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美女是龍山哪個村的

美女是龍山哪個村的

發布時間:2023-07-07 15:16:52

㈠ 諸暨四大美女之一惜時紀念館是否對外開放

風景點名稱 圖片簡介 景點介紹 魯迅故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地址:魯迅中路 位於紹興市郊西南,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是著名的「書法聖地」,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此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蘭亭集》。春秋時越王踐植蘭於此,漢代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 交通:2、4、5、7、11、12、13、14、15路至魯迅路口站下門票:60元,可參觀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朱家台門(魯迅筆下風情園)、壽家台門 書法聖地 千古蘭亭地址:蘭亭鎮 位於紹興市郊西南,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是著名的「書法聖地」,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此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蘭亭集》。春秋時越王踐植蘭於此,漢代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 交通:3、23路車直達門票:25元 東 湖十裹山水一盆景 地址:東湖鎮 位於紹興城東箬山麓,國家3A級旅遊區,是一個山、水、洞、橋、堤、舟楫、花木、亭台樓閣俱全,融秀、險、雄、奇於一體的江南園林,被譽為「稽山鏡水之縮影」,並享有「水石大盆景」之美稱。 交通:公交1、107、117、137、157、207路直達門票:25元 站長提示:可先游魯迅故居,再游沈園。 沈 園千年愛情 不老沈園地址:解放南路 宋代著名園林,國家3A級旅遊區,是集紹興歷史文化、古典園林藝術於一體,人文與自然巧妙融合的江南名園,因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此而聞名中外 交通:魯迅中路318號,離魯迅故里約半里路。7路直達。 大禹陵北有黃帝陵 南有大禹陵 地址:城東開發區 位於紹興市郊東南會稽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系華夏立國始祖大禹的葬地,是我國著名的歷史遺跡與名勝古跡。 交通:客運中心32、9路,在城市廣場或供銷大廈,換乘2路,終點站下車。西站乘10路直達門票:25元 吼山地址:城東的皋埠鎮 位於城東的皋埠鎮,省級風景名勝區。原為是越王勾踐養狗的地方,因狗吼的近音,漸變為吼山。這里石奇、洞幽、水清、樹茂,又有一年一度的桃花節,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交通:客運中心107路直達站長提示:3月的「吼山桃花節」值得一看。春天來這里,或許「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故事會發生呢。 府 山地址:紹興市區的中心,在城市廣場西側。 位於府橫街,因山勢蜿蜒如龍,名卧龍山,又名龍山,後舊紹興府署設此山,故名府山。府山曾是春秋戰國時越國都城的重要遺跡,已有2500年歷史。名勝古跡有越王殿、越王台、飛翼樓、文種墓、風雨亭、摩崖石刻等。 交通:紹興市區的中心,在城市廣場西側。交通方便。站長提示:府山公園每天清晨7:00之前免費入園,門票5元。越王台、飛翼樓8:00開放,需另外購票。 周恩來紀念館地址:勞動路368號 國家3A級旅遊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百歲堂、誦芬堂、周總理生平事跡陳列館和周恩來廣場四部分組成。 交通:由解放北路勞動路口下車進入,向東行約300米,亦可由中興路勞動路口下車。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 位於紹興東南,是浙江省三個省級旅遊度假之一。區內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更有豐富的 倉橋直街地址:城東 位於市區城市廣場魯迅路之間,是紹興第一條修復的歷史特色街巷,全街43個台門基本上是文物保護單位,民居多為清末民初建築。200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 交通:在城市廣場溫步,到府山腳下,寶珠橋邊的深巷就是倉橋直接。或待觀瞻完秋瑾紀念碑,沿府橫街走到盡頭,也可以抵達倉橋直接。 環城河地址: 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全長12公里,集防洪、城建、環保、文化、旅遊五大功能於一體,建成有稽山園、鑒水苑、治水廣場、西園、百花苑、迎恩門、河清園、都泗門等八個景點。 八字橋地址:八字橋直街東端 位於市區八字橋直街東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字橋建於南宋(公元1256年),因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得名。由於八字一橋兼跨三河,道接三街,貫連五個台階通道,堪稱中國橋梁史上的傑作,人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 柯 岩地址:紹興城西12公里 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國家級首批4A級旅遊區。由柯岩、鑒湖、香林三大景區組成,是集石文化、水文化和佛教文化於一體,以稽山鑒水、田園風光、越地風情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交通:77路公交直達站長提示:門票80元,柯岩魯鎮聯票100元。遊客在

㈡ 贛州哪裡好玩,美女多的地方在哪

贛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贛州哪裡好玩?贛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

青山環抱,綠水環繞,贛州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江的源頭。贛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
市內綠樹成蔭,碧湖成群。六大公園分布其中,景色各異,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薈萃,繁花似錦;有的曲徑通幽,園林點綴,總有一種美讓遊人駐足流連。

