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拉伯生活奢華隨心所欲有美女圍繞的富裕國王是誰
阿普杜拉啊,阿聯酋國王。就靠著石油發大財的。
B. 古希臘傳說中,有個很喜歡美女圖的國王,國王的名字是什麼
不知lz是否記得有些出入……古希臘神話中是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是國王愛上了一尊雕像美女,最後使她獲得生命。這位國王叫做皮格馬利翁(Pygmalion)。
由此引申開去: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蕭伯納有同名劇本,國內通常譯作《窈窕淑女》。
下面引自網路知道: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塞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成為一個人只要對藝術對象有著執著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的代名詞。
C. 尼泊爾的活女神是怎麼選拔出來的她和國王誰更高貴
尼泊爾是南亞地區的一個內陸山國,它北邊靠近中國,其他三面則和印度接壤,全國分為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缺乏出海口的緣故,所以這個國家對外交流並不算多,文化主要受印度文化影響更多,並且因為封閉的山區眾多,所以這里還保留著不少比較傳統的文化和習俗,就比如這個“庫瑪麗”的傳統習俗。
同時因為被照顧得很好,甚至雙腳不能接觸地板的規定,每一個活女神都沒有自己生活的能力,然而他們13歲左右來初潮之後,她們就會被廢除,打回原形,這導致了每一個擔任活女神的女孩都喪失了基本生活能力,幸運的女孩經過2-3年的適應後會回歸社會生活或者學習,但不幸運的,一生就只能靠父母贍養了。因此這個習俗其實長久以來也備受質疑,
D. 多爾袞暴病而亡,為何朝鮮國王竟喜極而泣,坐地大喊
多爾袞當時向朝鮮索要貢女,但是朝鮮國女子多為纖細為主而清朝需要身體壯碩的女子,因此多爾袞暴斃朝鮮國舉國歡騰。
明朝末年朝鮮受命出兵幫助明對抗努爾哈赤,直到清朝建立以後朝鮮又向清朝示好,進貢美女。可能是兩國審美方式不同,因此朝鮮國送去的美女並不被看中,皇太極去世後他的兒子順治繼位,多爾袞輔佐順治,被順治成為「皇父」其權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想效仿前朝繼續讓朝鮮進貢美女,結果來的美女另多爾袞大怒。
於是再次命令朝鮮進貢美女,朝鮮舉國上下驚慌失措,就在這時多爾袞暴病而死,朝鮮國國王喜極而泣。
E. 西班牙王後美若天仙,國王卻有上千位「女朋友」,誰是最後贏家
王室家族一直是很神秘,讓很多外面的人都很好奇皇宮裡面的世界,在普通人的眼裡一直覺得王室家族的成員不用每天工作,還有花不完的錢,他們的生活和童話一樣讓人羨慕。其實皇室家族的成員和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多大的區別,他們也會為了自己婚姻的問題發愁,也會為了各種小事發脾氣。
這件事情被索菲亞皇後知道了以後,沒有和國王吵鬧,為了自己的兒子選擇忍下去,出席活動的時候也是對國王面帶微笑。正是因為索菲亞王後的堅持和隱忍,自己的兒子登上了皇位,而索菲亞順利的成為了王太後。或許是自己的三個孩子都已經健康長大了,這位美麗的王太後變得比以前更加的開朗好和豁達,晚年的生活幸福了很多,有時候還參加一些業余活動,放下了王太後的包袱,開始追求自己的人生。
F. 英國的國王都是女的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女王的,有和英國類似的國家嗎
實際上,英國在亨利八世之前也不認可女王。亨利八世因為王後無子而與其離婚,直接導致了宗教改革。但是亨利八世唯一的幼子愛德華六世體弱多病,亨利八世預計到他可能會夭折,為了防止貴族安排更疏遠的王室繼承王位,已經有些開放的亨利八世決定愛德華如無後代,由其姐瑪麗繼承,如瑪麗無後代,由其妹伊麗莎白繼承。這樣,女性不為君王的傳統被打破。
猜想其根源應該與西方基督教不承認納妾有關。國王雖有情人,但私生子無任何權利,中國則不同,無嫡出的後代,庶出的子孫也可以有繼承權。這樣中國可選的男性後代也較多。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6302666.html?si=7
英國歷任女王
http://..com/question/19075491.html
「九日女王」簡 格雷
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國王1553)(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系,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施魯斯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財政大臣,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G. 為什麼英國的國王都是女的
因為前任國王去世後同級別的王位繼承人中沒有男性。前提是英國法律允許女性繼承人繼承王位。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1年開始代表英王喬治六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1952年2月6日國王逝世,她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國世襲國家元首,除英國外,女王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元首。
現炒現賣:
歐洲史上的女王和女性繼承王位問題
閱讀歐洲歷史,就如同品位一屆精彩絕倫的歐洲足球錦標賽,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層出不窮的英雄帶給人無數激情和驚喜,在這其間,有一群女人曾經站在歷史舞台的中心,給歷史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們是歐洲歷史上的女王們。 這使人感到興趣:她們是如何登上王位的? 在女性能否繼承王位及如何繼承王位的問題上,歐洲各國由於傳統、觀念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規定。這絕對不是小事,由於不同國家對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理解不同,因而常常引起了王位的紛爭甚至導致了國家間的大型戰爭。在歷史上,因為對女性繼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導致的戰爭,典型的就有英法百年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西班牙的卡洛斯戰爭等。
