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汝南縣美女搬哪裡了

汝南縣美女搬哪裡了

發布時間:2025-02-21 11:32:20

『壹』 河南有哪些經典歷史傳說

十七、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當楚國正在遭到秦國欺負的時候,北方的趙國倒在發奮圖強。趙國的國君武靈王,眼光遠,膽子大,想方設法要把國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趙武靈王對他的臣子樓緩說:「咱們東邊有齊國、中山(古國名),北邊有燕國、東胡,西邊有秦國、韓國和樓煩(古部落名)。我們要不發奮圖強,隨時會被人家滅了。要發奮圖強,就得好好來一番改革。我覺得咱們穿的服裝,長袍大褂,幹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數民族)短衣窄袖,腳上穿皮靴,靈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風俗,把服裝改一改,你們看怎麼樣?」

樓緩聽了很贊成,說:「咱們仿照胡人的穿著,也能學習他們打仗的本領了,是不是?」

趙武靈王說:「對啊!咱們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馬拉車,但是不會騎馬打仗。我打算學胡人的穿著,就是要學胡人那樣騎馬射箭。」

這個議論一傳開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對。趙武靈王又跟另一個大臣肥義商量:「我想用胡服騎射來改革咱們國家的風俗,可是大家反對,怎麼辦。」

肥義說:「要辦大事不能猶豫,猶豫就辦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認為這樣做對國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譏笑?」

趙武靈王聽了很高興,說:「我看譏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會贊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武靈王首先穿著胡人的服裝出來。大臣們見到他短衣窄袖的穿著,都嚇了一跳。趙武靈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講了,可是大臣們總覺得這件事太丟臉,不願這樣辦。趙武靈王有個叔叔公子成,是趙國一個很有影響的老臣,頭腦十分頑固。他聽到趙武靈王要改服裝,就乾脆裝病不上朝。

趙武靈王下了決心,非實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這個新辦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親自上門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復地講穿胡服、學騎射的好處。公子成終於被說服了。趙武靈王立即賞給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們一見公子成也穿起胡服來了,沒有話說,只好跟著改了。

趙武靈王看到條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裝的命令。過了沒有多少日子,趙國人不分貧富貴賤,都穿起胡服來了。有的人開頭覺得有點不習慣,後來覺得穿了胡服,實在方便得多。

趙武靈王接著又號令大家學習騎馬射箭。不到一年,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打敗臨近的中山,又收服了東胡和臨近幾個部落。到了實行胡服騎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樓煩都被收服了,還擴大了好多土地。趙武靈王就打算同秦國比個高低啦。

趙武靈王經常帶兵在外打仗,把國內的事交給兒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傳位給兒子,就是趙惠文王。武靈王自己改稱主父(意思是國君的父親)。

趙主父為了要打敗秦國,把國內的事安排好以後,決心親自到秦國去考察一番地形,並且觀察一下秦昭襄王的為人。

他打扮成趙國的一名使臣,帶著幾個手下人,上秦國去。

到了咸陽,趙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見秦昭襄王,還向他報告了趙武靈王傳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見了那個假「使臣」後,覺得那個「使臣」的態度舉止,既大方,又威嚴,不像個普通人,心裡有點犯疑。過了幾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請他,發現那個「使臣」已經不告而別了。客館里留著一個趙國來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來一問,才知道他接見的原來就是有名的趙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驚,立刻叫大將白起帶領精兵,連夜追趕。追兵到函谷關,趙主父已經出關三天了。

十八、范蠡和文種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這時候,吳王夫差因為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說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派人專門物色最美的女子。結果在薴羅山(在今浙江諸暨南)上找到一個美人,名叫西施。勾踐就派范蠡把西施獻給夫差。

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容貌出眾,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國派文種去跟吳王說:越國年成不好,鬧了飢荒,向吳國借一萬石糧,過了年歸還。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當然答應了。

