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邯鄲自古都出過哪些美女
燕趙自古多豪傑,而邯鄲自古出美女,興歌舞,這是歷史公認的。「邯鄲學步」中燕國少年到邯鄲學的應該是舞步,也就是歌舞,這雖是一家之言,卻反映了古代邯鄲歌女如雲,舞樂盛行的文化特色。古詩十九首曰「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乾隆皇帝南巡至邯鄲,寫詩贊嘆:「邯鄲古來佳麗地,征歌選舞掐銀箏。」
現存有許多古跡反應美女出邯鄲的千秋史話。有著名的照眉池,唐代大詩人李白登臨此台曾寫下「清虛一鑒湛天光,曾照邯鄲宮女妝」的詩句。更有名滿天下的銅雀台,寫《胡笳十八拍》的哀怨美女蔡文姬被曹操解救之後,曾來過位於臨漳縣三台村的銅雀台,並在此撫琴吟詩。更有傳聞說銅雀台是當年曹操專門修建用於搜羅天下美女的地方。
中華民族始祖的女媧,按照今天的戶籍制度推算,應該算是正宗邯鄲人士。邯鄲涉縣城西鳳凰山腰有媧皇宮,就是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之處。女媧以己之形捏造人類,後世人之容貌,當無有秀於她者。如此,女媧當為華夏第一名女。
漢樂府《陌上桑》中說:「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這位大美女可以算做有記載的第一位忠貞之女。傳說羅敷擅古箏,能歌善舞,艷絕邯鄲,名聞趙國。今邯鄲西北的靈山腳下有羅敷潭,又名「黑龍潭」,其水呈墨綠色。有說羅敷曾在此浣衣,有說羅敷為趙王所逼憤而投潭自盡。天寶初年,詩仙李白雲游邯鄲,見景生情,有詩《春遊羅敷潭》:「雲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淹留未盡興,日落群蜂西」。
史書記載的邯鄲美女更是無數。秦始皇之母趙姬,把異人秦莊襄王迷得暈頭轉向。有野史記載,秦始皇為呂不韋和趙姬說生。如果真是這樣,那趙姬為歷史記載第一位給老公帶綠帽子的女人。
漢家一朝更是邯鄲美女瘋狂的年代。淮南厲王劉長是劉邦過趙地時,跟趙王張敖所獻美女所生。江都王太子劉建生性好色。一次,一梁姓邯鄲人進獻女兒給其父劉非為妃子。劉建聽說梁女生的如花似玉,就趁劉非生病之機,將梁女勾引出來,留在自己房中。江都王無可奈何,氣憤過度,就此一命嗚呼,讓劉建襲了江都王位。漢武帝晚年一次巡遊趙地,得一美女,封為趙婕妤,為武帝生子弗陵。差不多在同時,邯鄲人江充,將能歌善舞的妹妹嫁給趙太子丹,依靠裙帶關系而發跡。後江充與太子丹交惡,就跑到武帝跟前告發太子隱私,還受到了武帝的賞識。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前慷慨任俠,行走江湖時救了一位山西美女叫京娘。行走至邯鄲境內時,美人袒露心跡,欲以身相許,卻不料宋太祖「江山未立,何以家為」辜負了美人的一片痴情。後來,京娘投湖身亡,留下一個京娘湖讓後人唏噓不已。
在「黃梁美夢」的故事中,崔氏是邯鄲舊夢中的美人。舊文人盧生進京趕考,在邯鄲客店中,枕青瓷入寐,待到黃梁蒸熟之際,他已在夢中娶了崔氏,而且已然五子登科。今日邯鄲城裡盧生殿,就讓我等落拓書生也做一做夢吧
② 邯鄲為什麼美女那麼多
因為邯鄲自古出美女。
邯鄲,是河北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河北省南部地區中心城市。總面積1206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全市下轄6個區、1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為941399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邯鄲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和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擁有涉縣媧皇宮、廣府古城2處5A級景區。
生物資源
