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寧強縣情人路景區在哪個地方
情人路景區地處於漢中市寧強縣代家壩,距離縣城中心駕車或打車最短路程距離約33公里左右,所需時間約1小時10多分鍾左右。
B. 寧強縣一共有多少個鄉鎮
截止2019年寧強縣轄16個鎮2個街道:
16個鎮:大安鎮、代家壩鎮、陽平關鎮、燕子砭鎮、廣坪鎮、青木川鎮、毛壩河鎮、鐵鎖關鎮、胡家壩鎮、巴山鎮、舒家壩鎮、太陽嶺鎮、巨亭鎮、安樂河鎮、禪家岩鎮、二郎壩鎮。
2個街道:漢源街道、高寨子街道。
寧強縣位於陝西省西南角、漢中西部,東經105°21′10″-106°35′18″、北緯32°37′06″-33°12′42″之間,地界三省、毗鄰八縣,東鄰勉縣、南鄭縣,南接四川的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西連甘肅的康縣、武都區,北與略陽縣相連。
全縣總面積3246.8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31萬畝,其中水田6.6萬畝。總人口33.96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55萬人,有回族、蒙古族、苗族、藏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近千人。
寧強屬中低山區縣,北屬秦嶺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600米;南屬巴山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800米。縣委、縣政府駐地海拔800米。毛壩河鎮三道河九埡子主峰海拔2103.7米,為全縣最高峰;燕子砭鎮嘉陵江入川處海拔520米,為全縣最低點。寧強是漢江發源地,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之美譽。
(2)漢中寧強哪裡美女多擴展閱讀:
寧強縣境,禹貢梁州之域。商及西周時代為氐羌所據。春秋戰國時期,白馬氐據其西境,蜀據其東境。秦置蜀郡,全境歸轄。
兩漢為葭萌縣地。蜀漢為漢壽縣。晉改漢壽為晉壽。隋屬綿谷縣。
唐武德三年(620)分綿谷縣,在通谷鎮(今大安鎮)置金牛縣,此為境內設縣治之始。
武德四年(621)又分綿谷置三泉縣和嘉牟縣,不久撤金牛、嘉牟,盡人三泉。
天寶元年(742)三泉縣治由故縣址移向東北120里,即今唐渡擂鼓台。宋朝,三泉縣直隸京師達137年,開我國中央直轄縣之先例。
至道二年(996)在三泉縣西1里置大安軍,後幾經升降興廢,元初在金牛鎮(今大安鎮)設大安州,後降州為縣。明初並入沔縣。
洪武二十七年(1394)階、文軍亂,太祖遣寧正為平羌將軍討伐,翌年亂平,置寧羌衛於徽州。
「其曰寧羌,蓋輯寧羌氐之義,欲羌之永寧耳!」洪武三十年(1397)羌民田九成據馬面山起事,九月敗死,朝廷命指揮姜觀在今縣治——羊鹿坪築城建署,遷寧羌衛於此。
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立寧羌州,州衛並存。清代廢衛存州,辛亥革命後降州為縣。
民國24年(1935)紅四方面軍攻克寧羌,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本縣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紅軍北上,建置復舊。
民國31年(1942)元旦,改寧羌縣為寧強縣。於右任曾為寧強贈題「安寧強固」4字,並雲:「可作解釋新縣之名」。
1949年12月11日寧強解放。自解放以來,本縣隸屬關系基本未變,為漢中地(專)區的屬縣,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本縣遂為漢中市屬縣。
1953年,將本縣的黎坪鄉、元壩子鄉、禪家岩鄉、五郎壩鄉、板蒼壩鄉、小褒城鄉、掛子山鄉、孫家嶺鄉、李家壩鄉、水田坪鄉、張家橋鄉、唐家壩鄉和鐵鎖關鄉的松坪子行政村劃歸黎坪中心區。
將啟寧鄉劃歸沔縣。將鄭家壩鄉龍王堂、大石溝、蘇家山及其他若干戶劃歸略陽縣。將龍崗鄉第四行政村、中壩子鄉、曾家河鄉桃園子村、鞏家河鄉二里壩村亦劃歸略陽縣。沔縣金堆鋪村、略陽縣廟壩鄉溫家院子劃歸本縣。
1958年,略陽縣廟壩鄉和黎坪區的禪家岩鄉、三道河鄉、水田坪鄉劃歸寧強。此後,縣境版土基本未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強縣