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把一萬石糧親自送還吳國。

夫差見越國十分守信用,更加高興。他把越國的糧食拿來一看,粒粒飽滿,就對伯嚭說:「越國的糧食顆粒比我們大,就把這一萬石賣給老百姓做種子吧。」

伯嚭把這些糧食分給農民,命令大家去種。到了春天,種子下去了,等了十幾天,還沒有抽芽。大家想,好種子也許出得慢一點,就耐心地等著。沒想到,過不了幾天,那撒下去的種子全爛了,他們想再撒自己的種子,已經誤了下種的時候。

這一年,吳國鬧了大飢荒,吳國的百姓全恨夫差。他們哪裡想到,這是文種的計策。那還給吳國的一萬石糧,原來是經過蒸熟了又曬乾的糧食,怎麼還能抽芽呢?

勾踐聽到吳國鬧飢荒,就想趁機會發兵。

文種說:「還早著呢。一來,吳國剛鬧荒,國內並不空虛;二來,還有個伍子胥在,不好辦。」

勾踐聽了,覺得文種的話有道理,就繼續操練兵馬,擴大軍隊。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卧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會魯哀公、晉定公等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會盟,把精兵都帶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殘兵。

等夫差從黃池得意洋洋地回來,越王勾踐已經率領大軍攻進了吳國國都姑蘇。吳國士兵遠道回來,已經夠累了,加上越軍都是經過多年訓練的,士氣旺盛。兩下一交手,吳軍被打得大敗。

夫差沒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和范蠡一商量,決定暫時答應講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准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坐在夫差原來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種和別的官員都來朝見他。吳國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裡等著受封,他認為自己幫了勾踐不少忙呢。

勾踐對伯嚭說:「你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又帶著大軍渡過淮河,在徐州約會中原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給勾踐。打這以後,越國的兵馬橫行在江淮一帶,諸侯都承認他是霸主。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范蠡。傳說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

范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不信。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

十九、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斗爭中,大國兼並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斗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發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著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並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佔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做官,回鄉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著作。

二十、曹劌抗擊齊軍

齊桓公即位後,依靠管仲的幫助,爭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對魯國的戰爭中,卻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進攻魯國。魯庄公認為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拼一死戰。

齊國進攻魯國,也激起魯國人民的憤慨。有個魯國人曹劌(音guì),准備去見魯庄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有人勸曹劌說:「國家大事,有當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劌說:「當大官的目光短淺,未必有好辦法。眼著國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說完,他一直到宮門前求見魯庄公。魯庄公正在為沒有個謀士發愁,聽說曹劌求見,連忙把他請進來。

曹劌見了魯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並問:「請問主公憑什麼去抵抗齊軍?」

魯庄公說:「平時有什麼好吃好穿的,我沒敢獨占,總是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憑這一點,我想大家會支持我。」

曹劌聽了直搖頭,說:「這種小恩小惠,得到好處的人不多,百姓不會為這個支持您。」魯庄公說:「我在祭祀的時候,倒是挺虔誠的。」

曹劌笑笑說:「這種虔誠也算不了什麼,神幫不了您的忙。」

魯庄公想了一下,說:「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時候,我雖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盡可能處理得合情合理。」

曹劌才點頭說:「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憑這一點可以和齊國打上一仗。」

曹劌請求跟魯庄公一起上陣,魯庄公看曹劌這種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兩個人坐著一輛兵車,帶領人馬出發。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擺開陣勢。齊軍仗人多,一開始就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庄公也准備下令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且慢,還不到時候呢!」

當齊軍擂響第二通戰鼓的時候,曹劌還是叫魯庄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氣得摩拳擦掌,但沒有主帥的命令,只好憋著氣等待。

齊軍主帥看魯軍毫無動靜,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齊軍兵士以為魯軍膽怯怕戰,耀武揚威地殺過來。

曹劌這才對魯庄公說:「現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魯軍陣地上響起了進軍鼓,兵士士氣高漲,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兵士沒防到這一著,招架不住魯軍的凌厲攻勢,敗下陣來。

