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古人要說女人的手是芊芊玉指,有什麼含義嗎
很多詩詞歌賦在描寫漂亮女子時,都先從手開始描述,而不是從其他部位。可以看出從古至今,手就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所以芊芊玉指,芊芊是形容藤蔓的枝又細又長,玉指就是指女人的手指像白玉一般,綜合起來就是形容女人的手不僅白還細長,暗喻美女。出自古詩中纖纖出素手。
美手身份的象徵
綜上所述,在我國古代,芊芊玉指是美女的象徵。進而手的保養跟調理也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擁有一雙又白又軟又細長的美手,不僅能吸人眼球還能彰顯自己高貴的身份。所以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女人都會在手上下功夫。
B. 手在古代詩詞里有哪些稱呼
荑【 tí 】,初生的茅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固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詩經·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癢」。高一級的大學叫「上癢」,低一級的小學叫「下癢」。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
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消簡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
到離現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拿早褲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
光緒二十九年,清 *** 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不但明確了整個學校教育制度,還規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奏定學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學課程是我國第一套正式的小學課程。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柳氏 【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楊巨源 【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施肩吾《折楊柳睜譽》
楊柳亂成絲, 攀折上春時。
葉密鳥飛礙, 風輕花落遲。
城高短簫發, 林空畫角悲。
曲中無別意, 並是為相思。
***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1.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2. 裴說 【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4. 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
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 春流飲去馬,暮雨濕行裝。
驛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懷人總喜,別駕得王祥。
5. 戴叔倫 【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6. 劉禹錫 【別蘇州二首】
流水閶門外,秋風吹柳條。 從來送客處,今日自魂銷。
7. 戎昱 【徵人歸鄉】
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 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干濕汝衣。
8. 楊巨源 【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9. 劉禹錫 【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10. 張籍 【憶遠】
行人猶未有歸期,萬里初程日暮時。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
11. 白居易 【楊柳枝詞八首】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12.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3. 杜牧 【柳長句】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
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遊宦別離中。
14.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贈周判官】
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 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
15. 孟郊 【南浦篇】
南浦桃花亞水紅,水邊柳絮由春風。 鳥鳴喈喈煙蒙蒙,
自從遠送對悲翁。 此翁已與少年別,唯憶深山深谷中。
16.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7. 雍陶 【題情盡橋】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18. 許渾 【重別(時諸妓同餞)】
淚沿紅粉濕羅巾,重系蘭舟勸酒頻。留卻一枝河畔柳,明朝猶有遠行人。
19. 李商隱 【關門柳】
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
20. 沈彬 【都門送別】
岸柳蕭疏野荻秋,都門行客莫回頭。一條灞水清如劍,不為離人割斷愁。
21. 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22. 楊巨源《賦得灞岸柳留別鄭員外》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儻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23. 戴叔倫《賦得長亭柳》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煙裊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游。
