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曹植的美女篇是什麼意思

曹植的美女篇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20 02:47:06

A. 曹植的美女篇是什麼意思

釋義:那個容貌美麗性格文靜的姑娘,正在鄉間岔路口忙著採桑。
桑樹的枝條柔柔的垂擺,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
挽起的衣袖可見她的手,潔白的手腕上戴著金色的手鐲。
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腰上佩戴著翠綠色的玉石。
身上的明珠閃閃發光,珊瑚和寶珠點綴其間。
絲羅衣襟在春風里飄舞,輕薄的裙紗隨風旋轉。
她那回首顧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時流出的氣息彷彿蘭花的芳香。
趕路的人停下車駕不肯走開,休息的人們傻看時忘記了用餐。
有人打聽這個姑娘家住哪裡,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門。
青漆的樓閣緊臨大路,高大的宅門用的是兩道門栓。
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陽,誰不愛慕她動人的容顏?
媒人干什麼去了呢?為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
姑娘偏偏愛慕品德高尚的人,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
眾人徒勞地議論紛紛,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青春年華在閨房裡流逝,半夜裡傳來她一聲聲的長嘆。

B. 美女篇 曹植原文翻譯

美女篇 曹植原文翻譯如下:

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古人曾說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於宋玉對楚王所說的神女之事,於是作了這篇賦。賦文雲:我從京都洛陽出發,向東回歸封地鄄城,背著伊闕,越過轅,途經通谷,登上景山。

這時日已西下,車困馬乏。於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卸了車,在生著芝草的地里喂馬。自己則漫步於陽林,縱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於是不覺精神恍惚,思緒飄散。低頭時還沒有看見什麼,一抬頭,卻發現了異常的景象,只見一個絕妙如旦佳人,立於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著身邊的車夫對他說:「你看見那個人了嗎?那是什麼人,竟如此艷麗!」車夫回答說:「臣聽說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現在君王所看見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狀怎樣,臣倒很想聽聽。」

我告訴他說: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渣凱擾時隱時現像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

她體態適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露出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敷粉,發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一雙善於顧盼的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顴下甜甜的酒窩。她姿態優雅嫵媚,舉止溫文嫻靜,情態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

洛神服飾奇艷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游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

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采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我鍾情於她的淑美,不覺心旌搖曳而不安。因為沒有合適的媒人去說情,只能藉助微波來傳遞話語。但願自己真誠的心意能先於別人陳達,我解下玉佩向她發出邀請。可嘆佳人實在美好,既明禮義又善言辭,她舉著瓊玉向我作出回答,並指著深深的水流以為期待。我懷著眷眷之誠,又恐受這位神女的欺騙。因有感於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之事,心中不覺惆悵、猶豫和遲疑,於是斂容定神,以禮義自持。

這時洛神深受感動,低回徘徊,神光時離時合,忽明忽暗。她像鶴立般地聳起輕盈的軀體,如將飛而未翔;又踏著充滿花椒濃香的小道,走過杜蘅草叢而使芳氣流動。忽又悵然長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聲音哀惋而悠長。

滿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現,就不顧一切地駕著輕舟逆流而上。行舟於悠長的洛水以至忘了回歸,思戀之情卻綿綿不斷,越來越強,以至整夜心緒難平無法入睡,身上沾滿了濃霜直至天明。

我不得已命僕夫備馬就車,踏上向東回返的道路,但當手執馬韁,舉鞭欲策之時,卻又悵然若失,徘徊依戀,無法離去。

C. 美女篇的介紹

《美女篇》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曹植所創作的樂府詩。這首詩語言華麗、精煉,描寫細致、生動,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又嫻靜的姑娘,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此詩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

D. 曹植 美女篇 翻譯

年青的姑娘美艷優雅,在岐路採桑,桑樹枝條柔動,落橘基葉輕飄。美女捋上袖子露出白凈的手臂,手腕上戴著金手鐲,頭上別著金釵,腰間佩掛翠玕,身上掛著珍珠瓔珞,珊瑚碧珠。美的羅圓飢謹裙隨風飄起,顧盼之間光彩無限,言笑中透出蘭花的芬芳,行路的人因她而停肢仔止,休息的人忘了用餐。了解到這位美女居住在城南顯貴之家,如此美貎的女子,誰都會愛慕,不知那些媒人在做甚幺,怎幺不及時讓她被人聘娶。美女仰慕的是高情厚義,但追求賢士良材又是非常困難,眾人莫衷一是,誰都不知道她的見識,所以只能盛年不嫁,在深夜裡嘆息不能入睡。

