的。黃土高原的姑娘是另一種美,苗條高挑,風流俊俏,身材超級棒,十分妖嬈。
第三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江西美女大本營第一站,在贛省境內遐邇聞名。都說江西美女數九江,九江美女在修水,修水美女藏白嶺;九江美女多,白嶺更是美女的窩。生得確實秀麗標致、明艷動人!類似陳紅、楊鈺瑩、劉濤這樣的風格。
第四是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女孩長得燦如春華、皎如秋月,號稱蘇北美女第一縣。中國古代十大美女之一的虞姬,據說就是沭陽顏集人。其天生麗質、魅力四射,把西楚霸王迷得神魂顛倒、不能自拔。
第五是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都說東北的美女多,多在遼寧,遼寧美女又多在大連,大連美女又多在長海。長海女孩同樣是身材高挑、皮膚雪白、五官勻稱、活潑動人,典型的北方美女代表。
第六是新疆自治區喀什市塔什庫爾干縣。它位於祖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上,靠近巴基斯坦,塔吉克族。縣城裡美女如雲,白色人種或混血兒,大眼睛、高鼻樑、白皮膚,還多金發碧眼,身材也好,有異國情調,東西方完美結合。
第七是浙江省紹興市代管之諸暨市。此為古越國之故地,山清水秀、小橋流水、桃紅柳綠、風光明媚,女孩子是典型的南方小家碧玉形象,長得小巧玲瓏、水靈白皙、臉蛋精緻。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姑娘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第八是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毗鄰原楚國都城秭歸,位於三峽腹地,風景自然很美,空氣、水土、作物、食物都好。這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家鄉,其家門口有一條香溪,溪水清澈甘甜,據說喝了這水的女孩子皮膚、眼睛很好,長得漂亮。
第九,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都說四川女孩漂亮,仁壽縣是四川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四川美女主要集中地之一。當地人是湖廣填四川移民去的,兩湖人後裔,與土著多個少數民族聚居、通婚,融匯兩者之長,加之秀麗山水、氣候溫煦,全年無烈日寒風之苦,自然美女成群了。
第十,重慶市萬州區,原來的萬縣。重慶多出美女,而「小重慶」萬縣在重慶下屬諸市縣區里美女數量排第一,亦屬於三峽庫區,各種風格的美女都有,代表人物是CCTV主持人史小諾、重慶衛視主持人史小恩姐妹花,才貌雙全,表現出色,還有陳紫函、黃小蕾等影視明星。
E. 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西施出生在「春秋無義戰」的如磐年代,一位16歲少女,銳身赴難,在吳越兩國宮廷內之外,一場綿延十年的腥風血雨之中,上演了一個扭轉乾坤、使一代霸主終成劍下魂的泣天慟地的故事。
西施的形象以及她在吳越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稗官野史、民間故事和近代文藝塑造得除了極度神話的「美」之外,其中有些描寫顯得十分的浮躁,有些描寫甚至是亂七八糟,根本沒有揭示西施內心世界的真諦。有人把她描繪成用作「美人計」的香餌,有人把她說成是打進吳國的「高級色情間諜」、春秋時代的「克格勃」,甚至有人把她說成是「女色亡國」的禍水。我卻認為西施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巾幗,具有高超智慧和純朴的絕色女子,美得真,美得善,美在內,美在精、氣、神。應當從更深的層次上揭示西施委曲求全、十分痛苦的悲劇命運,引發人們對歷史教訓的思考。
史料記載:西施之父,業採薪,其母紡績以佐之。終日辛勞,僅供三餐粥飯。西施不肯坐食,父母為其選擇了浣紗的輕活。一家人雖不十分富足,倒也過得安逸溫馨。
西施入越宮以後,「與家人永別,回腸百折,情懷憂郁,萬種傷心。清晨對鏡,恆顧影而徘徊;日夕憑闌,時臨風而雪涕。」西施在越王宮中被授以機宜,教授宮廷禮儀,熟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錦衣美飾後,被送到了吳王宮中。她入吳十載,夕無虛度,含辛茹苦,曲意逢迎,在吳國上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吳國朝廷大亂。西施在越國做准備工作的半年中和范蠡產生了戀情,但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而要去陪伴異國君主,身病、心病,身累、心更累。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越王交給她的「復國」使命。西施對於自己的祖國確是忠心耿耿的。為了祖國,西施割捨了雙親和個人情愛。從個性的角度來看,西施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吳王夫差對其十分寵愛,真情無假,恩愛備至。直到勾踐打到吳國,逼得吳王夫差引劍自刎時,還在為西施的安危呼叫哀傷,使西施大為動情,一陣慟哭,然而西施最終沒有和吳王夫差同歸於盡,而是回到了越國。本來,西施是應該作為越國最大功臣受到隆重禮遇的,而後讓其和親人團聚,同她的情人重敘舊情。像梁辰魚的《浣紗記》和黑龍江朝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施全傳》中描寫的隨范蠡泛舟五湖,同戀人出走他鄉異水,來自民間回歸於自然,倒是很有人情味也不失為圓滿的歸宿和結局。然而史實結果,正如楊佩在《浣紗王後》和張錚在《東岳論叢》中所述的那樣,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歸國當晚,就要她「伴寢」,把西施作為自己的「玩物」,對她進行蹂躪和摧殘。這時的西施不是比淪落在吳王夫差手中更為痛苦萬分嗎?赴湯蹈火地為越王勾踐的政權赴難,完成任務回國後卻受到得恩自己的越王勾踐的侮辱,最後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判處死刑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不正是西施的悲哀之處嗎?這一違背人們心願的史實,人們往往不甘於接受,寧信其無,不信其有。越王勾踐,你為什麼要去踐踏和殺害為你立了大功的一個小女子呢?