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24. 劉禹錫《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25. 周德華《楊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26. 李白 《勞勞亭 》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7. 羅隱《柳》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28. 周邦彥《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
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29. 柳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30. 歐陽修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1. 白居易《楊柳枝》
依依裊裊復青春, 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 綠絲條弱不勝鶯。
32. 韓愈《池上絮》
池上無風有落暉, 楊花晴後自飛飛。 為將纖質凌清鏡, 濕卻無穹不得歸。
33. 吳融《楊花》
不鬥濃華不佔紅, 自飛晴野雪朦朦。 百花長恨風吹落, 唯有楊花獨愛風。
34. 周志蕙《柳》
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豐姿著雨妍。
古渡欲牽遊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一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
35. 韓愈《早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
36. 李商隱《贈柳》:
章台從掩映,埕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37. 施肩吾《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38. 雍裕之《江邊柳》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39. 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40. 唐彥謙《垂柳》: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41.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典型的喜新厭舊不顧舊情貪得無厭
知道不多。 伊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佳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呃,這個出處我不太清楚。) 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 紅袖: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出處不知道..) 國色:顏夫人者,嫗盈女也,國色也。——《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尤物:找不到,但是有這么一說。 紅顏: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圓圓曲》 紅粉: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廻。——《唐詩紀事·杜牧》 裙釵:古時指婦女。 嬌娥:嬌娥曼臉成草蔓,羅帷珠簾空竹根。——《梁園歌送南王說判官》 玉人: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鶯鶯傳》 不多,但是希望有幫助。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碧雲端。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婦
姬(香畹樓憶語)
古代稱呼女性也可以用「子」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年老的,叫「媼」
叫 君 也行
取次花從懶回故
半緣修道半緣君
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晏幾道的詞都是思念女人的
田園詩人一般寫景多點:
像陶淵明、王維、孟浩然、范成大等田園詩人。
當然還有詩仙李白,白居易等大部分詩人都寫過景,大都是寓情於景來暗喻自己的境遇多點。
梅艷芳——《床前明月光》
與非門樂隊——《聲聲慢》
鄧麗君——《在水一方》 這個不完全是詩經原詩~
王菲——《明月幾時有》
輪回樂隊——《滿江紅》
拜金小姐——《碟戀花》《點絳唇》《玉樓春》
C. 手在古代詩詞里有哪些稱呼
1、素手
讀音:sù shǒu
意思:為潔白的手,詩詞作品中多指女性的手。如灶
出自:兩漢:佚名《迢迢牽牛星》:「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意思是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
2、皓腕
讀音:hào wàn
意思:渣胡扮潔白的手腕。多用於女子。
出自:兩漢: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意思是挽起的衣袖可見她的手,潔白的手腕上戴著金色的手鐲。
3、柔荑
讀音:róu tí。
意思:指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詩經·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意思是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
「手」的意思:
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
2、小巧而便於拿的做枯:~冊;~槍。
3、拿著:人~一冊。