E. 求曹子建的《美人篇》和《白馬篇》原文與譯文。

美女篇
年代:魏晉

作者:曹植

作品:美女篇

內容: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作品注釋

注釋:

《美女篇》是枝散蘆樂府歌辭,屬《雜曲歌.齊瑟行》, 以開頭二安為題。這首詩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懷才不遇。

曹植是建安時期的傑出詩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鍾嶸《詩品》上),對五言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他還具有政治才能,曹操曾認為他在兄弟之間"最可定大事"(《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注引《魏武故事》),打算立他為魏太子。後在與其兄曹丕的競爭中失敗。建安二十五年(200) ,曹丕篡漢自立,從此,對曹植進行一系列的迫害。直到曹丕之子曹睿即位(即魏明帝),情況也沒有改變。曹植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過著如同"圈牢之養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終於在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232年), "汲汲無歡"地離開了人間,卒年僅四十一歲。劉履評論《美女篇》說:"子建志在輔君匡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授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選詩補注》卷二)結合曹植的遭遇看,劉履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這是交代人物、地點。人物是一個美麗姑娘,她的容貌艷麗,性格嫻靜。地點是"歧路間",即岔路口,她在採桑。"歧路間"是來往行人較多的地方,這就為下文"行徒"、"休者"的傾倒預作鋪墊。"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緊接"採桑",寫柔嫩的桑枝輕輕搖動,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這里明是寫桑樹,暗是寫美女採桑的優美動作。景物的描寫對表現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採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為了採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著金手鐲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用詞精當,次第井然。因為是採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掘拿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腰上掛著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著明珠,還點綴著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為靜態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隨風飄動,是動態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態。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為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應該指出,曹植的這段描寫,顯然受了漢樂府《陌上桑》的影響。《陌上桑》描寫羅敷的美貌是這樣寫的: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這是描寫羅敷的美麗,並不直接描寫她的容貌,而是描寫她用的器物(" 籠系""籠鉤")和穿戴的服飾("倭墮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四種人見到羅敷以後的反應,從正面和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麗。這些描寫與《美女篇》的描寫對比起來,二者在內容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寫法卻不盡相同,表現了曹植詩的一些變化和猛帶發展。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交代美女的住處,點明她的高貴門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里。"青樓""高門""重關",說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兒,而是大家閨秀。"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陽光,誰不愛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寫美女容貌之美,可與前半首合觀;下句說無人不為之傾倒,引起下文。這里寫美女高貴的門第和美麗的容顏,是隱喻詩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沒有施展的機會,所為他不能不慨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媒人都干什麼去了呢?為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呢?詩人對媒人的責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媒人不來行聘,這是客觀上的原因。而美女愛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這是美女主觀上的原因。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難於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裡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 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翻譯】

燕地男兒多任俠,那豪邁的氣概,瀟灑的身姿,無不顯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與強悍,英猛之氣國力透紙背,他們性格豪爽,並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為重,他們極其關注國家與民族的危亡,這才是英雄本色,詩人一介書生,即能道出如此的報國熱情,「寧為夫長,勝作一書生」,不能不令人先贊嘆!