王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昭君字婧,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為掖庭。」作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我從小喜愛聽她的故事,但對她的愛情了解不多。一個女人的愛情往往會令人著迷,一個公認美人的愛情更會讓人心動。在歷史書籍,古典著作中描述王昭君愛情不多。我看了部份資料,認為她的愛情是凄美的,與她漂亮美麗的美貌是不相匹配,她沒有那種只教人生死相許的壯舉,只有一個女人不安份的心,將愛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歷史上和親的女子比比皆是,比較有名氣的是文成公主,最被人傳誦的是美麗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的贊譽多是傳播民主文化,而王昭君卻多是為她的美麗而凄涼的故事傾倒天下男人。其實不然,王昭君是一位在封建社會爭取愛情的化身,人們在贊美她的美麗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同時,還寫了她主動嫁單於,並後來嫁給單於的兒子。
一個貌美天仙的女人,老單於和他兒子復株累怎會對她如此情有獨衷。主要還是她的美征服了人們。總體是: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女,雲鬟霧鬢,光彩照人,兩道黛眉輕顰微蹙,微露一絲幽怨。她的美是鬼斧神工,天地之靈秀結晶。更難能可貴的是昭君出塞和親是出於自願。自願是自己對和親心甘情願,可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邊塞哪?還有什麼比愛情更會讓一個女孩心動,然而,封建社會的好丈夫,樹立的是夫貴妻榮愛情觀,最好的丈夫也就是皇帝。王昭君的理想的丈夫是什麼樣的呢?從她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是嫁皇帝。
殘酷的現實卻不能讓她如願以償,毛延壽的索賄不成,故意將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繪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在王昭君出塞時,有人評說:曾聞漢主斬畫師,何由畫師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於君不知。王昭君以一個少女懷春的心,默默地想:我在這里只是等死,如何才見君王面,直教紅顏伴枯燈。王昭君住在漢宮里的時候,每天都這樣告訴自己。可是王昭君無計可施,直到聽見皇帝要選宮女嫁給呼韓邪單於的消息。她那棵嚮往和追逐愛情的心被重新點燃,不嫁王候嫁君王,漢元帝你不是不選我嗎?我要走出這片郁悶的天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王昭君凝視著銅鏡里自己的面容,專心地抹上鮮艷的胭脂,燦爛如同漢宮中繽紛綻放的桃花,美若出水芙蓉。出塞前,精心打扮後的王昭君被帶去見曾經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最有權勢的兩個男人,懷著一絲期望和祈禱。直到後來,當王昭君聽到漢元帝駕崩的消息時,雖然很久以後才傳到的,但王昭君的心情很奇特。她想那曾經是自己日思夜盼的男人啊,於是感到一點點感傷。面對漢使:「滿面胡沙滿鬃風,眉銷殊熏臉銷紅。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這也許是王昭君當時心情的表白。
「昭君拂玉鞭,上馬啼多頰。近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這是真實的寫照。既然王昭君出塞既是自願,那就說明對出塞和親有一定的認識,既然有認識,那就不會以遠嫁為悲了。我認為她是詩人們「伶其遠嫁」的思想,可能來源於安土重遷和對「紅顏薄命」的同情。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封建社會里,這種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故不應對它有過多的指責,但它究竟和歷史上的王昭君的精神相去甚遠,沒有如實地反映了昭君的內在心情。我想王昭君只所以被人傳頌,這與她追逐愛情和嚮往自由是分不開的,也與生活在貧困交加的封建社會里的人的思想是分不開的。那時,人們生活「君為臣綱、夫為婦綱」的年代,愛情是由別人主栽的,自己渴望的愛情,大多是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的。當王昭君掙脫繩索,過上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先嫁老單於,後嫁老單於兒子,這在華夏聞所未聞,罕見。人們把自己的幻想與王昭君真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成為精神寄託。
書寫王昭君的故事言語過多,我不想重敘,我只是想到那個年代的女子,壓迫的愛情,甚至是扭曲的愛情,如何不動容。我非憑空捏造,據葛亮在2004年第5期《河北學刊》上說,在漢代,所謂的民族「和親」,是指有仇怨、相互戰爭的民族,彼此商定,捐棄仇怨,消弭戰爭,進而締結和平親近的民族關系。因此,在和平時期的西漢竟寧元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韓邪單於,本是鞏固、強化漢與匈奴的政治整合,而非什麼民族「和親」,漢代史籍中也從未出現過「昭君和親說」。「昭君和親說」既無助於闡明王昭君嫁呼韓邪單於的真正歷史意義,又會導致人們在釋讀漢代史料時思維混亂。
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和描寫,後經民間互相傳誦,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美人。她先戲呂布,引呂殺董卓,成為美談。更令人折服的是當曹操將她送與關羽時,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將人性發揮到極點。後有人傳說貂蟬沒死當了尼姑。
