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施故里在哪裡
西施故里為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
西施的故鄉是越國句無薴蘿村,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後人尊稱為「西子」。薴蘿山有東、西兩個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被叫做西施。和配意思是住在西村的施家女兒。西搜棚逗施家境貧寒,父親世賣賣柴,母親浣紗。
人物簡介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紹興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紹興諸暨薴蘿山,有西浣紗石。
《輿地誌》、《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薴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Ⅱ 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墓地在哪裡
西施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過,現在都有爭議。
假設她存在,史書上也沒有多少記載,多半都是野史,連她甚至死的都沒有人知道,更況且這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想調查清楚幾乎是不可能了。
其實也不光西施,離我們比較近的李自成,怎麼死的,葬在哪,歷史學家也給不成明確的答案。 范蠡與西施最後合葬在峨眉山。
陶朱公范蠡墓地史載有三四處之多,根據歷史文獻與田野考察,安徽渦陽縣西陽集的峨嵋山,應是真正的陶朱公范蠡墓地
一座高大的范蠡墳,在公路邊幾十米遠處聳立著。而現在,松柏伐盡,廟宇全毀,湖水乾涸,河道淤塞,唯孤堆尚存,只是一座碩大的土丘,從土丘邊的破陶,碎瓦可以看出,更可以想像得出,二千多年來,在歷史上確曾有過它的輝煌。當地的人,世世代代,口耳相傳,他們確指這個孤堆是范蠡冢,而且他們明白地確定這個孤堆是范蠡與西施合葬的地方。他們的地名就叫西陽集范蠡村,西河就在孤堆的旁邊,西河也就因西施而得名, 西陽集又因西河而得名。
范蠡墳又稱峨嵋山,因為是與西施合葬的緣故。
以下是關於西施死後的一些參考資料: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史記》中並沒有任何記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請注意,這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東西:「鴟夷」。鴟夷,就是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越王勾踐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東漢《越絕書》:「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西施到底是鴟夷沉江,還是與范蠡同泛五湖,像童話中一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似乎成了一個謎團。善良又善於自欺的民間選擇了後者。於是「美人計」西施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撫慰了中國民間的好奇心。
可是,《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的范蠡的結局卻與同泛五湖的傳說迥然不同:「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請注意,這里又一次出現了「鴟夷」這種奇怪的東西!根據司馬遷的記載,越滅吳後,范蠡不辭而別,改名叫「鴟夷子皮」,前往齊國。「鴟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個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後來離開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的時候又改姓朱,卻偏偏在離開越國的時候改名叫皮袋子,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鴟夷子皮」,這是什麼樣的名字呀!難道復姓「鴟夷」,名「子皮」?這件離奇的舉動發生在西施鴟夷沉江之後,因此毫無疑問是范蠡和西施相戀的鐵證!
西施鴟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於湖上,為了紀念刻骨銘心的愛人,范蠡拋棄了基本的更名原則,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鴟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鴟夷為名。愛情,只有愛情,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能解釋如此離奇的舉動,也才能稍稍撫慰一顆破碎的心。這個名字不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踐的殘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戀情,同時草蛇灰線,傳遞出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恩怨糾纏。
Ⅲ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的本名及故鄉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Ⅳ 古代四大美女今何在 <墓地>
昭君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楊貴妃死於馬嵬坡,今陝陪鋒棗西興基碧平縣有楊貴妃墓,蘆拆佔地3000平方米;貂蟬、西施下落不明,墓地不詳
Ⅳ 中國四大美女葬在何處
西施:沉塘,與范蠡泛舟
昭君:葬於昭君墓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
貂蟬:第一種版本是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收納這位污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貂蟬 劉亦菲版
第二種版本是另一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使其為自己效力,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上下挑逗,關羽心如磐石,為了自己不受魅惑,殺死了貂蟬。