參考資料來源:寧強縣人民政府-行政規劃
C. 聽說唔哩有很多美女,是真的嗎
漢中,簡稱「漢」,雅稱「天漢」,別稱「梁州」,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美麗富饒的漢中盆地。全轄十縣一區,總2.7萬平方公里,人口萬。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 漢中區天漢大道國家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地區。現任委書記田傑、長胡潤澤、政協主席魏建民。
駐地漢台區街,郵政編碼:,區: 。
漢中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獨特秀麗,全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1個,國家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水利風景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有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漢中主要旅遊景點:古漢台、褒斜棧道 、武侯墓 、旱蓮、南湖風景區 、張良廟、佛坪大熊貓保護區、蔡倫墓、石門風景區、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午子山 、黎坪森林公園、蘇景園、五門堰、靈崖寺、勉縣溫泉、山河堰、王富溝溶洞、南沙河風景區、飲馬池、陝西理工學院、張騫紀念館 、漢中天台山、紫柏山 、紅寺湖、興元湖 、開明寺塔、洋縣朱䴉保護區、蓮花池公園 、青木川、西鄉櫻桃溝等 。
委書記田傑曾說:漢中的特色不僅僅在於漢文化,之所以能成就劉邦的漢室大業,則是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生態的多樣性。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間為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著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這里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漢中的森林覆蓋率為52%,林草的植被率達60%,這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條河流,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田傑認為,「『南水北調』不僅有利於調入水的地區,也有利於調出水的地區。為保證調往京、津、冀地區的水質,我們必須對漢江流域進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污染,加大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實際上就提升了漢中的文明水平、生活質量以及現代化水平,讓漢中古城更具品味!」
漢中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為國家的一級行政區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設漢中郡(秦為郡縣二級制,郡為一級行政單位,成都地區屬於蜀郡),唐代中期漢中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開元至五代時為道、州、縣三級制,道為一級行政單位,成都地區屬於劍南道),北宋漢中曾為利州路的治所興元府所在地(宋設路、州、縣三級制,路為宋一級行政單位,成都地區屬於成都府路)。元代蒙古軍占漢中,為了切斷漢中地區與成都地區的,讓四川「無險可守」,逐漸撤消了漢中作為一級行政單位治所的地位,並入以關中地區為治所的行政單位,至此漢中開始隸屬於陝西省。即使現在看來無論是地理氣候、方言習俗還是飲食習慣,漢中與關中、陝北都有較大差異,而與川北更為相似。
漢中城精神:仁智 和諧 開放 圖強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漢中地處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漢中盆地。盆地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體濕潤,年降水量-毫米,年均氣溫14℃。
