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天美女壩,什麼時間漲潮
簡易的潮水時間計算方式為:最高潮時間=農歷×0.8,最低潮時間=最高潮時間+/-6。今天為農歷27,最高潮時間=15×0.8=12,即中午9點和晚上21點;最低潮時間為早上6點和晚上6點。近距離觀察的時間為早上的4點到8點以及下午4點到8點。
杭州市蕭山美女壩,是由南向北直入江中的丁字壩,是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觀潮聖地之一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和海寧市的鹽官鎮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在美女壩觀賞的主要是「回頭潮」。「回頭潮」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後形成的潮水,在美女壩看到的回頭潮又叫「美女二回頭」。
(1)錢江潮什麼時候到美女壩擴展閱讀:
美女壩的傳說
相傳錢江龍王的小公主在美女山玩耍嬉戲,恰好和塢里村漁郎一見鍾情。小公主自作主張將終身許配給漁郎,這一行為觸怒了龍王,龍王便決定水淹塢里,公主和漁郎決定跳江殉情。沒想到他們跳江後安然無恙,腳踩赭山浮石,身披萬道霞光,從對岸向塢里方向飄來。而後人則在他們登陸的地方築壩攔江,並取名為「美女壩」。
每個農歷月的十五、三十的早上六點和下午18:00潮位降到最低,中午12:00和凌晨0:00漲到最高。然後每天漲潮落潮時間往後拖延48分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漲潮
網路-美女壩
『貳』 錢塘江觀潮最佳時間和路線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節。
第一佳點是海寧市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
第二個觀潮佳點是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這里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
第三個觀潮佳點是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這里可以欣賞到「返(回)頭潮」。
(2)錢江潮什麼時候到美女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一定要選擇安全區域或地段觀潮,注意並嚴格遵守沿江堤壩上的警示標志。
2、千萬不要在涌潮經過的凹凸岸、水上碼頭、丁字壩、護岸的磐頭、沙龍等區域觀潮,不要翻越護欄到江灘或者到沒有安全防護措施的堤塘附。
『叄』 錢塘江觀潮一般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觀潮最好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節。這期間,秋陽朗襪虛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遊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第一佳點為海寧市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湧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說有一年,曾把一隻一噸多重的「鎮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湧激起巨大回響之後,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盪回來,調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回)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隻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告如燃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橡型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
希望可以採納呀!!!
『肆』 錢塘江的潮水每天什麼時候來一天來幾次
大約在6點左右,一天來兩次。中秋佳節前後為觀潮最佳時節,錢塘潮分為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農歷八月十八如嘩歲的潮水最大。錢江潮」每日兩潮,間隔約12小時,每天來潮往後推遲約45分鍾,成規律地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達3.5米,潮差可達9米。
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渣睜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4)錢江潮什麼時候到美女壩擴展閱讀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是錢塘江大潮的來臨之日。那天,錢塘江江邊都會擠滿前來觀潮的遊客,沿著岸邊追逐著涌潮前行。錢塘江涌潮是國內著名的三大涌潮地之一,同時還和印度恆河潮與巴西亞馬遜潮並蘆岩稱為世界三大涌潮。
錢塘江大潮有三個最為著名的觀潮佳點,其中相比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以及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兩地,海寧市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最值得一看,因為這里可以觀賞到最佳一線潮的壯觀景象。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是觀賞「回頭潮」的最佳位置。「美女二回頭」回頭潮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後形成的潮水。
『伍』 錢塘江一年中最佳觀潮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
海寧地處錢塘江北岸,東距上海100公里,西與杭頃談州相鄰,是著名的觀潮勝地。「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江觀潮傳統歷史悠久,始於唐宋傳承至今,觀潮勝地以海寧最佳,形成了「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特色,每年的觀潮節都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遊客前來海寧旅遊參觀。
