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羞花閉月沉魚落雁分別是指哪四大美人
「羞花、閉月、沉魚、落雁」分別是指楊玉環、貂蟬、西施、王昭君。這四個女子被稱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的美貌位居首位,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古代的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
羞花閉月沉魚落雁分別是指哪四大美人
「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僅指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且還是由她們的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例如,「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而「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叫施夷光的越國女子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泳,漸漸地沉到河底。因此,西施便有了「沉魚」的代稱。而「落雁」主要講的昭君出塞,王昭君登程北去的那日心緒難平、悲傷不已,於是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並且看到騎在馬上的美麗女子,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在地。
Ⅱ 沉魚落雁中「落雁」指的是古代哪一位美女
王昭君。
她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為抒解思鄉之情,在馬背上彈起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落在她的周圍。
Ⅲ 歷史上四大美女中有落雁之稱的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有「落雁」之稱的人是王昭君。有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她們四人各有相對應的歷史典故,這些歷史典故合起來便就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其中與「閉月」這一故事相對應的主人公是貂蟬,「羞花」的主人公為楊貴妃,「沉魚」與「落雁」這兩個典故則分別對應西施與王昭君。
就在王昭君出塞前往南匈奴途中她因離開故土而彈奏起離別之曲,結果這琴聲引來了大雁。而這聞聲而來的大雁在看到王昭君之後為她美貌所迷,還因此忘記了扇動翅膀,所以很快便從空中跌落至地上。自此之後,王昭君便有了「落雁」之美稱。
Ⅳ 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魚落雁是指誰
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沉魚典故:
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落雁典故: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們多用沉魚落雁來作為美女的代稱。其中的落雁一詞即指的是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呼韓邪單於入朝自請為婿。昭君主動請行與單於結成姻緣。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坐在馬車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4)落雁形容我國史上哪個美女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王昭君之母,四十不孕,一日進廟求神,夜裡,夢見一輪明月投入懷中,不久生下王昭君。因此,王昭君有皓月之稱,集山水陰柔和天地溫和之氣,與山間溪流,空壑皓月同色。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彷彿幽蘭獨立,納選入宮。那時,二八年華,心中自然有許多勾劃,但是,後宮與朔漠只是人生的機緣而已。「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入宮對於一個微薄的女子而言,在喜悅之後,有著一懷迷茫。
曹雪芹於賈探春遠嫁寫道:「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不知是否能用在王昭君身上,但是,《分骨肉》之痛人人有之。
王昭君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在官吏的催促下,啟程離鄉了。民間傳說,王昭君離鄉時,悲傷的情緒感染了桃花,桃花為之流淚,桃花和著淚水,融入香溪,化作片片的桃花魚。大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