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方。這片被巍峨秦嶺和蒼莽巴山環繞的盆地,被長江兩大支流漢江與嘉陵江滋養的秀土,雖然位於中國西部,但卻擁有與江南同樣的秀色,是一處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游歷漢中,撲面而來的是滿目蒼翠。佛坪自然保護區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國首個野外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長青自然保護區有「生物資源庫」之美譽,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尤其是以四大國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最為著名,國內外科學界廣泛關注;黎坪國家森林公園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競秀,被稱為西北的「九寨溝」;紫柏山山嶽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風景如畫,霧靄蒸騰,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見;午子山山勢險峻,壑幽林密,素有陝南「上華山」之稱,其山中余畝世界珍稀白皮鬆蔚為壯觀;褒谷口石門景區高峽平湖,儀態萬千,仿建的石門棧道依山傍水,凌空飛架,再現了秦漢棧道的宏偉風貌和形制特色;紅寺湖煙波飄渺,山水交融,恬靜神秘,是「一幅天然的國畫長卷」;南湖天靈地秀,林茂竹修,曲徑通幽,是一處集錦式的水上園林;西北最大的柑桔生產基地,城固十萬畝桔園,金秋時節桔紅橙黃,游園采桔,其樂融融;全國第二大櫻桃基地,西鄉櫻桃溝花開時節,山林盡染,絢麗多彩,十里飄香;還有百萬畝油菜、五十萬畝的茶園,每到春季,沿江兩岸百里金黃,蜂飛蝶舞,令人心曠神怡。[編輯本段]民風民俗 1.鄉土美味——陝南臘肉
臘肉,又叫熏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方特產,是陝南人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相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王,兵敗南下走陝南,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贊不絕口。
陝南秦巴山區人,加工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裡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熏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陝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臘肉從鮮肉加工、到存放,肉質不變,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傳說西安有名的「樊記臘肉」,就是陝南人傳給的技藝。
陝南宰殺的年豬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為淡貯,終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饋友、逢年過節,都離不開臘肉。因此,一般農家,均以此為家常必備之鄉食,遂成鄉土美味。特別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臘肉的多寡,來衡量貧富的標志。《漢陰縣志》記有: 「雖篷室柴門,食必兼肉。」這里說的肉,即指臘肉。
2 .陝南把嫂叫姐趣談
陝南農家,分明是媳婦,可家裡年小的弟妹都叫她「姐姐」。不叫嫂子,為什麼把嫂子叫姐姐哩? 過去,陝南人只把談婚期間的嫂子叫姐,表示對姑娘尊重和親熱,到過門後就改叫嫂子。隨著生活的改替,人們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婆媳之間不是冤家對頭。許多婆婆心疼媳婦,把媳婦當女兒看待:而媳婦尊敬婆婆,勝過親娘。所以弟妹們把嫂叫姐,認為這樣更親切。天長日久,大家覺到這樣稱呼有利於家庭和睦。互相學習,就漸漸形成了一種風格。
