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桃園三結義花瓶是哪個朝代的
東漢末年。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立志同生共死蠢態帶的故閉遲事。在宋元時期就開始流傳,宋末元初赫經在《重建廟記》中已經出現記載。帶蘆
② 綠色的有龜裂花紋的花瓶是什麼朝代的,它一面有蘭花,一面有鳥,聽說是裝酒的,我也不清楚,請有知識的
你說的是青瓷吧,青瓷裡面有一個很神奇的品種,可以燒出這樣的花紋,很珍貴的。
青瓷茶具早在春殲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扒物沖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螞悄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
③ 沒有底款的滿紅牡丹花瓶一般是哪個年代
沒有底款的滿紅牡丹花瓶一般是康熙年代。朝代沒有落款的瓷器也讓團有很多大游,康熙早期的官窯都沒有落款的。康熙的粉彩。大概1.5萬元左右。無底款的瓷器的情況,是仿製瓷器,出於對前坦仿橘人的尊重不落地款。
④ 彩瓷花瓶什麼朝代的
明清
彩瓷亦稱「彩繪瓷」(painted china)。
器物表差談手面中加以彩繪的瓷虛嫌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兩大類,釉下始於唐唐青花}。明清時期開始出現是釉上彩{粉彩},同時也是彩瓷發展的盛期,以景侍戚德鎮窯成就最為突出。
⑤ 青花瓷在哪個朝代的最好
當然是元青花了, 元代青花存世量相對較少,擁有一件元青花精品是收藏者夢寐以求的事。
引用收藏家馬未都的文章來證明:
青花是一種釉下彩,以金屬鈷做呈色劑,罩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顏色青翠,賞心悅目。這就是它自誕生起,迅速成為中國陶瓷主流的原因所在。青花是一個文學的名字,富有詩意且響亮,琅琅上口,它科學的名字應該叫做釉下藍或釉里藍,與釉里紅相對。
元代(公元1279~1368年),僅延續了90餘年,卻因青花、釉里紅瓷器的燒制,在中國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蒙古人馬上得天下,生性豪邁。元青花造型也承襲這種風格,碩大、胎厚、體重,氣勢磅礴。
元青花最大的一個謎團就是它沒有萌芽期,一出現就是一棵參天大樹。中國其他窯口的猛敏發展脈絡,我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但元青花沒有。這個謎有多種解釋,有的說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現的,而是在元代的中晚期出現,受波斯文化的影響,原材料和工藝都是從波斯輸入。
另外一種說法是元代以後,大量的北方工匠南遷。北方的工匠繪畫能力都比較強,到了南方景德鎮駐紮下來重新作畫,才使元青花一出現就具有成熟的風韻。這些說法都有待於學術上的再研究和探討。正是由於元青花的身世之謎,使人無法看清它的真實身份。在很長時間內,元青花都被認為是明代的瓷器。
1938年,一對青花象耳大瓶被華僑吳賚熙賣到國外。50年代,美國波普博士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大瓶頸部有「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拾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的銘文。其中「至正十一年」的紀年非常明確,指的是公元1351年枝隱枝,這對大瓶由此成為元青花確認身份的重要證據。
這樣的大瓶,迄今為止只發現一對,所有研究元青花的書籍都會提到它,可見它攜基的重要和稀有。它所有的特點構成了元青花的特徵,以此為據,凡與之相符或相近的青花,都可以判定為元青花。
元青花大瓶的成果問世,導致元青花國際價格飛漲,成為各國博物館、大收藏家的寵兒。元代青花存世量相對較少,擁有一件元青花精品是收藏者夢寐以求的事。
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的燒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現和趨於成熟,產銷興旺,元人蔣祁著《陶計略》(記元代景德鎮瓷業情況的唯一書籍)中記述:「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撿窯。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異常珍貴,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佑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
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⑥ 歐洲老婦閑置中國花瓶拍得6300萬,花瓶是哪個朝代的
歐洲老婦閑置中國花瓶拍得6300萬,花瓶是清代乾隆時期的。
當地時間11日,一個中國古代乾隆時期的花瓶以超900萬美元(約人民幣近6300萬元)的價格在英國一家拍賣行售出,而在過去50年間,它一直被歐洲一位老婦置於自己的寵物房。