魯庄公看到齊軍敗退,忙不迭要下令追擊,曹劌又拉住他說:「別著急!」說著,他跳下戰車,低下頭觀察齊軍戰車留下的車轍;接著,又上車爬到車桿子上,望瞭望敵方撤退的隊形,才說:「請主公下令追擊吧!」

魯軍兵士聽到追擊的命令,個個奮勇當先,乘勝追擊,終於把齊軍趕出魯國國境。

魯軍取得反攻的勝利,魯庄公對曹劌鎮靜自若的指揮,暗暗佩服,但是心裡總還有個沒打開的悶葫蘆。回到宮里,他先向曹劌慰勞了幾句,就問:「頭兩回齊軍擊鼓,你為什麼不讓我反擊?」

曹劌說:「打仗這件事,全憑士氣。對方擂第一通鼓的時候,士氣最足;第二通鼓,氣就鬆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氣已經泄了。對方泄氣的時候,我們的兵士卻鼓足士氣,哪有不打贏的道理?」

魯庄公接著又問為什麼不立刻追擊。曹劌說:「齊軍雖然敗退,但它是個大國,兵力強大,說不定他們假裝敗退,在什麼地方設下埋伏,我們不能不防著點兒。後來我看到他們的旗幟東倒西歪,車轍也亂七八糟,才相信他們陣勢全亂了,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

魯庄公這才恍然大悟,稱贊曹劌想得周到。

在曹劌指揮下,魯國擊退了齊軍,局勢才穩定了下來。

二十一、盤庚遷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乾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像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里,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二十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1、沉魚——西施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

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2、落雁——王昭君

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x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貳』 息縣——息夫人故事!戰國第二美女!