「美人計」中貂蟬成為傳世佳話,貂蟬素有「閉月」之稱,容俊貌美絕非一般人可比。三國演義有詞贊曰: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還有: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美女淪為政治的工具在歷史上絕不貂蟬一個,四大美女都與政治有關。我感覺貂蟬在四大美女中,被世人贊嘆,與她傳奇故事相輔相成。她自幼被選入宮中,後在王允家歌妓,身份地位低下,如無與呂布、董卓糾葛,且美人計一舉成名,籠罩在她身上的光環和美麗的軀殼,將淪落塵埃之中,埋於世俗之間,更無人知曉,即便是國色天香,傾城傾國,美貌無比,妖艷照人,也不過是男人的玩物而已,歷史上名妓比比皆是,可擠身四大美女的,僅此一女。
在民間貂蟬的故事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如:《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使 美麗的貂蟬栩栩如生,。《關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曹操陰險狡詐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關羽為了不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閉目竟將她斬於月下。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對於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如果真有關公斬貂蟬,我是相信是貂蟬撲向刀,是撲劍自戕的。
你想貂蟬為國家而嫁董卓,引呂布殺之,後從呂布多年。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為國為民的女子,為不讓曹操陰謀得逞,挺身赴難,順應人物的發展。
由此,貂蟬是剛烈的,她人如花美貌,但內心燃燒著剛陽之火,怎不令人贊嘆至今。
楊玉環
啟封歷史厚重的卷宗,四大美人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把四大美女形容的美侖美奐。同時歷史的正史野傳在述說著她們的酸甜苦辣,在眾說紛紜中,她們如一個個耀眼的明珠,璀璨閃爍。楊玉環在四大美女中獨樹一旗,前人們形容她美艷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
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16歲時,她被聘為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被玄宗不貪色忘禮,橫刀奪愛,成為自己的貴妃。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專寵後宮,玄宗在宮中稱她為娘子,儀體規制等同皇後。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這當然有原因。楊玉環不僅姿容出眾,體態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是個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楊玉環還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極為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於她呢?一種是她的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如"凝脂";不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玄宗熟悉音律,會作曲,能舞蹈,楊玉環身美體豐,嬌艷若花,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記載說楊玉環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齊奏,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於玄宗而言,當然精於音律的楊玉環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種意見認為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固然有楊玉環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是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家小家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值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朝皇帝驕縱奢侈,溫飽思淫慾,難免以聲色代替求治世之心。玄宗當上皇帝大權在握,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生厭倦怠慢,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就「高忱無憂」倦怠政事,後來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專權擅政,自己落得清閑。同時他這樣就有了時間縱欲享樂聲色犬馬了。
我認為,最能使玄宗如痴如狂地迷戀楊玉環的,應是她有過人的聰穎,善於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更是貌比天仙。例如在她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後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鬱而死呢!楊玉環每每執板吟詠輕歌曼舞的時候,總要眼送秋波,向玄宗傳達萬種風情,直引得這個聲色皇帝愛欲不盡,情不絕。如果玄宗和楊玉環是愛神情聖,我看不盡然。楊玉環先嫁壽王李瑁,可謂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地設地配一雙。後嫁玄宗之時,卻了極盡奢侈,貴妃池裡展豐姿。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證: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面對這樣的現實。以至人們盼望多生女兒,而不想生男兒。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驛駕,喜歡趙麗妃。隨後,又移愛於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武惠妃等等,可謂對愛情不專。後能寵楊玉環,這與楊氏美貌不無關系。還有就是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可以說玄宗愛的是色,而不是情。這也更說明楊玉環美貌絕非一般。