3. 陝南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有石頭、竹木、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多建於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遍。顧名思義,石頭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扎並以蓼葉復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多建於林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磚石為支撐,上面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開間不大,但樓—廠可防水,樓上很涼爽。有學者指出: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2—3間。正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開間比正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刀:門。四合院由正、廂和過門組成,中間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和城樓日益多起來。
4 .秦巴中華獼猴桃酒
中華獼猴桃酒,既是酒族新秀,其歷史義十分悠久。據傳,早在漢代。深山中的山民就釀造過這種酒。陝南秦巴山區盛產中華獼猴桃。古時,這里的山民祖機輩輩釀造這種酒,謂之「陽桃酒」、「藤梨酒」。
秦巴中華獼猴桃酒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秦巴山區特產的優質中華獼猴桃為主要原料,採用優質酒麴,經破碎、壓汁、分離、澄清、發酵、精釀而成。再經凈化處理、冷凍殺菌,可保存。其酒液金黃色,清亮透明,果味濃香,酸甜爽口,醇厚柔飴,營養豐富,別具風味,婦孺皆宜,是一種較好的佐餐酒和保健飲料。秦巴山區的許多縣都已釀造出中華獼猴桃酒,比較著名的有洋縣、勉縣、平利、安康、石泉、南鄭、戶縣、眉縣、鳳縣等縣所產中華獼猴桃酒;如洋縣秦洋食品飲料有限,選用當地特產的野生優質獼猴桃鮮果為主要原料,精釀的「秦洋牌」中華獼猴桃酒,酒質優佳,果汁含量保持在毫升/升以上。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飲料酒;同年獲國家輕工部「銀杯」獎;年被評為全國輕工系統優秀新產品;同年11月經國家食品工業協會推薦,參加亞太地區國際優質產品博覽會;歷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旅遊新產品。同時,被載入《中國食品工業年鑒》和《秦巴山區土特名產》。產品暢銷、上海、廣州、西安、四川、甘肅、湖北、湖南、山東、遼寧、青海、寧夏等20多個省、、自治區: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目前,秦洋食品飲料有限,已引進獼猴桃酒釀造生產線,年產可達 萬公斤,以滿足場需求。安康地區生產的「金秋牌」獼猴桃干酒,榮獲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獎。石泉酒廠生產的中華獼猴桃酒,為定銷產品。
5. 陝南吃剖膛俗聞
陝南山區的山民們,不論誰家宰殺了肥豬或是獵獲了較大的野物,便要請鄰居相好來吃剖膛。這吃剖膛以肉為主,並無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幾升黃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凈成筐洋芋,或燜或煮,弄一大鍋,用幾只大盆盛起,放在院落、碾盤或樹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圍著去吃,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頭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釀的包穀燒。只見那男男女女吃肉如吃豆腐:喝酒如喝涼水,吃得嘴角流油,喝得滿臉通紅。
