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汾有什麼適合情侶玩的地方
臨汾適合情侶玩的地方當屬姑射山。
姑射(yè)山又名石孔山,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姑射村,屬於呂梁山脈。這里擁有情侶之間所需的一切元素——浪漫、冒險、懸疑、勇氣。相傳為堯夫人鹿仙女的誕生地。這里以南北仙洞而聞名。據說當時堯帝與鹿仙女便是在這里成親的。「意似鴛鴦飛比翼,情如鸞鳳宿同林「,這便是「洞房」的由來。景區有南北兩處仙洞,兩洞之間是一條深達50米的壕溝橫卧其中,溝南稱為南仙洞,溝北稱為北仙洞,兩洞間深溝隔斷,無法逾越。相傳姑射山是堯夫人鹿仙女的誕生地,這里山勢奇險,環境幽雅,你們可以在行進中加深彼此的感情。山中仙洞創建於唐武德年間,歷代曾修葺擴建,現有建築40餘處,共有房屋廟堂120多間,石窟洞70多孔。亭、台、樓、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築。入山後先見到的便是睡仙女峰,一座山峰猶如一位少女仰天而卧,苗條秀美的身軀,豐滿的胸部,栩栩如生,相傳睡仙女峰是由少女丑姑變成的。
2. 大同為什麼被稱為皇後之鄉
大同自古出美女,據史書記載,自北魏以來,這里出過二十五個皇後、九個皇妃。比如,北齊文宣帝皇太後婁昭君,婁昭君之女為東魏皇後,後晉皇帝石敬塘之皇後李氏,後晉未帝石重貴之生母安氏,後唐未帝李從珂的皇後劉氏,後漢皇帝劉知遠皇後李氏等均出自大同。其中,尤以獨孤一門的三位皇後讓人驚嘆。北魏名將獨孤信,容貌俊美,善於騎射,有「獨孤郎」的美稱。他的七個女兒中,有三位先後被三個王朝立為皇後。長女為周明敬皇後。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後被追封為唐元貞太後。七女獨孤伽羅最為傳奇,為隋文帝文獻皇後。最近熱播的古裝電視劇《獨孤天下》,就以古代北周末年朝野動亂的局勢為背景,講述了獨孤信的三個女兒般若、伽羅和曼陀,一步步從名門閨秀歷練蛻變成王者女人的故事。
為什麼大同美女這么多呢?主要原因是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大同在古代是眾多民族的雜居之地,人們的思想文化交流頻繁,思想更為開闊。那裡女人除了有美貌之外,更有一種開闊的胸懷,一種博大的氣質。古都大同是北魏的京都,各類人才都齊聚此地。北魏時期從天興元年開始,有五次強制性的人口遷徙活動,各類優秀人才通婚繁衍,從人口進化論來講,定會產生優良人種。也一種說法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不少美若天仙的宮女配給大同應縣等地的邊防將士,所以美女多。
歡迎打開 歷史 寶藏。
大同這個山西名城,在中國 歷史 上,以出美女而聞名。
據統計,大同這個地方,古代出了二十五個皇後,九個皇妃。
尤其是號稱中國 歷史 上最牛老丈人的 獨 孤信,眾女兒中,有三個女兒都當了皇後,絕對是史上罕見。此外, 歷史 聞名的,還有北齊武明皇後婁昭君,宋仁宗趙偵的皇後,後晉皇帝石敬塘之皇後李氏等等。
為什麼大同這個地方能出這么多皇後和美女呢? 原因有二:
首先,大同位於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交界處,自古胡漢相互通婚,我們都知道,這種通婚的結果,就是容易產生「混血」之美人。
其次,大同在傳統時期是一個商業重鎮,晉商在 歷史 上獨占傳統商業一席,發達的商業,便會刺激和供養以美人為代表的 娛樂 文化誕生。
這也是大同自古多美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史料記載,山西大同一共出過25個皇後,9個皇妃。 分別是哪些我就不說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查一下。
義大利人馬丁諾在他的《韃靼征記》中說:「 大同女人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女人。 」
明朝學者謝肇浙也在他的《五雜俎》中記錄到:「 諺稱:薊鎮城牆、宣教府場、大同婆娘為三絕。 」
那麼,山西大同為什麼會出了這么多皇後呢?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隱秘?
