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評價杜甫(這個人)
杜甫 很偉大 又 很悲哀 被物質的現代人蹂躪 我很同情杜甫
B. 用來贊美老師的杜甫的詩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其中人們常用「潤物細無聲」一句來形容老師對學生默默無聞的培養,潛移默化的熏陶。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C. 杜甫贊美老師的詩
春夜喜雨
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唐詩、杜甫、春、五言律詩
目錄• 春夜喜雨
• 【格律】:
• 【作者】:
• 【詩文解釋】 :
• 【注釋】:
• 【背景】:
• 【賞析】:
• 【簡析】:
• 【話外音】:
• 【集評】:
• 【話外音】:
• 【集評】: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八庚;可"八庚九青十蒸"通押。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作者】:
杜甫 【朝代】:唐 【體裁】:五言律詩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庚
【詩文解釋】 :
好雨似乎懂得適應季節,春天裡草木發芽生長,細雨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裡下著,使萬物受到滋養。天上烏雲密布,鄉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燈火一閃一閃的。第二天早上,到處是濕漉漉、紅艷艷的一片,沾著雨水的鮮花裝點著錦官城。
【注釋】:
1. 乃:就,馬上。 6.野徑:鄉間的小路.
2. 發生:下起雨來。 7.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3. 潛:暗暗地,悄悄地。 8. 花重: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4.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9.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5.俱:全,都.
【背景】:
這首詩作於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這時居住在成都草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有旱災,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心情來描寫這場春夜細雨。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寫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情調明快。詩中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象雲一樣黑。看起來,准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像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簡析】: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對於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卧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於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
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沉鬱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
【話外音】:
讀《春夜喜雨》,人們不難想到朱自清的《春》,對其中關於春雨的描寫留有深刻的印象。「春水貴如油」,驟臨的春雨令多少待雨春耕農夫野老歡呼雀躍,又令多少同情勞動者,體察勞動者生活,希望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們由衷喜悅!杜甫的《春夜喜雨》正是他關心農民體察勞動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集評】:
《杜詩詳注》雲:「雨驟風狂,亦足損物。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韓愈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作古的杜甫,英武的孤獨
D. 杜甫和王昭君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兩人都志大才高,並且都是顛沛流離;
不同之處:性別不同,一個是詩人,一個是美女,一個出身下層一個生在帝王家。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
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 (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4)美女老師怎麼評價杜甫擴展閱讀:
杜甫在書法的創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等等內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
同時,他對於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於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杜傾向,也像杜甫一樣用律詩反映當時的抗清斗爭,慷慨激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網路-王昭君
E. 對杜甫一生的評價(賞50分!)
對杜甫的評價:
杜甫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同時他也背負著對於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沉重責任感;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愛國人士,因此他用詩歌來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悲哀;杜甫還是位歷經磨難仍不折不撓的強者。
他的詩是時代的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由盛而衰變化的苦難歲月,內容博大精深,風格沉鬱頓挫。從詩歌的表現對象到藝術方法,從體裁到修辭,都對前人「遺產」的進行了全面的繼承和發展,是古典詩歌史上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
同時,他以富有開創性的創作不僅標志了唐詩內容與風格的重大轉折,也對中唐以後直至宋代詩歌的發展,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5)美女老師怎麼評價杜甫擴展閱讀
杜甫詩歌的特點: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雙子星座,杜甫的家庭早年十分顯赫,後來家道中落,又適逢大唐國力衰退,以此為他創作的情感積淀,所以他的詩歌正好與生活在大唐鼎盛時期的李白成鮮明對比,他的詩蒼勁悲愴,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悲壯感情。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遣詞造句少了李白似地浪漫優美,多是有蒼勁力大氣滂沱的感覺。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F. 杜甫的贊美老師的詩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仰止彌高,鑽之彌堅。
桃禮不言,下自成蹊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玉壺存冰心
朱筆寫師魂
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
輕盈數行字
濃抹一生人
寄望後來者
成功報師尊
酬問師 唐 劉商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遠師 唐 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山高水長有時盡,唯我師恩日月長
七絕·師恩難忘之二 文 / 古道龍游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G. 老師叫我們評價杜甫的《蜀相》,怎麼評價
