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七十七天》是在西藏哪些旅遊景點取的景的
民歌
八宿縣流傳至今的藏族民歌有情歌、頌歌、勞動歌、酒歌等。
情歌
多以贊美、追求、懷念作題材,歌頌永恆的愛,鞭撻朝三暮四的丑惡靈魂等。節奏較自由,連音、裝飾音、依音多,尾音長,或高昂激越,或憂傷委婉。
頌歌
頌歌的形式多樣,有贊美大自然美好風光的,有頌揚家鄉大好河山的,有歌唱祖國和人民生活的,也有贊頌活佛及名門的。另外,修建房屋、婚娶、集會或節日等,都有頌歌為之助興。頌歌體裁有敘事歌、抒情歌等,取材廣泛,曲調短小;歌詞講求工整對仗,以懷念憶舊為最多。如《歌唱黨的富民政策》歌詞:「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黨的富民政策好,人民脫貧奔向小康」。
勞動歌
直接反映人們生產勞動中的精神面貌,曲調與唱詞單純而原始,大多表現勞動節奏,協調合作,鼓舞情緒,聽來常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昂之情。有《打牆歌》、《打麥歌》、《耕地歌》等。
酒歌
流行於八宿各地。曲調短小,簡單易唱,過去用於宴請豪門權貴;民主改革以後,多用於婚娶、喜慶、節日、聯歡、請客迎賓等。主要有齊唱、對唱、獨唱等形式。
八宿縣舞蹈
八宿縣流行的藏族民間舞蹈,主要有鍋庄和熱巴舞,還有弦子、卓等民間舞蹈。
鍋庄
「卓舞」又稱「鍋庄」,鍋庄是卓舞的俗稱,鍋庄譯成藏文叫「嘻」,「卓」是藏語的譯音,它是指藏族遠古產生的流傳在昌都一帶的以腳步動作為主的民間舞蹈形式。卓舞作為一種具有群眾基礎性的集體民間舞蹈,一般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喜慶節日、平時均可跳,農牧區、城鎮、宅內和宅外都可跳。男女老幼皆可隨意加入或退出跳舞,是人們慶祝豐收等喜慶活動時的篝火圓圈舞。鍋庄分為大鍋庄和小鍋庄。
熱巴舞
「熱巴」,本意為粘著的長發辮子,後引申為瓔珞狀的網穗服飾,再後引申為表演「熱巴」的人或「熱巴」藝術本身。「熱巴」藝人自認是聖者米拉日巴的信徒,所以他們自稱為「熱巴」。現流傳的「熱巴」舞是指用鼓和鈴伴奏,融民族說、唱、舞和雜技、氣功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它包括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武術,全套表演需5個小時左右。
古慶(跳神舞)
古慶是寺廟在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進行的一種祭祀舞蹈,通俗的說法叫「跳神舞」,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居,無病無災。
八宿縣樂器
又名八宿寺。由宗喀巴弟子格巴·堅贊生格創建於藏歷水蛇年(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寺內保存有達薩活佛的袈裟3件,乾隆皇帝賜給達薩·呼圖克圖活佛的瓷瓶5個,還有1748年第七世達薩活佛阿旺洛松·巴登江村在北京雍和宮作為堪布傳授格魯派教義時,乾隆皇帝賜給的剌綉彩色百龍圖、海獅圖各1幅,均寬2米,長7米,為青絲剌綉而成,屬罕見珍品。寺內還保存著七世、十一世達薩活佛和內蒙格西的靈塔3座,塔內高2米,銀制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