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療美容院如何賺錢
1.只賣產品:價格太低,貓膩太多
輕醫美產品的使用者們,大多對產品不了解,或產品知識僅來自銷售人員的介紹,對產品定價沒有清晰認識,更沒辦法區分產品優劣和真假。
這就給門店用低價格攬客,留足足夠的利潤空間。
以「瘦臉針」需要的肉毒素為例,目前我國僅批准上市兩種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分別為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的國產產品衡力和Allergan Pharmaceuticals Ireland生產的進口產品保妥適(BOTOX)。而且指定的經銷商也十分有限,門店幾乎不可能通過正規渠道拿到這些產品,而市場上特別火的「韓國猜敬進口」瘦臉針,在國內沒有批號,來源也不明。
再以輕醫美最常規的玻尿酸注射為例,三甲醫院的普遍收費在5000元/支左右。合法的玻尿酸注射液零售價,定價一般也得2000多元,一旦供貨方拋棄道德,仿製偽造,將拿到接近10倍的利潤,如果去無證小作坊拿貨,利潤甚至更高。
很多焦慮的門店老闆,就這樣在「坑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直接操作:容易出安全事故
急於嘗試輕醫美賺錢的前店後院,乘著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浪潮,服務內容也「升級」,後院不僅可以體驗產品,也推出輕醫美收費項目,或者把輕醫美項目包含在賣卡的套餐里。由於後院跟消費者有更親密的「身體接觸」,更容易鎖定和說服客戶,消費者在沒有核實他們的經營資質和美導執業資質的情況下,很容易就付費嘗試。
事故一旦發生,當事人基本會上門鬧事,顧客受到驚嚇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聽鬧事緣由,甚至在聽到雙方協商內容後,就能大概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來二去的,花完錢就不來了。
3.做中間人:顧客感到被欺瞞
還有一些門店老闆,不敢直接在店裡接單,就跟「名醫」或微商合作,只收回扣,讓顧客自己去「醫生」或微商所在的酒店「打針」。產品好與不好,真還是假,資質是否合格,全憑對方良心。
這樣簡單粗暴地把客戶送出去,顧客一旦發生意外或不滿意,門店盡管可以規避一部分責任,但顧客流失幾乎在所難免。
4.開培訓賣課程:包畢業,不包專業
除了上述三種方式變現,還有一種禍害同行的變現方式,那就是賣課程。請來的醫生可穗並慎能是專業的,播放的視頻也是專業的,產品、器蔽升械也可能是質量上乘的,唯獨畢業的學員,一定是不專業的。
期間還會推銷和打包販售一些低價低質,但包裝成「原裝進口」的產品銷售,獲得更多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