古代詩歌跟古代散文一樣,很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所謂「起承轉收,一法也」。《蜀相》這首詩的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寫專程尋訪丞相祠堂,這是「起」;第三、四兩句,直承上文,寫祠堂內的春色,這是「承」;第五、六句,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第七、八句,收束全詩,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當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統體渾成,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這首詩的另一個寫作特點是:成功地寫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確地攝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階的春草和隔葉的黃鸝這些最能表現典型環境特徵的景物,用來烘托一種寂靜、肅穆的氛圍,藉以表達在這種氛圍中詩人所產生的憑弔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詩句還具有非凡的概括力,這突出地表現在第五、六句對諸葛亮的為人和一生功業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萬丈高,就中詩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詩的確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後的詩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詩對仗工妥,用字精當,聲音和諧。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樣,「晚節漸於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律詩的這些長處,讀者在細讀《蜀相》這首詩時,是能夠領悟得出的。 這首詩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時,為追懷諸葛亮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美和惋惜之情。這兩句蒼涼悲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形象,成為後世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們崇拜學習的榜樣。每逢國家動盪之秋或偏安之時,總有一些詩人們將諸葛亮形諸筆墨,通過熱切地呼喚英靈來寄寓自己希望當代英豪站出來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時。這時持續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命運仍在風雨飄搖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憑吊,寫作此詩,自然不單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憂時憂國的深心的。讀著這首詩,讀者腦際浮現的,決不只是往古英雄諸葛亮的形象,還有抒情主人公傷時感事、嘆息哭泣的熒熒淚光。這是一首感情極為濃烈的政治抒情詩,它的悼惜英雄、感傷時事的悲痛情緒滲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間,但表現手法卻頗有奇特之處。它既不直言直抒,也不婉轉托意,而是採取前半描寫景物,後半純乎用事與議論的辦法,以寫景時的心理活動線索開啟出對於憑吊對象的精當評論,從中自然透發出詩人滿腔的激情。 詩的前四句,描寫祠堂之景,在描寫中隱然流露出同樣是忠君愛國者的杜甫對於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聯二句,自為問答,記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處尋」以顯訪廟弔古心思的急切。次聯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自」「空」兩個虛字是此聯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後半篇作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後緊密呼應,感情十分真摯強烈。宋代以後,有不少詩話家不主張詩中發議論,認為詩以不犯本位為高,議論便落言筌,不是詩的本色。明清有些論者,甚且以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內的許多名篇是「純乎議論」之作。這些評論並不恰當。詩既然要表達作者喜怒哀樂之情,就免不了有時要議論,問題不在於能不能議論,而在於議論得好不好,有沒有分寸,是否有助於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 此詩後半的四句議論,就是可為後世詩人效法的成功範例。首先,這段議論從生動的寫景中自然地引發出來,絲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飽含情韻。既切合吟詠對象的形象內涵,又帶著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強烈感情,它精闢而凝煉,將全篇的主題思想升華了。其次,議論中用的就是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們具有極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維,能夠喚起讀者對於渚葛亮一生的聯想。「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 白帝託孤、六齣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跡。這與一般抽象議論絕然不同,是既能寄託作者感情、又能啟發讀者激情的詩化的議論。從全詩抒情層次來講。「天下計」推崇其匡時雄略,「老臣心」贊揚其報國忠忱。老杜本人的憂國之心也隱隱然寄託其中。有這兩句的沉摯悲壯,末聯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語,才顯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聯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貞革新的首領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澤等人在事業失敗時都憤然誦此二語,可見這首詩思想內容與藝術技巧所鑄成的悲劇美是如何歷久不衰了。
H. 杜甫贊美老師的詩句是哪一句
杜甫贊美老師的詩句是: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意思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春雨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息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從這句話來看,春雨與大地的關系是柔情的,因為春雨的自然,大地才能生機勃勃。形容老師對學生默默無聞的培育,潛移默化的熏陶。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出自杜甫所作詩歌《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從整首詩來看,就能明白杜甫的一種見到雨的那種欣然自得的快樂感,其用筆之細膩,刻畫之精彩,加上整首詩句的表達動情地突出作者對生活的一種喜愛。
I. 杜甫贊美老師的詩句是哪一句
杜甫贊美老師的詩句: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原文: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2、釋義:
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傷,文采灑脫學問淵博可當我師。
遙想千秋往事不禁淚灑衣襟,我們雖不同世卻是同樣失意。
故居里你枉然留下斐然文采,巫山去雨舊事難道只是說夢。
可嘆的是楚宮已經完全消失,有船夫指點遺跡卻令人懷疑。
J. 贊美老師的詩句 杜甫
贊美老師的詩句有:1、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2、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
杜甫《野老》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杜甫《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