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後宮美女那麼多皇帝怎麼做到雨露均沾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就是如此,宮門就更悲催了。歷朝歷代中,每年都有無數民間美女被選召入宮,這些女人將在紅色的宮牆中度過此生。大多數皇帝喜歡的都是年輕貌美的美女,而那些人老珠黃的宮女又該何去何從,她們也會得到皇帝的垂青嗎?
世人都認為古代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其實,「三千」並不是個實數,有些朝代的宮嬪數量遠超三千,有些朝代則不及這個數字。具體後宮中該有多少宮女,還要看該朝代的宮廷制度。
根據《禮記》中記載的「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知,根據周禮來看,每個皇帝的帝妻總共有121個,除此之外還有沒名號的宮女。
不論是帝妻還是兄簡宮女,只要帝王有生理需要,她們必須隨時無條件滿足。
然而,畢竟後宮中的情況是「肉多狼少」,皇帝一個人是無法「享用」如此數量的眾多宮妃。所以說,每個朝代的後宮中都有不少「板凳選手」,她們一生都未曾得到皇帝的垂青,甚至都沒過過性生活。
宋人周密所撰的《齊東野語》有這樣的說法:
「凡夫人進御之義,從後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御,十六日則後復御……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雲: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雖說除先帝後妃及公主宗女之外,後宮里的所有女人都是皇帝一人的禁臠,但皇帝卻沒必要滿足每個女人的性需求。按照《齊東野語》的說法,每個帝王只需與121位有名號的夫人定期做房事即可。饒是如此,這也是普通男人無法完成的任務。
81名女御,每月帝王需與女御度過十八天,每日需臨幸其中的九名;27名世婦,每月帝王需與世婦度過六天,每日需臨幸其中的九人;9名女嬪,每月帝王需與女嬪薯行度過兩天;3名三夫人,每月帝王需與夫人度過兩天;皇後地位最尊貴,每個月可獨享皇帝兩日。
平心而論,這樣的房事頻率對於一個正常男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哪怕是身強體壯的男人,這樣的生活恐怕也很難過上幾年。也難怪古代帝王的平均壽命較短,根據中醫理論如此頻繁的房事難免會讓皇帝的某些功能提早退休,影響身體健康。
按照《齊東野語》中的理論,除了皇後和三名夫人之外,宮女五十歲以後便不得與皇帝同房了。這一制度似乎會給人一種「紅顏未老恩先斷」的感覺。其實,倒不是因為皇帝薄情寡恩,這種規定實屬古代特殊的社會情況催生的。
我們知道,大多數女人在五十歲左右會步入更年期,到了這個年紀的女人不再排卵,也失去了生育能力。每個皇帝的性生活都是建立在生兒育女的基礎上的,若女人不能生兒育女,皇帝完全沒必要在她的身上浪費精力。畢竟,需要皇帝去「操勞」的女人太多,皇帝已太過辛苦。
《齊東野語》中的這套理論也只適用於個別朝代,起碼這套規則在唐朝是不適用的。據史料記載,唐玄宗時期的宮嬪數量足有四萬多人,如果李隆基遵守這套規則每天輪流臨幸一百多名有名號的帝妻,那麼,其他宮女豈不是得不到皇帝的「照料」了嗎?
由此可見,古代帝王打算和某個宮女行房事時,或許不會遵守周禮的要求。換一種思維來想,皇帝擁有絕對的自主交配權,古代皇帝想要臨幸哪個女人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就像隋煬帝說的那句「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余者無不可」一樣,遵守禮法的皇帝屬實像鳳毛麟角一樣少。
當然,某些朝代還有特定的「進御制度」,如:招幸和行幸等。打個比方來說,司馬炎坐著羊車「隨機」臨幸嬪妃的做法,就是一種「行幸」。於是,有些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羊車就停在了她的宮門口。
看來,古代宮廷里不止是嬪妃忙,連皇帝都很忙數塵嘩。
那些進入深宮的女人或許並不幸福,她們將整個韶華都奉獻給宮室,到了年老色衰時卻不能繼續生育,被皇帝拋棄孤獨殘生,對於女人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❷ 古代的妃子會用什麼辦法吸引皇帝
可以說方法是五花八門的,每個朝代不同的妃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吸引古代的帝王。先拿西漢時期的趙飛燕來說吧,她就是靠一手跳舞之術,漢哀帝被她吸引得如痴如醉,馬踏飛燕這個典故就是從他這里來的。
特別到後期的時候,李治的身體本來就不好,他不知道把李氏子孫的後路安排好?就是因為她沒有武則天的謀略高,才導致大唐差點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