海寧舉辦觀潮節從1992年開始,春季和夏季觀潮系列活動3次。運銷觀潮節和觀潮系列活動已成為海寧市最亮麗的特色旅遊經貿節慶活動。海寧潮,不僅是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景色壯美,而且一年四季,月月有大潮,日日可觀潮。錢塘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錢塘觀潮始於漢魏,已成為當地的習俗。中秋佳節前後為觀潮最佳時節。錢塘潮分為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
『陸』 2022杭州錢江觀潮節最佳地點及時間
又到了一年觀潮季,錢江大潮一直是人們嚮往的大潮,而2022年的錢江觀潮節也將於陰歷八月十八,也就是9月13日開始,那麼關於具體的觀潮地點以及相關的活動詳情下面一起來看看。
蕭山八工段:
八工臘數段的潮水非常精彩,可以跟對岸的老鹽倉相媲美。
蕭山美女壩:
由於潮水被丁字壩攔截,潮水沖擊丁字壩和江堤,後面的潮水又推著潮頭前進,能形成壯觀的「回頭潮」。
下沙大橋:
在這個觀潮點,最出名的就是「一」字潮。這也是潮水中的最常見的那種。
七堡:
七堡水文站一帶有個丁字壩伸入江中,潮水沖向丁字壩後潮頭迅速抬高猛局鉛,並形成回頭潮。
三堡:
三堡有一個丁字壩。
城市陽台:
站在城市陽台,整個江面都能連貫成一條線,形成「一線潮」,氣勢磅礴。
南星橋:
城區的之江路沿線一直以來都是市民觀潮的最佳地點之一,這里的「一線潮」也同樣有名。
九溪:
九溪珊瑚沙一帶,錢塘江由西折向南面,這里緊靠九溪水閘,潮水撞擊九溪水閘易掀起較大的潮頭,翻越擋浪牆漫上之江路。
2022年陰歷八月十八,也就是9月13日。
每年農歷七月十八前後,錢塘江潮水氣勢洶涌甚至會超過傳統的八月十八大潮,此時正逢中元節,民間稱為「鬼王潮」。觀看「鬼王潮」成為又一觀潮盛事,眾多遊客頂著40度枝好的高溫在錢塘江邊一睹「鬼王潮」的洶涌澎湃。一起來欣賞一下前幾日「鬼王潮」的魅力吧。
錢塘江江道變幻莫測,潮水瞬息萬變,涌潮種類豐富。即便是看過錢塘江涌潮的的人,再次觀看也會發出「我看過,又彷彿沒有」的感嘆,「開盲盒式」的觀潮也讓我們大呼驚喜。觀潮節前最後一個大潮汛期(8月27日——9月1日)即將到來,避開觀潮節高峰也是不錯的選擇。」潮水兇猛不可輕視,生命安全不能兒戲」,觀潮請選擇至安全區域。
溫馨提示
1、進入景區請戴好口罩,主動配合測溫、掃「嘉行碼」,查驗健康碼、行程卡等疫情防控工作,游覽期間請勿聚集、保持適當安全距離!
2、進入景區遊客須提供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遊客,須同時簽署未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三區」的承諾書。
『柒』 錢塘江潮水幾點到美女壩
塘江潮汐預報,8月29日農歷七鄭雹殲月廿三,中
潮汛
。蕭山八工段(
鹽官
),早潮時間
4:39
涌高
0.5米,晚潮時間17:17
涌高0米。
蕭山觀潮城
,早潮時間
5:50
涌高
0.4米,晚潮時間18:20
涌高0.4米。下沙大橋,早潮時喊沖間肆喚
6:05
涌高
0.3米,晚潮時
間18:33
涌高0.4米。七
堡,
『捌』 錢江潮觀潮時間
錢塘江觀潮最佳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
錢塘江大潮,每個月都會有,一般農歷初一初二初三,十五搭尺鍵十六十七十八都會有,但是潮來的時間會有差別。但是錢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朔」(中國農歷初一)或「望」(農歷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連成一條直線;二是這「朔」或「望」必須最靠近「秋分」節氣(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這「朔」或「望」必須發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時候(去年是九月十七日,地球和月球相距最近)。因此錢塘江觀潮最佳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
知巧錢塘江觀潮地點:
北岸依次為大缺口、困則七里廟、鹽官、老鹽倉至下沙大橋區域、七堡、城市陽台、錢江三橋北側、錢江一橋北側杭州珊瑚沙九溪附近;南岸依次為十工段、八工段、六工段、四工段至蕭山美女壩、下沙大橋區域。
『玖』 2022杭州美女壩觀潮時間
一直以來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而在杭州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那麼杭州美女壩觀潮幾點。
最佳觀賞時間:農歷每月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日
觀潮地址:杭州市蕭山區南陽街道美女壩錢塘江南岸海塘附近
潮水特點:「一線潮」、「回頭潮」、「沖天潮」
此預報點位於杭州市蕭山區南陽街道美女壩錢塘江南岸海塘附近,位於蕭山觀潮城上游約2.5km處。涌潮在該河段未遇丁壩、盤頭時,會出現「一線潮」,遇美女山壩等阻水建築物時,出現「回頭潮」,經多次孝棚檔反射而增高後形成「沖天潮」。在美女壩上下游盤頭和丁壩這些地區應特別注意觀潮安全。
該區域大潮和陸汛期間可能觀賞到著名的「一線潮」、「回頭潮」、「沖天潮」。涌潮天天有,最佳觀賞時間為農歷每月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日。涌潮危險,請注意觀潮區域宣傳警示標語,聽從當地防潮管理人員管理。
丁橋大缺口(碰頭潮),鹽官觀潮景區(一線潮),老鹽倉(回頭潮),新倉(交叉潮)。
海寧潮汐預報:
04月05日(三月初五):小潮汛
備註:高程為85基面以上,高潮位、涌高以米為單位
交通指南:
1、海寧火車站可乘專線中巴到鹽官鎮,僅需半小時,車資10元。另有T109路旅遊專線巴士往返於市區與景區之間,市區始發站海寧火車站廣場,終點站鹽官。
2、自駕車指南:杭巧亂州方向:滬杭高速公路長安鎮出口-東西大道-鹽官鎮-觀潮大道-觀潮勝地公園。
觀潮勝地公園位於海寧西南部鹽官觀潮景區,南臨錢塘江,北靠杭金公路。公園為東西向狹長地形,全長1360米,總佔地16.24公頃。抗戰前,海塘一已有海濱公園,1994年起,重建海濱「觀潮勝地公園」。
公園內魚鱗石塘、2座觀潮樓、6個觀潮台是天下奇觀海寧潮的最佳觀賞點;擁有明代占鰲塔、小普陀寺、孫中山觀潮亭-天風海濤亭、乾隆手植古樸、史量才紀念碑、鎮海鐵牛等景點。
『拾』 錢塘江潮的歷史
范仲淹寫過一首錢江潮的詩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汪滾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後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槐罩夢覺尚心寒。
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錢塘江大潮:錢塘潮(Qiantang Tide)——最壯觀的海潮。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別是印度恆河潮,亞馬孫潮與錢塘潮。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於山東,漢及六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又說當時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未形成錢塘觀潮風俗。