根據 歷史 記載,自古以來,山西大同都是各個民族聚居的地方,因為各族混血,很容易產生美女,皇後當然要挑美的找了(關於清末嬪妃照片的事,就別拿來說了,清朝皇後必須得是滿族貴族,條件太苛刻了)。
大同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算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碰撞地,同時,也是秦漢兩朝的名郡、北魏的都城、唐和五代期間的邊防重鎮,以及遼、金、元三朝的陪都。
當然,這些皇後和皇妃大多數是戰亂時期的國家,比如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比不上那些真正的統一全國的國家,所以皇後之鄉,也是叫個樂頭。
而且,那些娶大同美女做皇後的國家,大多是北方國家,本著就近原則,恰好大同美女又多一些,於是基本上都將目光放到大同。
當然,大同的美女確實很漂亮,大家沒事的時候,可以去大同轉轉!
謝謝悟空邀請。 山西大同自古就是民族大融合之地, 歷史 上,在大同居住生活過的民族有十多種之多,漢胡等民族相互通婚,因此,從遺傳學的論述來說,更利於產生基因優良的後代。
大同出俊男美女,是有原因的。早在北魏王朝建都大同時期,就從北方各地選調許多美貌女子到大同來,配給鎮守邊防的優秀的將士們,這種優秀基因的裂變再組合,生下來的女子大多身材高挑,肌膚白皙,姿容靚麗。因此,那些生在手握重權的、將官家族的聰明美貌的女子們,就很容易走上政治的舞台,成為政治獻身的產物。
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了一個循環。當權者為鞏固自己的政權,往往在一些名門望族中挑選出一些美貌女子填充後宮,這些女子本來就很優秀,又有家族的鼎力支持,就會很快地登上人生的最高舞台,當上一國之後。那麼她們又為了保護自己家族的利益,在後代儲君皇妃的挑選中,又起到很重要作用。這些大家族的優秀女子,就會接二連三地被選進了皇帝的後宮。
史書記載,大同區域內, 歷史 上共出了二十五個皇後,九個皇妃,相當了不起,所以被後人稱為「皇後之鄉」。
如北魏名將於栗單家族中,就出現過這樣一位皇後。北齊文宣帝皇太後婁昭君,生的兩個女兒都為東魏皇後。
最厲害的是北周衛國公獨孤信,他的七女兒是隋文帝的文獻皇後,長女是周明敬皇後,四女兒為周元貞皇後。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都是他的外孫。
山西大同,在 歷史 上曾為北魏都城,也作過遼金的陪都,是明清時期的邊防重鎮。歷代聚集在這里的各民族的優秀人才數不勝數,他們之間互通婚姻,因此,生下的後代們,大多是聰明俊美的人物。
謝謝小秘書邀請。
「大同出皇後」,這是千真萬確的, 歷史 上出過25位皇後、9位皇妃。
僅北魏(386年—534年)至南北朝(420年—589年)這段 歷史 ,也就200年,就出了24個皇後、皇妃,其中北魏名將於栗單家族出了3個皇後;北魏名將獨孤信家族也出了3位皇後;
南北朝蕭氏家族竟出了12個皇後、6個皇妃,佔去一大半。
蕭氏12個皇後:肅祖昭烈皇後蕭氏、懿祖莊敬皇後蕭氏、玄祖簡獻皇後蕭氏、德祖宣簡皇後蕭氏、太宗靖安皇後蕭氏、世宗懷節皇後蕭氏、穆宗皇後蕭氏、景宗睿知皇後蕭氏、聖宗仁德皇後蕭氏、聖家欽哀皇後蕭氏、興宗仁懿皇後蕭氏、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氏6個皇妃:興宗貴妃蕭氏、道宗惠妃蕭氏、天祥皇後蕭氏、天祚德妃蕭氏、天祚文妃蕭氏、天祚元妃蕭氏。
