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子出嫁叫「歸」還是回娘家叫「歸」
古代「歸」的本義指女子出嫁,但女子回娘家也稱「歸」,多意。
(一)本義:女子出嫁
歸,女嫁也。——《說文》
帝乙歸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之子:這個女子)
女有歸。——《禮記·禮運》
婦人謂嫁曰歸。——《公羊傳·隱公二年》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杜甫《新婚別》
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歸適(出嫁);歸女(嫁女);歸妹(嫁妹)。
(二)指出嫁女兒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歸寧父母。——《詩·周南·葛覃》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左傳·庄公二十八年》
大歸曰來歸。——《公羊傳》
又如:歸安(舊時謂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視父母);歸宗(出嫁女子回歸娘家)。
(三)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棄回家
B. 古代女子出嫁稱為什麼
適 形聲字。本義是往,至。舊時指女子出嫁。如《孔子家語·本命》:「女年十五許,有適人之道。」再如《孔雀東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已適」指已嫁出,「重適」則指改嫁。
歸 形聲兼會意字,本義為女子出嫁。如:「秦伯歸五女。」至於女子出嫁何謂為「歸」,孔穎達《疏》有雲:「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猶如回家。此詞在高中教材中出現過,明代歸有光之《項脊軒志》有雲:「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
出閣 閣,闈閣。古時稱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雖稂華可尚,出閣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為女子出嫁的通稱。
C. 女兒出嫁古時稱什麼之喜
女兒出嫁古時候稱為出閣之喜。別稱為,於歸之喜,添妝之喜。
1、漢族古代的女子出嫁,是一件喜慶的事情,因此叫做出閣之喜。
2、名字的由來則是古代女子的房間叫作閨房,沒有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閣樓上,畢竟古代女子的地位不高,需要遵循三從四德。
3、因此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目的是為了不和外界的男子見面,因此當女子出嫁的時候,就叫做出閣,因此出閣之喜就是這么來的。
D. 什麼叫出閣之喜
出閣之喜:指女子出嫁這件喜慶的事。
出閣[chū gé],漢族民間對女子出嫁、成婚的一個稱謂。把在古代閣即閨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閣樓上的,古代三從四德,女子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並要求不準與外界的男子見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稱為「出閣」,相反未出閣就是未出嫁。
中文名:出閣
地區:中國
分類:婚姻類
解釋:女子出嫁、成婚的一個稱謂
拼音:chū gé
(4)古代美女出嫁叫什麼擴展閱讀
出閣簡介
過去新娘家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都要辦姑娘出閣喜筵,也是姑娘在娘家吃的最後一頓飯,因為結婚以後就是男方家的人了。邀請的都是娘家的近親、摯友。
婚禮當天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出現在婚禮現場的,因此,娘家就在姑娘出門子前,招待一下近親摯友。北京的房山區現今還保留著新郎父母參加婚宴但新娘母親不出現在婚慶典禮現場的習俗。
當然時下最流行的時尚婚禮都是雙方父母、雙方的親朋好友同時到場。雙方熱熱鬧鬧只需一天就把慶典婚宴辦好了
E. 古人對出嫁女的稱呼
1.
古代提親叫做納彩。納彩,即納其采擇之禮於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納彩與禮物
納彩,就是男女雙方互贈禮物。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物多由媒人傳遞,禮物也很簡單,如男方只須送去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回敬一雙手工百蠟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婚俗六禮
古代的漢族婚俗講究「六禮』。所謂的六禮, 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按現今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
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納吉,指提親。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後,就認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告訴女家,謂之納吉。
納征,即現今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後。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禮時,婚姻未必成立。
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 娶親日期要徵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
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
F. 古代女子出嫁時頭上戴的叫什麼東西
鳳冠和蓋頭。
女子出嫁,戴鳳冠,披霞帔,鋪紅氈,坐花矯,舉大宮燈,揚布襕旗,吹吹打打喜慶三日。
當新娘在和合飯後,就會戴冠蓋頭。冠,是鳳冠。但不是皇後妃嬪戴的那種有鳳龍圖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種冠飾),上頭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圖案。肯定有。但鳳龍圖飾的,只能是貴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輕,雖然如此,依舊很是討女子喜歡。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稱為「鳳冠」。
但很多的民間女子出嫁時,只能頭插一支釵飾,以替鳳冠。鳳冠雖為大眾所愛,但價錢也不斐。倒是「蓋頭」,就普遍人家都用的。
蓋頭是一塊的大紅巾。新娘在上花轎前,要用紅巾蓋頭蒙面。從上轎、拜堂至入洞房期間,都不能揭去。所以蓋頭也稱為「障面」。
中國古代婚禮,完整的婚禮習俗在古代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但是明清以後,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如大量地方誌中所載的,「婚禮各處不同,大約六禮之中,僅存其四:問名、納采、請期、親迎而已,亦有不親迎者。」
G. 古代女子出嫁時盤頭叫什麼
古代女子出嫁時盤頭叫綰發。
風俗:古代女子15歲行綰發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
在古代,頭發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聖的部分,一個人頭發的蓄養方式和造型選擇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種反映。在許多文化中,婦女的頭發都被認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於結婚以後,頭發都要被遮掩起來,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慾望。
中國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結婚後才盤發的,古代女子到15歲時,要舉行笄禮,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為成年人。這是為什麼古代把十五歲稱為「及笄」到後來,清末民初的女子習慣,幼女留雙短辮,少女梳單長辮,成年婦女挽發髻。
(7)古代美女出嫁叫什麼擴展閱讀
婦女盤發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婦女一生不理發,頭發越來越長,大約到15歲的時候,就必須盤起來,才不至於妨礙行動。後來,人們就賦予這個事情一個特殊的意義。古代女子到15歲時,要舉行笄禮,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為成年人。成為她的成年禮。
在古代,頭發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聖的部分,一個人頭發的蓄養方式和造型選擇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種反映。在許多文化中,婦女的頭發都被認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於結婚以後,頭發都要被遮掩起來,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慾望。
古代女子一到十五歲就把頭發盤起來,表示成年了,到出嫁的年齡了,詞語「及笄年華」說的就是這么回事。而一般說來,女子在「及笄」之間,父母就已經給她定下婚事的了,一般在「及笄」那一年出嫁,所以,結婚的婦女都是盤發的。
H. 古人對出嫁女的稱呼
古代提親叫做納彩。納彩,即納其采擇之禮於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I. 古代女子出嫁穿的嫁衣叫什麼
鳳冠霞帔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鳳冠霞帔
【解釋】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辭海》: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霞披:1.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宋以後定為命服,隨品級高低而不同。
2.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J. 古代女子出嫁叫什麼
委身!
古代女子因為只有依靠男子才能生活,所以嫁人就叫做委身!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委身嫁作商人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