文化淵源 錢塘江是吳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於錢塘江南北兩岸,可稱「吳越並載之」。
有相關證據表明,位於錢塘江南岸的杭州蕭山,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吳越文化是錢塘江文化的根基和母體。
吳越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經世致用、務實求真,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徵為錢塘江文化的發展打下深刻烙印。錢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吳越文化的氣質。
在錢塘江流域廣大的區域內還分布著良渚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等多個區域文化。他們千姿百態,具有明顯山水地域色彩,極富文化特色。
作為玉文化的代表的良渚文化歷史悠遠,其「祥和、圖騰」的特點,為其增添了厚重而朴實的色調。 南宋文化中的「世俗化、市井化」特色,與江河渡頭結合,便有了如七堡茶館、筧橋老街的風韻;西湖文化「精緻、和諧」的特徵也融進了錢塘江文化,誕生了《富春山居圖》這樣的巨作;運河咿呀的搖擼聲與放排人的山歌共鳴。
這些無不對錢塘江文化起著有益的補充和借鑒。錢塘江文化繼承了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的特色,在與西湖文化和運河文化的共融中又有著自身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更具「大氣、開放」的特質。
錢塘江流域名人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錢塘江流域涌現出科學家王充、文學家王國維、歷史人物孫權、陳碩真、當代畫家葉淺予、作家郁達夫、革命文藝家夏衍等。
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盡顯錢塘江山水的魅力。歷代無數名人游歷錢塘江山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
弄潮兒一詞,本是宋代錢塘江漲潮時,對「浮潮頭而戲弄」者的昵稱。弄潮兒指的就是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
錢江潮聞名天下,弄潮兒勇搏激流、拼搏進取的精神逐步演化出 「弄潮兒」精神。「競奔不息,永立潮頭」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錢塘江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10)錢江潮什麼時候到美女壩擴展閱讀: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其流域是越國和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積的一半以上。
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困明余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錢塘江其正源(北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區休寧縣青芝埭尖,進入浙江後經過淳安縣,在建德市梅城鎮會合錢塘江的南源蘭江。南源蘭江各段分別稱為馬金溪、常山港、衢江、蘭江。
兩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又流經桐廬縣、富陽區至杭州市區,杭州以下始稱錢塘江,此後為蕭山區、海寧市、上虞區等的界河,在海鹽縣與慈溪市之間注入杭州灣。曹娥江被認為是錢塘江最後一個大支流。
錢塘江的主要支流有蘭江-衢江、分水江、浦陽江及曹娥江等。 參考資料:網路:錢塘江。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對錢塘江潮的贊美,也是最簡略的寫實。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 來浙江海寧鹽官鎮的錢塘江的大堤上,觀看錢塘江大潮的奇觀。
登上錢塘 江大堤,只見潮水從天水一線的遠方似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展翅飛來,稍近,又似乎變成了億萬條銀白色的帶魚在寬闊的江面上追逐跳躍, 不一會兒,浪潮越涌越高,白浪滔天,酷似萬匹白色駿馬奔騰咆哮,剎那 間,一堵數米高的「水牆」,以排山倒海之勢,翻卷奔騰而來。整個江面白浪滔天,洶涌澎湃,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錢塘江大潮。
潮頭高度可達3.5米, 潮差可達9米。錢塘江潮來勢兇猛,人稱「涌潮」、「怒潮」或暴漲潮。
錢塘潮(Qiantang Tide)——最壯觀的海潮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於山東,漢及六 錢塘潮 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
又說當時錢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
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未形成錢塘觀潮風俗。
編輯本段錢江潮成因 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說明圖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
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 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最著名的錢江潮形成在蕭山南陽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和海寧市的鹽官鎮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在美女壩觀賞的主要是「回頭潮」。
「美女二回頭」回頭潮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後形成的潮水。 位於錢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灣是錢塘江口一個向南凹進的大河灣。
這里,有一道長約50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隻力挽狂瀾的巨臂。當涌潮西行至此,全線與圍堤成一銳角撲來,壩頭以內的潮頭同壩身、圍堤構成直角三角形,潮頭線兩端受阻,分別沿壩身和圍堤向直角頂點逼進,最終在壩根「嘣」一聲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獅,化成一股水柱,直沖雲霄,高達十餘米。