蕭氏是 歷史 上名門望族,齊梁兩朝蕭氏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大同出18個蕭氏皇後或皇妃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蕭氏的婚姻關系中大多包括貴戚、或胡人貴族。
唐以後,大同所出的皇後或皇妃就寥寥無幾了。
古時大同是多民族群居地,朝廷鼓勵胡、漢通婚,民族、種族的融合又能培育優良人種;大同作為北魏都城、遼金陪都和明清重鎮,聚集於此的精英人群又可婚娶婚嫁;以及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雁臣」時期,曾將宮女配給邊防將士等,這都是大同 歷史 上產生優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但「出皇後」與「出美女」,好象是不同的概念。皇室聯姻多講究名門旺族、 社會 地位、家族勢力等等,皇後、皇妃不一定個個都天生麗質,氣質高雅,但也不排除有「歪瓜裂棗」的,例如西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滿清光緒帝的皇後隆裕等,都是奇醜無比的。
不少人將「皇後之鄉」延伸地演繹成「美女之鄉」了,至於如今大同美女有多美,恕我孤陋寡聞,沒有發言權。
大同是皇後之鄉,我就只能呵呵了,雖說出了幾個皇後,都是些亂世小國什麼北魏、北齊、甚至還有賣國皇帝石敬瑭等人。不足為奇,也不值得誇耀。
我先來捋一捋一些知名皇帝的皇後出自哪裡。秦始皇沒有立皇後,兒子胡亥是貴妃所生,叫胡姬。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異族人。
中國正式有名有姓的皇後叫呂稚,漢高祖劉邦的老婆,狠毒皇後:山東菏澤人;漢文帝皇後竇漪房,河北武邑縣人;漢景帝皇後薄皇後,浙江紹興人;漢武帝皇後:陳阿嬌,安徽天長人;衛子夫,山西臨汾人;漢光武帝劉秀皇後陰麗華,河南新野縣人;漢明帝皇後:陝西興平人;漢朝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的皇後,伏壽是山東諸城人;最後一個皇後曹節:是曹操的女兒,安徽亳州人;
晉朝司馬炎皇後是陝西華陰人;司馬衷皇後是山西襄汾人;司馬熾的皇後是甘肅平涼人;其它皇帝都不想說了。
唐朝有名皇帝的皇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文德皇後長孫氏,是位賢後,是河南洛陽人;唐高宗李治皇後武則天,也是一代女皇:山西文水縣人;唐中宗李顯的皇後:韋皇後,陝西西安人;唐玄宗李隆基皇後:陝西大荔縣人;
宋朝有名皇帝的皇後: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後是河南開封人;宋太宗皇後;河南安陽人;宋真宗皇後劉娥:山西太原人;宋高宗皇後:河南開封人;
明朝有名皇帝的皇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是大腳皇後,也是位賢後,是安徽宿州人;建文帝皇後:安徽宿州人;明成祖皇後:安徽鳳陽人;明仁宗皇後:河南永城人;明顯宗皇後:陝西衢州人;崇楨皇帝皇後,也是中國漢人王朝最後一個皇後:是江蘇蘇州人。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古代皇帝娶的皇後一般是河南的最多;其次是陝西、山西、安徽。其中真正屬於皇後之鄉的應該是河南開封和安徽宿州這兩個地方。山西大同算不上。
因為大同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首都!
