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結婚女方穿什麼衣服
結婚是一個女孩子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刻,則渣每個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希望在婚禮當天光彩奪人。結婚有很多事情需要籌備,最重要的當然是婚禮當天新娘子的服飾了。現在婚禮主要有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婚禮服飾也取決於婚禮布置的風格。那麼,結婚女方都有什麼衣服挑選呢?㈡ 越南女子的傳統服飾名稱有什麼
越南女子的國服: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p>越南的國服長衫其實也就是越南旗袍,越語「ao dai」。
㈢ 越南結婚的風俗是什麼
一、“初夜”“謝恩”婚俗。
在越南北部蠻族的一些部落中,結婚時有一種讓舊情人先佔“初夜”的“謝恩”婚俗。一個新娘在婚前,往往有舊的情郎。如果確定與一個人訂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斷絕關系。按傳統習俗,新婚之夜新娘並不住在新郎的洞房裡,而是去找舊情人共枕最後一夜,以示“謝恩”。從此之後,也就與舊情郎斷絕一切來往,完全忠於自己的丈夫,不會再有其它的不軌行為了。
二、“搶親”婚俗。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
如果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備迎娶這位姑娘了。過一些時候,男女雙方私下計劃,女孩先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讓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搶到姑娘以後,男方要殺豬設宴,慶祝搶親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裡,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說親。
如果雙方父母同意,就可舉行婚禮,女方派兩名代表到新郎家中,贈送一籃子黏米飯和一隻煮熟的大公雞。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這兩名代表,並一起吃他們送來的米飯和雞肉。
三、“先入贅、後結婚”婚俗。
越南貢族的婚俗婚也很特別。他們的婚姻最主要的特點是,先入贅、後娶親。
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長和未來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去提親,帶上一包鹽、一包茶葉、一捆用來織網的麻繩、一筒酒,晚上到姑娘家。他們一邊抽煙,一邊喝酒,一邊商量兒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先商定男子入贅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門是8至12年,現在大致縮短為3至4年。
商定妥當,第二天新郎就要帶上被子、枕頭和一把刀入贅女家,姑娘的發式也開始改變,把長發盤於頭頂,表示已有丈夫。上門郎入贅期間雖然被視為女方家庭的一個兒子,但有約束。如在家裡不能坐凳子,不能穿鞋和拖鞋,不能進岳母、嫂子的.房間。岳父岳母吃飯時,上門郎不能睡覺,要為吃完飯的岳父母斟茶水,清晨早早起床為全家人燒水煮飯、撒網捕魚。
入贅期滿之前幾個月,上門郎和父母再次造訪女家。雙方商定迎親的日期,一般要都選在秋收之後的11至12月間,那是一年收成以後的日子。
迎親那天,男家的父母、叔伯、舅姨、兄弟一大幫人到女家迎接新娘。貢族姑娘平日穿泰族服裝,但是在大喜日子裡,就要穿本民族的傳統服飾。新郎和新娘的兩家人在房子的樓梯前對唱山歌,女家用切成細絲的芭蕉花拌炒過的芝麻和辣椒,作為下酒菜,請男方的客人一起飲酒歡慶。男方唱罷,飲罷,女方才請男方全體人員入屋。
娘家送給出嫁女兒的回門禮有被子、墊子、衣服、刀、鋤頭、鎬、一頭豬、一隻母雞。到夫家時,丈夫的姨媽要到房間里背媳婦,如果新娘是本村寨的人,就要背到男家,若距離遠,只象徵性地背一段路即可。
這時,女方用有灶灰、牛糞、豬糞拌合在一起的污水潑灑到男方所有來客的頭上、身上,屋裡屋外。一片混亂,互相追逐打鬧,非常熱鬧。因為有這種婚俗,所以男女雙方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准備好兩套衣服,先穿舊衣服,待打鬧洗干凈後再換上新衣。這種類似的婚俗在普拉人、興門人中也有。
傳統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復雜的禮節:說媒拉纖、相親、索禮、導禮、代茶、報喜事、准備婚禮、娶親、婚宴、拜高堂、洞房、給婆家做飯、回門。
現在的越南婚禮簡單得多,主要包括相親、彩禮(定禮)和娶親三個儀式。
相親:
定親前家長或者本人到對方相看婚姻對象是否合意。以前,舊社會總是重視男女雙方家庭是不是門當戶對,可是現在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有了相親就是有了男女雙方的父母的贊成。男方的家長會託人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訂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時;在實際上,選擇訂婚良辰吉日吉時是女方的家長決定的。同時,女方家會要求男方家財物,要准備幾個聘禮的托盤,7、9還是11個都按照每個地方的風俗,在托盤上放著萋葉和檳榔、茶葉、餅干、喜酒、等等,其中檳榔和萋葉是必須的。
也許你會好奇越南人為什麼這么喜愛“7、9、11等”這幾個數字呢?而為什麼必須要有檳榔和萋葉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數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單數被視為吉利的數字,而大多數越南北方人在結婚時多喜歡選擇“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雙數被視為吉利的數字,比如在我的老鄉-海防市,海防人喜歡選擇“11”。
因為越南俗語有一句:“檳榔與萋葉是故事的開頭”。越南有許多老人喜歡嚼檳榔。嚼檳榔的傳統一直傳了下來,成為越南人的一種生活習慣。現在京族人把檳榔當作愛情的信物,代表堅貞不渝的愛情,男青年向女方求愛,沒有檳榔可不行,結婚的時候也作為一種重要的賀禮。
定禮(彩禮):
彩禮一定要舉行提前婚禮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禮是正式給男女雙方家人宣布承諾他們的關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禮的托盤,男方家會挑選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滿的老人,分別坐在多少輛越南特有的三輪車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個大托盤。吉時一到,那些三輪車從男方家出發前往女方家接親。挑選家庭幸福美滿的老人是希望他們能將自己的福氣和好運帶給結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輪車也是有講究的,一方面是為了繼承越南婚俗的傳
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種三輪車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到了女方家後,女方也要派出相稱的未婚女子從未婚男青年的手中接過托盤,接著引領男方的貴客進入堂屋,接著大家圍坐一堂,參加彩禮有新娘、新郎、男女雙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人,大家都穿越南國服,使得整個訂婚儀式彷彿變成了越南國服的時裝秀,讓人大飽眼福。然後,先由女方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致歡迎詞,並一一介紹女方家的代表,並簡單介紹男女方的戀愛過程。最後雙方家長再定黃道吉日舉行婚禮。最後,新娘的家長都送給全部未婚女子紅包,然後女家邀請男方團留步家裡用餐。
娶親:
與定禮儀式相比,婚禮儀式也有很多講究。新人不再穿著越南國服,取而代之的是筆挺的西裝和潔白的婚紗。清早,新郎家的親戚朋友都開始忙活起來,在男女雙方家的門前都貼上大大的紅雙喜字。到黃道吉日吉時,新郎和新郎家的親戚向新娘家娶親。新郎和新郎的家長先進新娘家去,新郎的手中帶著一個紅包、檳榔、妻葉送給新娘的母親,新娘的母親接受新。她陪新郎進新娘的房屋接新娘出來,新郎和新郎家長需向親戚朋友簡單介紹新娘。隨後,新人必須祭拜祖宗,並祈禱祖先保佑新人天長地久;最後,並請親朋好友吃喜糖、喜餅。
現在的越南人喜歡將婚宴設在星級賓館,更喜歡在自家門口用一個藍色棚布搭建起房子以便親朋好友到來時在這里就用餐。在賓館門口,你會看到擺放著連個紅色的心形紙盒。一個寫著“新娘”,一個寫著“新郎”,這兩個盒子是想告訴賓客婚宴是由新娘、新郎兩家合辦的,男女各方的親朋好友要將禮金分別放入各自的盒子中,最後各歸其主。隨著“婚禮進行曲”的奏響,新娘、新郎手挽手,在掌聲中緩緩邁上紅地毯。
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舉行婚禮之前,新娘和新郎不準見面。 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娶親的時候,忌新娘出門回頭望家裡人。 在婚禮不準說不吉的話。 忌用刀或剪子切檳榔送給親朋好友。 如果新娘出門,在路上碰到別的婚禮團,新娘一定要扔一朵自己婚禮的鮮花在路上。
洞房一定是一個家庭幸福和美滿的女人准備的,別人不準進來。
結婚後,過三天新夫婦才能回門拜見岳父岳母。
㈣ 越南結婚的風俗是什麼
訂婚到女家、拍婚紗、結婚。他們結婚一般都有專門的做這一塊生意的人給搭結婚彩棚,有的家裡條件不允許的就在酒店擺酒席,第一天在女方家裡,開始是在神台前男女雙方互相給對方戴戒指,雙方父母親人贈送禮物給新人(一般為金戒指,金手鐲,靳向鏈,金耳環),酒席錄像,酒席中會請婚慶主持人,還有就是酒席的場地有一個舞台,親朋好友在上面唱歌(這是比較有特色的)。第二天在男方家裡,其他基本一樣。