小武當山

小武當山,位於龍南縣城南,面積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撥813米,有99個峰,綿亘聳立,猶如直戟,奇石峭立,千姿百態,其中有兩峰並立,猶如姐妹相依的姐妹石,尤為奇麗。各峰之間,羊腸小道輾轉百折,南端一峰,掛有鐵鏈,遊人若拾級攀鏈可直登峰頂,峰腰間,雲霧漂渺,峰頂視野開闊,遠眺數十里,峰頂與後峰相連,方園有數十畝,掩映紅檐飛閣的一座庵堂,秀色如畫,周圍蒼松翠柏,鬱郁蔥蔥。小武當山風景區已成為贛、粵、湘、閩及港、澳、東南亞等地的旅遊熱點。
門票:28元
交通:小武當山交通非常便利,105國道貫穿全境。距龍南縣城和廣東連平縣城、和平縣城均為44公里,距廣州250公里,深圳300公里,贛州市180公里。
通天岩
通天岩位於贛州市西北郊,距市區約10公里,是石窟風景區的中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丹崖悠悠,山靈水秀,具有「丹霞地貌獨特,石窟文化深厚,文物古跡眾多,生態景緻宜人」四大特點。通天岩由摩沙岩石山組成,山中有很多天然岩洞,其中一個岩洞頂上有窟窿可以看到天,故名。通天岩是我國南方古代石窟藝術寶庫,這里有江西最大的石龕造像群,共有石龕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為佛像神祗,多屬唐宋時期作品。這些造像神態各異,精緻俊美,是古石雕藝術的瑰寶。通天岩附近岩深谷秀,泉水涓涓,古木參天,冬暖夏涼,是游覽和避暑的好地方。
門票:60元
交通
客車
1.從贛州火車站、貿易廣場、南門廣場西園乘109路公交車,或乘贛州市區一日游公交車,都可直達景區。
2.從火車站、南門廣場西園乘18路公交車直達通天岩景區。
3.市區一日游公交車直達通天岩景區。
於都
於都地處贛州市東部,距贛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東鄰瑞金,南接安遠,西連贛縣,北毗興國和寧都。屬丘陵低山區,地勢東、南、北三面較高,中、西較低,貢水、梅江、濂江等在境內縱橫交錯。於都縣「山明川秀,地麗物繁」,名勝古跡眾多,旅遊景點引人入勝。現已開發「紅」、「綠」、「古」特色旅遊景區10餘處,如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東門渡口、毛澤東舊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場――屏山牧場、羅田岩摩崖石刻、寶塔公園等。
交通
客車
都4小時內可到達廈門經濟特區,全程高速直達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於都景點推薦
萬里長征第一渡
被稱為「長征第一渡」的「於都紅軍大橋」是於都縣橫跨於都河的第8座大橋,1934年,8.6萬紅軍主力從於都河上8個渡口渡河,踏上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當時,河上沒有一座橋,於都人民搭浮橋,擺渡船,把紅軍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後,於都人民自強不息,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先後在當年紅軍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於河大橋、寒信大橋、長征大橋、三門大橋等7座大橋,使兩岸87萬於都人民結束了擺渡的歷史。
屏山
屏山,坐落於縣南部的靖石鄉境內,距縣城約60公里,舊名龍山,海拔1312米,為縣內最高峰,山麓四周百餘里,皆山石層壘而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結構,山高如屏,有奇禽異獸,盛夏最高氣溫29℃。
大余
大余縣位於江西省西南端,贛州市西南部,章江上游,庾嶺北麓。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交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市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三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以低山丘陵為主。大余河流密布,縱橫交錯,以贛江支流-章水為主幹流的章江流域。「大江東去幾千里,庚嶺南來第一州」,這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對古府大余的盛贊。大余縣有聞名的丫山風景區,景色優美獨特,內有瀑布20多處,巍峨的峰巒,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大余眾多的旅遊勝地,是旅遊的好去處。
大余縣景點推薦
嘉佑寺
嘉佑寺塔位於縣城東獅嶺山麓的南安板鴨廠旁,因塔屬原嘉佑寺院內建築故名,是縣內歷史最久的一座古塔,距今2000多年歷史,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此塔有唐代風格,是不成熟的宋塔,雖歷經千年,多次修繕,依然雄偉屹立。
丫山風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大余縣城東10公里處,323國道從丫山山腳穿過,經景區公路可直達丫山腹地。是一處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觀和寺廟等人文景觀構築而成的綜合性景區。因最高峰雙秀峰呈「丫」形而得名。丫山歷史悠久,古時即以佛教活動和游覽勝地聞名遐邇。
三江口原始森林
三江口原始森林位於縣城西北23公里的洪水寨南源山中,海拔400—900米,屬省級森林公園,現存林木在三江口河兩岸,約五公里長,總面積1200萬平方米。進入三江口林區,可見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沿途峰巒疊嶂,溝壑縱橫,且多處瀑布錯落其間,自然景觀絢麗多彩,山上既有美麗的白鷳,也有珍貴的獐、鹿等。河谷多大青石,像牛、像豬形態各異,千姿百態。全年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15.6℃,是天然的避暑之勝地。
信豐
信豐,取「人信物豐」之意,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置縣,居贛江上游,貢水支流桃江中游。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南嶺山脈的大庾嶺、九連山余脈分別從縣境西南綿延,周圍群山環繞,中部地勢低平。東鄰安遠縣,南靠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西連廣東南雄市,西北接大余縣,北界南康市、贛縣。信豐是「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草菇之鄉」、「全國生態環境示範縣」,縣城有「小南京」之稱,是「江西省衛生縣城」、「江西省文明縣城」。全縣通行客家話。
信豐景點推薦
大聖寺塔
大聖寺塔建於三國赤烏年(公元238年)。高66.45米,共十八層,建國初期,江西省文教廳即將此塔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已批准為國家級文化遺產圖:大聖寺塔,大聖寺塔夜景,信豐大聖寺塔。該景區就在縣城境內,問當地人都知道怎麼去。
北江源
據《珠江水利簡史》記載:「珠江支流北江源出江西信豐油山大茅坑,流經廣東省南雄市及始興縣,至韶關與武水匯合,南流曲江、清遠等地,流入珠江三角洲」。大茅坑景區位於油山主峰東部,四周山峰高聳,佳木蔥蘢,清泉見底。近幾年廣州,佛山,清遠,肇慶,韶關等不少專家、學生和遊客到北江源頭探尋、考察,旅遊。