F. 中國歷史元末至清末間有哪些女豪傑或對科學有貢獻的女性
王貞儀
籌算女傑王貞儀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原籍安徽天長,生於江蘇江寧,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運算元,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的,不用時放在特製的算袋或運算元筒里,使用時在特製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演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演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採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於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敢於沖破封建禮教
除夕夜晚,金陵城裡,一個富貴人家的族大小剛剛結束了一頓辭歲家宴,陸續回卧室歇息,唯有一位年輕婦女還未離去。她注目凝視著房樑上一盞燃著蠟燭的吊燈和剛才設宴用過的圓桌,手裡還拿著一塊照臉用的鏡子。過了一會,她把鏡子放在圓桌近旁地上的陰影里,又爬上桌子提高吊燈的系繩,使燈光再照進圓鏡。後來她又把鏡子舉過頭頂,使燈光照出的鏡子的陰影落在圓桌面上……這期間,她一直緊鎖眉頭,突然間又舒展眉宇,高興得幾乎笑出聲來……。
這是誰很晚了還在「變戲法」呢?她可不是隨便玩「魔術」,而是正在鑽研一個科學問題。這就是清代女天文學家王貞儀 (公元1786~1797年)。當年她就是用這種土辦法研究天文學中的日月食理論的。她把吊燈當做太陽,圓桌當做地球,鏡子當做月亮,用不斷變換月亮、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來研究日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月食同望月的關系。強烈的求知慾使她連除夕舉行家宴的機會也不肯輕易放過。
200年後的今天,從事天文科學的人們,誰也不會再使用王貞儀那樣的土辦法了。在我國現有的五個天文台中,從事天文研究的有男有女,婦女學習、研究天文,已是極平常的事情。可是,在古代,不要說婦女,就是男人私習天文,也要冒殺頭的風險。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天文學一直被禁錮在封建王朝的靈台秘苑中,在一些朝代只有封建朝廷的「太史院」、「欽天監」之類專職機構才有權研習天文,制定和頒布歷書。天文學成了所謂「非凡夫所測」、「世代相傳的家業」,婦女更是被剝奪了從事科學研究的權力,被緊緊地套在「四條繩索」的枷鎖下。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民間私習天文,尤其是婦女學天文,簡直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勞動人民創造的天文學就這樣被少數人壟斷著,還和宗教迷信合為一體,變成愚弄人民的工具。因此,在我國古代悠久的歷史中,婦女研究天文的事真是屈指可數。王貞儀之前,比較有名的當推東漢班固的妹妹班昭(又名班惠姬、曹大家)。班固是《漢書》的作者,但他此書未竟,就在一次黨爭中入獄而死,留下《漢書》的《天文志》和《八表》沒有來得及去寫。東漢永元4年(公元92年),由漢和帝下詔,班昭到當時的國家圖書館「東觀藏書閣」,由馬續協助她收集整理、研究了西漢的天文觀測記錄,寫成 《漢書》的天文志和八表,完成了她哥哥班固遺留下的工作。 《天文志》的完成,為我們今天研究西漢的天文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但由於班昭長期活動在東漢王室之內,又沒有親自從事天文觀測,受讖緯神學影響很深,因此書中不乏糟粕。班昭之後,封建統治階級用封建倫理道德束縛婦女思想,致使王貞儀之前再很少出現有名的女天文學家。雖然宋代天文學家楚衍有個女兒研究過天文數學,王錫闡有個妹妹王錫蕙也是位天文數學家,但都沒有留下研究成果,因此無怪乎連王貞儀同時代的封建衛道士錢大昕也慨嘆地說,王貞儀是「班惠姬之後,一人而已」。
王貞儀原籍安徽天長縣,後居住在南京。她的祖父曾在吉林宣化府任知府等官職,收藏書籍達75箱之多,因此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後代。她11歲跟隨祖父到宣化府生活了5年,其間結識女友,研討學問,又「學射於蒙古阿將軍之夫人,發必中的,騎射如飛」。少年時代的王貞儀已經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後來她又隨同祖母和父親去過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和安徽等地,游覽名勝古跡,見聞頗多,也接觸到不少社會實際。後來她和安徽宣城的一個叫詹枚的青年結了婚。但是她在操持家務之餘,仍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
探索自然奧秘
晴朗的夜晚,群星閃爍,人們都已入睡,王貞儀還披風飲露,獨坐戶外,靜靜地注視著天空,仔細觀察星象的運行和變化。她一邊觀測,一邊開動腦筋,琢磨著從書本上學來的東西。經過多次觀測和模擬實驗,終於搞清了日月食形成的原理。她在《月食解》中說,太陽照耀月亮,月亮才有光。人們站在地球上去看,只有十五才能見到望(月圓),初一才能見到朔(月隱)。雖然太陽照耀月亮,但地球只要不在太陽直射月亮的光束中,人們看到的就只是一個側面,成了半圓月或彎月。朔的時候,只要太陽和月亮近於黃白二道的交點,太陽光被月亮所遮,就會出現日食。由於太陽高,月亮低,相隔非常遙遠,因此隨觀測者位置的不同,見到的食分 (日食的程度)就不同。到瞭望,只要月亮進入地球的影子,就會發生月食。王貞儀非常推崇張衡對月食成因的解釋,並在食分問題上作了一些新的發揮。她所闡述的日月食成因的理論,同現代天文學認識的日月食原理完全一致。