【賞析一】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並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後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周英)

【賞析三】

心聲心畫 質朴奇警

——曹植《白馬篇》賞析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一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麼《白馬篇》則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於亂世,自幼即隨父四方征戰,"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以來,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為國家統一而南征北戰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的熏陶,培養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問說過,真實的詩篇應該是詩人的"心畫心聲"。可以說,《白馬篇》就是曹植的"心畫心聲",寄託了詩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

全詩共28句,我們不妨把它分為四層來理解。

開篇兩句是第一層。"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首句不寫人而人卻在其中。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馬指代人,以馬的雄駿烘託人的英武。白馬,在古人眼裡,除具有能戰善戰,堪負重任的品格外,還象徵著堅定、忠誠、奉獻、犧牲。"生乎亂,長乎軍"的曹植,"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以白馬來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連翩西北馳",顯示了軍情的緊急,創造出濃郁的戰爭氣氛。

"借問誰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層。如上所述,詩一開頭即寫軍情緊急,可是接下來卻以"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的問答宕開,緩筆插入對這位白馬英雄的描述,造成詩篇節奏上的一張一弛。幽並,指幽州和並州,是燕、趙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中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游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古人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著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說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木苦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說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邊接著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跡作了堅實的鋪墊。

"邊城多緊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從結構上講,這里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著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一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是最後一層。意思是說,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裡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就要隨時准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贊。就一般敘事詩來說,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跡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著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涌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一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說過:"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這說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馬篇》就不離"街談巷說"、"擊轅之歌"的質朴,而又文彩斐然,從而形成了剛健質朴的藝術風格。清人方東樹評論曹植的這篇詩說:"此詩奇警",又說此篇"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所論極是。此詩不僅節奏張弛有致,篇章波瀾起伏,令人奇警,語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參差"的"參差",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詞,本意是長短不齊。可是用在這里就平中見奇,普字生輝了,用來形容射出去的箭紛紛疾馳,絡繹不絕,是再形象不過了,怕是難以找到比它更貼切的了。所謂"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衛國英雄的"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贊。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說,詩歌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苗葉,以聲音為花朵,以思想為果實。曹植在其筆下的人物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滿腔激情,又能從前人優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營養和藝術營養,因此才創造出"白馬英雄"這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形象。
參考資料: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7536

F. 賞析 曹植《美女篇》

文學賞析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這是交代人物、地點。人物是一個美麗姑娘,她的容貌艷麗,性格嫻靜。地點是「歧路間」,即岔路口,她在採桑。「歧路間」是來往行人較多的地方,這就為下文「行徒」、「休者」的傾倒預作鋪墊。「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緊接「採桑」,寫柔嫩的桑枝輕輕搖動,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這里明是寫桑樹,暗是寫美女採桑的優美動作。景物的描寫對表現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採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為了採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著金手鐲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用詞精當,次第井然。因為是採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腰上掛著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著明珠,還點綴著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為靜態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隨風飄動,是動態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態。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為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應該指出,曹植的這段描寫,顯然受了漢樂府《陌上桑》的影響。《陌上桑》描寫羅敷的美貌是這樣寫的:「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這是描寫羅敷的美麗,並不直接描寫她的容貌,而是描寫她用的器物(「籠系」「籠鉤」)和穿戴的服飾(「倭墮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四種人見到羅敷以後的反應,從正面和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麗。這些描寫與《美女篇》的描寫對比起來,二者在內容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寫法卻不盡相同,表現了曹植詩的一些變化和發展。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交代美女的住處,點明她的高貴門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里。「青樓」「高門」「重關」,說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兒,而是大家閨秀。「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陽光,誰不愛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寫美女容貌之美,可與前半首合觀;下句說無人不為之傾倒,引起下文。這里寫美女高貴的門第和美麗的容顏,是隱喻詩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沒有施展的機會,所為他不能不慨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媒人都干什麼去了呢?為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呢?詩人對媒人的責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媒人不來行聘,這是客觀上的原因。而美女愛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這是美女主觀上的原因。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難於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裡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
這首詩通篇用比,比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手法,《詩經》、《楚辭》多用之。《美女篇》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其實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

美女篇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美女篇》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曹植所創作的樂府詩。這首詩語言華麗、精煉,描寫細致、生動,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又嫻靜的姑娘,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此詩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

