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電影的紀錄片
美國的紀錄片在戰爭年代有了長足的進展。在弗拉哈迪之後,美國紀錄片曾處於停滯狀態,到30年代中期才在英國的格里爾遜,J.和荷蘭的伊文思,J.的影響下再次受到重視,拍攝了《開墾平原的犁》(1936)、《河流》(1937)和《城市》(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東西海岸的紀錄片導演與好萊塢故事片導演聯合起來,除為軍方攝制了大批軍事訓練片和戰爭紀錄片外,還攝制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堪稱經典之作的紀錄片,如福特,J.的《中途島戰役》(1942),休斯登,J.的《來自阿留申群島的報告》(1943)、《聖彼得羅之役》(1945),惠勒,W.的《孟菲斯美女》(1944),L.德·羅歇蒙的《戰時女郎》(1944)等。此外,卡普拉率領他的分隊自1942年起用資料片和繳獲的敵方影片製作出《我們為何而戰》的系列片。G.卡寧和英國的里德,C.合作導演的《真正的光榮》(1945)被譽為長紀錄片的頂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人》(1940)、《北極星》(1943);I.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1943);普雷明格,O.的《勞拉》(1944);G.拉托夫的《俄羅斯之歌》(1944);H.舒姆林的《守望萊茵河》(1943);華爾許的《目的地緬甸﹗》(1945);W.A.惠爾曼的《黃牛慘案》(1943)和《大兵喬的故事》(1945);懷爾德,B.的《通向開羅的五座墳墓》(1943)和《失去的周末》(1945);S.伍德的《戰地鍾聲》(1943)和《金石盟》(1942);惠勒的《小狐狸》(1941)和《忠勇之家》(1942)等。褒曼,I.、克羅斯貝,B.、J.迦倫、R.海華絲、霍普,B.、佩克,G.、L.透納和韋恩,J.等演員在這一時期加入了美國電影明星的行列。
1946年電影觀眾的人數創造了紀錄,這使好萊塢在戰後一兩年間表現得十分樂觀,許多演員、導演(包括他們在戰爭中培養出的助手)回到好萊塢,以新的熱情投入影片製作。從戰後開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最後一段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別林的《凡爾杜先生》(1947);S.多南和G.凱利的《雨中曲》(1952);福特的《親愛的克萊蒙丁》(1946);霍克斯的《紅河》(1948);休斯敦的《寶石嶺》(1948)、《柏油叢林》(1950)和《非洲女王》(1951);H.金的《正午十二點》(1949)和《槍手》(1950);卡善,E.的《君子協定》(1947)、《漂亮的混血姑娘》(1949)和《慾望號街車》(1951);J.L.曼凱維支的《彗星美人》(1950);V.米納里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1)和《邪惡的和美麗的》(1952);R.羅森的《當代奸雄》(1949);斯蒂文斯的《陽光照耀之地》(1951)和《原野奇俠》(1953);維多的《太陽浴血記》(1947);華爾許的《白熱》(1949);懷爾德的《日落大道》(1950)和《十七號戰俘營》(1953);惠勒的《黃金時代》(1946)、《女繼承人》(1949)和《羅馬假日》(1953);齊納曼,F.的《正午》(1952)和《走向永生》(19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