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女子是用什麼做口紅的
古代女子化妝用的口紅叫做「口脂」、「唇脂」。
口脂,古時又稱"唇脂",在管狀口紅出現之前,口脂其實和胭脂是通用的,裝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點塗。以前的口紅大都是鮮艷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時還流行過檀色點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調,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古代口脂是存放在口脂盒裡的。口脂口脂的做法方法最初以牛髓、牛脂摻香料、硃砂製成,至唐代以蜂蠟代替了動物髓脂。到明清時代,又改為蟲白蠟揉入紅花汁或銀朱的配方。歷代的口脂均呈膏凍狀,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稱為「蠟胭脂」、「油胭脂」。
B. 古代女人塗口紅用的紅紙是什麼材料做的
編輯本段口紅的歷史考古學家發現,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紅在蘇美人的城市烏爾(Ur)被發現,約五千年前。古埃及人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口紅,男性也會使用;古羅馬時代一種名為Fucus的口紅是以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所製成。男性也會塗口紅。中國唐朝貴族婦女和教坊歌妓喜歡以檀色(赭紅)注唇,後世沿用。在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口紅被視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紅是一種禁忌。根據文獻記載,伊麗莎白一世以口紅抹粉來對抗死亡。中國古代婦女會將色素塗於紙的兩面,用嘴唇抿住後,顏色自然會附於唇上。大約在1660-1789年,歐洲的法國和英國男士間流行塗口紅。十八世紀美國的清教徒移民並不流行塗口紅,愛美的女人會趁人不注意時以絲帶摩擦嘴唇,以增加紅潤,這樣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紀,十九世紀流行蒼白,口紅和化妝品被視為禁忌,而轉為以葯品型式販售。法國嬌蘭(Guerlain)將管狀口紅引進美國,販售對象主要為少數貴族,第一支金屬管口紅是由美國康乃狄克州華特貝里(Waterbury)的毛里斯李維和史柯維爾製造公司()於1915年製造,屬於大眾化產品。1912年紐約市婦女參政權論者的示威活動中,著名的女性主義者都抹上口紅,把口紅示為婦女解放的象徵。1920年代的美國,由於電影的流行,也帶動了口紅的流行,其後各類口紅顏色的流行都會受到影視明星的影響,而帶動風潮。但當時的口紅是以肥皂為基底,使用起來並不讓人感到舒適。1940年代的美國女性受到戰爭的影響,會以化妝來保持好臉色,當時最大的口紅廠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個名為「戰爭、女人和口紅」的廣告。1950年戰爭結束,女星們帶動將唇形顯得飽滿、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於流行白色與銀色等淺色的口紅妝,魚鱗被用來製造出閃動的效果。1970年迪斯可(Disco)流行時,紫色是一種流行的口紅顏色,而龐克族喜愛的口紅顏色為黑色。一些新世紀奉行者(NewAger)開始將自然植物的成份帶入口紅之中。接著搖滾樂手的裝扮帶動了男人使用口紅的風潮。特別是1980年代的喬治男孩樂團。1990年代的口紅開始出現咖啡色的口紅,在某些搖滾樂團中也出現了使用黑、藍色的唇色。1990年代末期,維他命、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於口紅之中。最初的口紅是膏狀,與現今的唇蜜相似,子彈型的口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發明的。許多化妝品廠商會以顏色或流行的名稱來為口紅命名,第一個不以口紅顏色為名而以號碼行銷的品牌是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某些社會學家認為,身體的裝飾始於性器官,而嘴唇令人聯想到陰唇,唇部的彩妝暗示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