平川人初進深山,見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陣勢,常嚇的不敢動筷。住久了,也與山民並無二樣。山裡人飲食溪流泉水,含礦物質多,易於消化,再加上勞動強度大消耗多,能吃善喝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山區也畢竟寂寞,遇著這種機會,男女同飲,老少共樂。老遠趕來,吃得一飽二醉,在夕陽的余輝里,領了老婆娃兒,蹣跚著回家,夜裡做夢也打著飽嗝,笑出聲來。一頓中、剖膛常常要吃去半條肥豬,不過家家宰豬,人人可吃,頗有點原始先民們有屋大家住,有飯大家吃的遺風。
6. 漢中滑竿
漢中盆地位於秦嶺和巴山之間,除漢江有船可行,公路可走外,一般山區交通很不方便。因此,舊日流行一種載人的工具——滑竿。滑竿主要用兩根竹竿和竹篦麻編成,以麻繩結扎,約寬2尺,長近1丈,形似擔架。通常滑竿中間扎有涼椅,客人可牛坐半卧。天涼時可鋪軟墊,避雨遮陽可撐篷傘。 過去在漢中城鄉有專門抬滑竿的腳夫,計價以路程遠近和難度算,翻山過嶺,下雨路滑, 自然路費加倍。舊日勞動多靠。肩背步行,只有達官貴人和財主才坐滑竿。
抬滑竿一靠力氣,二靠技巧,前後兩人講求配合默契,步調一致。前面的腳夫帶路, 自然要心明眼亮,後面的腳夫也來不得半點馬虎。抬滑竿時腰桿挺直,腳移身不動,換肩不停步,如遇意外,前面的走快、走慢、停步,後面的要通過肩膀和趨勢即時感知,並及時調整,重新踏到一個點子上。行進時借著竹竿的彈性上下起落,客人坐在上面感到悠然自得。
抬滑竿是一種行當,無論起步、上下坡、拐彎、落腳郡有行話,前呼後應,像勞動子一樣。呼語和應答用語簡短通俗,有韻有趣,腳夫通過呼應配合行進,同時可以減輕疲勞。客人坐在上面也不覺害怕和寂寞。 如今,滑竿的作用沒有消失,山區一些人家仍用它抬傷殘病人。近年來山區旅遊點也備有滑竿供人坐。
7 .背手和解手的來歷
陝西和四川交界處的人,走路時愛把雙手反背在後頭,還把上廁所叫解手:大便叫解大手,小便叫解小手。明末清初,經過多年的戰亂,川陝兩省赤地千里、人煙稀少。朝廷便從湖廣地方大量強迫往川陝遷移。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四川填陝西。」 且說川北地方的一大批百姓,故土難離,不願搬遷到外地去。官府就把他們一個個背剪雙手、繩捆索綁,由官差押解,成結隊地橫穿大巴山往陝西前進。
百姓們一個個氣吞聲地、三步兩回頭地往北行走。他們像犯人一樣,沒有行動的。他們要大小便了,首先要報告給差人,得到允許後,暫時把手上的繩子解一解。大便時間長叫大解,小便時間短叫小解。大小便完後,再照樣把雙手反捆上,以防逃跑。
俗話說,水火不留情。老百姓人多,吃的又是稀湯湯菜糊糊,一路上不是這個要解手,就是那個要解手。官差人少,平時作威作福慣了,就很不耐煩,有時繩子解得很不及時,有時就乾脆不動彈。害得百姓們常常弄臟了褲子。百姓稍有怨言,就要遭到毒打,還有不少人被活活地折磨死了。
百姓中有個叫的漢子,為人正派,性格剛強,力氣又大,很得大夥的信任。他決定要帶頭,趁夜晚集中關押睡覺時,暗地聯絡好了大夥,商量好了暗和行動。 第二天,大隊人馬牽成線線,路過川陝兩省交界處的天池梁,這是大巴山的主峰,山高林密。中午,吹了一聲口哨。大夥紛紛要求解手。官差們罵罵咧咧地先後把不少人的手解開了。又連吹了三聲口哨。他帶頭飛起一腳把官差頭踢下了山。大夥就一擁上前,官差們防不勝防,寡不敵眾,全被推下了萬丈懸崖,餵了野獸。
人了,禍事也闖下了。他們不敢回老家四川,也不願去新地方,就在天池梁附近的老林中定居了—下來。他們結草為廬,刀耕火種,過著山高皇帝遠、 自食其力的生活。這兒的人因為在押解途中雙手被捆綁得久了,就養成了走路時背剪雙手的習慣。解手的叫法也習慣成了自然。於是,這種習俗就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
8. 奇特的嫁妝---腌菜
漢中地區有句俗語:「嫁妝沒腌菜,女兒頭難抬」。當地風俗,嫁妝中必須有腌菜。女兒長到十七八歲,母親就開始為女兒做「嫁妝菜」。其品種越多,女兒顯得越光彩。這風俗,在南鄭縣的南海、紅茶、黃官等區,尤為講究。
「腌菜」是陝南巴山地區的特產,味淳色澤亮:凡品嘗過的人,無不為其美味叫絕。久有「開壇香十里,嘗過永留味」之說。這種菜精細,品種較多,像春波浪、椿芽子、茴香菜、春筍等均可。因所有菜都不用切,捆把人壇,故又稱「把把腌菜」。這種菜不僅是嫁妝必備品,也是招待賓客的佳餚。而嫁妝中最為光彩的是「腌菜酒」和「腌菜茶」。