G. 淺談曹植《美女篇》

      我們去品讀一份優秀的文學作品時,要試著深入挖掘它的深層涵義,通過作品輻射整個時代。

      曹植,又名曹子健,建安七子之一 。他也是李白筆下:「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的陳王。少有鴻鵠大志,曾以《白馬賦》表達自己的家國情懷。著名批評家鍾嶸評論他的詩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緻、體被文質。盡管在文學上成就斐然,然而他並未完成政治上的宏願。最終他的弟弟曹丕稱帝。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性情過於狂放易導致選才用人方面的弊端。如此看來,曹操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說到曹丕,他提出的「文以載道」思想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具有啟蒙意義。一篇好的文章並非是無用噱頭或者是娛娛樂品,它應是文質兼備的。此外,他開還創了七步詩。詩歌題材的開拓是頗為重要的,因為中國長期被儒家文化所熏陶浸染著著。而開拓一種新題材,無疑不是給僵化的中國文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中國文學有一個方面總是被世人所詬病,那就是文章多無病呻吟、文章無實際內容。 同樣一篇好的文章是要講究精雕細琢的,在文章尤其是詩歌方面對仗與押韻方面也應當考慮。延伸到了詩歌那麼來談談詩歌吧。詩歌主要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七言律詩更考驗詩人的功底,因為它在韻腳和對仗方面都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由此看來,杜甫和李商隱的詩歌的確成就很高 。而李白陶淵明等人則相比較而言缺少了那一份精雕細琢。談到詩歌必談風騷,其開創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我們分開來看:詩經中所提倡的賦比興對當今的中國文學依舊有深刻的影響。就拿這篇文章來說,賦:即為敘述文章,文章通篇用比,而興這個手法影響了數千年來文字創作者的寫作風格:含蓄婉轉。

      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詩為:《蒹葭》,這首詩被王國維評價稱:「最得風人深致。」這首詩在高中也學過。老師說會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解讀。曾經的我以為這只是一篇單純表達男女之間愛戀之情的詩歌,但其實它是中國第一首朦朧詩。也就是說它想要表達的情感是朦朧不定的。讀者只能自己去臆想自己去猜測。自古以來對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眾說紛紜 ,認可度最高的則是朦朧說:此伊人非美人。它象徵著美好的理想,這種理想有些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的美好。老師用:「花開未全半未圓」來表達這種美好的心境。誠然,我們所嚮往追求一樣事物往往是期盼的過程最值得我們懷念。而當我們正真得到這件事物時,心中那份熱忱卻也逐漸變淡了。而騷體,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屈原。但其實在那個時代騷體寫得最出眾的並不是屈原,而是屈原的弟子:宋玉。然而中國人講究名族氣節。因此在我們受到的教育中,傾向性地將屈原列為騷體第一人。

      中國在如此悠久之前就創造了如此燦爛的文明。突然聯想到帕斯卡的派閉兆那句:「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正真的文化不會被歷史所淹沒,它會在歷史的滾滾巨輪中不斷沉澱、不斷焠煉。

      此外,還說到了曹植的《洛神賦》。古代的人們因為思想還未開化,信奉河神。「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其文字可謂精雕細琢、字字珠璣。扯遠了。還是繼續來聊聊曹植吧。鍾嶸在《詩品》中把曹植的父親曹操的詩分為下品詩。因為曹操詩歌中寫實性過強。東漢末年可謂一個徹底的亂世,外族入侵中原地區。態渣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背景里曹操又怎能寫的出那種精雕細琢的文章呢?這是不現實的。曹植天資聰穎,從小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卻也在後期鬱郁不歡 ,寫出《美女篇》以盛年不嫁的美女自喻表達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愁苦之情。

        閱讀一篇作品時,讀者的閱讀不能浮於表面。應當深入作品本身,通過一個作者的作品折射整個時代的發展軌跡。讀書是令人身心愉悅的一件事。彷彿明白了「生命被革新、靈魂被填滿的心境」 。希望自己是保有閱讀習慣的塵租,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價值觀與認知體系。

                          寫於二零一七年11月18日

                                        9.57am 圖書館

   

H. 曹植《雜詩七首·其四》原文及翻譯

雜詩七首·其四原文: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雜詩七首·其四翻譯及注釋

翻譯 在南方,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艷,如李花般清麗。早晨她來到江北岸邊遊玩,夜晚她到蕭湘的小島中休憩。當世的風氣輕視美麗的容顏,貝齒輕啟的微笑為誰而發呢?轉瞬間,歲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難以永遠存在的。