地球是一個大圓球,站在地球「邊緣」和下半球的人為什麼不會傾斜和摔倒呢?這個問題對現代的人來說已是普通的常識,不用發問。可是在互8世紀末葉時,雖然我國大多數學者也都承認地球是圓的,但卻很少考慮或回答不了這個不傾斜摔倒的問題。唯有初出茅廬的王貞儀,經過仔細研究,對這個問題做了通俗的解釋。她在 《地圓論》中說,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為正中,因此遠看別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該傾倒,實際都不倒,難道不是因為各地的人頭上都是大,腳下都是地嗎7這就是說,人們生活的地球,處於四周都是天空的空問之中,對宇宙空間來說,任何地方的人頭上都是天,腳下都是地。王貞儀正確地認為,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中,沒有上、下、側、正的嚴格區別。這是一個很可貴的認識。
王貞儀博覽群書,楔而不舍。對古籍中的天文資料她仔細體會,吸取營養。當時一些歷書將恆星年同回歸年的區別說成了起於漢武帝進行太初改歷的時候。王貞儀指出,這種差別並不是起於《太初歷》,而是自晉代虞喜發現「歲差」以後才「天自為天,歲自為歲」。歷書上還說,由於歲差,春分點逐漸東移。王貞儀也指出,這是錯誤的。歲差引起的春分點移動是西移而不是東移。另有一些人認為,歲差可以用「土圭」測得。王貞儀指出,上圭只能測日影,哪能測歲差?歲差只有用「中星法」才能測出。在我國何時產生「定氣」的問題上,有人認為古人對日行遲疾沒有認識,「定氣」始於唐代歷法。王貞儀批評說,這又錯了。「定氣」開始於北齊的張子信,其後隋代劉悼,唐朝李淳風和僧一行才測得更加精密了。王貞儀這些批評和見解,基本符合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實際。她這種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至今仍使我們欽佩。
除了精勤觀測,刻苦鑽研,王貞儀還非常重視學習當時的先進科學。天文學離不開計算,因此她對清初歷算家梅文鼎的著作非常推崇,尤其看重《籌算》和《歷算》兩本。梅文鼎曾測得地理經度圈上的一度弧長等於250里,王貞儀把這個結果引申到天球中,指出,地差1000里,天頂差五度。她還認識到,隨著地理緯度的不同,各地北極出地高度也就不同,因此,恆星隱顯,晝夜長短,都會隨地理緯度的不同而有差別。現代天文學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除了測量的更加精確外,就其整體來說,王貞儀當年的解釋也是非常正確的。另外,隨著明末清初以來西方傳教士來華活動,當時西方的各種天文學理論也都傳到中國來了。王貞儀對這些東西並不囫圇吞棗,而是批判地吸收,有選擇地使用。她既知道哥白尼的日心體系,也了解第谷的折衷體系 (即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不動中心,日、月、恆星都繞地心運行,而五大行星又繞日運行)。她認為「西歷雖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可行,即有不可行;有所是,即有不是。」生活在18世紀末葉的一位婦女,能有這樣的見地,很是難能可貴。
頑強的斗爭精神
王貞儀29歲的短暫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學工作。她精通地理、數學、醫學和詩文繪畫,也懂得氣象,「言晴雨豐欠輒驗」,真是一位多才多藝,才氣橫溢的青年女科學家。她的文章「皆質實說理,為不藻采」。當然,王貞儀最有造詣的還是天文學。她把自己研究天文學的成績寫成不少著作,其中許多已被湮沒,現在能看到的只有《金陵叢書》中的《德風亭集》卷五、卷六和卷七中有關天文歷法方面的心得體會。如卷五中有《歲差日至辯疑》、
《盈縮高卑辯》、《經星辯》、《黃赤二道解》;卷六有《地圓論》、《地球比九重天論》、《歲輪定於地心論》、《日月五星隨天左旋論一、二、三》;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據傳她的著作共有64卷之多,可惜如今我們只能讀到很少一部分了。
同任何科學家一樣,王貞儀在科學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她要從事科學,就必須同科學的敵人,首先是同封建迷信和封建倫理進行斗爭。還在她剛開始鑽研天文和做詩繪畫的時候,就有一班封建衛道士嘲笑地說,女孩子的正當職業是酒食縫紉,不應以文史翰墨為事,甚至攻擊她從事科學是想青史留名。但是王貞儀的反叛精神使她沒有屈服。她據理駁斥,堅持為科學開辟道路。她在一首詩中寫道:「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頑強地頂住封建禮教的重壓,不屈不撓地進行科學研究。王貞儀與封建倫理的抗爭,在她的不少詩文和書信中都有表白。她簡直是一面從事科學研究,一面為婦女的地位呼號。歷史事實也說明,越到封建社會後期,統治者就越要把天文學拉入迷信的泥坑,如利用天文搞「風水」之類。面對這些邪惡,王貞儀在《葬經辟異序》和給她父親的一封信里,明確宣布,這些東西完全是騙人的鬼話,絕不會影響子孫後代的貧富貴賤。還有人抬出所謂「風水」本是古代聖賢倡導的,以此來嚇她。王貞儀更指出,這正是那班聖賢的缺點,學古人必須取批判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說,王貞儀的科學成績正是在同這些謬端邪說的斗爭中取得的。
「嘗擬雄心勝丈夫」。用王貞儀的這句詩文來概括她和我國古代其他女天文學家是再恰當不過了。王貞儀等人堪稱是中華民族科學發展史上女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應該佔有自己的地位。
G.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女
中國古代名女知多少(各大才女、四大美女、十大名妓)
傾國傾城 妖冶王妃——妺(mo第四聲)喜
她是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那個後人成為夏桀亡國之君的王妃。
人們總把夏王朝滅亡的緣故歸結到妺喜的身上,有人說她是「千古第一狐狸精」,有人說她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之皇後」,也有人說她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間諜」,還有人說她是「第一個『獻物』,第一個淫婦;第一個『女禍』,第一個無辜」。妺喜當真是縱情淫樂的罪魁禍首嗎?