由於大壩的橫江阻攔,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個"捲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頭潮。而此時江水前來後涌,上下翻卷,奔騰不息。
在南陽的赭山美女壩不僅會產生回頭潮,還會產生"沖天潮"現象,沖天潮這是發生於堤、壩相交處的特種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賞魅力的潮。
潮水如同被網兜兜住一樣,在堤壩相交轉彎角的處,潮水「嘩」一聲碰撞巨響,潮頭直沖雲天。上進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達十多米。
清譚吉璁《棹歌》詩「赭山潮勢接天來,捍海塘東石囤摧。」沖天潮由此得名。
編輯本段錢塘潮特色 交叉潮 錢塘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異常壯觀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
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並迅速向西賓士。
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錢塘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
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
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勢不可擋。
一線潮並非只有鹽官才有哩。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
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錢塘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於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
錢塘江大潮 [編輯本段] 錢塘潮(Qiantang Tide)——最壯觀的海潮 簡介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於山東,漢及六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
又說當時錢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
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形成錢塘觀潮風俗。
錢江潮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後浪追上,層層相疊。
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錢塘潮的故事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
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繫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
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裡哪來這股鹹味呀,而且愈來愈咸,愈來愈咸。
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里有鹹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
於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麼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麼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鹹的原因。
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裡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
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並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後潮水來就從這里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
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
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
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並迅速向西賓士。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
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
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
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並非只有鹽官才有。
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
1. 錢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2.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最佳觀潮勝地),故亦稱"海寧潮"。
3. 錢塘江大潮:錢塘潮(Qiantang Bore)——最壯觀的海潮。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這三潮分別是印度恆河潮,巴西亞馬遜潮與中國錢塘潮。
4.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5.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於山東,漢及六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6.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又說當時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未形成錢塘觀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