息夫人, 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又名息媯,因容顏絕代又稱為"桃花夫人"。前人有詩雲:"桃花夫人好顏色/月中飛出雲中得/新感恩仍舊感恩/一傾城矣再傾國/"息夫人初到息國時,息國的國力已是衰弱不振。見君候整日沉湎於酒色,疏於政事,她憂國憂民之心寤寐不忘,就變著法兒規勸息侯勤於朝政,親賢士,遠群小,獎耕戰,興農商。息侯聽了夫人的勸導,使息國慢慢地走上了自強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自盡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詩人宋之問曾感嘆道:"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息縣《縣志》中還有人為她撰寫了生平,立了傳記碑文,1984年6月,在息縣縣委招待所還出土了清同治年間的"息夫人辨證碑"。息縣城關還新建有息夫人塑像,以示紀念。至今,息縣一帶還流傳著"掛燈勸息侯"及"三年不語"的故事。
其他和息夫人有關的詩詞:
杜牧《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劉長卿《過桃花夫人廟》
寂寞應千歲,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雲雨飛何處,山川是舊時。
獨憐春草色,猶似憶佳期。
王維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賞析】
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唐詩在內,敘事詩很不發達。特別是近體詩,由於篇幅和格律的艱制,更難於敘事。但在唐詩發展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詩,雖然篇幅極為有限,卻仍企圖反映一些曲折、復雜的事件;如果對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開聯想,則似乎要有相當篇幅的敘事詩才能敘述得了。象王維這首五絕就是這樣。
息夫人本是春秋時息國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滅了息國,將她據為己有。她在楚宮里雖生了兩個孩子,但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說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掉舊日的恩情。這象是息夫人內心的獨白,又象是詩人有意要以這種弱小者的心聲,去讓那些強暴貪婪的統治者喪氣。「莫以」、「能忘」,構成一個否定的條件句,以新寵並不足以收買息夫人的心,反襯了舊恩的珍貴難忘,顯示了淫威和富貴並不能徹底征服弱小者的靈魂。「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舊恩難忘,而新寵實際上是一種侮辱。息夫人在富麗華美的楚宮里,看著本來使人愉悅的花朵,卻是滿眼淚水,對追隨在她身邊的楚王始終不共一言。「看花滿眼淚」,跟後來杜甫「感時花濺淚」的寫法差不多。由於這一句只點出精神的極度痛苦,並且在沉默中極力地自我剋制著,卻沒有交待流淚的原因,就為後一句蓄了勢。「不共楚王言」,是在寫她「滿眼淚」之後,這個「無言」的形象,就顯得格外深沉。這沉默中包含著人格的污損,精神的創痛,也許是由此而蓄積在心底的怨憤和仇恨。詩人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婦女形象。在藝術上別有其深沉動人之處。
王維寫這首詩,並不單純是歌詠歷史。唐孟棨《本事詩》記載:「寧王憲(玄宗兄)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雲雲(按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對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維在短短的四句詩里,實際上概括了類似這樣一些社會悲劇。它不是敘事詩,但卻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敘事詩還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這種帶」小說氣「的詩,有些類似摺子戲,可以看作近體詩敘述故事的一種努力。限於篇幅,它不能有頭有尾地敘述故事,但卻抓住或虛構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沖突性、最富有包蘊的一剎那,啟發讀者從一鱗半爪去想像全龍。這種在抒情詩中包含著故事,帶著」小說氣「的現象,清人紀昀在評李商隱的詩時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濫觴卻可能很早了。王維這首詩就領先了一百多年。只不過王維這類詩數量不能和李商隱相比,又寫得比較渾成,濃厚的抒情氣氛掩蓋了小說氣,因而前人較少從這方面加以注意。
《題息夫人廟》
清 鄧漢儀
楚宮慵掃眉黛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息夫人,春秋時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又名息媯。 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媯出嫁路過蔡國,蔡侯獻舞以其與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宮中款待。款待時蔡侯行為輕佻,息侯聞之大怒,設計報復。派使者往楚國,慫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國,息再向蔡國求救,誘其出兵。9月,楚兵於莘地(今汝南縣境)戰勝蔡國,俘虜蔡侯。蔡侯亦設計報復息侯,向楚王稱贊息媯容貌極美。楚王來到息國,設宴答謝息侯,乘機以武力將息媯搶去,作為夫人。息媯入楚宮3年,生了兩個兒子,即堵敖和成王。但不願說話。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她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麼話可說的?」楚王道:「這都是蔡侯的過錯,我當為夫人報仇。」於是興兵攻打蔡國。文王死後,令尹子元心懷不軌,於魯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在息夫人的宮旁建造新館,每天歌舞奏樂。息夫人哭著說:「先君讓人歌舞是用來演習戰備,征伐諸侯的。今令尹不用於仇敵,而用與未亡人(未亡人」古代寡婦自稱)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嗎?」侍人將夫人的話轉告子元。子元說:「夫人不忘仇敵。我反倒忘了。」是年秋,率戰車600輛進攻鄭國,但不勝而歸,反而假報戰績,住進王宮,誘惑息夫人。魯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斗射師斗廉勸阻,子元不聽,反把斗廉抓起來。息夫人派侍人密奏楚成王。秋天,申公斗班殺死子元,斗轂於菟接替子元為令尹,從而緩和了楚國的危難。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廟。關於息夫人的事跡,《左傳》、《史記》等書中都有記載。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她的許多故事。

