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唐帝國歷代公主美女如雲,為何有一半是剩女
一提起大唐盛世,都會讓一些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大大們略感自豪,畢竟當時的唐朝威震天下,無論是經貿,還是軍事,都是數一數二的。
生活在那個年代,註定是氣質非凡了。尤為宮廷女子“粉胸半掩疑暗雪,慢束羅裙半露胸”“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從這些詩詞當中的贅述,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雖一些電視劇不可信,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一些唐朝遺留下來的壁畫中看到,公主貴人小姐們風流韻態,私生活定然是豐富多彩了。
據統計,唐朝建朝290年,共有公主210位,但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卻只有130位,婚嫁比例好低。唐高宗年間,許配太平公主於薛紹,令薛紹緊張萬分。唐宣宗年間,有新科進士哭著求著不要讓自己娶了公主。唐憲宗年間,明令公卿大臣家中子弟娶公主,而眾人紛紛躲避推辭。而在唐憲宗之前,沒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過駙馬。針對這一現象,唐太宗也曾疑惑過:“我貴為天子,可是一般社會人士都寧願跟門閥世族聯姻,卻不願意跟我們皇室結為親家,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到後來,小編總結了一下,那些名門望族不願娶公主的原因
其一,民族文化差異,中原漢族人門第觀念重。李唐皇室是突厥胡夷漢化之族,婚姻風俗頗有胡夷之風,比如弟娶兄嫂、子承父妃、父占子妃以及女子多次改嫁等。
其二,封建社會五服之禮嚴苛,眾士族之人唯恐避之不及。五服禮制發端於奴隸社會,延續了整個封建社會,在這里小編也就不再多做闡述。
五服之禮
五服之禮,源於《儀禮、喪服》,是古代葬禮依親疏關系規定所著喪服的禮儀制度。“服”,指參加葬禮的親屬按制穿戴不同喪服,哀悼亡靈。喪服有五種﹕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稱為五服。衰(cui)通縗,指麻布做的喪服。所以,俗稱著喪服為披麻戴孝。
斬衰,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種。喪服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緝 邊,使斷紗外露,以示無飾。因斬布為衰,故名斬衰。子和未嫁之女為父、承重孫為祖父母、妻為夫著斬衰,稱為重孝,服期三年。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唐朝公主雖有顏值,但品性大多不佳,驕縱奢侈,不修婦禮。唐朝最為出名的公主可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了,小編我在這里也不多說,了解歷史的,都應該明白這個公主的艷史。
❷ 為什麼唐朝美女都沒人追
有的是文人雅士追女人,追女人尤其是貴族女人,是唐朝的時尚風。
❸ 文人沒見過西施真容,為何能評出四大美女唐朝之後無一人入選
四大美女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四個擁有絕世容顏的美麗女子的說法,到現在大家還是耳熟能詳。但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在宋元明時期才開始出現的,但是這時的文人都沒有見過西施等,這四個不同朝代的女子,而且對於 歷史 之中是不是還有更美麗的女子也不得而知,那她們怎麼會選出這四大美女呢?雖然這四大美女的名號是對女性的贊譽,但其實不過是一群文人閑來無事的產物,而且她們在評選的時候,也不全是因為她們的容顏,那這群文人是如何評定呢?
說起四大美女估計很多人都能說出她們四個名字和一些生平事跡,畢竟這樣響當當的名頭,怎麼可能有人不知道呢?但是她們四個都是不同朝代的,根本就沒可能同時見過她們四個人。更何況歷朝歷代的美人數不勝數,即使有人為她們畫像,但是因為畫師畫技高低的不同,也不能准確說出到底誰更美,更別說還有沒有被畫過畫像的民間美人。但是偏偏後世的文人就能評出四大美人。而且仔細看看她們四個,不難發現在唐朝之後沒有再入選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宋朝時因為皇帝推行重文抑武,導致民間文人輩出,但是朝中所需要的文人大臣畢竟有限,導致很多文人都是無所事事,整日里除了寫詩作詞之外,就是在想些無關緊要的事,所以評選四大美女就開始在民間慢慢流行起來。經過宋朝文人的評選,再到後來明朝也漸漸有些變化之後,才成為現在這樣的四大美女。
其實不難看出,她們四個都不在一個朝代,美貌是不是古代最美也自然不得而知,而且自從唐朝之後,也再沒有美人能入選,其實不是宋元明時期沒有美女,而是文人的評定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從宋元時期開始,中原越來越保守,與唐朝甚至是更早之前的開放風氣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宋朝之後的女性們從小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適齡的時候婚配人家後,就在夫家相夫教子,就連皇帝的妃子也受到嚴格的管控,以避免出現武則天那樣的情況。唐朝之後的女子受到如此管控,從小就是研究女紅,會讀書識字的也比較少,很少會有拋頭露面的女人,像李清照這樣有名氣的才女,也是非常少見的。所以當時甚至是後世的人也無法從唐朝之後的女性之中,找出一個能說得出名字來的美人。