在越南北部蠻族的一些部落中,結婚時有一種讓舊情人先佔「初夜」的「謝恩」婚俗。一個新娘在婚前,往往有舊的情郎。如果確定與一個人訂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斷絕關系。按傳統習俗,新婚之夜新娘並不住在新郎的洞房裡,而是去找舊情人共枕最後一夜,以示「謝恩」。從此之後,也就與舊情郎斷絕一切來往,完全忠於自己的丈夫,不會再有其它的不軌行為了。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他說:「我非常愛你,我將向你敞開我的心扉。如果你也愛我,我就把你帶回家做我的妻子。」如果女孩也對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難道不知道我已經愛上你很久了嗎?但是,你要記住,你的愛不應該僅僅表現為甜言蜜語。」這樣男孩就明白那個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備迎娶這位姑娘了。過一些時候,男女雙方私下計劃,女孩先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讓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搶到姑娘以後,男方要殺豬設宴,慶祝搶親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裡,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說親。
新人必須在太陽下山前圓房,否則不吉利。更有意思的是,在越南北部一些村落,姑娘要在新婚前夜找舊戀人共度最後一晚,作為對過去的告別。這種做法是被當地人的道德觀所接受的。此後兩人再不來往,女方要完全忠於丈夫。
越南實行6天工作制,所以婚禮大多定在周日舉行。與中國的大圓桌不同,婚宴使用長條形桌子,每張桌子圍坐6位賓客,一共30桌。
婚宴菜餚以冷盤為主,這與炒菜為主的中國婚宴差別很大。此外,越南人吃各種菜都喜歡沾著碾碎的花生米,甚至連吃水果也如此,他們認為這樣味道最佳。席間上來一道點心,四四方方,上面點綴各種蜜餞絲,呈半透明狀,香味奇特,甜糯適中。
㈤ 少數民族新娘結婚穿什麼樣的婚紗禮服[圖]
中國少數民族的婚紗婚禮服與漢族有很大差異,但也是其民族特性的表現。許多民族的婚禮服飾都有著一些世代流傳下來的特殊風俗講究,攜謹耐她們很大程度上是把盛裝當作嫁衣,精裝版的民族服飾便是他們的禮服。 瑤族姑娘在婚禮服上有許多裝飾,如開屏孔雀,水中游戈的魚,三十六顆梅花等。他們極其喜愛佩帶銀飾,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兩只衣袖有以火紅色為主基調晌咐的刺綉,袖口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多穿百褶裙,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 水族婚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的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綉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壓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綉花鞋。 彝族新娘在出嫁之日要著花邊紅色喜衣、紅色喜帕類似漢俗的蓋頭,披一件精工製作的羊毛披氈。 朝鮮族人舉辦婚禮時新郎要頭戴紗帽,身穿禮服,腳穿白襪;新娘頭挽"大發",上戴"簇頭里",辯春發釵上懸垂兩條寬"發帶",垂於前胸兩側,穿淡綠色上裝,下穿紅色長裙,外披長衣,腳穿白襪和勾勾鞋。 回族辦拖尾婚紗婚禮,都要穿上紅色的棉襖,主要是講究吉慶。新娘頭上還要搭上一塊紅綢子或紅紗頭巾。 侗族等地區有新娘穿舊衣出嫁的風習流行,新娘出嫁這天,送親的姑娘都穿新衣,戴銀器、首飾,惟獨新娘卻穿著舊衣、草鞋,且無頭飾、首飾,不帶嫁妝。 壯族新娘出嫁時要穿黑色的嫁衣,並由穿黑衣褲的伴娘陪伴,打著黑傘去男家。壯族認為穿黑色嫁衣才表示喜慶、吉利。(編輯:青青草原)
㈥ 越南女性服裝有沒有叫三婆服的
越南女性傳統服裝叫三婆衣,是一種類似於旗袍和裙子結合體的裙裝。
㈦ 住在越南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
看看越南農村什麼樣
㈧ 除了漂亮之外,為什麼越南女子喜歡那種衣服呢
越南,是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國家,有許多旅遊景點都很有名,比如有著海上小桂林之稱的下龍灣,芽庄、岷港、胡志明市等,也因為離我國較近,消費水平相對較低,成為我國遊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我國也成為越南最大的客源國。
㈨ 越南美女的衣服源自中國漢服,不知多少國人會為之傾倒
長衫(奧黛)是越南女性的傳統服裝也被稱為越式旗袍,一般用彩色柔軟綢布縫制。目前還沒有任何文件規定,長衫是越南婦女的國服,但實際上每逢重大節日或重要活動,越南女性都會選擇長衫作為禮服。長衫長期以來以其獨特魅力成為了越南婦女的驕傲。
㈩ 越南的習俗是什麼啊
風俗習慣
1.穿戴
越南人穿著樸素。在農村,京族男女常穿著褐、黑或白的短袖無領對襟上衣(南方多穿黑白兩色),下穿黑、褐色寬腳長褲。平時在家多赤腳或穿木屐,外出時穿「抗戰鞋」(用舊橡膠輪胎做的涼鞋,因在抗法時期製做穿用,故稱「抗戰鞋」),也有的穿膠鞋。在重大節日和喜慶時,婦女多穿淡黃、淡綠或粉紅色的窄袖旗袍,黑色或白色的絲綢寬褲腳長褲。在大城市生活的越南人,男的穿制服或西裝。在越南各族的男子中有紋身的習慣,京族和傣族有紋水中蛟龍的習俗。