「腌菜酒」是新婚之夜「鬧」儀式中的必備品。桌上擺出各種腌菜,並配有酒、糖、水果等。新郎新娘坐在一起,鬧的姑娘、小夥子圍坐在一圈,邊吃邊喝,連唱喜。吃「腌菜茶」,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先將「陪嫁腌菜」擺起,再泡上濃濃的巴山茶,然後請親友和雙方親屬圍桌而坐,喝茶品茶。同時,親友們還要挨次唱助興,如:
「妹子手巧好嫁妝, 什錦腌菜噴噴香; 老漢吃了腰不痛, 小娃吃了不尿床。 妹子賢慧郎勤儉, 勞動致富建家園。」
春香做的長鹹菜成功後,一傳十,十傳百,鄉親們都跑來看稀罕,學手藝。從此,做長鹹菜的人越來越多了,長鹹菜就成了人們最喜歡吃的長存菜。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春香的女兒麗麗長成了大姑娘。春香在她出嫁前,特意精心地給她做了一壇長鹹菜做為陪嫁品,讓女兒到了婆家,要孝敬婆婆,讓婆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青菜。所以青菜,也叫親菜。 打那以後,大巴山的農產人家出嫁女兒,做父母的都學春香那樣,做上一壇長鹹菜作陪嫁品。這個鄉俗,一代一代流傳至今。
9 .漢中喬遷之喜俗
我國城鄉歷來有擇吉日搬遷的習慣,由於遷入新居是喜慶事,人們便互相祝賀道喜,歷久成俗,稱為「喬遷之喜」。 「喬遷」這個詞來自詩經小雅的伐木篇;「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行於喬木」。翻譯成現代的話是:「吹起樹木錚錚響,林中小鳥嚶嚶唱;小鳥本從深谷出,飛來住到大樹上」。把遷人新居叫「喬遷」,借用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比喻人們搬進高大的新屋,得以飽覽寬敞的天地和明麗的風光。這的確是一件令人心花怒放的如意快事,難怪親友也為之高興而祝賀。
漢中地區的喬遷賀之俗尚存,且有新的發展。凡新修屋或是租搬遷,都有賀客臨門放炮道喜。尤其新修屋,遷居時要選吉日良辰,設酒,十分熱鬧。新朋好友賀時往往帶去圍鼓、絲弦坐唱助興,同時向主人贈送對聯、單條、茶點等禮品。單條內容多是即興編寫的詩詞或順口溜,寫在大紅紙上;張貼在室內,活躍喜慶氣氛。
10. 漢中方言中的忌諱
漢中人說話忌諱:「燒火」說成架火或傳火。因「燒火」指公公和兒媳的不正當關系。
還忌諱說「吃鍋巴」和「鏟鍋巴」,「吃鍋巴」和「鏟鍋巴」是指弟嫂之間有不正當關系。客人到漢中人家吃飯,不能讓主人給你鏟鍋巴,更不能自己動手去鏟,輕則引起笑話,重則引起主人反感驅逐出門。
父子之間和弟兄之間說話嚴肅認真,講究禮貌,但是在爺孫、堂孫和表爺之間則不分場合,相互取逗。在農村常常可以看到同堂同宗的孫子孫女稱呼須眉皆白的老爺爺為狗娃爺、牛娃爺、豬娃爺等,聽者哈哈大笑,不予計較。
11. 漢中茶館與茶俗
漢中城鄉除了商店每日顧客人來人往,紅火的地方就算茶館了。茶館是人們談心議事和會友的好地方,許多生意人以飲茶為名尋信息,談,講價格,拍板成交。也有遠地農民進城辦事,坐進茶館歇息片刻,順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於閑老無事者,更是茶館的常客。
解放前後,漢中的茶館設備很簡單,僅有桌凳、火爐、水壺和茶具,但店家招徠茶客十分殷勤,語言謙恭,態度和藹,使人賓至如歸之感。近幾年有些茶館新設棋類、紙牌、畫報、書刊、收播新聞、音樂節目,或邀請藝人說書,活躍茶客文化生活。這類文藝茶館增添了茶客的雅興,是一種嶄新的茶俗,很受歡迎。 在鄉村,一家一戶也是一個茶館,不僅自己養成喝茶的習慣,還形成「客來先敬茶」的風尚。賓客登門,茶水當先,為客沏泡名茶,連茶具也很講究。獻茶時雙手捧杯,輕遞輕放,親切招呼,頗有茶禮。
隨著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眾對飲茶解渴、消食、清熱、降火、益思等性能有了認識,不飲茶的也飲起來了。茶客們又總結出這樣的茶訣:薑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可明目,燙茶傷五內。飯後共消食,酒後茶解醉。午茶長精神,晚茶難入睡。空腹飲茶心發慌,隔夜剩茶傷脾胃,過量飲茶人黃瘦,淡茶慢飲增年歲。
12 .漢中宴請待客俗
漢中地區人好客,待人厚道,在過生日、滿月、結婚、喪葬等事上,都要設宴待客。但又因事情不同,宴席內容也不一樣。辦喪葬宴席,不僅飯菜從簡,還不備酒。他們認為,家有喪事為不幸,不宜飲酒。辦生日、過滿月的宴席,雖飲酒,不行令,讓老人安安靜靜過個生日,不讓高聲行令嚇著嬰兒。辦「迎親宴」大不一樣,不但菜多、酒多,還讓賓客開懷暢飲,大有一醉方休之勢。