商紂妖姬,古今第一怨女——妲己
美麗動人,能歌善舞。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
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千金為買美人笑 禍國殃民幽王後——褒姒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後,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後被褒人獻給周幽王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面桃花相印紅,歷史上第一個為國獻身的美女——息媯
息媯,春秋時陳國公主,先為息國君夫人,後為楚國王後.她出生在深秋,卻滿園桃花盛開;一出生就引來了百鳥朝鳳,額上帶著桃花胎記,仿如桃花女神轉世.可是陳國智者卻預言她的到來會引來生靈塗炭.她貴為公主卻從小就遠離王宮,伴著乳娘長大,因為面若桃花,又稱「桃花夫人」。
沉魚——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不許人間見白頭、西晉名媛——綠珠。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
(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詠絮才」典出於斯人。
虞姬虞姬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愛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僅長得美麗,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
虞姬忠於愛情,為讓項羽盡早逃生,拔劍自刎,成就了一個盛世感人的霸王別姬。
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
呂雉
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的第一個。
她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她雖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的風度,不管是幫助劉邦打天下還是把持政事,每每從容不迫,識破奸人計謀,化險為夷。
蔡琰
即蔡文姬,四大才女之一。
東漢蔡邕之女。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
她出身卑微,原來只是一個歌女,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後,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漢代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
衛子夫在後宮復雜的環境中,做了38年的皇後,並不是獨霸天下,而是處處小心,謹小慎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恭謹謙和贏得漢武帝的恩寵,贏得了大臣和後宮人等的尊敬。後來漢武帝移情別戀但漢武帝對衛後還信任,每次出行,都把後宮事務託付給她。
甄洛
甄洛,又名甄宓(fú)〔注〕,是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睿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被郭女王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死後謚曰文昭皇後。
卓文君
西漢才女,司馬相如之妻,中國四大才女之一。
落雁——王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美人心計 漢朝第一後——竇漪房
她,出生貧寒,然不驕不躁、不妄自菲薄,謀略過人,先後扶持了漢朝3個有名的明君,敦促了 「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膽大,如此英明,如此謀略,世間女子,除了武則天,天下能有幾人?
鄧綏
東漢和帝鄧皇後(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其母為東漢第二任皇後陰麗華的堂侄女。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職,掌握大權。執政期間,崇尚寬簡,不事奢華。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
趙飛燕。
西漢漢成帝的皇後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後。
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
趙飛燕之妹。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和禍水的典故。
因劉驁與其日夜縱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後為與趙合德繼續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葯,最終在與趙合德雲雨之後身亡,趙合德因此被迫自盡。臨死前,趙合德憤慨地說:「我把劉驁當成一個嬰兒,玩弄股掌之上!」並不誇張。
班婕妤
漢成帝妃,西漢女文學家。
閉月——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
一代小女震古奇——花木蘭
北魏人士,另一說是隋朝人,也有可能是杜撰的人物形象,尚不能確定。
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
話不多說,言喻蒼白,一起郭茂倩的那首《木蘭辭》
花蕊夫人
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實之作。
侯夫人。
隋煬帝的色情迷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最後自縊而死,臂懸錦囊,左右取進,得自感詩三首。
她死後顏面艷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
羞花——楊玉環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女被選入宮。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剛一摸花,花瓣收縮綠葉捲起。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唐高宗時為皇後、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武則天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古流傳。
上官婉兒
又稱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
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後同時被殺。
蕙心蘭質旖旎才情巴蜀女詩人.名妓--薛濤.