㈢ 古跡 | 鍾靈毓秀之龍山

鄒城被譽為「東方君子之國,鄒魯聖賢之鄉」,其東南50里,有山陰村。山陰村居龍山腳下,玉帶環腰,風水寶地,因龍山之陰而得名,是時氏較早的聚居地之一。

龍山為鄒城、滕州兩市的自然分野。呈東北、西南走向,龍頭完整地伸入鄒城境內,形成主峰昆侖頂,海拔402米,龍背的陽面是滕州市、陰面是鄒城市。站在山頂俯瞰,山勢磅礴起頓,如巨龍橫卧,龍頭、龍腳、龍身、龍尾惟妙惟肖。

龍山像模像樣山峰就龍頭一個,海拔最高處是龍頭南面的龍脊,龍脊之下向西南方向漸次矮去,龍尾部分與其說是「山」,不如說是「嶺」。龍背上石壁陡峭、荊棘叢生,步行通過都很困難,真可謂山脊。

龍山主峰之上地勢開闊,原有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的高虛清微宮和靈山寺兩組建築群,是鄒東南一陪笑世大勝景。

龍山上廟宇多處,住有眾多和尚、尼姑、道人,香火旺盛,凡燒香拜佛之人有求必應很靈驗。 舊時逢旱,民以禱雨輒應,因又稱靈山。

在山陰村裡人口中,龍山居村之南,又叫她「南山」。

龍山主峰之上聳立著青磚樓堂的一角,一二十里之外都能望見,又習慣叫她「樓角子山」。

據說當年山頂起廟時,四位仙家鬥法,可沒等樓堂建好,其它三個樓角垮塌,唯獨西北角挺立著。原來,負責西北角的神仙年輕,幹活實在,用得灰漿多,樓角故此巋然蘆肢不動。

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住在山頂上的老和尚說大話,「老天下雨,沖著我來,有本事把我的樓沖倒」。結果,碩大的雨點總是在樓頂上面轉,專門下到那裡,很快樓就倒塌了。

玉皇殿存清康熙二升仿十五年(1686年)立《重修寨山玉皇閣關帝廟碑》殘碑一塊。已經斷裂成幾塊,石碑經風雨侵蝕,現已字跡模糊,上面有「曰寨山」字樣。

相傳,孫猴子大鬧天宮後,玉皇大帝派楊二郎帶天兵天將捉拿。楊二郎駕著雲頭,領著天兵天將,朝花果山來了。

他一看孫猴子正和小猴子們玩耍,還豎著寫上「齊天大聖」的大旗,就更氣了,大叫一聲:「妖猴,好大的膽,大鬧了天宮,還自稱齊天大聖。看槍!」孫猴子躍起,耳里掏出金箍棒,兩人就打起來了。

