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夕陽白馬和美女什麼意思

夕陽白馬和美女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6-06 17:41:21

『壹』 求曹子建的《美人篇》和《白馬篇》原文與譯文。

美女篇
年代:魏晉

作者:曹植

作品:美女篇

內容: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作品注釋

注釋:

《美女篇》是枝散蘆樂府歌辭,屬《雜曲歌.齊瑟行》, 以開頭二安為題。這首詩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懷才不遇。

曹植是建安時期的傑出詩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鍾嶸《詩品》上),對五言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他還具有政治才能,曹操曾認為他在兄弟之間"最可定大事"(《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注引《魏武故事》),打算立他為魏太子。後在與其兄曹丕的競爭中失敗。建安二十五年(200) ,曹丕篡漢自立,從此,對曹植進行一系列的迫害。直到曹丕之子曹睿即位(即魏明帝),情況也沒有改變。曹植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過著如同"圈牢之養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終於在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232年), "汲汲無歡"地離開了人間,卒年僅四十一歲。劉履評論《美女篇》說:"子建志在輔君匡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授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選詩補注》卷二)結合曹植的遭遇看,劉履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這是交代人物、地點。人物是一個美麗姑娘,她的容貌艷麗,性格嫻靜。地點是"歧路間",即岔路口,她在採桑。"歧路間"是來往行人較多的地方,這就為下文"行徒"、"休者"的傾倒預作鋪墊。"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緊接"採桑",寫柔嫩的桑枝輕輕搖動,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這里明是寫桑樹,暗是寫美女採桑的優美動作。景物的描寫對表現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採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為了採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著金手鐲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用詞精當,次第井然。因為是採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掘拿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腰上掛著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著明珠,還點綴著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為靜態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隨風飄動,是動態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態。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為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應該指出,曹植的這段描寫,顯然受了漢樂府《陌上桑》的影響。《陌上桑》描寫羅敷的美貌是這樣寫的: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這是描寫羅敷的美麗,並不直接描寫她的容貌,而是描寫她用的器物(" 籠系""籠鉤")和穿戴的服飾("倭墮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四種人見到羅敷以後的反應,從正面和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麗。這些描寫與《美女篇》的描寫對比起來,二者在內容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寫法卻不盡相同,表現了曹植詩的一些變化和猛帶發展。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交代美女的住處,點明她的高貴門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里。"青樓""高門""重關",說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兒,而是大家閨秀。"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陽光,誰不愛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寫美女容貌之美,可與前半首合觀;下句說無人不為之傾倒,引起下文。這里寫美女高貴的門第和美麗的容顏,是隱喻詩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沒有施展的機會,所為他不能不慨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媒人都干什麼去了呢?為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呢?詩人對媒人的責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媒人不來行聘,這是客觀上的原因。而美女愛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這是美女主觀上的原因。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難於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裡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 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翻譯】

燕地男兒多任俠,那豪邁的氣概,瀟灑的身姿,無不顯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與強悍,英猛之氣國力透紙背,他們性格豪爽,並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為重,他們極其關注國家與民族的危亡,這才是英雄本色,詩人一介書生,即能道出如此的報國熱情,「寧為夫長,勝作一書生」,不能不令人先贊嘆!

【賞析一】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並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後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周英)

【賞析三】

心聲心畫 質朴奇警

——曹植《白馬篇》賞析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一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麼《白馬篇》則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於亂世,自幼即隨父四方征戰,"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以來,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為國家統一而南征北戰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的熏陶,培養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問說過,真實的詩篇應該是詩人的"心畫心聲"。可以說,《白馬篇》就是曹植的"心畫心聲",寄託了詩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

全詩共28句,我們不妨把它分為四層來理解。

開篇兩句是第一層。"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首句不寫人而人卻在其中。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馬指代人,以馬的雄駿烘託人的英武。白馬,在古人眼裡,除具有能戰善戰,堪負重任的品格外,還象徵著堅定、忠誠、奉獻、犧牲。"生乎亂,長乎軍"的曹植,"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以白馬來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連翩西北馳",顯示了軍情的緊急,創造出濃郁的戰爭氣氛。

"借問誰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層。如上所述,詩一開頭即寫軍情緊急,可是接下來卻以"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的問答宕開,緩筆插入對這位白馬英雄的描述,造成詩篇節奏上的一張一弛。幽並,指幽州和並州,是燕、趙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中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游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古人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著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說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木苦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說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邊接著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跡作了堅實的鋪墊。

"邊城多緊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從結構上講,這里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著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一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是最後一層。意思是說,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裡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就要隨時准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贊。就一般敘事詩來說,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跡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著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涌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一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說過:"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這說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馬篇》就不離"街談巷說"、"擊轅之歌"的質朴,而又文彩斐然,從而形成了剛健質朴的藝術風格。清人方東樹評論曹植的這篇詩說:"此詩奇警",又說此篇"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所論極是。此詩不僅節奏張弛有致,篇章波瀾起伏,令人奇警,語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參差"的"參差",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詞,本意是長短不齊。可是用在這里就平中見奇,普字生輝了,用來形容射出去的箭紛紛疾馳,絡繹不絕,是再形象不過了,怕是難以找到比它更貼切的了。所謂"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衛國英雄的"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贊。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說,詩歌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苗葉,以聲音為花朵,以思想為果實。曹植在其筆下的人物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滿腔激情,又能從前人優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營養和藝術營養,因此才創造出"白馬英雄"這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形象。
參考資料: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7536