注釋 1南國:古代泛指江南一帶。容華:容貌。2湘沚:湘水中的小洲。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沚,水中小洲。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應取意於屈原《九歌》。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3薄朱顏:不重視美貌的人,這里指不重視有才德的人。4發皓齒:指唱歌或說話,這里是指推薦、介紹。5俯仰:低頭揚頭之間,極言時間之短。6榮耀:花開絢艷的樣子,這里指人的青春盛顏。久恃:久留,久待。

雜詩七首·其四鑒賞

蕭統《文選》選錄曹植《雜詩》六首,獲得歷代詩評家的贊賞和肯定,是曹植詩歌中的著名篇章。此詩是其中的第四首。

這首詩是曹植後期所作,採用比喻手法,表現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負,希求建功扮陪旅立業,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為太子,結果沒有實現。曹 *** 後,他因此備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壓抑,屢徙封地,連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談不上實現政治抱負。這首詩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艷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傑出;「時俗」二句,說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為時人所賞識,比喻自己懷才不遇;「俯仰」二句,說時光流駛,佳人的容華難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時無法施展抱負的深沉慨嘆。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從屈原的辭賦開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賢能之士的傳統。曹植這首詩,在構思和寫法上明顯地學習屈賦。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蹤大致在沅、湘、長江一帶,《湘夫人》篇中有「聞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曹植這首詩中的前四句,其構思用語,大約即從《湘君》、《湘夫人》篇生發而來。《離騷》雲:「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曹詩末二句又是從它們脫胎而出。這種繼承發展關系,可以幫助說明這首詩的主題是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 元代 劉履《文選詩補注》(卷二)釋此篇題旨說:「此亦自言才美足以有用,今但游息閑散之地,不見顧重於當世,將恐時移歲改,功業未建,遂湮沒而無聞焉。故借佳人為喻以自傷也。」 清代 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九)也說:「此詩傷己之徒抱奇才,僕僕移藩,無人調護君側,而年將老也。通體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韻長。」劉、張兩人的解釋都是頗為中肯的。曹植在《求自試表》一廳凳文中,強烈地表現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業的願望,文中後面部分有雲:「臣竊感先帝早崩,威王棄世,臣獨何人,以堪長久!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這段話的意思與此篇「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二句的內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詩的主題不是作者自傷,而是為曹彪鳴不平。「佳人」蓋指彪,時為吳王也。《魏志》亂歲:彪於黃初三年,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徙封白馬。朝游夕宿,喻遷徙無定也。」(見黃節《曹子建詩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異母弟,曹植與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壓抑,有同病相憐之感,黃節的看法可備一說,但證據畢竟不足。徐公持同志說:「按曹彪雖膺過吳王的封爵,其封城卻並不真在吳地。當時自江以南,全在孫氏控制之下,曹彪無由得至江南。他這個吳王封在壽春附近,此點曹植不會不知。所以詩寫『南國』『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辭的意境和成語,來抒發自己對『時俗薄朱顏』的感慨,其主旨是懷才不遇。」這樣講比較合乎情理。

這首詩與曹植的另一首名作《美女篇》主題相當,在藝術描寫上卻有豐腴與簡約的區別,可進行一下比較。《美女篇》全詩較長,節錄如下: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盛年處房室,中夜獨長嘆。

《美女篇》的主題,過去不少評論者都指出它是曹植以美女自比,比喻他懷抱才能而不得施展。如清王堯衢《古 唐詩 合解》(卷三)說:「子建求自試而不見用,如美女之不見售,故以為比。」《美女篇》與《雜詩》「南國篇」的主題相同,又同用比喻手法,城南美女與南國佳人,都是曹植自比。《美女篇》「佳人慕高義」以下四句,說城南美女不為眾人所理解,意思與「南國篇」的「時俗」二句相通,點明了「懷才不遇」的主旨。「盛年處房室』二句,也與「南國篇」的「俯仰」二句一樣,在結尾表現了深沉的慨嘆。上面《美女篇》的引文,在「攘袖」二句下省略了十句,這十句連同「攘袖」二句都是寫城南女的姿態和裝束,從各個方面來刻劃她的美麗,而「南國」篇寫佳人之美,僅用了「容華若挑李」一句,非常簡括。《美女篇》在其他方面的描寫也較「南國」篇豐腴,但寫美女姿態裝束的一段尤為突出。這兩首詩同用比喻法寫同一個主題,但使用了詳略不同的寫法,「南國」篇簡練爽朗,《美女篇》華贍生動,在藝術上各擅勝場,用詞造句毫無雷同之感,這里表現了曹植高超的寫作才能。