據美國商業內幕衫好網站報道,花瓶是在老婦的寵物間被發現的,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其描述為「丟失的傑作」和一次「技藝之旅」,據稱花瓶是為中國乾隆皇帝打造的。
據蘇富比拍賣行介紹,荷蘭阿姆斯洞塌瞎特丹的一名藝術顧問羅森塔爾首先發現了花瓶。羅森塔爾在一則視頻中描述了他在老婦布滿灰塵的房間第一次見到花瓶時的情景,「房間里還有一些藝術品,老婦的四隻貓在這些藝術品周圍來回走動,隨後她指著放在櫥櫃上的花瓶讓我看,她知道這件物品很有價值。」
(6)哪個朝代的花瓶有美女和鳥籠擴展閱讀
該花瓶為過去10年來第三個拍賣價格高達數百萬的中國古董花瓶
經蘇富比拍賣行亞洲主席尼古拉斯·周鑒定後,證明花瓶確實價值不菲。拍賣行的專家不僅在中國皇室家族檔案中找到了花瓶的記錄,還發現該花瓶曾納空於1954年先後以56美元和101美元的價格在蘇富比拍賣行售出。
報道稱,該花瓶也是過去10年來第三個拍賣價格高達數百萬的中國古董花瓶。2010年,同樣屬於乾隆時期的中國花瓶以68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2018年,在法國閣樓一個鞋盒中發現的中國花瓶則以19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⑦ 古人圖花瓶是哪個朝代的
宋代。古人圖花瓶,始於宋代燃銷扒,南宋時期,已然成為時尚,在宋代日常生活皮昌中占據一席。古人圖花瓶是宋人居室趣味的點綴,在士人的書房內,必不可少,書房雖小,但一定有書和書案斗卜,案上一定有筆墨紙硯,又有一具小香爐,一縷輕煙裊裊升起。
⑧ 夾層玲瓏瓶是哪個朝代的
清朝!清乾隆 洋彩紅地錦上添花冬青玲瓏夾層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31.4厘米
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活計文件》有對應記錄:玲瓏套瓶唇口外翻,猶若華蓋,飾如意雲紋,極其精緻。束頸胭脂紅為地,細錐鳳尾形卷草紋,錦上添洋花,番蓮卷葉,繾綣曼麗,加飾描金雙龍耳,天威盡顯。鼓腹紅地繁花之間,粉青描金鏤空仿古紋,龍、鳥交纏,伴以如蝠瑞獸,有條不紊,井然見序。間隙透空,窺見內瓶仿明青花蟠桃,似虛猶實,蟠桃堅碩,枝葉帶勁,深淺濃淡,溢宣窯雅風。足與瓶口、肩頸紋飾相呼應,內頸及器底則施松石綠彩,底署礬紅六字篆款。
此瓶曾被迦納爵士(1891~1977年)、亨利·奈特(1903~1970年)收藏,60年來首次現身市場。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Nicolas Chow)表示:「蘇富比非常榮幸能夠呈獻這件睽違市場逾六十年的玲瓏夾層瓶。此瓶為乾隆御制,同類者稀若晨星。玲瓏套瓶精巧細致,極難保存,在鄉郊別墅與寵物共存半世紀後依舊完好無缺,實屬奇跡。」
此玲瓏夾層瓶代表了中國工藝百棗臘年才能的高潮,集歷代工藝風格精雀棗粹,不僅涵古銅器、玉器、龍泉青瓷、青花瓷,還可見在歐洲流行的洛可可式花藝設計。在慕古之餘,也趕上世界潮流,妙添新趣,各式風格揉合自然,渾如天成。
▌清檔中的記載
根據檔案,由於這種類型的夾層瓶製作繁復,燒造殊艱,僅在乾隆七年、八年(1742年和1743年)生產過,只有少數倖存至今,極為罕稀。
唐英任御窯督陶官時,學埏埴之事,研造燒之術,憑著對美學的堅執,不屈不撓,千錘百煉,開創清瓷新貎。然而此類瓷瓶,對唐英而言,仍是一大難題。
唐英初制「夾層玲瓏交泰等九種」,但礙於「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得聖上恩准後才成對燒制,幸得乾凳歲滑隆帝認同下旨「按節進十數件,俱要成對,如不能成對,即將各樣燒造」(廖寶秀《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宮博物院, 2008年,頁27始)。
然而,許多傳世玲瓏套瓶也形單隻影,江西景德鎮供御清單中也未有指明偶數,可能從未成雙。
相關玲瓏套瓶的燒造記錄,可參考乾隆七至八年(1742~1743年)檔案。
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記載:「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高玉等交:洋彩瑞芝洋花蟬紋鐏二件、洋彩紅地錦上添花冬青玲瓏夾宣花瓶一件……下省三十四器……旨著配匣入干清宮頭等。」
此處提及洋彩紅地玲瓏花瓶一件,描述與此品相符,據載儲入乾清宮。論規模,乾清宮居內廷之冠,是皇帝詔見使臣、內宮宴筵的重要宮殿。
另見乾隆八年兩段相關記錄(前述出處,頁311及頁807、808),先在閏四月八日載:
「(廣木作)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高玉交……洋彩紅地錦上添花夾宣大膽瓶一件……傳旨著供各配架座。」九日又載:「(乾清宮)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高玉交……洋彩紅地錦上添花龍泉玲瓏夾宣膽瓶一對……傳旨著配匣入乾清宮琺琅器皿內。」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3件相類的玲瓏瓶,其鏤空紋飾與色彩搭配與此瓶十分相似,瓶卻呈膽式,口略侈但未外翻,也缺雙耳。乾隆八年的文獻,可與院藏3件玲瓏膽瓶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