打呀打呀,打了七七四十九個回合,楊二郎也沒打過孫猴子。看看天晚了,楊二郎說:「今天休戰,明天我再來。」

楊二郎知道打不過孫猴子,心生一計,夜裡就叫天兵天將搬石頭,堵上水簾洞的洞口。他想:這回猴頭跑不了啦。

誰知道,第二天孫猴子出來了。兩人又打了七七四十九個回合,楊二郎還是沒打過孫猴子。楊二郎說:「停停,三天後咱再打。」

楊二郎回天宮,玉皇把他批評了一頓,說他沒本事。楊二郎說:「明兒我再去,搬兩座山堵他的洞口,准逮住他。」

楊二郎到了下界,跑很多地方,也沒找到合適的山。這一天,他看到一座鳳凰山,高興了:這回行了。他背起鳳凰山就走。走著走著,又遇到一座龍山,比鳳凰山大多了。心想:鳳凰山我要,龍山我也要,用兩座山,看能堵上水簾洞洞口不。

楊二郎找一棵苘,剝了兩根苘批子,捆上龍山和鳳凰山,用苘稈子擔起來就走。

走到一條小河邊,有個老嬤嬤在洗衣裳。也該當楊二郎倒霉,老嬤嬤說:「喲,你真厲害,用苘稈子能擔兩座山!」老嬤嬤這么一說,好了,苘稈子「啪」聲斷了。楊二郎看看老嬤嬤,一腚坐下,光長出氣。想再搬,那兩座山落地上生了根,別想再搬動了。

龍山西麓有個九節洞,深不見底。傳說裡面住著妖精,洞里有一塊奇石,用舌頭舔一下,一天之內會不渴也不餓。二月二是古代龍山山會,妖精也下山趕會,頭插鮮花不蔫不謝的就是妖精。

相傳龍山上寺廟禮拜者眾 ,故而香火很旺 ,比較靈異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適逢大旱 ,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到山上求雨 ,結果還真的下了大雨,人們都挨了淋。人們將其稱為聖井龍湫禱雨。

求雨還是很有講究的,要讓老媽子領著18歲的未婚大閨女,大姑娘一人從井裡提水,老媽媽還得喊:「18的大姐澆碾箕,老天旱的真著急,澆得澆,提的提, 懇求老天賜甘霖。」

過去,每年二月初二,這里都舉辦廟會、香火會。後來又紛紛傳說龍山顯靈了,有神水可以治百病,於是,從山下到山上全部掛了紅頂。

一時,當地甚至徐淮一帶的善男信女都往這里跑 ,求取靈丹妙葯 ,當時山上可謂是人山人海,如同趕山會。甚至動用了公安機關維護秩序。

人們抱著心誠則靈的心理紛至沓來,那些啞巴、盲人、聾子都來了,那些有年紀的,行動不能自理的,也讓兒女,背著,抬著也來水了,都想著沐浴老人家的恩澤。

聽老人講,在「無梁殿」 里曾發生「狼吃道士餓死狼」的故事 。

有一個道士夜間出屋方便 ,惡狼乘虛而入 ,道士返回後,用石條頂門而卧 ,惡狼飽餐道士後,出不去了,終因多日無人開門而餓死廟中 。

這為龍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

龍山峰顛飄溢的白雲,將龍山攔腰復蓋,象戴了一頂碩大的彩雲帽。雲煙無意遠離起伏的山巒,悠閑自得地積聚著、卷舒著,俯瞰欣賞著曾孕育它的層巒山岡之美色,瞭望著廣無垠的大地,給人們傳遞著大雨欲來的信息。

當地人流傳著這樣的諺語,「龍山出雲,不用問神(指下雨)」;「龍山帶帽,大雨要到」;「日出龍山雲拉 ,不怕老天旱」。

很久很久以前,龍山的龍頭東部有一隻神奇的惡虎,它蹲踞在那裡,每天都要吃一個人,老虎口朝東張開,每天它餓的時候,便張開口吸東面村莊的村民來吞食,每次吞食村民時,都從虎口中流出大量的血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吞食了許許多多的人,致使東面的村民們都人心惶惶,對這只惡虎既害怕,又毫無辦法,於是人們就到處尋覓能降服這只惡虎的道士、神仙,但不幸的是很多道士、神仙在與惡虎的搏鬥中被老虎吞食,有的受傷、好點的虎口脫險總之對這只惡虎無可親何,這樣人們在恐懼中度過了很多年,有一天鐵拐李來到了鄒縣。