(一)女王概況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歐洲君主制國家的在位國王之中,有三個是女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荷蘭女王貝亞特里克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她們都不是本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只是男人的專利,只有東羅馬帝國出了幾個影響不大的女皇帝。但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我統計一下,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現在已為人兼並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等)。不知有無錯漏,請各位大蝦不吝指教。 三十來個,在歐洲龐大的帝王群體中只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但她們不但將歐洲歷史譜寫得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實實在在在史書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後世的業績。總的說來,歐洲女王的表現還算不錯。其中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1740—1780在位)分別被本國的史學界認為是本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處於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無道禍國殃民之輩,唯一一個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親,她本人要負的責任其實也不多矣。 她們走上女王寶座的路徑不外乎兩種:從公主到女王和從王後到女王。身為王後,在國王丈夫死後,繼承人尚年幼或沒有合適的繼承人,便自己走上權利舞台的中心,進而即位稱尊的情況,在世界各國歷史上司空見慣,在歐洲則以俄國的兩個葉卡捷琳娜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歐洲特色的是從公主到女王的情況,歐洲歷史上的女王大多屬於這一類。 在即位之後,基本上男性國王能承擔的事務,她們也能承擔,但親自帶兵打仗除外,不過,17世紀之後,國王親自帶兵打仗的情況已越來越少見,因此也不見得是嚴重的問題。女王結婚之後與丈夫之間權力如何分配也是一個問題。有不少女王,結婚後就將主要王權交給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讓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奧諾拉,也有的女王結婚後能將丈夫和整個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如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選擇了終身不婚,以保證自己的權力不旁落,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說來話長,本文主要討論女性繼承王位問題,這些就此略過。
(二)
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這首先涉及的問題是,女性對父母的財產和地位的繼承權問題。古代法蘭克蠻族國家的《薩利安法典》曾規定婦女沒有繼承權,但《聖經·民數計》中則說道:「一個人時候應該由女兒繼承。」(意為無子嗣的時候)。歐洲各國歷史上的情況不大相同,但大體上是女性有繼承權,但要排在相應的男性後面(這與亞洲國家女性根本沒有繼承權,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別人的還是不同的)。 歐洲各國情況的不同,表現在歐洲的中心地區和「邊緣地區」的不同。歐洲中心傳統色彩較濃厚的地區,如法國、德國等,女性繼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國國王腓力五世就曾組織學者會議,搬出《薩利安法典》,確認女性沒有王位繼承權,即使在國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王位也只能由國王的其他男性親屬繼承。但在「邊緣地區」,如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則在名義上有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在東歐,除了波蘭和匈牙利在14世紀的一例特殊情況,在其他時代,女性都不得繼承王位。而俄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在18世紀這個「女皇世紀」,接連有四個女沙皇產生,但在其他世紀,女性繼承皇位則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個女王的出現,總是會帶來一系列復雜和棘手問題,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義上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國家,一個女王的產生仍然會面對種種阻力,這也是歐洲歷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數的緣故。