邯鄲境內自然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草甸、沼澤植被、水生植被6種類型。邯鄲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草叢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區的溝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則遍布全境;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東部滯水窪地。
亞熱帶樹種漆樹在西部山區有著廣泛分布。領春木和太行花為邯鄲市特有的植物物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植物分121科1146種,其中栽培植物達150種。
③ 邯鄲美女多嗎
邯鄲女孩確實挺漂亮的,總體感覺不象是北方的,反而有種海濱女孩的靈性和江南女孩的清秀.我總結這以前是國都,人才濟濟,好的基因都傳承到現在,在邯鄲美女身上得已體現
邯鄲美女太多了,但總體感覺市區的差點(新世紀倒有些),主要是魏縣,永年,峰峰三地
④ 邯鄲為什麼叫美女之都
邯鄲之所以叫做美女之都,是因為邯鄲自古出美女,乾隆皇帝南巡時路過邯鄲,曾寫詩贊美邯鄲是佳麗眾多的地方,而且歷史上記錄的美人,大多數都來自於邯鄲,現在的邯鄲是河北省的地級市,面積12078.8平方千米,自然資源豐富。
1、原因解釋
邯鄲被稱為美女之都,是因為乾隆帝在南巡時曾說“邯鄲自古佳麗地,征歌選舞掐銀箏”,贊美邯鄲的美女眾多,而曹操曾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敏跡雀春深鎖二喬”,其中的銅雀台正好在邯鄲地區,另外歷史上的卓文君、貂蟬、甄宓等美女也出自邯鄲。
2、地理位置
邯鄲是河北省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南部,西邊靠近太行山脈,東部和華北平原接壤,是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邯鄲有著3100年的建城史,曾經是趙國、魏國的都城,佔地面積12078.8平方千米。
3、自然資源
邯鄲境內有六種類型的植被,分別是針葉林、闊葉林、灌叢、灌草擾念叢、草甸、沼澤植被、水橋李並生植被,總共有1146種植物,而且邯鄲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各地礦產有200多處。
⑤ 邯鄲出美女嗎
經過百位專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備受網友關注的中國盛產美女地區排名最終完成了。我們註:括弧內三項數字為當地美女三大指數的平均值。三大指數依次為長相指數、打扮指數、韻味指數。
說明:「美女」泛指外貌美麗的女子。這個概念屬於主觀的美學研究范疇,由於個人審美觀點的不同,特別是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難以形成統一的標准,定量分析亦比較困難。在此次比較中組織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位專業人士赴各地區考察,並採用了大量非常規數學統計方法,力求得出最准確的結論。因個人眼光不同,所得結論僅供參考。
此表所指的「美女」,均指在該地區出生,且長時間居住在該地區以至達到16周歲的女性,也就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於此項要高度注意。由於該原因,表中所得結論和普通人的視覺感官結論不完全相同。譬如在北京的街頭,時常可以看見大量美女,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地來京人員--「泊來品」,北京本地美女並不多。類似此類情況的美女計入其出生地,不計入北京。因此在某些地方見到的美女多,並不表示該地就一定盛產美女。反之亦然。
