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朝和宋朝對美女的審美觀有什麼不同
唐朝和宋朝的美女可以說是歷史上所有朝代最多的,在唐朝和宋朝對於美女之間的審美其實也是根據當時的政治還有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長相有所判斷。唐朝是以女性身材豐滿為美,而且是以女性的臉蛋以圓臉或者是滿月臉為美。例如唐朝非常著名的美人趙飛燕,趙飛燕的五官還有身材都是非常不錯的,深受當時皇帝的喜歡。而且在古代大部分的人都非常的喜歡女孩子是單眼皮,因為他們覺得單眼皮的女孩子眼神會更加的誘人。
通過宋朝和唐朝女子的衣服,我們就可以看出宋朝女子的衣服一般都是比較淡雅的,而且宋朝人對於女子的要求是清瘦平胸,柳腰。唐朝就更加的喜歡前凸後翹的身材了,其實也就跟我們現在所說的豐滿身材還有清純學姐身材的區別。
② 唐朝美女的標準是怎樣的
摘要 唐朝美女的標準是:雍容富態、健康自然之美。
③ 唐代形容美人的詞
可以參考一下李白的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
華:通花。
群玉山:神話中的仙山,傳說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檻:欄桿。
瑤台:傳說中仙子住的地方。
翻譯:
彩雲像她的衣裳花兒像面容,春風吹拂著欄桿露珠閃閃明。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也會在瑤台的月光下來相逢。
譯文2:
見到雲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見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風吹拂著欄桿,在露水滋潤下花朵更為濃艷。這樣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見到的話,也是在瑤池的月光下曾經見過的。
譯文3:
楊貴妃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竟連白雲也想來做她的舞衣,牡丹也想做它的粉臉。春風駘盪,輕拂欄桿,牡丹花上沾滿了晶瑩的露珠,越發顯得紅艷潤澤,而這嬌美無比的牡丹花彷彿就是楊貴妃的化身,也只是在西王母的居處瑤台才能見到你。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比貴妃,歌詠她的美艷。「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將貴妃的衣服比作雲霞,將容貌比作花朵,將楊貴妃的美麗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其中「雲想衣裳」既可以理解為看見雲而想到衣裳,又可以理解為把衣裳想像為雲;「花想容」既可以理解為看見花而想到楊貴妃的美麗容貌,又可以理解為把楊貴妃的容貌想像為花。寥寥七個字,卻將人美、花美、景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用「露華濃」來形容花容,充實上句,同時將君王的恩澤比作雨露,表現人與花皆受寵幸。下面,詩人開始調動豐富的想像力,飛升至西王母住的群玉山瑤台。詩人故意用「若非」和「會向」兩個詞來表示一種選擇的意味,但表達的卻是非常肯定的意思:美麗的花色、美麗的容貌都如此超凡脫俗,看來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見到吧!這兩句中,詩人多處用了比喻。雖然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等字眼比較樸素,卻不露痕跡地贊頌了楊貴妃如牡丹一樣美麗的容貌。
其 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彩雲像她的衣裳花兒像面容,春風吹拂著欄桿露珠閃閃明。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也會在瑤台的月光下來相逢。
其 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可憐趙飛燕也要靠精心梳妝。
其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④ 唐代美女標准
唐代女子以豐腴的體態為美,加上高聳的發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氣象」。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可得到印證。
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上戴碩大的折枝花朵,並簪上步搖釵,衣著輕薄的花紗外衣,另佩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團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後。 唐代女性著裝極其自由,寬袖窄袖,華服胡服,女裝男裝,皆從其便。因此,當時女子還盛行胡服打扮,翻領窄袖長袍,腰系皮帶,上掛各種金屬飾件,內穿條紋窄腿長褲。