山西大同是著名的煤都,過去以出皇後美女多而著稱,這都來源於大同特殊的區位優勢!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同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明的交界處,後拓拔氏將其定為國都,經過漢化融合,大同的美女兼具漢鮮卑的雙重優點,故成為北朝皇族選皇後的絕佳地,最出名的是末期獨孤信家族,隋文帝楊堅的獨孤伽羅皇後,她的姐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奶。
大同,古稱雲中,這片被稱為「皇後之鄉」的神奇土地,自北魏以來,共出現25位皇後、9個皇妃,且個個巾幗不讓須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 歷史 的發展。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塊塞上之地會養育出如此多風華絕代的奇女子呢?坊間也一直議論紛紛。
事實上,大同地處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分水嶺,故很多少數民族百姓在此混居,間接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大同一直以來都是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大同女子既能舞刀弄槍,又能吟詩作對的本事。同時,大同與眾不同的水土文化也養育了她們剛柔並濟的性格氣質。
大同籍的皇後,最出名的當屬北齊武明皇後婁昭君。婁昭君的思想有點大膽前衛,崇尚自由戀愛,當然這也是由於實力允許,畢竟婁昭君出自名門望族。當時很多青年才俊踏破門庭爭搶著向婁昭君求婚,但都被她無情地拒絕了。
偏偏這伙豪門子弟的競爭對手卻是當時還只是個普通士卒的高歡,你說這氣不氣人。更讓人羨慕的是,後來高歡無論是娶婁昭君還是走上高位,背後都是婁昭君在出錢出力。
所以說,男人出身差點沒關系,如果你還沒能找個優質對象,那你這輩子估計要涼。
這些都還不算什麼,後來高歡要獲取更多的軍事力量,但前提是必須再娶柔然公主,婁昭君沒有等高歡主動提出意見,直接就和丈夫說我同意了(有女如此,夫復何求)。
更讓人敬佩婁昭君的一件事是,當婁昭君正在難產的時候,高歡正在出兵討伐西魏,婢女可憐主子的處境就要給前線的高歡送信,但婁昭君怕影響高歡打仗,執意不肯。
每一個優秀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古人誠不欺我也。 除了奇女子婁昭君,北魏名將獨孤信的女兒也不差。
大概真的是基因強大,獨孤信所生7個女兒中,竟然前後出現了兩個皇後、一個太後。兩個皇後分別是北周明敬皇後、隋文帝文獻皇後,一個太後是唐元貞太後。
明敬皇後是北周的當朝唯一皇後,文獻皇後自小就嫁給了楊堅,後來楊堅奪取北周政權,開創隋朝,文獻皇後就成了隋朝的開國皇後。元貞太後是唐高祖李淵的生母,李淵開創唐朝後追贈她為元貞太後,所以李淵和楊廣都是獨孤信的外甥。可想而知獨孤家族當年有多麼顯赫。
由於特殊的軍事戰略位置,大同 歷史 上一直都中央王朝的邊防重鎮,多民族的 歷史 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合,各類精英人才在這里匯聚一堂,自然就造就了不一樣的大同女子。難怪義大利人馬丁諾也驚嘆大同女人為中國最美麗的女人。
山西大同,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此外還有一大堆名號,其中一個就是題目中說到的「皇後之鄉」。
據記載,自北魏以來,大同竟然先後出了25位皇後和9位皇妃。這二十五為皇後分別為:
北魏名將於栗單家族中的一位女子,記載很少;
北齊奠基者高歡的妻子婁昭君,為北齊開國皇帝高洋之母,高洋之後的兩位皇帝也是她的兒子,謚號神武明皇後;
婁昭君有兩個女兒成為皇後,分別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後永熙皇後和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後太原長公主。
最強老丈人北周獨孤信三個女兒均為皇後,其中七女為隋文帝文獻皇後,長女為北周明帝明敬皇後,四女為唐高祖李淵之母,謚號元貞皇後。
唐末晉王李克用(後唐奠基者),之妻劉氏和妾曹氏都是大同人,李存勖稱帝後封其生母曹氏為皇太後;即貞簡皇後,尊劉氏為皇太妃。
後唐末帝李從珂的皇後劉氏乃渾源州(屬大同)人。
後晉皇帝石敬瑭的皇後李氏也是應州人,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兒。
後晉末帝石重貴生母安氏也是大同人,冊封為皇太妃。
後漢高祖劉知遠的皇後李氏也是應州(在大同)人。
宋仁宗趙禎的第一位皇後郭氏祖籍應州。
還有遼興宗皇後,應州人。
眾所周知,遼國的皇後基本是同族的,接下來有密集恐懼症者閃避。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懿祖莊敬皇後蕭氏、玄祖簡獻皇後蕭氏、德祖宣簡皇後蕭氏、太宗靖安皇後蕭氏、世宗懷節皇後蕭氏、穆宗皇後蕭氏、景宗睿知皇後蕭氏、聖宗仁德皇後蕭氏、聖家欽哀皇後蕭氏、興宗仁懿皇後蕭氏、興宗貴妃蕭氏、道宗宣懿皇後蕭氏、道宗惠妃蕭氏、天祥皇後蕭氏、天祚德妃蕭氏、天祚文妃蕭氏、天祚元妃蕭氏。