飲食
越南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廣東、廣西和雲南省區的一些民族相似。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燃槐凱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居住
在農村,京族大都住篾席糊上黏土作牆壁,以木頭或竹竿當柱作梁和稻草蓋頂的平房,皮喚富裕的住房用磚砌和以瓦蓋頂的房子。芒族、岱族、傣族、儂族住木頭結構的高腳屋,樓上住人,放置家庭用具和穀物,樓下是牛廄或雞欄、鴨欄,也是舂米和放犁耙傢具的地方。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禁忌有:不準進入村寨附近的墳土、鬼林,更不能在鬼林砍柴拾柴帶進村裡;不能觸動村寨中的神樹(龍樹)、寨門、村中心石、中心柱及屋裡的供台(神台)和燒火用的三角架;在祭寨時,村裡持有綠樹枝等標志,不能進村和出村;家裡有人生病、生小孩或祭鬼時,門口持有綠樹枝,外和不能進入;樓上的人,不能在正對樓下的人頭頂上走動。
有些民族,每個村有村的忌日,在忌日這一天,不準砍柴、動土和勞動。不能住供祭和青年談戀愛的公房。不能靠中柱坐立,也不能在中柱上或門上釘釘子。傣、佬、瑤等少數民族,忌在家持白色蚊帳、蓋白色被面的被子。傣族不準女人從前門進家(怕有月經沖犯了家鬼)。瑤族不吃狗肉,死狗埋在水源上游全村要搬走。芒族不吃麂子肉,不準帶麂子、麂肉進村。占族中的舊尼人忌吃豬肉,加非爾人忌吃牛肉。高棉族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遞物和接物。南方山區有的少數民族忌說主人的莊稼長得好,認為說了會變壞。此外,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山區,森林裡有蜜蜂,看上去像野峰,實際是有主人的,不能亂動。
婚喪
按照越南頒布的婚姻法,越南實行一夫一妻制,規定男的20歲,女的18歲才能結婚。男女青年到了結婚年齡,在農村,一般要通過媒人介紹,然後男女雙方見面相親,最後由男女雙方父母決定,如同意,男女青年必須到鄉政府進行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後正式舉行婚禮即成夫妻。傣族青年人要結婚則需人贅,入贅時間一般為8年,8年後才能正式舉行婚禮。
越南人死後的喪葬儀式基本和中國漢族一樣,有土葬和火葬兩種形式,大都用木棺土葬。在城市和一些少數民族也實行火葬。苗族和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很重視葬禮。人死後要停喪家中,讓親友憑吊後才下葬。南方山區個別少數民族還要給死者身上塗酒,按頭東腳西方向停喪和下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工礦企業明信和部隊的人死後的葬禮一般從簡,團體送葬並開追悼會。
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對老人特別敬重。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凡事一般都得徵求他們的意見,只要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過去,應先打個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有些少數民族很好客。客人來到他們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主要節日
越南的主要節日分為民間傳統節日與重大政治性節日和紀念日。
民間傳統節
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掃墓;端午節是夏歷五月初五,主要內容是吃粽子;中秋節是夏歷八月十五,主要內容是吃月餅。中秋節以兒童活動為主,所以中秋節又叫兒童節。「送灶王節」在臘月二十三日,每到這個節日,人們在灶王神位前燒化紙錢,並供以麥芽粘糖。
重大政治性節日和紀念日
越南重大政治性節日和紀念日主要有:
1月27日 越美巴黎協定簽字日(1973年)
2月3日 越南共產黨(前稱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成立日(1930年)
3月19日 全國抗美日(1950年)
3月26日 胡志明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日(1931年)
4月30日 越南南方解放日(1975年)
5月7日 奠邊府大捷紀念日(1954年)
5月19日 胡志明誕辰日(1890年)
7月21日 越南南北統一日(1976年越南統一國會決定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7月20日 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簽字日(1954年)
8月19日 「八月革命」紀念日(1945年)
9月2日 越南國慶日(1945年)
9月3日 胡志明逝世紀念日(1969年)
12月22日 越南人民軍建軍節(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