這天晚上,他在鐵山上乘涼,只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哭訴"這只可惡的老虎啊,把我唯一的孩子給吃了,我和老伴這把年紀,老了依靠誰呀!"這哭聲使聽者都唏噓不已,其中一個人說"你們不是在尋找能夠降服這只惡虎的神仙嗎?聽許多人說,八仙中的鐵拐李本領高強,好為百姓打抱不平,給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你不妨去找找他幫助你們村的人制服這只惡虎,但我們只聞其名,未見其面,李仙人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何才能夠找到他,我也沒有辦法,我認為你們應該快點找到他不然如此下去如何了得,一天吃一個人吃了許多許多年了,傷害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此人說完之後也是一聲憤恨的長嘆。在旁邊的鐵拐李聽到這里,那是鋼牙咬斷,怒發沖冠,他恨恨地一跺腳,大聲吼道:"這事我鐵拐李管定了!"這一腳不要緊,據說今天鐵山上的摩崖石刻上方還有一個深深的巨大腳印呢。人們聽到這聲怒吼,又驚又喜,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於是人們跪倒在地齊聲道:「大仙,您行行好,去救救龍山東面的村民吧,那隻惡虎已經吃掉了很多村民了,只有您才能降服它呀"鐵拐李大聲說:鄉親們,快快起來,我明天一定隨你們去降服這只作惡的老虎,不讓它再危害人間。"

於是第二天,鐵拐李隨人們來到了靈山下,看到這只惡虎正在大睡,鐵拐李定睛一看,老虎身下血跡斑斑厚厚一層血,可見它吃了多少人,鐵拐李隨後跟鄉親們說:"老鄉們,閉上你們的眼睛,我不讓睜開眼千萬不要掙開眼。「人們信服地點點頭,於是只聽鐵拐李一聲大吼"起",人們接著感覺一陣巨大的風,在耳邊刮過,又聽到一聲"落",人們只感覺腳下有巨大的震顫,耳邊風也打住了。只聽鐵拐李說:「鄉親們睜開眼吧。"人們睜開眼一看,可了不得,在龍山龍頭之東出現了一座青山,山上樹木青蔥,人們也是大吃一驚,只聽鐵拐李說道:"我把這座山峰從華山搬來,擋住這只惡虎的食道,讓他張口也吃不到人,
吃不到人它就沒力氣和我鬥了,我就好降服它了。待我與老虎搏鬥時,你們千萬不要上前,只許站在原地觀看,不要上前助我,讓我多了層忌憚,便不可放手與老虎一搏了,我的法術就會大打折扣。"人們齊聲說:「我們一切都聽大仙吩時,只遠遠觀望絕對不上前半步,大仙只管放手一搏。"於是鐵拐李駕起一片祥雲,起在空中,大聲喝道:「呔,你這惡虎快快醒來,我鐵拐李來給那些被你吃掉的鄉親們報仇來了。"這一聲吼不要緊,把惡虎喚醒了,它順著聲音看去,好傢伙,來人不一般,能騰雲駕霧,和以前來降服我的不一樣了。它有些膽怯了,但它也不甘示弱,說"你是誰,來此多管閑事,你可知道來此降服我的仙人道士不是被我吃了,就是落荒而逃了,我看你也不是對手,快快走吧,我也不傷害你了」老虎心想這個人跟以前的不一樣,把他嚇走吧,別真是高人來我就壞了,老虎說完後,只聽鐵拐李說:"你這惡虎在此危害多年,我特來降你,來吧,使出你的本領。"只見老虎一竄竄入空中,和鐵拐李廝殺起來,鐵拐車的鐵拐在空中鳴鳴直響,老虎的尾巴用作武器在空中嗚嗚直叫,這場廝殺,人們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這時人們看到老虎漸漸有些不支,有些要跑的樣子,人們大聲喊「李大仙,這只惡虎要跑了,千萬不能讓他跑,否則又會為害一方。"只聽鐵拐李在空中說道:「鄉親們不用擔心,我心中有數,絕不會讓這只惡虎跑掉的。"說時遲那時快,電光石火之間,只聽鐵拐李一聲大喝:"惡虎原哪裡走,還不落下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在空中的老虎不見了,只看見一個老虎一般的巨石落在人們的眼前,這只老虎又蹲在了原來的地方,不同的是,原來的惡虎變成了一隻石虎。人們看到這里,跪倒一片說:「李大仙你可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鐵拐李在空中哈哈大笑,說"鄉親們多保重,你們可以安心過日子了,老李去也!"轉眼間,一片樣雲消失在天空。