此表中「美女」僅指其外貌長相方面,對於其性格、文化、素質等方面無法給出具體評價,故不做統計。此表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省地區。
位次 地區 美女百分比 三大指數平均值 所屬省市 美女地理劃分區
1 重慶 24.25% (81.77-75.35-70.01) 重慶 川中區--長江沿線區
2 成都 22.89% (81.29-75.66-70.19) 四川 川中區
3 長沙 20.57% (81.70-74.52-72.89) 湖南
湘西區延伸部
4 武漢 19.63%
(79.45-72.68-66.51) 湖北 長江沿線區
5 邯鄲 19.05% (80.21-69.67-70.13)
河北冀南區
6 大連 18.82%
(79.97-72.55-70.86) 遼寧 無明顯屬區
7 忻州 18.56% (81.05-70.60-69.36) 山西 晉北區
8 蕪湖 18.18% (80.06-73.43-70.52) 安徽 長江沿線區
9 哈爾濱 17.93% (78.85-71.25-71.16)
黑龍江 無明顯屬區
10 杭州 17.85%
(76.05-75.87-73.12) 浙江 環太湖-江南區
11 漢中 17.60% (79.12-70.08-70.49) 陝西 川中區
12 南京 17.33% (77.42-74.08-72.24) 江蘇
長江沿線區
13 安慶 17.15%
(79.85-70.34-72.93) 安徽 長江沿線區
14 揚州 16.80% (78.31-72.24-73.65) 江蘇 長江沿線區
15 大理 16.70% (79.05-72.24-74.96 )
雲南 無明顯屬區
16 蘇州 16.21%
(77.31-71.19-71.78 ) 江蘇 環太湖-江南區
⑥ 邯鄲出美女嗎
為什麼邯鄲出美女呢。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邯鄲有2000多年的文化,是趙國的都城。當年,可以想像有多少鄉間美女被選入邯鄲,經過多年的戰亂與平靜,這些長相出眾的人,也基本生活在邯鄲這一帶,他們的後代繼承了上輩的先天基因,傳宗接代。比如,大名、武安這一帶美女就很多。改革開放後,她們又回到了邯鄲城內,經商、生活。 二、中原地域在氣候上是不錯的,沒有大漠的風砂,人的皮膚細膩白凈。同時,中原的水士和易居也使更多的人遷移至邯鄲地區。 三、解放後,邯鄲又復興了。從東北、天津、江蘇等外地來了不少的技術人員。他們定居在邯鄲,工作在邯鄲,同當地人結婚生育。從優生學的角度上講,他們的後代長相是較好的。 四、邯鄲是歷史名城,獨特的文化造成邯鄲人天生的愛美情結。她們喜歡打扮,在衣著,化妝方面比較前圍。俗話說,七分打扮三分長相,新潮時尚總是邯鄲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⑦ 邯鄲歷史上都有哪些美女
世人們都說,邯鄲自古出美女,尤其在中原區域流傳比較廣泛。這自古出美女,不僅誇邯鄲古代美女就很多,現在也不少。
在悠久的邯鄲歷史上,僅見諸史料記載並產生過較大影響的美女才女奇女,就有四五十名之多。下面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幾位邯鄲古代的美女。
不按美貌的排名順序說。
第一個是蔡文姬,相必大家認識蔡文姬大多數都是從王者榮耀上認識的,這次就知道了,蔡文姬是邯鄲古代美女。
在後來被魏明帝曹睿封為文昭皇後。據《世說新語》載:」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冀州牧袁紹之子)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急召甄,左右曰:『正宮中郎(曹丕)已捋去』。公(曹操)曰:『今年破城,正為奴耳』。「其意為,(曹操)今年攻打鄴城正是為了奪取甄氏。可見甄氏之美。曹植也暗戀甄氏,曾作《洛神賦》以記其憐愛之情。
⑧ 解密邯鄲美女「羅敷」
解密邯鄲美女「羅敷」
陳正 文╱圖