迎親宴很講究。客人入座後,先上四盤色鮮味美的冷盤,四盤乾果,一盤瓜籽,表示「四時春色」和「瓜果豐登」。這段飲酒時間拉得較長,為的是讓親朋借酒談心。
正式開席的第一道菜必是「紅肉」,不管是什麼肉,怎樣做法,只要帶紅,就有「鴻宴滿堂」之意。跟著上「全家福」,取「合家團聚」和「有福同享」之意。第三道菜是「大八寶飯」或「八寶羹」。其作料是糯米、百合、白果、紅棗、蓮籽、水晶等,八種原料,各有含意。如紅棗、蓮籽,取意「早生貴子」,百合取「百年合好」,白果取「白頭偕老」等意。前三道菜忌上炒菜,因炒和吵諧意,過此三道菜之後,就可隨便上菜。但最後一道必須是魚。沒有魚時,可做「假魚」代之,取「吉慶有餘」這美意。這種宴席上,每道菜還有「唱禮先生」報菜名,說四言八句,如端菜的報:「紅肉上席」!唱禮先生便接唱道: 掛紅燈,披紅彩, 紅喜門中紅宴開; 親戚朋友賀紅喜, 滿堂喜氣紅運來。
D. 寧強在哪
陝西啊,陝西漢中。寧強位於陝西省西南角、漢中西部,介於東經105°21′10〃—106°35′18〃、北緯32°37′06〃—33°12′42〃之間,地界三省、毗鄰八縣,東鄰勉縣、南鄭縣,南接四川的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西連甘肅的康縣、武都區,北與略陽縣相連。
全縣總面積3246.8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31萬畝,其中水田6.6萬畝。總人口33.96 萬人,其中農業人j口30.55萬人,有回族、蒙古族、苗族、藏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近千人。轄26個鄉鎮269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超過2萬人的鄉鎮有6個,其中3萬人以上的2個,低於5000人的鄉5個。寧強屬中低山區縣,北屬秦嶺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600米;南屬巴山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800米。縣委、縣政府駐地海拔800米。毛壩河鎮三道河九埡子主峰海拔2103.7米,為全縣最高峰;燕子砭鎮嘉陵江入川處海拔520米,為全縣最低點。寧強是漢江發源地,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之美譽。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4.68億元,財政總收入7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1元。
地處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地形多呈「V」形構造,最高海拔2103.7米,最低海拔520米,分為谷壩、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個地貌類型。屬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3℃。
E. 漢中哪個縣美女多
我認為是寧強和略陽。美女非常多,以前上學的時候遇見的美女中的美女都是這兩個地方的
F. 寧強有什麼地方好玩
2天湖風光
位於陝西省寧強縣東南部的二郎壩鄉。從西安、成都、漢中高速可直達寧強,距漢中市96公里。風景區屬集自然風光、水域風光於一體的原始生態自然風景區。1999年,省屬二郎壩水力發電公司在天生橋水庫落閘蓄水,形成了高山湖泊「天湖」。
天湖湖面海拔高度1180米,南北約14.7公里,深達100米,水域150萬平方米,庫容7800萬立方米,寬窄隨山而變,遇景而成,最寬處500米,窄處則20米不足,湖水清澈,深邃沉靜,兩岸峽谷萬丈,奇峰怪石,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天湖蜿蜒狹長,三十里水路不同,三十里景點各展風采,加之撲朔迷離的神奇傳說更賦予這里山水的新、奇、險等魅力和特點。天湖風光,景色奇特,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迷人之處。景區內植被豐茂,林木蔥籠,保持著原始生態的自然環境,各種古樹高聳入雲,遮天蔽日,古藤枯樹密積成網,曲徑通幽;湖面野鴨成群,鴛鴦與遊人深潭戲水,鷺鷥和船聲空谷回應。景區內有眾多國家級保護動物如:娃娃魚、虎紋蛙以及鬢羊、黑熊、鹿、鴛鴦、鷺鷥、錦雞等珍禽異獸。當地還盛產香菇、木耳、天麻等土特產,均屬天然特產,品質極佳。主要景觀有雙麻柳、寨岩、渾塘峽、兩龍水、水庫大壩、白岩崖、神仙洞、石人山、拜子地、鴛鴦池、野鴨灘、手爬岩、銀灣雙瀑等10多個。