這個故事傳到今天,不過龍山東面的石虎還蹲在那裡,石虎下面依然是紅色的石頭,人們說紅石頭是當年老虎吃人時流血染紅的,兩石之間有一個巨大的洞口,就是傳說中的老虎口。

據傳說,有許多得道的狐仙也羨慕人間的好姻緣,動了凡心,來到龍山廟會上變成美女去找如意郎君。當時凡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妙齡女子,胸前戴一朵鮮艷的紅花,告訴那些待娶男子,我是來相親的喲,因此成就了萬千美好鴛鴦。狐仙不知其中就裡,變化時連鮮花也一並變化出來,而且狐仙變得女子相當漂亮,可以說人見人愛,花艷人更美,人花相映更是增色十分,所以很多男子都對美女狐仙十分鍾情,並且美女狐仙一旦相中如意郎君,她在男子面前便會變得更嫵媚,更加嬌艷欲滴,讓這個男子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她。每年廟會上都會有美女狐仙出現許多男子往往娶回家中拜堂之後,狐仙就不聲不響地消失了,使許多男子魂不守舍,思念不已。奇怪的是這些美女狐仙卻從不傷人,只是享受人間一段美好的姻緣之後,便悄悄離開,這卻令許多男子朝思喜想,影響了今後的生活,所以許多老人對美女狐仙十分忌憚,害怕自己的兒子也娶個美女狐仙回家,給兒子造成無盡的後悔,老人們左思右想沒有良策,其中一個在龍山放了多年羊的老羊倌告訴老人們:我告訴你們,不許大聲交流,以免狐仙聽到就不靈了,凡是人間女子胸前的紅花,早上來,到了中午時節,花就變膩,而狐仙變化的紅花,卻是在中午的太陽照射下越曬越鮮艷,通過胸前的花變不變化,,即可辨認是否是狐仙和凡人。老人們一開始並不相信,待到中午仔細一看,果不其然,許多女子胸前的紅花不再嬌艷,已經是焉了的樣子,而狐仙胸前的鮮花卻更加嬌艷欲滴。因此老人們心中有數,不再讓兒子去找美麗的狐仙。但是,他們心中疑惑,既然是狐仙中意的郎君,為什麼婚後要突然離開呢,這個謎團直到一件神奇的故事發生,人們心中的謎團才得以解開。

話說,龍山附近的村莊有一個年輕的書生,父母雙亡,但這青年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依他姑娘家生活。二月二這天,迎來龍山廟會親,他相中了一位美麗的姑娘,而不知這姑娘卻是狐仙變化而來,把這個姑娘娶回家中拜完堂之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十分恩愛。不久狐仙又為書生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女,聰明伶俐,十分可愛,他們成為了周圍令人羨慕的好伴侶。但是好景不長,管理仙界的執法大仙一查,少了一隻狐仙,便差遣千里眼與順風耳一探究竟,原來,這狐仙在人間正美滋滋的過日子呢。人仙怎可相配,這可是觸犯天條的,於是遣天兵下界捉拿這只狐仙。狐仙到處躲藏,無奈之下她尋到了月下老人,請月下老人幫忙出主意,月下老人想了想說:"能幫你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家附近的龍山上,有座玉皇殿,玉皇大帝可是刀子嘴豆腐心,最為仁愛,你幹嘛不去求他呢?"狐仙問:"請問我應該怎麼邱他呢?"月下老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自會有辦法。「於是狐仙趕緊回到家中,左手拉著兒子,右手牽著女兒,一步一拜,拜上山來,天兵們看到她一手兒一手女,又在玉皇殿下,都不敢造次,抓捕狐仙的雷聲閃電,只在狐仙周圍不遠處炸響,不敢傷及狐仙母子。這只狐仙一步一拜,拜上山來,只見她跪拜過的地方,都是一片鮮紅的膝蓋血印,就這樣拜到了玉皇殿前。這時狐仙淚如雨下泣聲說到"仁慈的玉皇大帝老爺啊,可憐可憐我這一雙兒女「 話未說完,便昏死過去,殿中的玉皇大帝看到這斑斑血跡,也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傳令下去,仙界各部,不許驚擾狐仙一家,成全這對美好姻緣。

待到狐仙醒來,只見大殿上的玉皇大帝笑臉盈盈,圍繞著狐仙的霹靂閃電已經消失,四周早已變成了一片寧靜,東方的天空中,掛著一彎美麗的彩虹。狐仙看到這里叩頭不止只聽玉帝說到:"赦你死罪,但要裭奪你的千年修行,從此不可再返天庭。"玉帝擺擺手,"你們母子下山去吧。"狐仙又驚又喜,激動萬分,叩拜玉帝不殺之恩,於是領著兒女回家過起了幸福的人間生活。
此時人們才明白,原來狐仙婚後舍棄人間幸福生活,並非是自願而是怕受到上天的懲罰,謎團這才解開。
這個美女狐仙的故事在龍山周圍口口相傳,寄託了古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追求。

龍山,相傳上建有七十二名寺,三十六祭廟,石階隨山而建,通往各處。

從山頂至山腳,主要建築有玉皇閣、高虛清月宮、關帝廟、南天門、十八盤、靈關廟、白衣閣、玄陽廟、娃娃殿、戲台石、妖精洞、兩炮台、三道城牆、四寨門等,歷代碑刻散落其中。

