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1)化理片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貳』 誰給推薦幾部論理片啊
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倫理道德電影,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觀看:
1. 《教父》(The Godfather,1972年):以黑幫為背景,展現了家族內部的倫理道德沖突和權力斗爭。
2. 《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1979年):講述了一個離婚案件中的父親和兒子之間的倫理道德沖突和互相理解的過程。
3.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年):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小說,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銀行家在監獄中通過努力和智慧最終重獲自由的故事。
4.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2001年):講述了一位數學天才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也經歷了精神上的困擾和倫理道德的挑戰。
6.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2006年):講述了一個單身父親為了給兒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的故事,體現了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的沖突與融合。
7. 《摔跤吧!爸爸》(Dangal,2016年):講述了一位為了女兒摔跤夢想而付出全部心血的父親,展現了家庭倫理和追求夢想的堅定信念。
希望這些電影能夠滿足你對倫理道德題材的需求,也希望你在觀影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電影所傳達的情感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