『叄』 春秋美女息夫人有什麼生平經歷後人又是如何紀念她的

息夫人有怎樣的生平經歷?後人如何紀念息夫人?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息夫人簡介
息夫人,媯姓,陳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
息媯歸寧探親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
危難時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
文王死後,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
息夫人有著拒絕以色侍人、倡導女性自立的鮮明個性,促進中原與楚地兩種文化的交融,她獨有與蔡侯、息侯、楚王虛實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一身赴難、勸課農桑、推崇新政、輔幼稱霸的四項功勛。
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息夫人生平經歷
息夫人嫁與息侯
魯庄公十年,息夫人嫁給息國國君為妻。息夫人出嫁時路過蔡國,當時息夫人的姐妹嫁給蔡國國君蔡哀侯為妻,蔡哀侯說:「她是我妻子的姊妹。」於是留下息夫人見面,蔡哀侯對息夫人無禮。
息侯聽到此事大怒,於是派人對楚國國君楚文王說:「請您假裝進攻我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功。」
楚文王聽從息侯的計策。同年九月,楚軍在莘地(今河南汝南縣境)擊敗蔡軍,俘虜蔡哀侯。
息亡息夫人嫁楚
魯庄公十四年,蔡哀侯因在莘地戰敗被俘,於是心懷怨恨,便設計報復息侯,在楚文王面前稱贊息夫人的容貌極美。楚文王聽到蔡哀侯之言,想得到息夫人,於是以巡遊為名來到息國。
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見息夫人果然容貌極美。次日,楚文王設宴招待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滅亡息國,並讓息侯擔任守衛城門的士兵。息夫人聞訊後,想投井自殺,但遭斗丹勸阻作罷。息夫人為保全息侯的性命,無奈嫁給楚文王。
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從未主動說過話,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麼話可說的?」楚文王認為是由於蔡哀侯的緣故才滅亡息國,於是派兵攻打蔡國。
息夫人二子相殺
魯庄公十七年,楚文王去世,息夫人的長子楚堵敖繼位。
魯庄公二十二年,楚堵敖想殺死息夫人的次子楚成王。楚成王逃到隨國,然後勾結隨國將楚堵敖殺死,於是,自立為君。當時楚成王年幼,軍國大權落入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
息夫人經歷子元之亂
子元因貪戀嫂嫂息夫人的美色,想要誘惑息夫人,便在她的宮室旁邊造一座房舍,在里邊搖鈴鐸邊跳萬舞。息夫人聽到後,哭著說:「先君讓人跳這個舞蹈,是用來演習戰備的。現在令尹不用於仇敵而用於一個寡婦的旁邊,這不是很奇怪嗎?」侍者告訴子元。
子元說:「女人不忘記襲擊仇敵,我反倒忘了。」魯庄公三十年,當時子元變本加厲,住進王宮,公然挑逗息夫人。若敖氏的斗射師找到子元,痛斥他的無道,結果反遭子元囚禁。
若敖氏一族本就對子元的囂張跋扈隱忍太久,子元又做出此等有辱尊卑倫常之事,還囚禁諫阻的斗射師,更是怒不可遏。事已至此,若敖氏當機立斷,時任申公的斗班率眾闖入宮中,怒殺子元,平息持續八年的子元之亂。
後人紀念息夫人
息夫人碑
息夫人碑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人民政府院內。碑高1.3米,寬0.63米,清同治十年立。碑文十四行,三十四字。記述張佩訓為息夫人辨證,譽其為愛國夫人。
桃花廟
桃花廟也稱為息夫人廟,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是春秋時期「桃花夫人」息媯的廟宇和葬身之地,是黃陂區名勝之一。

閱讀全文

與汝南縣美女搬哪裡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紹興2020輔警轉事業編有哪些 瀏覽:792
愛情里的標配是什麼 瀏覽:6
男屬羊女屬鼠婚姻孩子屬什麼好 瀏覽:573
爸爸媽媽婚姻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瀏覽:373
關於智取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18
智能健康日歷怎麼下載 瀏覽:670
事業編制人員年度考核等次怎麼填 瀏覽:40
經濟訂貨點如何確定 瀏覽:123
愛情不良動機有哪些 瀏覽:81
英語小美女怎麼讀 瀏覽:895
你什麼時候幸福與年紀無關 瀏覽:514
什麼是幸福院子 瀏覽:30
美女尖頭發適合什麼發型 瀏覽:547
屬虎女配羊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878
什麼叫自己幸福 瀏覽:683
幸福有約到底是什麼 瀏覽:747
我的愛情不平凡男主角叫什麼 瀏覽:509
永康龍山哪裡有美女 瀏覽:48
唐代時漢陽城有哪些愛情故事 瀏覽:642
在醫院有事業編和沒有有什麼區別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