(4)唐朝怎麼評價美女擴展閱讀:
唐代女子妝容
侯振兵介紹,唐代女子化妝有以下七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塗額黃、畫眉、點口脂、畫面靨、貼花鈿。「范冰冰飾演的武媚娘額頭上的花飾和兩頰上的紅點,就是花鈿和面靨。」
面靨,也稱「妝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通常用胭脂點染。侯振兵告訴記者,最初的面靨,形狀像黃豆般的兩顆圓點,如同臉上長的痣。盛唐以後,面靨的式樣更加豐富:有的形如錢幣,有的狀如杏桃。
花鈿的顏色包括紅、綠、黃,其中紅色最多。侯振兵說,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魚鱗片、魚鰓骨、雲母片等。形狀包括梅花狀、菱形、月牙形等,剪成後的花鈿用魚鰾膠等粘貼。
重慶國際注冊彩妝師左書僑表示,范冰冰版武則天的面妝借鑒了部分歷史資料,但與現代人的審美更貼近。「比如唇色,唐代女子的唇脂以紅色為主,不會出現劇中的橘色。而且那時流行櫻桃小口,口脂只點唇中間。」
⑤ 唐朝對美女的審美標准真的是以胖為美嗎
人們之所以認為唐朝女人以胖為美,依據主要有楊貴妃的體態以及唐代宮廷繪畫和仕女畫中的女子形象等。
其實,只要仔細看一下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不難發現,畫中的宮女、仕女,根本說不上肥胖。《步輦圖》中的九個宮女,簇擁著李世民緩緩而行,有抬輦子的,有打傘蓋的,有舉扇子的。看起來都有一把子力氣,絕非弱不禁風的病態美女。但是,看她們的身材,實在都是相當纖瘦的。《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大約是身份較為高貴、年齡稍大一些的緣故,身形略顯豐滿,但站立姿態無不娉婷裊娜,輕盈如春風拂柳。毫無疑問,她們的身材,完全可以用「苗條」一詞來形容。
⑥ 古代對於美女的審美標準是什麼樣的
塑身美體,對很多現代女性來說可謂樂此不疲,古代女子也崇尚好身材,從先秦時以「體長」為美、以「細腰」為美,到漢魏時以「體輕」為美、唐朝以「豐腴」為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審美標准也各不相同。而當時女性地位低,往往要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體態,做出損害身體健康的事。例如春秋戰國時楚國某國君喜歡腰細的女子,不少宮嬪因為節食減腰而餓死,故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
那我們來看古代人是如何來評判一個女人是否美麗,他們的審美標準是這樣的:
先秦時期北方女子以「體長」為美
就北方中原地區而言,先秦時推崇「碩」或「頎」,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高個兒」,以「體長」為美。先秦高個子美女的代表人物是衛庄公的夫人庄姜。庄姜是齊國公主,出嫁時的婚禮場面很大,相當風光。《詩經?國風?衛風》中那首《碩人》,寫的就是庄姜出嫁場面,詩中兩次提到庄姜的身材:「碩人其頎」、「碩人敖敖」。碩人,即身材高大之人,而「頎」、「敖敖」,則進一步強調了庄姜的身材修長之美。而且,庄姜不隻身材苗條,其手、脖子、皮膚、口、齒、眼都很漂亮:「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幾乎無處不美。
《詩經?國風?唐風》中的《椒聊》詩中,也提到一名高個子女性:「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從「無朋」和「且篤」用語上來看,這位采椒女,不只個高,還十分健康和豐滿。
《椒聊》中的「彼其之子」到底是什麼人?文學界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此詩「欣婦人之宜子也」,是贊美女子碩大豐腴,健康多子;也有認為「彼其之子「非女子,乃男子」。事實上,在春秋時期,不論是女子還是男子,只有高大健康的人才有資格參評美女、帥哥。從位於今河南境內的鄭國、衛國到位於今天山東境內的齊國、山西境內的唐國,均流行這樣的審美觀。
《詩經?國風?邶風》中《簡兮》詩,描寫了一女子在觀看盛大的「萬舞」表演時對領隊舞師的感覺:「碩人俁俁」,意思是舞師高大英武。
其實,以高個為美的審美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如商朝最後一位國君紂王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就是因為他個頭高大,此即《荀子?非相篇》中所謂:「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
如何讓身材變碩、變頎?古人提倡的是多運動、多勞動,如《椒聊》的「彼其之子」,便是參加采椒勞動。此外,跳舞也是古人青睞的一項健美運動。《簡兮》中的舞師之所以有一個好身材,與其舞蹈鍛煉是分不開的,「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先秦時期南方女子以「細腰」為美