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來,貂蟬和關羽的形象,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准。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贏得關羽的愛慕,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發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楊玉環:在馬嵬驛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
Ⅵ 西施墓地在那
西施的死因至今還是一個謎擾穗,因此她的的墓地也無從得知。
有傳以下幾種:《史記》三家注的說法有華容縣說,定陶縣說和(山東肥城)陶山說三種
在今天的安徽省的從蒙城到渦陽的公路邊的西陽集鎮。有一個碩大的土丘,土丘四面環水。當地人稱它叫范蠡孤緩遲卜堆,又叫它峨嵋山。這是一座已歷二千四百餘年的古墓葬,這個墓葬在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中,確認它是范蠡冢, 范蠡墳又稱峨嵋山,因為是與西施合葬旦森的緣故。
Ⅶ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家鄉在哪兒
西施:浙江紹興諸暨市
王昭君:湖北宜昌興山縣
貂蟬:陝西米脂
楊貴妃:四川都江堰聚源導江村
Ⅷ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什麼地方人她們的墓地在什麼地方
【
1
】西施(沉魚)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的薴蘿村,眾說越女西施是
中國
最美的美人。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傳說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紗,若耶溪的溪口在紹興城南稽山橋,若耶溪今名平水江
,
是紹興境內一條著名的溪流,長
23.5
公里
。傳說唐代李白、杜甫、孟浩然、元稹、劉長卿,宋代蘇東坡、王安石、陸游,明代王守仁、徐渭、王思任等都曾泛舟若耶,留下無數詩篇。西施墓地究竟在哪裡眾說紛紜。清光緒《安徽通志》載
:「
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
」,
即安徽亳州市渦陽縣西陽集附近
Ⅸ 四大美女之墓在哪裡
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四大美人。她們有的為封建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受世人崇拜,四時供奉不斷,有的身後下落不明,被史學家估測為虛擬人物,但隨著考古的發現,許多本相也本相大白,比如貂蟬墓就被發現,還出土一物,被一7旬老漢拾回家中,收藏了好幾年。
西施墓
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史載兩人真心相愛,但范蠡為國家大計,忍痛將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勾踐滅吳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於五湖四海,最終兩人合葬在一同。目前史料記載的兩人合葬之地共有兩處,一處在安徽省渦陽縣西陽鎮,據《安徽通志》記載:「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范蠡行商於齊魯之間,晚年隱居於此。另一處在在湖北華容,據地方誌說范蠡功成名就,遂榮歸故里,終老故國,後同西施合葬於此。但要論那個是真那個是假,其實翻開一看便知。
王昭君
昭君墓又稱「青冢」,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餘年,是我國最大的漢墓之一。除了青冢外,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但不管那個是真正的昭君墓,王昭君在歷史上流下的勞績是不可磨滅的,她以一個軟弱女子崎嶇的終身安穩了漢朝邊遠地方60多年的平和,所以她是居功至偉的。
正如歷史學家翦伯贊說的:王昭君葬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出現這么多昭君墓,說明晰內蒙古公民對王昭君的好感,他們都希望王昭君埋在自己的家園,在內蒙公民的心中,王昭君現已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標志,一個民族團結的標志,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楊玉環
楊貴妃墓坐落咸陽市興平市馬嵬辦西500米處,距西安63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歷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關於唐明皇的愛情故事,使楊貴妃墓聞名於世。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西逃至馬嵬坡時,隨駕護衛全軍不發,請斬貴妃楊玉環。唐玄宗無奈,只好賜貴妃自縊,但有人說縊死的不是楊貴妃本人,其本人在樂工的維護下逃到了揚州,隨後東渡日本。也有說她在侍從的維護下,逃到了現在的貴州,但本相怎麼,恐怕只要楊貴妃自己知道了。
貂蟬墓
貂蟬這個出自三國演義的人物,在正史中無任何記載,有人估測這可能是羅貫中為情節需求虛擬的一個人物。民間傳說,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曹操得知劉關張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私自派人緝拿,劉關張三人一同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貂蟬後來一向未嫁,老死村中。
1971年5月,成都鐵路局修一條鐵路支線時,曾挖出一個很大的墓穴,墓中挖出兩塊大碑,一塊隸書,一塊篆書。據68歲老人曾興發回想,兩塊石碑挖出來後,他將隸書的那塊推回了家,該碑高80厘米,厚6厘米,青灰色有50多公斤,幾年後又被人拿走了。坑內還挖出了一段小腿骨,一撮頭發,還有一塊長33厘米的銅片片。通過專家對碑銘的解讀,證實這個就是貂蟬墓,一起也證實了貂蟬確有其人,而不是隨便虛擬。
Ⅹ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故里,我們耳熟能詳的美人家鄉都在哪裡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包括大家熟知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另外六位分別是馮小憐、蘇妲己、趙飛燕、鄭旦、褒姒、甄氏(甄宓)。下面盤點了中國古代幾個著名美女故里。
西施故里
趙飛燕,成語「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燕字指的正是趙飛燕。趙飛燕曾經學舞於陽阿公主府,位於山西省澤州縣太行山麓一座擁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古鎮—大陽古鎮。而大陽古稱陽阿,至今流傳著陽阿公主的傳說和記載,秦漢時陽阿是一塊藝術高地,陽阿奏奇舞,濃厚的藝術氛圍,培育出了趙飛燕。
這幾個古代美女的故里有你們的家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