以上這些皇後不少都只是祖籍大同,不是土生土長長在大同的,但是大同出美女的確是真的。
按照文化分析論,大同處在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交界處,文明交融碰撞之下,使得此地民族混血很多,而且由於地理位置,這里被稱為北方鎖鑰,在秦漢時此地是大郡、在北魏時是都城、在唐和五代期間為邊防重鎮,在遼、金、元三朝更是陪都,而到了明朝,乃是九邊重中之重,大同的安危牽系著北京的安危。
似乎民族融合多的地方美女總是不少,如新疆,可能是基因取長補吧。
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對大同這座城市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它有著"皇後之鄉"的美稱。那麼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
大同這片神奇的土地,自北魏以來,出了25位皇後與9位皇妃。雖然這個數字放到整個中國皇後史中似乎有點微不足道,但就單個地區而言是十分驚人的。畢竟皇後乃母儀天下之人,不僅要討皇帝喜愛,其品德還要得到文武百官乃至普通百姓的認可。
秦漢以來,大同先是秦漢兩朝名郡,接著晉升為北魏都城,又成了唐與五代十國的邊防重鎮,後來更是連續擔任遼、金、元三朝陪都。如此看來,大同定是經濟發達,政治繁榮,人才輩出之地。
由於大同經濟富庶,生活水平較高,因而在這兒出生的所以既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能力購買粉妝紅黛、名貴首飾及絲綢布緞等。正如明朝學者謝肇浙在他所著的《五雜阻·卷四》中所言"九邊如大同,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而婦女之美麗,什物之精好,皆邊塞之所無有。"大致的意思是說,大同經濟繁榮昌盛,絲毫不輸江南。市場琳琅滿目,女人美麗動人。
大同女人確實美,不光謝肇浙一個人誇,民間諺語也曾將大同女人與薊鎮城牆以及宣府教場合稱為"三絕"。甚至連義大利人馬丁諾在《韃靼征記》中也這樣說:"大同女人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女人"這一說法。自古英雄愛美人,即使是帝王,面對一個楚楚動人的女子也很難不為之所動。更何況這些美女要麼在天子腳下,要麼瀕臨王城,會被君王帶進宮也不難想像。
值得深究的是為何大同自古出美女?下面筆者從它的地理位置與 歷史 進程進行分析。
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扼晉、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首都之門戶,三晉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譽為"北方鎖鑰"。它西界黃河,北臨大漠,東連倒馬、紫荊之關,南抵雁門、寧武之險。其境內群山萬壑、高低錯落,形成了許多天然關塞。另外它三面臨疆,位居要害,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決定了大同文化的多元性
長期以來大同都處於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互相碰撞且互相融合的局面,在這兩種文化的互動下,越來越多的異族人遷移到此地並定居下來。據統計在大同生活過的民族多達數十種,民族聚居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混血兒"的產生。例如北魏孝文帝曾大力支持鮮卑族和漢族人通婚,不僅促進了民族融合,而且誕生了一批面容姣好、外形苗條、且天資聰穎的人才。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作為皇後,光有姣好的容顏是不夠的,德行與智慧才是關鍵。
上文提到大同乃兵家必爭與人才匯聚之地,那麼在這塊土地生存的人必然要面臨雙重挑戰。他們既要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樣能策馬飛騰,拉弓射箭。又要像南國人士那般飽讀詩書、通情達理。雖然古代中國男尊女卑,但受地區氛圍的影響,大同女子既有著草原女子的豪情萬丈,又有著水鄉女子的溫婉賢德。
例如北齊武明皇後婁昭君,她出身大同名門,自幼溫柔聰慧,許多世族向其求婚,她均拒絕。直到高歡的出現,她便一眼定終身。不僅執意嫁給高歡,還用娘家帶來的財寶為丈夫鋪平了掌握國家權力的道路。除此,她還善於隱忍和謀略。當年高歡為了爭取更多的軍事力量,打算再娶柔然公主,但礙於婁昭君一直猶豫不決,婁昭君得知後立馬主動讓他們成婚。
婁昭君並不是個例,幾乎所有出自大同的皇後都非柔弱之輩。她們的智謀堪比男子,甚至影響了中國的 歷史 發展。而且她們也並非出自同一個家族,而是廣泛分布在大同各地。這就說明大同女人的美麗與智慧具有普遍性,這一點確實讓世人既羨慕又嚮往。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後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她們要有異於常人的隱忍和大愛,否則她們隨時都有被廢的可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