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拖拉機~;能~;選~。
5、親手:~植;~書。
6、指本領、手段等:妙~回春;眼高~低;心狠~辣。
D. 古代或者古文中形容女子手的詞語
嗯。。。獅子王朋友說的對。《詩經·衛風·碩人》,形容美女的詩句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柔荑的意思就是說柔軟鮮嫩的青草。全句意思是:雙手就像柔軟的茅草,肌膚就像冬凝的白脂,脖子就像蝤蠐(長脖子蟲)一樣細長,牙齒就像匏瓜的種子一樣潔白,蟬平(廣而平)一樣的額頭,蛾睫(眉毛細長)一樣的眉毛,笑起來優雅動人。
建議把分數給獅子王,灑家是來圍觀的。。呵呵~~~
一表人才、
奼紫嫣紅、
亭亭玉立、
含苞欲放、
眉清目秀、
花枝招展、
衣冠楚楚、
珠光寶氣、
盡善盡美、
溫文爾雅、
文過飾非、
鍾靈毓秀、
秀外慧中、
沉魚落雁、
天生麗質、
小鳥依人、
花容月貌、
窈窕淑女、
婀娜多姿、
才子佳人、
秀色可餐、
閉月羞花、
絕代佳人、
冰雪聰明、
金枝玉葉、
國色天香、
冰清玉潔、
楚楚動人、
傾國傾城、
綽約多姿
如下詞語都與「乖」關聯——
乖順 乖巧 可人 尤物 溫順 悅人 恭順
笑容可掬 姿態可掬 溫文爾雅 孺子可教
玲瓏乖巧 亦步亦趨 馬首是瞻 俯首貼耳
【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指下著霓裳,上著羽衣,形容女子裝束美麗,姿態悠颺。古代裳指下裙,霓為青赤色彩虹,霓裳則是指下著青赤若虹之裙。傳說楊貴妃常以霓裳羽衣舞娛玄宗,舞姿曼妙。
【花枝招展】:
比喻女孩子穿著艷麗,或事物姿態優美、艷麗,像花枝那樣迎型敗戚風招展的樣子。
【布裙荊釵】:
粗布做的裙,荊條做的釵。形容舊時貧家女子服飾儉朴。
【錦衣綉襖】:
錦:有彩色枯帆花紋的絲織品。指華麗的衣服。
【衣香鬢影】:
形容婦女的衣著穿戴十分華麗(多指人多的場合)。借指婦女。
人面桃花
回眸一笑百媚生
傾國傾城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天生麗質 沉魚落雁 傾國傾城 溫婉嫻淑 千嬌百媚 儀態萬千 肌膚勝雪 眉目如畫
花容月貌 貌美如花 如花似玉 玉潔冰清 冰雪聰明 明艷動人 人見人愛 傾國傾城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人間尤物 出塵脫俗 吹彈即破 白璧無瑕 美艷絕倫 美倫美奐 楚楚可人 人淡如菊
嬌艷如花 至真至純 盡善盡美 美若天仙 溫文爾雅 品貌端莊 麗質天成 窈窕淑女 天姿絕色
國色天香 風姿綽約 風華絕代 語笑嫣然 含苞待放 嬌艷欲滴 玲瓏剔透 人間極品
1.巾幗不讓須眉[jīn guó bù ràng xū méi]: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2.女中豪傑[ nǚ zhōng háo jié ]:女性中的傑出人物。
3.巾幗英雄[ jīn guó yīng xióng ] :指女子中的英雄。
綽約多姿 娉婷嫋娜 娉婷婀娜 風姿綽約 婀娜多姿
貌若天仙亭亭玉立千嬌百媚窈窕淑女秀麗端莊
國色天資艷若桃李溫柔可卜陵人活潑可愛花枝招展
楚楚動人秀色可餐婀娜多姿清新單純面若桃花
天生麗質天生尤物水靈秀氣美麗動人櫻桃小口
仙女下凡儀態萬千傾國傾城國色天香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端莊優雅大家閨秀優雅大方秀外慧中
慧質蘭心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氣質非凡秀而不媚
完美無暇嬌羞可愛溫文爾雅明艷動人人面桃花
柳眉杏眼絕代佳人一代佳人一代容華絕色美人
蠻子
綽約多姿 娉婷嫋娜 娉婷婀娜 風姿綽約 婀娜多姿 嫋嫋婷婷
貌若天仙亭亭玉立千嬌百媚窈窕淑女秀麗端莊
國色天資艷若桃李溫柔可人活潑可愛花枝招展
楚楚動人秀色可餐婀娜多姿清新單純面若桃花
天生麗質天生尤物水靈秀氣美麗動人櫻桃小口
仙女下凡儀態萬千傾國傾城國色天香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端莊優雅大家閨秀優雅大方秀外慧中
慧質蘭心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氣質非凡秀而不媚
完美無暇嬌羞可愛溫文爾雅明艷動人人面桃花
柳眉杏眼絕代佳人一代佳人一代容華絕色美人
月里嫦娥華如桃李桃羞杏讓如花似月芙蓉如面
嬌艷驚人冠壓群芳風華絕代粉妝玉琢桃腮杏臉
溫婉嫻淑明目皓齒淡掃峨眉清艷脫俗香肌玉膚
儀態萬端婉風流轉美撼凡塵聘婷秀雅娥娜翩躚
俏麗多姿風姿卓越顧盼流轉舉步輕搖艷冠群芳
剪水雙瞳美艷絕倫神仙玉骨姑射神人花容月貌
絕世獨立郎才女貌面如傅粉面如冠玉嫋嫋娉娉
嫋嫋婷婷柔枝嫩條柔枝嫩葉色衰愛弛香消玉損
夭桃穠李夭桃穠李一顧傾城倚姣作媚玉碎香殘
月貌花容阿嬌金屋彩雲易散奼紫嫣紅逞嬌呈美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
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
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
E. 古語怎麼稱呼女人的手
柔荑。
茅草的嫩芽,用來比喻女性的手(指)。
指若柔荑。
詩經中有語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可見手的美化在整體美中佔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讀《詩經 衛風 碩人》,描述庄姜之美的時候,不惜筆墨的寫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二十八個字便勾勒出那個處處吟唱民歌的時代,一個自然清新、攝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衛夫人庄姜以她的絕美仙姿,走進了詩經,亭亭玉立在千年的歷史中。合上書本,心中還在感嘆這樣的美麗。尤其最先出場的手,如細草般的柔軟,似乎排在人們審美的第一步了。
F. 古代對女子身體各部位稱呼是什麼
古代對女子身體統稱為「玉體」。
1、女子的手稱為「青蔥玉指」;
2、女子的腰稱為「細柳蠻腰」;
3、女子的脖子稱為「粉頸」;
4、女子的頭發稱為「烏鬢(bìn)」;
5、女子的胸稱為「胸上雪,從君咬」;
6、女子的牙齒稱為「朱唇」;
7、女子的嘴唇稱為「皓齒」;
8、女子的眼睛稱為「杏目」;
9、女子的眉毛稱為「柳眉」。
(6)古代美女的手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古代對女子各個年齡的稱謂:
1、2~3歲—孩提;
2、7歲—髫年;
3、幼年—泛稱總角;
4、10歲以下—黃口;
5、12歲—金釵之年;
6、13歲—豆蔻年華,
7、15歲—及笄之年;
8、16歲—碧玉年華;
9、20歲—桃李年華;
10、24歲—花信年華;
11、出嫁—梅之年;