山上建築風格遠效泰山,近仿嶧山,又獨具特色,由於多次遭到破壞,現存廟宇樓閣已不多,其中玉皇殿保存較為完好,最負盛名。

靈山寺,在龍山所有古建築中最為宏大,建在高虛清微宮的右後方,由主廟和東西配殿組成,現已成廢墟。

寺廟內石碾、水井、臼窩,證明曾有人在此長期居住。碾盤附近水井,人稱聖井泉,水甘洌,雖旱不幹,據說與東麓的龍湫和腹地的龍泉貫通,直達東海。

相傳,大旱之年在聖井泉旁祈雨則應,身患病恙喝點泉水就能治癒,故意污染泉水,泉眼就會很快乾涸,弄臟泉水的人在聖井旁懺悔禱告,泉水馬上又復涌而出。

神話傳說不足為怪,但在山頂之上還有山泉,就不得不令人稱奇。解放後,龍湫建成馬河水庫,現在改名龍湖。滕州境內建有龍泉寺,縣城至今還有龍泉塔存世。

玉皇殿,修建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明代有位高僧雲游至此,見山上景色秀美,環境幽雅,有仙風道骨之氣,於是召集能工巧匠修建了全石的玉皇殿,並在此修練,後得道成仙。

玉皇殿,三間寬大的石頭宮殿,屹立在主峰上,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大殿。又稱玉皇廟。大殿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建成,沒有用一點其他材料,稱為「無梁殿」。

相傳玉皇廟最初建造時,曾經遇到困難,怎麼也蓋不上房頂,正好魯班大師路過,巧加指點,用土屯積蓋上石塊才得以完工。

整個建築前有雲階、南天門、關公殿、東西配殿、玉皇殿、藏經閣、道房等,還有石碾、水井、臼窩等生活設施。由於年久失修,多數建築倒塌,現僅存有玉皇殿。

玉皇殿為全石結構,即用花崗岩砌壘並雕 刻的硬山式建築,座北朝南,東西長 8 米,南北寬 5 米,高 5.1 米,建築面積 40 平方米。

殿前有廊,兩根八楞方柱分立兩邊,檐下有石刻雀替板,東西間為方形石窗,窗欞透雕圓錢圖案,門楣上浮雕「雲捧金闕」四字匾額。

殿頂刻制出形象逼真的瓦壟、瓦當和滴水。

殿內為弧券頂,明間正中拱券石上刻修建年代及人名:

殿內原有玉皇像龕,今已毀。

殿後曾建有一座高塔,高約10 余米。現已毀,僅留有高約 1 米塔基。系弟子們紀念高僧而建,塔體為青磚石塊砌成,塔基樓角巨石上刻有「高虛清月宮」5個大字。

玉皇殿前有塊不大的平地,傳說是仙家聚人靜之時,鄰近的村民常能聽到優雅動聽的歌舞聲。

曾有一位老太太按耐不住,半夜上山聽戲,陶醉其中,回來時竟在半山腰變成了石頭人,就是今人所說的媽媽石。

樓角旁有一塊石碑叫「隆古碑」,但已經斷裂成幾塊,立碑的年代為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石碑經風雨侵蝕,現已字跡模糊,上面有「界河營守備張九華等所立」字樣。

殿東側石壁上,有用刺刀刻「塵冢團」字樣,是當年侵華日軍佔領龍山時留下的罪證;而「北嶺會戰」石刻則是大躍*進留下痕跡。

玉皇殿建築集石構、石雕藝術於一體,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式樣特點,是難得的明代石雕建築物。

玉皇殿,1955 年被公布為「鄒城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被公布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從娃娃殿到「高虛清徽宮」要通過「老牛洞」,洞是由幾塊巨石組成,人只能彎腰爬過去,洞內潮濕,有流水,夏季涼,冬天有零下十幾度。

「高虛清徽宮」俗稱戲台,每年陰歷二月初二為廟會,唱三天戲,平時香客滿寺,遊客如織,殿在中間,供戲子們化妝,休息使用,殿門前就是大戲台,長約十餘米,寬約五米,面積約五十平方米,很大的舞台,舞台下面的地勢較平坦,場地很大,供遊客,香客們觀看大戲。門前有一對望天猴,仰俯在兩邊,喜迎觀眾。

通往龍山主峰昆侖頂的路上原來有完整的盤道,稱為十八盤,直達南天門,頗為壯觀。

娃娃殿又叫娘娘廟,位於主峰南坡,殿內供奉著王母娘娘佛閣,分前後兩院,院內有十幾座龜托碑,松柏樹,地勢平坦,廟東有山泉,常年流水不斷,據說,有不懷孕的婦女,或想要娃娃的婦女,在娃娃殿燒香祭拜,很靈驗現有基址尚存,已成廢墟。

