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藏語 怎麼稱呼帥哥,美女,因我要去藏區,請音譯幾句問候 對白 好用的
你好 秋狼酒
旅遊者常用的基本藏語:
問候語和禮貌語
漢語 謝謝 你好嗎 再見(您慢走) 再見(您留步) 對不起 歡迎
藏語 突及其 如索得波飲拜 卡里沛 卡里秀 廣達 嘎蘇徐
漢語 叫什麼名字 我的名字是
藏語 名卡熱 額阿吉多
人稱代名詞和稱呼語
漢語 我 你 他
藏語 額阿 切讓 闊讓
方向和交通
漢語 左邊 右邊 直走 汽車 汽車站
藏語 容巧 也巧 (克兒)度 莫札 莫扎帕左
場所
漢語 旅館 加油站 銀行 寺廟 醫院
藏語 准康 弄魯薩 威康 貢吧 門康
購物
漢語 買(賣) 價格 貴了 便宜 錢 這是什麼 多少錢
藏語 尼(中) 孔澤 孔澤青波 孔澤開波 貝夏 笛卡熱 貝夏卡則熱
漢語我買了 我不買
藏語尼格因 尼格沒
時間
漢語 白天 晚上 昨天 今天 明天 早晨 中午
藏語 尼瑪匡 次那匡 口卡桑 特日 色寧 曉改 寧古
常用對話
漢語 喂,你好 見到你很高興 有座位嗎 有導游嗎
藏語 弓卡姆桑 切讓結威嘎布窮 朽薩賭格兒 你先吧喲伯
㈡ 蒙語里美女怎麼說呢
「美女」蒙古語:Гоо сайхан 漢譯:賽汗
1.打開「Google翻譯」
(2)瓦簇美女怎麼說擴展閱讀:
常用蒙語:
1.新年快樂--Шинэ оны мэнд
2.你好--Сайн байцгаана уу
3.很高興見到你--Уулзсандаа таатай байна.
4.你很漂亮--Та их үзэсгэлэнтэй юм
5.我可以請你跳支舞嗎--Таныг бүжиглэж өгөхийг хүсч болох уу?
6.你的家鄉很美麗--Танай нутаг үзэсгэлэнтэй юм
㈢ 哈薩克語美女怎麼說
正確答案:slu kz 或 pahz kz.
㈣ 美女翻譯成泰語怎麼說
泰語:มีแนวโน้ม
中文:美女
其他常用語
1. สวัสดี/你好/Sa-wa-di-ka/Hello。
2. เป็นไงบ้าง?/你好嗎?/Sa--di-mai/How are you?
3. ฉันสบายดี/我還好/C̄hạn s̄bāy dī/I am fine。
(4)瓦簇美女怎麼說擴展閱讀
詞源
現代泰語中,保守估計有15%以上來自古漢語。漢語詞彙例如:粿條(Gueiˊdiaoˊ)、面(Meeˇ)、腿(Khaˊ)、餃(Giao~)、騎馬(KiˊMa~)等等。
泰語的發音對中國人而言其實算是相當簡單的,泰語屬漢藏語系。詞彙上也存在大量相通之處。
泰文
13世紀的蘭甘亨碑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泰文文獻。據該碑文記載,1283年素可泰王朝的蘭甘亨大帝創造了泰語文字。
實際上泰文是將孟文和高棉文(吉蔑文)加以改造而成的,以後經七百餘年歷代的改革形成現代泰文。
現代泰文有輔音字母42個,母音字母和符號32個。母音字母可以在輔音字母的前後出現, 還可以出現在輔音字母的上、下部位。有4個聲調符號,標在輔音的右上方,第一聲調不標符號。泰文自左而右書寫,一般不使用標點符號。
㈤ 在怒江怎麼稱呼美女
胖金花。
每個民族對美女的稱呼都不一樣,比如說,白族叫金花,彝族叫阿詩瑪,納西族叫胖金花,傣族叫少哆哩,基洛族叫咪科,藏族叫卓瑪,摩梭人叫阿夏,景頗族叫獨莫,哈尼族叫阿布,咪達,明嘎,明理。
怒江大峽谷位於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內,全長316千米,兩岸山嶺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灘高,有「一灘接一灘,一灘高十丈」的說法,十分壯觀。
㈥ 新疆語美女怎麼說
哈~又見一可人兒啊~呵呵,樓主,不存在新疆語這一說哦~
新疆有好多民族的,他們各有各的語言,我們平時都講普通話的
所以美女就叫美女哈
㈦ 美女用烏克蘭語怎麼讀
美女用烏克蘭語說是:красуня,讀音:克~拉~蘇~[尼雅](尼雅連讀)
另一種說法,「漂亮的姑娘」- красива дівчина,讀作:克~拉~西~瓦 季~富~琴~娜
烏克蘭語全球約有四千五百萬人使用,北美洲也有少數使用者,屬東斯拉夫語支。大約十四世紀時由古俄語分化出來,使用西里爾字母,共三十二個字母,其中有九個母音字母,二十一個輔音字母,一個音組字母,以及一個無音字母--軟音符號,硬音符號以撇號(』)帶替。烏克蘭語有北方、東南、西南三大方言,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都有差異,但不影響交流。規范的烏克蘭語以基輔方言為基礎。根據庫其瑪總統指示成立的烏克蘭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負責烏克蘭語的基礎研究和規范研究,編寫烏克蘭語規范詞典,主要研究范圍為烏克蘭語正音正詞法、術語、外來語詞庫等。烏克蘭語詞的分類大致同於俄語,但格比俄語多一個呼格,這是由古斯拉夫語遺留下來的。句法組合型式則為主語-謂語-賓語型。
㈧ 蒙語里美女怎麼說呢
美女
蒙語:
美女
註: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㈨ 彝族的帥哥美女怎麼稱呼
帥哥稱「惹搭」。美女稱「里扎」!但是漢人常用《阿妹子》來稱呼彝族美女。但彝族並不怎麼認同。
彝族,原稱「夷族」,其名源於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數民族的統稱)。[1] 根據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歷史巨著記載,自稱為尼(ꆀ),古代漢語「尼」發音為夷,故漢文記載多稱「夷族」。1956年,在破除舊社會的民族歧視稱期間,彝族派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況和聽取意見後給出建議,由於「夷族」之稱帶有貶義(蠻夷),便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徵興旺發達,故把「夷族」改為「彝族」[2] 。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1] 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其餘散居於中國其他省份及中國境外。總人口約900多萬,在中國有戶籍登記的有871萬4393人(2010年),在越南、寮國、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還有近百萬。
彝族支系繁多,有諾蘇(nuosu)、聶蘇(nisu)、納蘇(nasu)、乃蘇(nesu)、聶祖(nizu)、羅婺、阿西潑、阿細、撒尼等、尼頗自稱,但並非皆為民族意義上的自稱,如羅婺、撒尼、阿哲、阿細是支系名稱,諾蘇、聶蘇、納蘇、乃蘇、聶租的方言/土語自稱(占人口70%以上),在彝語語境中含義完全相同,皆源於「尼」[1],在總稱上「尼措」(ꆀꊿ)一詞可以覆蓋所有支系的稱謂。各地彝族方言間有些無法進行直接溝通,但相同詞彙超過60%,語法結構相同,經短期熟悉能對話,彝語屬漢藏語系中的藏緬語族,分為六大方言。
彝族的傳統節日代表是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