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老公公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納賣滑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老公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老師同伴的講話
2.聽懂並學說方言童謠,體驗其中的樂趣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准備:
PPT,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丹陽話)小朋友,你們好!
2.老師說的是哪裡的.話呢?(丹陽話)那你能用丹陽話和老師打招呼嗎?(能)說說看(老師好!)
3.我們是哪裡人?(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什麼地方人?中國有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就我們丹陽有很多地方,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也就是說家鄉話。
4.那我們現在就用家鄉話,方言來說一說自己的名字,誰來說?(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剛才小朋友都用方言說了自己的名字
5.老師這里有好幾張圖片,先看一看這幾張圖片里是什麼?(雞蛋,鈔票,數字3,幼兒園)這些東西有珥陵話怎麼說,請小朋友先在下面說一說,誰願意站起來說給我們聽一聽呢?
6.看,老師這里還有一張圖片,圖片上是誰呀?(老公公)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他是老公公?
7.誰能用珥陵話說一說老公公?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老公公有趣的事情
二、傾聽童謠
1.老師念洞臘童謠,幼兒傾聽:從前有個老公公,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借禮拜四還,幼兒園里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掉鈔票三塊三
2.你們聽懂了嗎?聽到了些什麼?(幼兒自由地說一說)
3.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
4.小朋友們可真棒,那老師為你們准備了一些童謠裡面的圖片,你能按順序一個一個在圖片的小圈圈上寫上序號嗎?第一句話出現的圖片就寫圖片①
5.誰能大膽地到前面來念一念,那誰能有珥陵話說一說這首童謠,小朋友先在下面試一試,老師巡迴指導
6.誰願意上來試一試,說一配畢說
7.老師還把這首童謠畫出來了呢。小眼睛看好了,有意思嗎?
8.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聽懂並學說滬語童謠,體驗說上海話的樂趣。
2、能認真傾聽老師、同伴的講話。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滬語)小朋友,你們好!
聽到老師這樣講話,你們聽得懂嗎?老師說的是什麼地方的話呢?
對了,是上海話。你們會說上海話嗎?
2、出示畫面:一男一女。看看他們是誰啊,上海話怎麼說?(姆媽、阿姨;爸爸、爺叔、娘舅……均可以)這些東西用上海話怎麼說?(雞蛋,鈔票,數字3)
3、出示畫面:一老人。他又是誰呢?上海話叫他什麼呀?可以叫他老伯伯,也可以叫他老公公。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老公公有趣的事情。
二、傾聽理解
1、教師用上海方言念童謠,幼兒傾聽。
「從前有個老公公,捫吾(方言: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方言:星期三)借禮拜四還,弄堂里廂(方言:裡面)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忒(方言:用掉)鈔票3塊3。」
你們聽得懂嗎?聽到些什麼?
2、聽聽找找第一句童謠。
出示畫面,引導幼兒共同聽聽找找,聽懂第一句童謠內容。
3、聽聽找找後幾句童謠。
教師逐句念童謠,幼兒在人手一份的圖片上圈畫。
4、集體檢驗圈畫的內容。
三、學學說說
1、根據圈畫內容集體念童謠。
2、將弄堂里改變為城隍廟,幼兒再次念童謠。接下來,更加有趣的事情要發生咯1
3、幼兒集體念童謠,教師把滬語童謠逐句畫成一位老公公。
師:是誰啊?有趣嗎?你們也去試試吧。駙上海方言童謠
老公公:從前有個老公公,捫吾(方言: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方言:星期三)借禮拜四還,弄堂里廂(方言:裡面)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忒(方言:用掉)鈔票3塊3。
2. 從丹陽到珥陵鎮
公交3塊錢,半個小時之內肯定到
打的7塊錢起步價,有十幾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