鍾嶸《詩品》評曹植詩雲:「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這是對曹植詩歌很深刻的評語。「情兼雅怨」是論思想內容,指出曹植詩具有「小雅怨誹而不亂」的特色,曹植後期的不少詩作,傾吐牢愁,的確多近似小雅的怨誹之詞,《雜詩》「南國篇」、《美女篇》都是其例。骨氣即氣骨,也就是風骨。骨氣奇高,是贊美曹植詩富有風骨,即富有爽朗剛健的風貌。詞采華茂,是贊美曹植詩語言華美豐富。鍾嶸主張詩歌應當「干之以風力(即風骨),潤之以丹采」(《詩品序》),即以爽朗剛健的風骨為骨幹,再用華美的辭采加以潤飾,二者結合起來,達到優美的藝術境界。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符合於他的藝術標准,所以獲得極高評價。明胡應麟在評曹植《五游》、《升天行》諸詩時雲:「詞藻宏富,而氣骨蒼然。」(《詩藪》內編卷一)也是承襲了鍾嶸的批評標准。

曹植的詩,總的說來是風骨、詞采二者兼備,但仔細分析,不同的詩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側重,有的風骨更遒勁一些,有的詞采更宏富一些。他的部分詩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長,對偶句與鋪陳語較多,其詞采華茂的特色就顯得更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風骨。另外有一部分詩,像《野田黃雀行》、《泰山樑甫行》、《雜詩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寫較簡練,對偶句與鋪陳語少,這類詩篇更鮮明地顯示出骨氣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詞采。王世貞評曹植詩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遜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辭太華。」(《藝苑卮言》卷三)王世貞認為曹植詩成就低於曹操、曹丕,意見未必公允,但曹植詩在詞采華茂這方面的確大大超過其父兄,特別如《箜篌引》、《美女篇》一類詩表現尤為突出。王世貞又說:「子桓之《雜詩》二首,子建之《雜詩》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同上)又從風格的質朴剛健方面對曹植的《雜詩》六首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可與漢代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並駕齊驅。王世貞不喜華麗文風,所以對曹植作出這樣的評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詩篇,在風骨和詞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確有所側重。

《雜詩》「南國」篇這首詩,其中「時俗薄朱顏」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體說來,其藝術上的主要特色是簡練峭直,語短情長,含蘊豐富,意境深邃,它雖然不像《美女篇》鋪陳細致,詞藻華美,但也自具一種爽朗自然之美,經得起吟詠咀嚼。

詩詞作品: 雜詩七首·其四 詩詞作者:【 魏晉 】 曹植 詩詞歸類: 【古詩三百首】、【寫人】、【感慨】、【懷才不遇】

閱讀全文

與曹植的美女篇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兩個故事 瀏覽:701
社會如何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瀏覽:564
昆明地區婚姻家事律師費用多少 瀏覽:186
健康管理師證書哪裡找工作好 瀏覽:97
愛情需要維護哪些細節 瀏覽:35
事業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瀏覽:6
何止是美女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978
清朝紀美女是哪裡人 瀏覽:889
美女學慣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85
婚姻是平等什麼意思 瀏覽:884
皮皮魯故事大概說了什麼 瀏覽:302
七四年屬龍和鼠女的婚姻如何 瀏覽:439
幸福里的房價怎麼那麼便宜 瀏覽:878
讀書卡神話故事怎麼做視頻教程 瀏覽:855
人行經濟金融崗成績怎麼算的 瀏覽:864
有哪些應用可以聽鬼故事 瀏覽:358
西門豹治鄴故事發生在哪裡 瀏覽:506
幸福里趣看房是什麼節目 瀏覽:747
幸福的精靈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768
甲子日沐浴為什麼婚姻不順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