「行歌入谷口,路盡無人躋。攀崖度絕壑,弄水尋回溪。雲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淹留未盡興,日落群峰西。」唐代「詩仙」李白的一首《春遊羅敷譚》,細致形象的描繪了邯鄲當地名勝「羅敷潭」的美景,使人回味無窮。
「魏晉南北朝前大量描述『羅敷』美女的詩歌,但『詩仙』李白的詩,是目前能考證的第一首實地踏訪而至有感而發的詩歌,側面證實了『羅敷』出自邯鄲。」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趙文化研究所主任侯京生說。
歷史上「羅敷」確有其原型,真實存在
作為邯鄲地方文化專家,侯京生教授曾專門做過關於羅敷的課題,他認為歷史上美女「羅敷」確有其原型,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侯京生教授講述,羅敷,最早出自漢樂府《採桑》,宋代的時候被收入《樂府詩集》中。關於羅敷的詩歌很多,相關題材的多首詩歌所言羅敷的結局不盡相同,但最為著名,影響最大的仍是古辭《陌上桑》。
羅敷出於樂府古辭《陌上桑三解》中。《陌上桑三解》又叫《艷歌羅敷行》。崔豹在《古今注》中認為,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台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莫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
從崔豹的註解中,似乎告訴我們,羅敷無疑應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她的姓名、家世及夫婿的姓名職務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從詩歌中人物的對話、身份來判斷,羅敷確有其原型。」
邯鄲學院黨委宣傳部長、教授,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廣也十分認同羅敷確有原型的觀點,李廣教授表示「羅敷」作為一個藝術形象,有文學創作上的升華,但她可以說是邯鄲美女的「代表」。雖為一名民女,卻以熱愛生活、不慕權勢、忠於愛情、剛柔兼濟、貌心同合的美麗形象而征服了歷史,羅敷的美是一種高尚的美,是一種堅貞的美,是人們所追求的那種最為崇高的美。
美女「羅敷」究竟是那個朝代的人
崔豹《古今注》中的趙王,究竟是戰國時期的趙王?還是漢代的趙王?侯京生教授認為實在無從考察。就故事而言,歷來研究者會追溯到《列女傳》中「秋胡戲妻」等故事。漢代還有一篇與這篇主題相同的樂府《羽林郎》,敘述權貴的豪奴調戲一位「當壚」的「胡女」,遭到「胡女」的嚴正拒絕。
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西晉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人。晉惠帝時官至太子太傅丞。《古今注》是一部對古代和當時各類事物進行解說詮釋的著作。其具體內容,可以從它的八個分類略知大概。卷上:輿服一,都邑二;卷中:音樂三,鳥獸四,魚蟲五;卷下:草木六,雜注七,問答釋義八。
侯京生教授講述,學術界有研究者指出,「羅敷」詩中提到的「倭墜髻」是東漢京城一帶最流行的發型,是「盤桓髻」的改進,發髻偏墜一旁,猶如騎士的墜馬一般,更顯佻巧和嫵媚。我國婦女以帶耳環為美,而耳環作為婦女的裝飾品是從東漢開始的,羅敷以明珠作耳環,湘綺及紫綺為衣裳.都是東漢時期的時髦妝扮,由此推論羅敷生活在東漢時期。
在侯京生看來,這種推測之辭是站不住腳的。從考古資料來看,穿耳的習俗,最遲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形成。紅山文化即有玉蛇耳墜,說耳環起自東漢根據不足。也有人認為,耳環成為普遍的風氣,則是在宋元時期,且是受遼的影響。所以僅從發型、配飾判斷羅敷的生活年代,有些牽強。
作為生活在西晉的崔豹無疑與羅敷的時代更接近,而最早的關於羅敷的詩題仍以南北朝為始。根據古辭中羅敷的華麗穿戴,侯京生教授認為,作為趙地女子,她的這種生活只能是在戰漢時期的繁華都市邯鄲。
美女「羅敷「的家鄉是在邯鄲嗎?