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李冶
字季蘭,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與薛濤,魚玄機並稱「唐朝三大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因曾上詩叛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
魚玄機
晚唐詩人,長安人,唐代三大女詩人之一。約十歲,與溫庭筠相識,吟詩作對。十四歲時,李億狀元及第,崇真觀題詩,與李億相識,並嫁之,後被棄。咸通七年進咸宜觀出家,改名魚玄機。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溫璋判殺。其詩作見於《全唐詩》,現存有五十首之多。
巾幗英雄 須眉比之竟折腰-------梁紅玉 。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妓。
朱淑貞,南宋女詞人。
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道出她失戀的傷感之情、
她無法敵過頑固的封建勢力的壓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市井商人為妻。婚後,她與丈夫沒有共同語言,精神生活十分貧乏,苦悶不堪。
琴棋書畫 博古通今 寧死不屈——嚴蕊
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
李清照
四大才女之首,宋代女詞人。
她,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
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唐琬
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是陸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
後因陸母偏見而被拆散。也因此寫下著名的《釵頭鳳》(世情薄)。
傾城名花、薄命紅顏、錢塘名伎--蘇小小。
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蘇惠。
她,字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
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
她,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
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
才貌雙全 傳奇一生 北宋名妓--李師師
蕭太後
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史稱「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蕭綽出身於遼代皇族著名四大別部之一的國舅別部,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的侄子,蕭思溫歷事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顯赫和尊貴。
才情斗八高 膽識過須眉 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
通曉文史 工於詩詞 洗盡鉛華——顧橫波
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柳如是陳圓圓亦有不及;她通曉文史,工於詩畫,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十八歲與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結社的「蘭社」,時人以其畫風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推為南曲第一。
空谷幽蘭 艷冠群芳 傳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紅顏。晚明之際,這里誕生了一位名揚江南、技壓群芳的才女——董小宛。
她聰慧絕倫,才藝超群,引得無數才子佳人驚奇贊嘆。
她氣節凜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業。雖然年僅二十八歲即花名凋零,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傳奇一生。
亂世名姬 柔腸俠骨--李香君
李香君體態嬌小玲瓏,膚色瑩白如玉,綽號「香扇墜」。
在秦淮八艷中,她沒有顧橫波、陳圓圓那樣的艷麗嫵媚,也沒有柳如是、馬湘蘭那樣超群的詩畫才情,但傳劇《桃花扇》一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香君忠貞剛烈之名,幾乎舉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贏了最高聲譽。
何處風來氣似蘭 自寫幽香紙上看 ——馬湘蘭
明代女詩人、女畫家,秦淮八絕之一。她雖然談不上是詩畫名家,但她的蘭花圖和蘭花詩卻堪稱一絕,是當時文人雅士爭相收藏的寵物。
沖冠一怒為紅顏 爭得娥眉匹馬還--陳圓圓.
皇太極之最愛——宸妃
海蘭珠進京時已26歲,雖過妙齡,然豐滿成熟嬌艷動人,倍受寵愛。她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皇後。
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繼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二歲而殤。宸妃病逝,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為其舉行隆重喪禮,賜謚號敏惠恭和元妃,為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皇太極對宸妃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董鄂妃
孝獻皇後,順治最愛。董鄂氏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
然紅顏薄命,董鄂氏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東陵的孝陵。
孝庄
皇太極妃
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清朝歷史上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家庭。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側福晉,時年十三歲。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斗爭的漩渦,並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史上最悲情女人——東哥
全名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女真葉赫部的公主。東哥生得一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是海西女真第一美女。被哥哥許諾嫁給努爾哈赤,後又反悔,待嫁閨中18年,最終遠嫁蒙古,引起了努爾哈赤極大憤慨。圍繞著她,戰爭接二連三地爆發。她八次出嫁,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個部族均因其而滅,這就是滿族歷史上有名的「葉赫老女事件,東哥似乎可與希臘特洛伊戰場上的海倫相媲美。
人人恨得牙癢癢——慈禧
雖然慈禧垂簾聽政,手段辛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前進和解放,迫害的生命也無數,但是,我還是要惻隱一下,這樣的人是寂寞的。。。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她一生姻緣分分合合,極富傳奇色彩,由妖冶風流的妓女,到狀元郎之妾,欽派公差夫人,又淪為青樓名妓,可謂幾度沉浮。
不信美人終薄命 自古俠女出英雄 民國俠妓--小鳳仙
小鳳仙因與護國運動名將蔡鍔的傳奇經歷而名載史冊。
她天生麗質,性情孤傲,不公世道使她淪落風塵,在北京八大胡同高張艷幟,成為南幫翹楚。結識革命黨人蔡鍔是小鳳仙一生命動的轉折點。深明大義,俠骨柔情的她與蔡鍔將軍情投意合,互為知音,而小鳳仙幫助蔡將軍歷盡艱險,逃脫虎口,更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代俠妓的芳名自此長存。
H. 中國美女姓名
王嬙(王昭君) 施夷光(西施)貂蟬 楊芙蓉(楊玉環) 馮小憐 蘇妲己 趙宜主(趙飛燕)
鄭旦 褒姒 甄宓
I.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十大美男
1、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中國歷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因此她排第一毫無疑問。
2、貂禪
貂蟬,在關漢卿的劇本里記載此女名為任紅昌,山西並州(今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而貂禪也跟隨了呂布。呂布死後貂禪不知所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只有兩個人物沒有記載去向,其中就有貂禪。而根據我對三國的研究,我認為貂禪最終是跟隨了曹操,而關羽之所以後來又反叛曹操投奔劉備,就和貂禪有關。
相傳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貂禪的傳說,而我看過的就不下十餘種版本,其中更是有傳說曹操、諸葛亮和關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見其美。位居第二,實至名歸。
3、王昭君
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昭君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以其美貌與貢獻,探花一位非她莫屬。
4、楊貴妃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當年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歷史記載楊貴妃體態豐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個胖女人怎能成為帝王崇愛?我猜想因為當初沒有一個詞,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寫,那個詞就是「性感」。能與前三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說明她有足夠的資本,排名第四沒有問題。
5、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家境貧寒,流落蘇州為妓。後被明將吳三桂收為妾。李自成軍攻克北京,曾被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又歸三桂,隨至雲南。「三藩」亂平,自縊死。一說曾出家為尼,名寂靜,字玉庵,死在雲南。