銀溪雙瀑:位於景區中部,此處是人們求子顯靈之處,一對瀑布相隔不足50米,各顯風姿,高逾100米,飛流直下。
白岩崖:由於地殼運動,形成兩岸對峙,高近百丈,崖層清晰,色如月白,景色十分壯觀。
石人山:位於天湖中部,因一石如人雕像,神態威嚴故名石人山。
G. 漢中的木耳之鄉是寧強還是留壩
留壩縣
留壩縣天然中葯材和植物品類繁多,人稱「綠色寶庫」「天然葯庫」,可供葯用的動、植物葯材有1320多種。盛產杜仲、金銀花、靈芝、九節菖蒲等稀有名貴葯材,尤其是西洋參、天麻、豬苓等中葯材品質極佳。盛產木耳、羊肚菌等21屬300餘種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山珍」菌類資源。
盛產板栗、核桃、獼猴桃、五味子等林副產品。現有馬道、火燒店、桑園、廟檯子4個國有林場和9個天然林管護站,負責留壩縣森林的管護和營造。留壩縣現有天然牧草場2312.32公頃,占總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
(7)漢中寧強哪裡美女多擴展閱讀
留壩縣簡介——
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漢中市北部。歷史上即為南北通衢,素有「秦漢咽喉」之稱。留壩之名,始見於明《一統志》,本名劉壩,相傳留侯張良辟穀於境內紫柏山,因有留侯祠而得名留壩。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設留壩廳,1913年,改留壩廳為留壩縣。
留壩縣東西長46.4公里,南北寬67.2公里,縣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距西安市367公里,距漢中市85公里。最高海拔2610米,最低海拔585米,平均海拔1547米。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H. 陝西寧強怎麼樣
寧強的生活費在漢中內算是最高的,每個月生活費1500-2000元/兩口之家;尤其菜價比較高。租房一室一廳每月200-500元(看地段和樓層)
I. 漢中的木耳之鄉是留壩還是寧強
寧強啊,寧強屬於山嶺地區,樹木資源豐富,採用的是無污染的種植理念,木耳外形較好,口感醇厚,營養豐富,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歡的,你也不例外
J. 寧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寧強歷史文化沉澱甚厚,獨特險要的地理位置,促使南北文化在這里撞擊,秦蜀風情在這里融合,巴蜀文化特色鮮明。歷代文人騷客對寧強多有題詠,如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文同、陸游,明代的薛宣、楊慎,清代的曾國藩、何紹基以及近代的於右任、羅章龍等人,都曾寫下贊美寧強的壯美歷史篇。李白有詩曰:「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天子一行遺聖道,錦城長作帝王州。」三國名將趙雲曾在陽平關子龍山駐扎軍隊,古時入川險道「金牛峽、五丁關、西秦第一關」等遺跡猶存。諸葛亮經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寧強文化事業也蒸蒸日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本土書畫、文學、音樂名家,其中多名書法人才多次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各項展覽中獲獎,這一現象被界稱為「寧強書法」現象,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
縣境之內有古鎮青木川風景旅遊區,金剛峽風景旅遊區,漢水源森林公園,天湖風景旅遊區,五丁雄關,寬川泛珠泉,龍門洞,羌文化博物館,溶洞風景,草川子石林等等。旅遊資源豐富,地方小吃種類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