『貳』 美人的別稱

一、以服飾、化妝品代稱美女:

「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翠袖」、「紅翠」等。

如:紅袖。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唐代:韋庄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釋義: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二、以玉代美女:

「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如:玉人。

《綠頭鴨·玉人家》宋代:賀鑄

玉人家,畫樓珠箔臨津。托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宴堂開、艷妝叢里,調琴思,認歌顰。麝蠟煙濃,玉蓮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綉屏掩、枕鴛相就,香氣漸暾暾。迴廊影,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翠釵分。銀箋封淚,舞鞋從此生塵。任蘭舟載將離恨,轉南浦,背西曛。記取明年,薔薇謝後,佳期應未誤行雲。鳳城遠、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門外,只憑芳草,尋訪郎君。

釋義:

美人之家,就在渡口邊那掛著珠簾的畫樓。簫聲隨輕風傳送幽怨,斷腸人在馬上聽得分明。在宴席上,在歌女叢中,從琴聲和愁容一眼就把她相認。麝香蠟燭煙霧濃濃,漏聲滴滴夜色已深,等不得酒醉就更衣。掩上錦綉屏風,便在鴛枕上相依相擁,屋子香氣濃郁沁人。

月光映出迴廊暗影,幾響鍾聲一彎淡月,這一夜多麼歡樂銷魂!自分別後她封封書信淚斑斑,舞鞋從此落滿灰塵。任隨小舟漂泊,載著離愁別恨,從南江轉到北浦,從早晨直到夕陽西沉。

請記住在明年,薔薇花凋謝之後,我們定期相會絕不耽誤行程。京城很遙遠,這楚地的梅花清秀鮮嫩,請你先寄一枝芳春。到那一天在青門外,順著芳草路,去訪尋郎君。

三、以蛾代美女:

「翠娥」、「青蛾」、「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 等。

如:青蛾

《少年行》唐代:劉長卿

射飛誇侍獵,行樂愛聯鑣。薦枕青蛾艷,鳴鞭白馬驕。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調。日晚春風里,衣香滿路飄。

釋義:

(少年)射殺飛禽被陪同狩獵的人誇贊,最愛與人並騎而行。侍奉少年的少女嫵媚多姿,少年騎在寶馬上驕傲的揮動馬鞭。密室里珠簾合攏,長常的巷道里奏起樂曲。在傍晚的春風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飄散在路上。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

1、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人」、「佳麗」、「佳俠」、「麗人」、「嬌艾」、「嬌冶」、「嬌姿」、「嬌娃」、「嬌娘」、「嬌姝」、「嬌媚」、「嬌倩」、「淑女」、「淑媛」、「佚女」、「逸女」、「嬋娟」、「佼人」。

2、用含「妖」的詞語代美女。

「 妖嬈」、「妖女」、「妖姬」、「妖艷」、「妖冶」等。

3、用含「姝」的詞語代美女。

「 姝麗」、「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如:佳人

《佳人》唐代: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釋義: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裡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麼用?自己兄弟的屍骨都無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

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裡聽得到舊人哭泣?泉水在山裡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

摘下來的花不願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四、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仙子」、「虹女」、「玉女」、「巫娥」、「玉真」、「玉妃」、「西子」、「麗姬」、「麗娟」、「謝娥」、「碧玉」、「嬌嬈」、「窈娘」、「解語花」、「國色天香」等。

如:西子。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適宜。

五、用「誇張」的手法稱極品美女:

「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絕色」、 「國色」、「驚鴻」、「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等。

如:國色。

《書幽芳亭》(節選)宋代:黃庭堅

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釋義:

如果一個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過其他的士人,那麼就成為國士;如果一個女人的美色超過其他的美女,那麼就稱之為國色;

閱讀全文

與夕陽白馬和美女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增編多久一次 瀏覽:467
這是一個出車禍的故事英語怎麼說 瀏覽:74
王德順談健身吃什麼都不健康 瀏覽:154
創造故事的人有多少 瀏覽:459
可以維持愛情的東西有哪些 瀏覽:904
婚姻早晚一根香什麼意思 瀏覽:882
皮皮魯沒沒夠治病哪個故事 瀏覽:202
益陽市資陽區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744
成人高考國際經濟與貿易考哪些課程 瀏覽:342
什麼叫事業編制職員 瀏覽:32
變成了大美女代表什麼生肖 瀏覽:127
編講故事能提升什麼能力 瀏覽:397
健康體檢要多久出結果 瀏覽:474
去祈福有什麼故事 瀏覽:906
什麼屬於生命健康權 瀏覽:770
荒野大鏢客2故事模式怎麼儲存 瀏覽:120
婚姻中什麼叫虛透 瀏覽:830
查84年男與92年婚姻如何 瀏覽:625
事業單位青島哪個崗位好 瀏覽:253
健康卡的行程軌跡怎麼寫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