前四名是的人選是沒有爭議的,只不過是順序是按我自己的想法排的,可第五名就困難了。想來想去,仔細衡量一翻,能做到讓國家重臣沖冠一怒為紅顏,導致改朝換代的,恐怕只有她一人了。
6、虞姬
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蘇吳縣)人,有美色,善劍舞。公元前209年,項羽助項梁殺會稽太守,於吳中起義。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項梁死,項羽為次將,施升上將軍,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楚漢之戰,項羽困於垓下,兵孤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項羽在飲酒中,對著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虞姬為楚霸王起舞,含淚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拔劍自刎,死後葬於垓下,今安徽靈縣東南有虞姬墳。宋詞詞牌《虞美人》就得名於虞姬。
盡管楚漢相爭項羽慘敗,但兩千年來他一直被奉為英雄,而有情有義的虞姬也成為了無數少年的夢中美人。誰為少年等在窗前,誰為英雄走到江邊,枉費了因緣,如何思念?就讓英雄唱空悲切,就讓君子嘆斷橋前,試問有此重情重義的佳人相伴,縱情江山誰又在乎輸贏?!
7、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長安人,趙臨的女兒,漢成帝劉鰲的皇後,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後。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佔有絕對的席位。在中國,她與晉代綠珠、唐代楊貴妃並稱為「古代中國三大傑出女舞蹈家」。
我認為,即使以今天世人對美貌和身材的理解,趙飛燕也絕對是個難得的美女。可惜前六位的名氣太大了,也就只能委屈我們的小飛燕了。
8、武則天
武則天,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皇後,後改國號武周,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武則天,性巧慧,多權術,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美貌讓世人絢目,但其才華也同時是各美女中無人能比的,可以說是才貌雙全的佳人。
9、蕭皇後
蕭皇後,後梁國都江陵人,後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隋煬帝楊廣的皇後,性婉順,好學能文,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場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10、甄宓
甄宓,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封她為文昭皇後。漢亡之後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後、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內使賜死她,葬於鄴。曹植為了紀念她,寫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賦》。甄皇後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後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她創造發明的「擰旋式」發型很美麗。據載:她初入魏宮,宮中有一綠蛇,她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她仿效而梳成發型,每天皆同蛇形變化而梳發不同,取名為「靈蛇髻」。
曹值《洛神賦》中認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健的智慧能如此贊賞,可見其美艷程度必然要進前十。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
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二、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牆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
三、子都
《詩經》有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瓜。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獃獃的苦等幾個小時,由此便可以想像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麼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孟子》又曰:「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亞聖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麼,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庄公的大夫。
大帥哥子都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庄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後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並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於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啊,怎麼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於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幹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於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於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麼這位帥哥,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左傳》里說他「禮於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於代價是什麼,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裡采葯,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據《琴議》記載:嵇康非常喜愛《廣陵散》,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六、衛玠
衛玠,三國時人。關於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
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
後來,衛玠到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所以我們的fans在追星的時候都應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俊美。
七、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身材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願委身於南朝陳文帝陳茜,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後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葯,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八、蘭陵王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後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所以每每打仗都不得不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九、慕容沖
這個小字鳳皇的美少年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雋的幼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傾國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幾年的人生,如掃帚星行空,轟動之大把北國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不出名,他也跟著被塵封。
話歸正題,前燕傳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並。作為戰利品,十二歲的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長安的禁宮,一對漂亮寶貝陪秦王苻堅風流快活。
後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十幾年後,淝水之戰,苻堅大敗。慕容沖結集鮮卑人,趁亂而起,馬踏關中,揮刀雪恥。數載孌童生涯,一朝鐵血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曲折經歷形成了性格的極端:外表陰柔,內心狂野,堅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戰桀驁不馴著稱,還有個特點就是外形好。出現慕容沖這么個集大成者,並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國皇室選繼承人時,臉蛋漂亮的極占優勢。晉朝「以貌取人」的風雅被慕容鮮卑發揚光大了。繁殖的結果是代代英俊騎士,個個欣長矯健。可最終燕國就是被一幫綉花枕頭給玩完的。
十、獨孤信
獨孤信,出生在一個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願。
後來,獨孤如願被權臣爾朱榮收編。爾朱榮見小夥子精於騎射,一表人才,立馬提拔為別將。人長得醒目就是好。
這時候獨孤如願才二十來歲,在軍中人稱「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單挑本來就少,這一回還是帥哥出陣,又有歷史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呵呵,可惜沒有錄像。
某日,獨孤如願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第二天起來一看,kao! 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