12、30歲—半老徐娘。
G. 古人對女子手的美稱,最好是全稱!
纖纖玉手,青蔥玉指,指若削蔥根,手如柔荑,手如玉筍,葇夷,十指如蔥,,,,,,,
H. 古代為什麼稱女人的手為「葇夷」
出自《詩經·衛風·碩人》。荑:白茅之芽。柔荑指代女子美麗白嫩的手或指代美麗的女子。
原詩是: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①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②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③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④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⑤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⑥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⑦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⑧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⑨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⑩
【注釋】關於此詩的主題,歷來主要有三說:一是「憐憫」說。據《左傳�6�1隱公三年》記載,衛庄公娶齊庄公之女庄姜為妻,美而無子,受到讒嫉,衛人為之賦《碩人》。《毛詩序》及朱熹《詩集傳》等古代多數注本采此說,稱為「閔庄姜也」。二是「勸諭」說。據《烈女傳�6�1齊女傅母》記載,庄姜初嫁,重衣貌而輕德行,其傅母加以規勸,使其「感而自修」,衛人為作此詩。漢代以後今文經學系統,多采此說。三是「贊美」說。清人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此詩純為贊美庄姜,並無「憫」、「諭」之意。今人多采此說。
①碩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當時以身材高大為美。此指衛庄公夫人庄姜。 頎(音其):修長貌。 衣錦:穿著錦衣,翟衣。「衣」為動詞。 褧(音窘):婦女出嫁時御風塵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風。
②齊侯:指齊庄公。 子:這里指女兒。 衛侯:指衛庄公。 東宮:太子居處,這里指齊太子得臣。 邢:春秋國名,在今山東邢台。 姨:這里指妻子的姐妹。 譚公維私:意謂譚公是庄姜的姐夫。譚,春秋國名,在今山東歷城。維,其。私,女子稱其姊妹之夫。
③荑(音題):白茅之芽。 領:頸。 蝤蠐(音求其):天牛的幼蟲,色白身長。 瓠犀(音戶西):瓠瓜子兒,色白,排列整齊。
④螓(音秦):似蟬而小,頭寬廣方正。螓首,形容前額豐滿開闊。 蛾眉:蠶蛾觸角,細長而曲。這里形容眉毛細長彎曲。 倩:嘴角間好看的樣子。 盼:眼珠轉動,一說眼兒黑白分明。
⑤敖敖:修長高大貌。 說(音稅):通「稅」,停車。 農郊:近郊。一說東郊。
⑥四牡:駕車的四匹雄馬。 有驕:驕驕,強壯的樣子。「有」是虛字,無義。 朱幩(音墳):用紅綢布纏飾的馬嚼子。 鑣鑣(音標):盛美的樣子。 翟茀(音敵扶):以雉羽為飾的車圍子。翟,山雞。茀,車篷。
⑦夙退:早早退朝。
⑧河水:特指黃河。 洋洋:水流浩盪的樣子。 北流:指黃河在齊、衛間北流入海。 活活(音郭):水流聲。
⑨施:張,設。 罛(音古):大的魚網。 濊濊(音或):撒網入水聲。 鱣(音沾):鰉魚。一說赤鯉。 鮪(音委):鱘魚。一說鯉屬。 發發(音撥):魚尾擊水之聲。一說盛貌。 葭(音家):初生的蘆葦。 菼(音坦):初生的荻。 揭揭:長貌。
⑩庶姜:指隨嫁的姜姓眾女。 孽孽:高大的樣子,或曰盛飾貌。 士:從嫁的媵臣。 有朅(音怯):朅朅,勇武貌。
I. 古代美女的手手昵稱是什麼
古代女子的手叫做葇夷,「柔荑」一詞出自《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意思是美人的素手像初生的茅莖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
J. 古代的女子手部纖長優美,古人都是怎麼稱呼女子的手的
古代的人其實思想都很傳統,所以在描述各種事物的時候都是很內斂的,那他們稱呼女子的手也都會用上很多形容詞,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女人手的美感。
如果有人注意過古代畫家的書畫,應該不難發現,在那些畫裡面,所有女子的手都是細長白嫩的,另外還有一種形容就是“柔若無骨”,畢竟女人和男人比起來,手部保養的肯定是很到位的,自己的愛人拿著自己的手把玩,肯定感覺手部是軟綿綿的,由此才會出現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