先秦時期,在以楚國人為代表的南方人眼裡,高個兒似乎不再受到青睞,而是以「細腰」為美。「細腰」又叫「纖腰」、「小腰」、「柳腰」。據《韓非子?二柄》,韓非子在論述君王個人好惡對執政治國行為的影響時,引用了這樣的例子:「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意思是,楚王欣賞細腰之人,結果身邊人為了取悅於他,大多節食瘦身。
楚靈王是春秋時出名的昏暴之君,他生前窮奢極欲,審美意識另類。《墨子?兼愛中》對其「細腰」癖好導致的後果記錄得更為具體:「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這番話直譯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吸一口氣然後才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可以站起來。等到一年後,朝廷臣僚都飢瘦得面有黃黑之色。
從《墨子》所記來看,楚王的細腰之好是針對男子來說的,但受影響最大的卻是楚國女子,她們紛紛在腰身上下功夫,故北宋詞人晏幾道《鷓鴣天》詩稱:「楚女腰肢越女腮。」楚王之好一出,楚國上下皆以「細腰」為美,所以細腰又叫「楚腰」。除了楚靈王,據說之前的楚莊王也「好細腰」。這種審美觀對後世帶來不小的影響。
如何塑造出一個細腰之身?從《墨子》記載來看,古人有兩種方法:一是節食瘦身,所以楚國「多餓人」;二是束帶控制,「脅息然後帶」,就是這回事情。如今流行的減肥法,也是這類節食瘦身法。
漢魏時期女子以「體輕」為美
秦漢以後,女子好身材的標准又變化了,「體長」和「細腰」雖然仍有人欣賞,但貴族階層更喜歡身體輕柔纖弱――以「體輕」為美。
從史料所記來看,漢朝後宮受寵嬪妃都是體輕者。如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嬌軀翩轉,極具韻律之美。戚夫人如果體重過大,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身材最出色的女子,應該是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身輕如燕,成語「環肥燕瘦」中的「燕瘦」,說的便是趙飛燕。身輕到何種程度?宋秦醇《趙飛燕別傳》稱:「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
這一時期出現的美女多是這種以「體輕」為美的輕體美女。如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是「柳腰」,體態輕盈。王昭君本為漢元帝的宮妃,後來和親北疆,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此即「昭君出塞」故事之由來。
體輕為美這一風尚對此後南北朝女子的塑體選擇也產生了影響,先秦時期的「碩人其頎」標准被這一時期的女性徹底放棄。據《南史》,南朝梁名將羊侃的藝伎張凈琬腰圍只有一尺六寸,能站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此舞叫「掌中舞」,據說是趙飛燕的原創舞蹈作品。
為什麼漢朝會以「體輕」為美?可能與東漢女史學家班昭的鼓吹有很大關系。她在《女誡?敬慎》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這句「女以弱為美」,導致整個魏晉六朝時期都崇尚「儀靜體閑,柔情綽態」。
唐朝時身材以「豐腴」為美
唐朝一改之前的「細腰」和「體輕」,女子身材以「豐腴」為美,楊柳腰反而不被看好,唐朝美女無一不富態。如閻立本的《步輦圖》上,唐太宗周邊的侍女沒一個瘦的。時間越往後,繪畫中的唐朝仕女越豐滿。現代考古發現的盛唐壁畫中的女性形象也證實了這一點,個個豐腴,沒有一個瘦子。
唐朝這一好身材標準的出現,也與上層人物的喜好不無關系。從《全唐書》所記文字來看,首先是皇帝直接否定了漢魏時的「細腰」,唐人所作的《兩階舞干羽賦》稱:「吾君是以黜掌上之纖腰,弛庭中之妙戲。」
在否定了細腰之美後,唐朝誕生了全新的「健美」理念――人以體壯為強,以健康為好,當時甚至朝廷選官時也強調健美。《新唐書?選舉志》記載,「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以豐腴為美,並不等於以胖為美。在現存唐朝人物畫中,男子無一是「啤酒肚」,女子也沒有「懷孕腹」,身材比例都很合理,有一種自然的健康之美。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在唐朝時是備受推崇的代表性美女,《舊唐書?楊貴妃傳》評價她的美:「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
「太真」是楊玉環的號,對她這種身材,明末清初文人方文的點評入木三分,他在《無題》詩中稱:「其俗喜豐艷,雖肥不傷肉。」