而且文人們評定四大美人,其實也並不是全看長相的,畢竟他們也沒有見過古時之人的真容,那他們又是怎麼選出西施等四個美女的呢?其實文人們評選,更重要的還是看她們所作出的貢獻,西施為越王復國立下功勞,王昭君和親免去兩國征戰,貂蟬挑起呂布刺殺董卓,而楊玉環因為導致唐朝走向衰弱,但是因為自縊讓大唐將士重症旗鼓,所以被排在末尾。不難看出她們都曾經為國,或者說是為男性做出貢獻。文人們選擇她們,也是希望當時的女性能向四大美女一樣,為自己的丈夫付出,所以這才有了現在的四大美女。
❹ 身為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兒為什麼不能位列四大美女
1、李裹兒的名聲不怎麼好
身為李顯的女兒,未婚先孕嫁給嫁給武崇訓,這可謂是丑聞,後來又和武延秀私通,在武崇訓死後嫁給武延秀,這是盡人皆知的,而且這個李裹兒囂張跋扈,大臣們都十分的害怕在李顯重登地位之後,安樂公主明目張膽的拉攏朝臣,打壓皇太子,還請父親改立自己為皇太女。她對父親說:「阿武尚且當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兒,有何不可呢?」這樣的人也不能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所喜歡。
2、和母親一起謀逆被殺
李顯死後,韋後掌握大權,企圖效仿武則天君臨天下,後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宮廷政 變 誅 殺韋後,當時安樂公主也被殺,追貶為「悖逆庶人」。李旦即位之後,下詔按二品官的禮節予以安葬。但是李旦一脈的皇位是怎麼來的,還不是誅殺了韋後他們得到的,無論怎麼樣都不會認為李裹兒他們是正確的,也不會將她列為四大美人之一。
❺ 唐朝之後的四大美女去了哪兒
古代四大美女提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人們會情不自禁的說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雖未見其人,但他們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傳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贈與他們的稱號,之後無人被這樣稱呼,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四大美女的美名是卻未被遺忘,他們的故事依然被傳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美貌嗎?不盡然吧!武則天貴為一代女皇,其權力無人能及,她為什麼沒有入選四大美女,歷史上還有很多達官的媳婦,他們的姿色也不亞於古代四大美女,為他們他們也沒有入選四大美女。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唐朝以後就沒有人入選四大美女了呢?仔細推敲歷史,便可退出,古代四大美女不是根據權力、貢獻而推選出來的,他們之所以被選為古代四大美女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這四大美女都擅長心理戰術,他們既不屬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種,也不屬於小家碧玉的那種。他們大氣、知書達理、落落大方,更懂得抓住時機。四大美女都不會把內心的痛哭哀愁表現在外表,而是能忍辱負重,愛恨情仇早已被冰封在他們的心底。古代這四大美女雖然都想從一而終,都想做個賢良淑德,相夫教子的女子,但他們的背景、環境等不允許他們這樣做,所以他們懂得識大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楊玉環之後,也就是唐朝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四大美女。難道是因為武則天做過皇帝,怕之後女子的地位高於男子,所以繼唐朝之後,便開始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
❻ 唐代美女標准
唐代女子以豐腴的體態為美,加上高聳的發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氣象」。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可得到印證。
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上戴碩大的折枝花朵,並簪上步搖釵,衣著輕薄的花紗外衣,另佩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團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後。 唐代女性著裝極其自由,寬袖窄袖,華服胡服,女裝男裝,皆從其便。因此,當時女子還盛行胡服打扮,翻領窄袖長袍,腰系皮帶,上掛各種金屬飾件,內穿條紋窄腿長褲。
(6)為什麼唐朝無美女擴展閱讀:
唐代女子妝容
侯振兵介紹,唐代女子化妝有以下七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塗額黃、畫眉、點口脂、畫面靨、貼花鈿。「范冰冰飾演的武媚娘額頭上的花飾和兩頰上的紅點,就是花鈿和面靨。」
面靨,也稱「妝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通常用胭脂點染。侯振兵告訴記者,最初的面靨,形狀像黃豆般的兩顆圓點,如同臉上長的痣。盛唐以後,面靨的式樣更加豐富:有的形如錢幣,有的狀如杏桃。
花鈿的顏色包括紅、綠、黃,其中紅色最多。侯振兵說,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魚鱗片、魚鰓骨、雲母片等。形狀包括梅花狀、菱形、月牙形等,剪成後的花鈿用魚鰾膠等粘貼。
重慶國際注冊彩妝師左書僑表示,范冰冰版武則天的面妝借鑒了部分歷史資料,但與現代人的審美更貼近。「比如唇色,唐代女子的唇脂以紅色為主,不會出現劇中的橘色。而且那時流行櫻桃小口,口脂只點唇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