侯京生教授表示,對於羅敷的原型所在地,學術界有些爭論,一些詩詞中提到羅敷生活在「渭水」旁,那就應該是如今的陝西西安一帶,而且在陝西省華陰市至今還有一個鎮,名為「羅敷鎮」。但在歷代的注釋里,羅敷一般被認為是趙國女子,生活在趙國都城邯鄲城,今邯鄲市邯鄲縣三棱鄉姜窯村。
對此侯京生教授考證,《樂府詩集》中有《陌上桑》、《艷歌行》、《採桑子》等多達45首古辭中並沒有對羅敷地點作出明確的交代,除了崔豹的《古今注》,明確表述羅敷是邯鄲人的詩歌還有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沈約的《日出東南隅》篇,並與叢台聯系在一起,所謂「朝日出邯鄲,照我叢台端」,也完成了從史學到文學的形象轉換。
邯鄲當地著名風景區「羅敷潭」也佐證了羅敷出自邯鄲,羅敷潭位於古石龍旅遊區龍興寺之西南側,原名「卧龍潭」,潭邊徑石林立。當地相傳古代美女秦羅敷不畏強暴,投潭殉節。鄉親們為紀念羅敷,改「卧龍潭」為羅敷潭。據《邯鄲縣志》載:「相傳夏季每有白氣起於潭中,上達天際,歷久不散,如龍之吸水」。
李廣教授表示,明代文獻中有關於「羅敷潭」的明確地理位置記載,當地也廣泛流傳羅敷的傳說,古代邯鄲地區氣候溫潤,十分適合種植桑樹,養殖桑蠶,而根據資料顯示在本世紀60年代前,當地大片桑林仍是隨處可見,羅敷的職業是「採桑女」,出自古邯鄲城符合當地的歷史傳承和自然環境。
唐代「詩仙」李白的詩中,明確踏訪的也是邯鄲的「羅敷潭」。侯京生教授認為,雖然《游羅敷潭》一詩並未收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詩集中,但李白游歷的時間為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前後,此時李白的弟弟正在邯鄲一帶做縣令,李白探親之餘踏訪「羅敷潭」,確有可能。
羅敷應成為邯鄲城市的形象大使
李廣教授認為,燕趙自古多豪傑,而邯鄲自古出美女。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之十二曰「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乾隆皇帝南巡至邯鄲,寫詩《七古?邯鄲行》贊嘆:「邯鄲古來佳麗地,征歌選舞掐銀箏。邯鄲城中富蠶作,蠶月條桑綠蔭弱。」
邯鄲,自古就是佳麗之地,人傑地靈,美女如雲,羅敷可以說是邯鄲美女的一個代表。
而侯京生教授更是表示,羅敷應該成為當代邯鄲城市的旅遊形象大使。
羅敷不僅是邯鄲地區具有廣泛傳說影響的古代美女形象,本身也代表了勤勞、堅貞、機智的正面品質,而且經過南北朝至唐代的不斷文學創造,藝術升華,羅敷在全國范圍內更容易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
●相關鏈接:邯鄲縣有關羅敷的傳說很多,據說,羅敷出生在邯鄲縣三陵鄉姜窯村,祖父秦義合,一生務農,性情耿直。父親秦敏,能歌善舞、頗有文才,後參軍殉國。母親是附近黃窯村的張門之女。羅敷兄妹三人,哥秦寶、姐秦蓮,羅敷小名小英。
10歲那年,家遭洪水沖刷,搬至西崗卧龍崗上,在五龍廟的西廂居住,廟中尼姑見小英聰明伶俐,便收其為徒,起名「羅敷」。
羅敷長至韶華之年,與鄉鄰村民王仁相愛,二人兩小無猜、相親相愛。不久,邊關緊急,王仁戎邊,別前與羅敷互贈琴劍,相定終身。後王仁成為趙王遷的御前大臣,趙王遷貪戀羅敷美貌欲強納之,羅敷誓死不從,被趙王遷追至黑龍潭時,悲憤至極,為保自己清白,只能沉潭遺恨、撲潭而亡。終於升華為一對並蒂蓮花而留名於世,傳說以凄婉的悲劇結束。
至今,姜窯村仍有羅敷的遺跡,像五龍廟、龍興寺、卧龍坡、龍井、老黿坑、斷石橋、落鳳坡、醫家池、羅敷潭、羅敷崖、趙王跑馬場、桑園、趙王思女閣、李白亭、李白路等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