唐朝之後以苗條為美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純朴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女性美大致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標准,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宋代纏足之風則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種叫「花冠」的裝飾品,這種花冠製作精細考究,為這一時代的女性增添了嫵媚的氣質。宋朝女性使用的妝粉已製成粉塊,每塊直徑3厘米左右,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個粉塊的表面,還壓印著凹凸的梅花、蘭花及荷花圖案。到了元朝時期,雖然中國的社會並不是由漢人統治,但外族也沒有對漢民族在審美以及尚美方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審美情趣開始隨潮流轉變。但對於女性美的標准仍然和前朝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社會對於女性的束縛有增無減,表現在女性的發飾、服飾等方面。明朝女性的發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緊,沒有什麼個性可言,可謂將女性之美裹了個嚴嚴實實。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漸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時,含蓄內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也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透過生動的比喻,可以看到一個文人心中要求內外兼備的審美標准。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
⑦ 唐朝人的審美標準是怎樣的,真如民間傳說的那樣以胖為美嗎
唐朝人的審美標準是以胖為美的,這是沒有錯的,而且這不是民間傳說,是歷史事實。但唐朝人審美標准中所指的胖,不是肥胖,而是豐腴。
不論是「以胖為美」還是「以瘦為美」,都包含著所處時代的因素。但就今日而言,胖也好,瘦也好,美不美是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身體的健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享受一切美好事物的前提。人可以不那麼美,但不可以不那麼健康。外在美不是真正的美,內在的修養才是支撐外在皮囊美的根本。若是一個人相貌端正,五官精緻,但內心醜陋,言語惡毒,這樣一個「美人」是沒有人認為會美的。
⑧ 古人是如何誇美女的
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准和要求,恐怕我們最熟悉的古代美女也就是並稱為「中國四大美女」的楊玉環、貂蟬、貂蟬、王昭君。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幾位處於不同時期的古代美女,到底有何姿色,在歷史又是得到怎樣的評價?
最明顯的就是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唐代時女子的體型越是豐腴,尤其是腿部和胸部,越是會受到男人的追捧和喜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玉環就是體態豐滿且面容姣好的代表。她不僅外形符合唐代人的審美需求,而且楊玉環擅長歌舞,通曉音律,是唐代妃子中不可多得的宮廷音樂家、舞蹈家。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溫泉水滑洗凝脂」,李白在《清平調》則評價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能得到兩位大詩人這么高的評價,不僅是楊玉環確實姿色豐艷,還在於她在唐朝宮廷里很高的地位。
最後一位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春秋時期的美人西施。大詩人李白曾經作詩評價西施的美貌:「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西施的傳奇故事也不亞於其他三位美人。在越國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隨後西施就成了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擾亂吳宮,來使越國強大。
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被廣泛歌頌的美女?她們有何特點?
⑨ 你如何評價古畫中唐代的美女呢
唯一一個例外,就是盛世大唐。大唐人的審美觀: 講究的是豐肥濃艷,欣賞的是珠圓玉潤的豐滿性感。大唐對胖為美的心態,正是體現了唐朝國力強盛,開放兼容的心胸,體現著唐朝人的驕傲和自豪。
一,唐朝發揚繼承了鮮卑游牧民族風氣,對婦女崇尚體健肥碩。
⑩ 唐朝的美女是怎樣評的
額..想起來一句話,清朝的美女是「每人上馬馬不知」,唐朝的美女是「美人上馬馬不支」~~~~~
標准應該是「豐腴肥碩」~~