但當一個國王只有女兒而沒有兒子的情況出現時,他通常又會謀求將王位傳給他的女兒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親屬,這就使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成為一個「模糊問題」,不同的國家、家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都有錯綜復雜的婚姻血緣關系,對同一個王位,常常有多個國家的王室成員可以提出自己有繼承權的依據,這就是歐洲歷史上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為何會引起那麼多的紛爭甚至戰爭的原因了。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無嗣而亡。他的堂兄,瓦盧瓦公爵腓力繼位為王,是為腓力六世。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國前國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孫,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兒孫都已死亡,至於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後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則認為,按法國的傳統,女性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因此不買這個「腓力四世的外孫」的帳。因此爆發了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被他們的後代一直延續下去,從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國王一度在法國加冕為王,不過最後還是被趕出法國。英法兩國在領土、經濟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而英法兩國在女性繼承王位問題上的理解不同,則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 17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為自己的後嗣問題深深擔憂。他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瑪麗亞·特蕾西亞,他想讓他的女兒即位,不願讓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聯其他王公手裡。因此,他頒布了歷史上有名的「國本詔書」,規定若無男嗣,女兒也可即位。這一詔書遭到了德意志邦聯各王公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依據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還沒有過女皇的先例。而瑪麗亞·特蕾西亞的支持者則反駁說,雖然歷史上沒有過女皇,但也沒有規定過女人不得繼承皇位。查理六世將「國本詔書」作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為換取國際上對「國本詔書」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犧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瑪麗亞·特蕾西亞順利即位,但與此同時巴伐利亞選侯阿伯特宣稱自己才是帝國皇帝,並夥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國軍隊入侵奧地利,這場戰爭歷史上稱為「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幸而奧地利取得英國的幫助,最後戰爭打成平手,普魯士承認了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皇位,但從奧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亞地區。 1833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兩個女兒,遺囑中由他的長女伊莎貝爾繼承王位,是為女王伊莎貝爾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認為女性沒有繼承權,自稱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繼承人,集結了一批持異議的政治、宗教派別,發起了「王室正統運動」的戰爭,史稱「卡洛斯戰爭」,失敗後流亡國外,他的後代還一直在謀求西班牙王位,以至於西班牙王族分化成兩個世襲,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類似的,叔叔和侄女爭奪王位的戰爭,還有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和王叔米格爾的戰爭。 以上三個例子,分別是不同國家之間,同一國家內部不同王族世襲之間,以及同一王族內部由於對女性繼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發的戰爭的典型代表。當然,這些戰爭本身還有更深的政治社會背景,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只是一個導火線。
(三)