龍山千岩競秀,奇石參差多。鍾鼓石、風動石、轎車石、磨盤石、老虎石、老鴰石……每塊奇石都是一段故事。

鍾鼓石,在十八盤西面,拿石塊敲擊,有的地方會發出鍾聲,有的地方發出鼓聲,二十年前被山下的時溝村開山採石的炸毀。

風動石,重達幾十噸,在山風的吹動下, 「咯吱」、「咯吱」……巨石響聲亘古不絕,但至今沒有滾落下來。

轎車石,安放在龍背之上,有幾塊巨石崩裂組成,從遠處看就像馬拉著古式轎車向西南駛去。

據老人講,以前轎車石的轎頂、車身、車夫、綱繩、三匹馬都栩栩如生。「馬拉金箱,窮了鄒縣,富了金鄉」,這個傳說流傳至今。據說山民最初見到轎車石時,看到滿車裝得都是金銀,就問車夫:「到哪去?」車夫回答:「去金鄉!」所以,在農耕時代,濟寧專區金鄉、魚台最富足。

在「改天換地」年代,不但古建築難以倖免,而且奇石也難逃厄運。

龍山自古多兵禍。龍山以南直到徐州,再無天險可守,龍山一帶是山東南部行軍布陣的重要節點。

在兵荒馬亂的歲月,當地百姓「跑反」(避戰亂)、躲「馬子」(土匪),龍山就成了避難所。

龍山山腰至山頂由外向里有三層石砌圍牆,分別叫一寨牆、二寨牆、三寨牆。每層高約 1 米,長幾十米,牆內有石砌房屋等建築遺跡,相傳是以前山寇佔山為王的山寨。

山腰的這三道寨牆,傳說就是長毛子(太平天國)時期的避難山寨。

解放前,土匪劉黑七 (原名劉桂堂)1934 年由河南竄到山東,盤踞在香城鎮的龍山和谷山一帶。

劉 黑七手下有 300 多號人馬,到處搶殺掠奪,後來到龍山地區欺壓百姓。人們躲藏 到龍山,借山寨牆保護,以白龍、白虎兩門大炮御敵,劉黑七多次攻山不成功。

後來,劉黑七派其手下裝扮成老百姓,混進龍山,向兩個大炮裡面灌上水,夜晚 打開寨門,里應外合攻下龍山,並長期盤踞於此。

1948年8月,鄒縣地方武裝配合兗州、濟南戰役,展開龍山剿匪戰,消滅了劉黑七的部隊。

1938年3月,著名的台兒庄大戰的序幕在此拉開。英勇的川軍將士們在此浴血奮戰,川軍第22集團軍將領122師師長王銘章率部守滕縣,127師師長陳離率部在香城、界河、龍山一線設防,龍山因地勢險要而成為北線迎擊磯谷師團瀨谷支隊的前沿戰場。

滕縣保衛戰中,王銘章力戰殉國,數千人死難;龍山保衛戰中,陳離腿部受重傷,傷亡四五千人。但兩處保衛戰遲滯了日軍的行動,為台兒庄戰役贏得了寶貴的准備時間,奠定了大戰勝利的基礎。

當年老人們躲避戰火的經歷、幫助部隊掩埋川軍屍體的深刻記憶,傾倒的寨牆都可以作證,龍山經過了戰火的洗禮。現在參加過龍山戰役的台灣老兵還打聽龍山,前幾年從台灣來信中 ,還深情地寫道 :「自龍山一役後,再未返鄉」 。

清代文人黃鍾便在《龍山游記》中,為龍泉寺留下千古名句:

乾隆年間,內閣大學士劉墉(劉羅鍋),專程來龍山腳下的村莊為恩師賀壽時,攜恩師同登龍山,並賦詠道:

故前人登峰巔,眺滄海,俾睨天下,留有詩憑曰:

明朝御史仁至運使、邑人張守蒙贊聖井龍湫禱雨即靈的詩:

蘭田知縣侯維藩贊聖井龍湫禱雨即靈的詩:

邑人杜世敏贊聖井龍湫禱雨即靈的詩:

閱讀全文

與美女是龍山哪個村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近14天健康碼在哪裡看 瀏覽:793
福州事業單位編內招聘在哪個網站 瀏覽:563
如何查詢婚姻登記信 瀏覽:169
經濟套餐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436
在西鄉做餐飲健康證要多少錢 瀏覽:308
人活一輩子什麼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瀏覽:570
浙江省打疫苗後健康碼多久變色 瀏覽:12
摩羯座的婚姻宮在什麼位置 瀏覽:492
為什麼南京是幸福感城市 瀏覽:246
愛情是什麼的經典回復 瀏覽:399
女生說幸福肥怎麼回 瀏覽:447
三國演義空城計是哪個故事 瀏覽:708
易經婚姻不好怎麼辦 瀏覽:328
加強經濟建設是什麼理論 瀏覽:850
幸福樹生蟲怎麼搞 瀏覽:483
面子與愛情你會選擇哪個 瀏覽:489
廣東美女做電商怎麼樣 瀏覽:562
經濟數學試卷分析報告怎麼寫 瀏覽:564
石井到萬科幸福譽怎麼坐車 瀏覽:903
用別人的手機怎麼查自己的健康碼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