新時代的繼承王位問題 進入20世紀,歐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擊,不再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紀中葉,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在歐洲一隅的丹麥,再一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丹麥國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個女兒,按照丹麥王位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他的弟弟克努特親王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再戰後丹麥女權運動高漲的背景下,很多人為斐特烈九世的長女瑪格麗特不能繼承王位感到憤憤不平。1950年,「丹麥婦女協會」首先挑起爭論,她們利用報紙、電台等媒體進行宣傳,認為應該由瑪格麗特繼承王位。爭論持續了兩年,連篇累牘的社論、專題、特寫、報道不一而足,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此事件被丹麥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將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和他主張的將議會由兩院制改為一院制的問題合在一起進行公民投票表決,以便提高投票率。結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數人贊成修改王位繼承法,確立女性的王位繼承權,瑪格麗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親王成為王儲,並於1972年即位至今。有評論認為,此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代的歐洲人實際上更喜歡由一位女王來統治(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關於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測驗中,90%的人明確表示無法接受)。 時至今日,歐洲君主制國家已經所剩無多,而且都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而存在的「橡皮圖章」,由一個男人還是女人來當國王已不再是那麼重要。加上當代歐洲國家中女議員在國會中佔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為奇,甚至有達到40%的(如瑞典),至於女首相、女部長、女黨魁等在歐洲國家中已司空見慣,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繼承王位的觀念已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盡管王室的制度總是落後於社會制度的改革。當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規定男女王族成員具有完全同等的繼承王位的權利;在英國、西班牙、丹麥、荷蘭,女性王族成員雖然在王位繼承順序上要排在血緣關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員後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後面),但也已經有無可非議的王位繼承權;
H. 曾經有個國王下令殺了很多醜女,只留下美女的是哪個國家
那個國王以前被美女嘲笑過,非常討厭美女,他邀請了很多美女出席宴會,要每個美女陪他睡一晚上後殺了那個美女,結果又個美女晚上給他講故事,沒講完就沒殺她,那個美女每天晚上都給他講半個故事,中午再告訴國王結局,六個月國王和那個美女結婚了,有人把美女給國王講的故事整理成了一本書《一千零一夜》
I. 泰國國王能夠這么多次換王後,還公開納妾,女性這么沒地位嗎
在泰國,女性的地位很低
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這位國王與自己41歲的貼身保鏢蘇提達結婚,而蘇提達也成功晉升為泰國王後。
說實話,這位貴妃的長相還是不錯的,五官和臉型都比較大氣精緻,顏值可以說是輕松碾壓蘇提達王後。而且她的身材也非常好,特別是穿上緊身裙裝,展現出優雅性感的身段。其實我一直搞不明白,這位國王就算很愛美女,但為何要如此高調公開呢?泰國的法律也是不支持一夫多妻的,這樣的公開違反不是在給王室抹黑么?
其實一開始還是有不少人站出來反對的,但是當大家看了一組詩妮娜以前在護衛隊的照片後,反對的聲音也變的越來越少。
J. 英國國王為什麼是女性。
之所以英國會有女王,主要是因為在英國,女性也是有繼承權的。
根據《王位繼承法》,英國國王的位置世代相襲,兒子優先於女兒,而女兒又優先於侄子或者侄女。如果有多個兒子或者女兒,就會按照年齡大小來進行排序。
當今英國女王能繼位,其實也算是機緣巧合。當時女王的爺爺喬治五世總共有3個兒子,老大愛德華八世,老二喬治六世(女王父親),老三格洛斯特公爵。
可能有不少人都聽說過愛德華八世的名字,他就是傳說中那個為了美人放棄王冠的英國君王。他在1936年成功登基,在當時還和來自美國的辛普森夫人愛的死去活來。但是由於辛普森夫人是個已經結了兩次婚的人了,所以王室和議會都反對他們兩人結婚。所以愛德華八世為了抱得美人歸,直接辭去了國王的職務。
隨後王位就落到了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頭上,由於喬治六世的身體非常不好,於是在1952年2月份的時候與世長辭。
按理來說應該是格洛斯特公爵登基當國王,但這個格洛斯特公爵很奇怪,在他大哥愛德華八世登基的時候就對外界宣布永久放棄皇室繼承權。
而喬治六世只有伊麗莎白和瑪格利特兩個女兒,所以根據年齡大小來排序,伊麗莎白才成功登基為英國女王。其實,由於女性繼承權還是要低於男性,所以英國歷史上的女王其實並不多。
著名的英國女王: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成功將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被稱為「血腥瑪麗」。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她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也被稱為「童貞女王」。在她的統治下,英格蘭成為歐洲當時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在她執政期間,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在她執政的63年期間,英國迎來了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她是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同時也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